任务导入
项目一五台山风景区——名山文化之旅
请××导游于2011年9月接待美国旅游团一行20人。
工作要求
1.熟悉美国旅游团的个人信息。
2.了解合同要求,熟悉旅游路线。
3.熟悉背景知识,做好讲解准备工作。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熟悉在接到带团任务后应当做的准备工作。
2.要求学生分析该旅游团队的特点。
3.要求学生掌握查阅、搜集相关资料的方法。
4.要求学生撰写带团计划与模拟讲解导游词。
实践场所漓江桂林到阳朔段。
背景知识
教学要求:
利用多媒体、实训室讲解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和总结知识的能力。
8.1中国山水文化概述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向往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民族,创造出了绚烂的山水文化。
古代文人墨客留给后人的山水诗词、山水画、山水游记,以及碑刻、题记、匾额、故事等都是山水文化体现。根据现代旅游学的观点,“山水”是指具有科学、文化及审美价值的实体景观,是人们从事观光、娱乐、审美、科研和娱乐活动的场所。“中国山水文化”就是孕育在山水间的文化现象,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山水文化是中国旅游资源中独特的一道风景,它的鉴赏需要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知识。
8.1.1 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
山水文化是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合体。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有着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自古以来,自然山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们从事实践和娱乐活动的场所。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有了对自然的审美意识,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就强调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赖和重视。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主张返归自然,认为山水正是返归自然的理想场所;庄子主张人们尊重自然的运行规律,认为人类应该回归自然。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将山水比喻成美好的道德和品质,认为人们在游览自然山水的同时,灵魂可以得到净化。山水诗、描摹山水的游记、山水画等展现作者审美体验的艺术作品相继出现,成为中国山水文化中璀璨的明珠。美丽的山水宛若一幅幅的历史画卷,记载着无数的人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讲述着久远深邃的中国文化。
中国山水文化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宗教内容。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界充满着敬畏,认为自然界有着一种能主宰人类的巨大力量,于是开始了对天地、山水的崇拜,以求得大自然的恩赐。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了和这种崇拜有关的一套祭祀的规范。历代封建帝王为了向天地之神表达谢意,并祈求天地之神的庇护,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建造祭祀天地的场所,后来这些场所不断被神圣化,成了封建帝王强调君权神授的一种政治手段。比如“泰山封禅”、“五岳”、“四渎”等都是在这种文化背景基础上形成的。“泰山封禅”指的是古代帝王在泰山祭祀天地的活动。据《史记·封禅书》记载,从秦朝开始,历代封建帝王对封禅泰山都十分重视。先后有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代康熙、乾隆等帝王到泰山封禅。
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和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有着紧密的联系。佛教的寺庙和佛教各宗派的祖庙一般都建在山清水秀,景色幽雅的名山大川。佛寺建筑、佛教景观和周围的山水融合在一起构成佛教寺庙景观。中国佛教名山数以百计,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是我国举世闻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在佛教传入以前,中国在书法、绘画、制造工艺、纺织、建筑等方面的工艺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大乘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中国古代画像、造像、寺塔建筑等艺术和工艺的发展。历代高僧、建筑家和文人墨士都在此留下了他们的杰作。今天,敦煌壁画、龙门造像、乐山大佛、雍和宫大佛、札什伦布寺大佛、布达拉宫等及遍布全国的寺、塔、石刻都具有极高的观赏和艺术价值。所以,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和中国的文化结合不仅体现在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结合,更体现在与中国精湛的工艺美术技艺的结合,使佛教圣地成为中国珍贵的艺术宝库,成为中国山水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对我国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有重大影响。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年),四川的张道陵自称受太上老君授以道法,命为天师,于四川鹤鸣山创立道教,尊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张道陵的求道历程最具神奇色彩,他的足迹遍布中原南北,和名山结下不解之缘,开道教与名山结伴之先河。张道陵曾在青城山、龙虎山等清幽之处修道炼丹,同时又承袭了古代的巫术和神仙方术。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区南郊二十公里处,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龙虎山因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出土文物丰富的古崖墓群及独特的碧水丹山而享有“神仙所都”、“人间福地”之美誉。
道教宣扬修道成仙,追求超凡脱俗的“仙境”。“洞天福地说”亦即“道教仙境学”,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风景优美的名山为主,或兼有山水。道教认为,洞天福地为众仙居住之地,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
历代道士多往其间建宫立观,潜心修炼,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神话传说。
中国山水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情感和力量,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珍贵的遗产。
8.1.2 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态
中国山水文化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物,主要分布在风景优美,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定命名,具有游览、观赏、休息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功能的风景名胜区。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以及省、市、县级风景名胜区,主要有以下的几种类型。
1.山岳型
我国的名山众多,数不胜数,雄、奇、灵、秀,各具特色。高耸的山岳多由奇峰怪石、悬崖峭壁、峡谷、飞瀑、流泉、云雾、花草树木和人文古迹组成。中国的名山中最着名的有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风景名山等。五岳指北岳恒山(位于山西)、西岳华山(位于陕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东岳泰山(位于山东)和南岳衡山(位于湖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分别供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称。道教四大名山是指四川的青城山、江西的龙虎山、湖北的武当山、安徽的齐云山。
2.水体型
水体型自然风景区是指有江河、湖泊、海滨、泉眼等水域条件,可供人们游览、观赏的,有一定文化内涵的自然风景区。我国水域资源丰富,长江、黄河等着名的河流不仅有着秀丽的沿江风光,还保留着众多的古文化遗迹;湖泊景观千姿百态,是中国旅游资源中璀璨的明珠;北戴河、青岛、大连、北海银滩等着名的海滨风景区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适宜的气候成为人们向往的避暑胜地;无数的清泉、瀑布也以其或优美或壮观的姿态让无数的游客流连忘返。
8.2 山岳景观与文化
山岳景观是指以具有综合美感的自然山体为主构成的景观。无数风景名山以其雄、奇、险、秀、幽、旷的生态美,以及蕴藏于其中的丰富的文化遗迹、神话传说,吸引着无数的旅游爱好者,构成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类型。根据构成景观的岩石的性质,山岳景观主要可分为:花岗岩地貌景观、流纹岩地貌景观、变质岩地貌景观、熔岩地貌景观、岩溶地貌景观、丹霞地貌景观,以及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等。任何地貌类型都是在地球内动力和外动力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内动力是指地球内部的能量积累与释放所引起的地壳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等动力作用;外动力主要是来自地球外部的能量所引起的海浪、气流、流水、冰川等动力作用。
8.2.1花岗岩山岳景观
花岗岩地貌是由花岗岩体所构成的峰林状高丘与球状石蛋或馒头状岩丘的通称。我国花岗岩地貌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着名的花岗岩山岳有:黄山、华山、泰山、九华山、天柱山、衡山、崂山、千山、普陀山、天台山、三清山等。
花岗岩质地坚硬、色泽美丽,是一种酸性的火成岩,由岩浆在地表以下经冷凝后而成。
当火山爆发时,炽热无比的岩浆在地壳的巨大压力下,从地下深处往上冒,到达地壳的一定部位(一般在3km以下)后冷凝成岩。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岩体在风化、水流侵蚀和崩塌等作用的影响下,多形成奇峰、深壑、怪石和危岩峭壁等地貌景观。花岗岩地貌大多主峰突出,峰秀如林;奇峰峭拔,怪石嵯峨。常见的地貌类型如下。
1.石柱、孤峰及峰林
当花岗岩露出地表并处于强烈上升阶段时,流水经岩体内的断裂和节理下切,经风化侵蚀后形成石柱或孤峰,石柱、孤峰簇拥成为峰林。如:黄山、三清山、九华山等是典型的峰林地貌。
2.圆丘
圆丘是位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花岗岩,岩体无节理发育,岩石密度高,经流水冲刷和风化侵蚀后形成了体型庞大、表面光滑的地貌景观。河南洛宁神灵寨和广东封开是其典型代表。
3.石蛋
石蛋多由原地或移位的花岗岩块体组成,是经流水冲刷、风化侵蚀和暴雨冲刷后形成的轮廓浑圆似蛋状的地貌景观。石蛋形态各异,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黄山顶部的猴子观海、华山西峰顶的劈山救母石、福建平潭岛南寨石景区的骆驼石、神龟石、鸳鸯石和厦门的日光岩等是这类地貌的典型代表。
4.绝壁、陡崖
花岗岩断裂带的岩石破碎后,抗风化能力减弱,在花岗岩体的周边或内部产生悬崖绝壁。
另外,流水沿垂直节理冲刷,也会形成高差较小的陡崖。如华山的绝壁。
5.石洞、洞穴
花岗岩体内的断裂经流水冲刷后崩塌,可以形成不规则的堆石洞。在海岛,花岗岩经海浪冲刷后形成的海蚀地貌中也会有洞穴。如黄山的水帘洞、莲花洞,崂山的白云洞、明霞洞等。
6.一线天
流水沿花岗岩体中近乎垂直的裂隙冲刷下切,形成由两壁夹成的狭长石巷,从低处看宛如蓝天一线,故名一线天。我国黄山、九华山、华山、千山等都有一线天景观。
7.泉水和瀑布
泉也是重要的花岗岩地貌景观。着名的泉有崂山的矿泉、黄山的温泉和骊山的温泉等。
花岗岩地貌中的瀑布出现在峰林地貌发育或较为发育的山岳地区。如黄山的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崂山的龙潭瀑布,九华山的碧桃瀑布和龙池瀑布等。
8.2.2流纹岩山岳景观
流纹岩是一种酸性的火山喷出岩,由花岗质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因岩石中的不同矿物质溢出地表后的流动中呈一定方向排列,经常形成流纹构造而得名。常见有流纹构造和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构、球粒结构等,颜色浅,多灰白、粉红、浅紫、浅绿等。由其所构成的地貌就是流纹岩地貌,多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着名的有浙江雁荡山、西湖孤山与宝石山等。
火山爆发后,流纹岩一般以呈火山穹丘和岩流状的岩浆流出,岩浆黏度大、挥发组分含量较高。流纹岩岩体多节理和裂隙,线条曲折,富于变化。在水流侵蚀、风化及裂隙崩塌等外力的综合作用下可形成叠嶂、锐峰、柱峰、方山、石门、岩洞、天生峡谷、潭瀑等景观。
景观特点是山峰形体多变、河流切割幽深、崖壁色彩丰富。着名景观地有浙江雁荡山、天目山,西湖宝石山等。其中雁荡山有“造型地貌博物馆”之称,雁荡山三绝是灵峰、灵岩、大龙湫。
在雁荡山观赏同一景点,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其景观各不相同,如雁荡山灵峰,又称合掌峰、夫妻峰、展旗峰、双乳峰、观音峰等。
8.2.3熔岩山岳景观
熔岩地貌景观包括火山地貌和熔岩台地,是指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压力的作用下从地下喷发或溢出、沿地面流动冷却堆积而成的地貌。火山喷发物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堆积体,如火山锥、岩溶台地、火山湖和堰塞湖。
1.火山锥
火山锥是火山喷出物在喷出口周围堆积而成的圆锥形火山体。火山爆发时,地壳深处的岩浆沿着地层深处断裂处形成的筒形通道,从火山锥顶部的凹陷部分向上喷发,在地表上堆积而形成壮观的火山锥体地貌景观。火山锥的形态和构造是由喷发物的性质、数量和喷发方式决定的。由火山碎屑物堆积而成的被称为火山碎屑锥,由熔岩堆积而成的火山锥叫熔岩锥,其锥体坡度缓,又称盾形火山;由火山碎屑与熔岩共同堆积而成的被称为复合锥,也叫层状火山堆。火山锥可分为锥状火山、盾状火山和低平火山等三种。
2.熔岩台地
熔岩台地是岩浆沿着地壳中的巨大裂隙喷出后形成的平坦的高地,组成物质主要是玄武岩。喷出的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覆盖了所流经的低缓地区的地面,形成广阔的熔岩台地。
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态冷凝后留在地表,丰富的造型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3.火山湖
熔岩流还可以流入洼地形成火山湖,流入河谷内形成陡坎或熔岩瀑布等。不同成分的熔岩、熔岩流原始温度及熔岩喷发的形式影响熔岩流的运动形式、岩流速度、距离及覆盖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