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堰塞湖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储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我国是个多火山的国家,已经发现的火山有800多座。我国火山活动可分为两个带:东部活动带的火山有五大连池火山群、长白山火山群、大同火山群、大屯火山群、广东雷琼及安徽、江苏等地区的火山;西部活动带的火山包括腾冲火山群、新疆等地区的火山。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位于黑龙江省德都县,1719-1721年(清康熙五十八年至六十一年)的火山喷发期间,喷溢出的熔岩流阻塞了流经火山附近的白河河道,形成了五个相连的熔岩堰塞湖,也称为“五大连池”。五大连池周围是形态各异的火山群和造型丰富的岩溶台地,共同构成风光绮丽的熔岩地貌,素有“火山博物馆”的美誉。腾冲火山群位于云南省的西部,横断山脉南段的高黎贡山西侧,被称为“中国最大的休眠期天然火山博物馆”。该地区的火山有70余座,可见到明显火山口的火山有30余座。这里的熔岩地貌景观主要有火山堰塞湖、火山湖、堰塞瀑布和温泉等。
8.2.4岩溶山岳景观
岩溶地貌又称为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可溶性岩石经过水的溶蚀、冲蚀、潜蚀作用及岩体重力崩落、坍陷等作用而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喀尔斯高原的名称,喀尔斯高原是一个石灰岩地区,岩石裸露,形态各异。“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源于该地而得名。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我国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分布最广、发育最典型的国家,有一半以上的省市有岩溶地貌分布,其中贵州、云南、广西、四川、湖南等地是峰丛、峰林发育最典型的地区。我国着名的岩溶山水风景有桂林漓江山水、云南路南石林、贵州织金洞等。
岩溶景观有地表岩溶地貌与地下岩溶地貌两类,地表岩溶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类。
1.溶沟、石芽、石林
溶沟是地表水流经岩石的节理面或裂隙面时,不断发生溶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溶沟之间的突起部分称为石芽。在热带多雨的石灰岩地区,质纯层厚、垂直节理稀疏石灰岩可发育出尖锐而高大的石芽,众多高大石芽云集在一起被称为石林。
2.溶蚀洼地
溶蚀洼地指分布在峰丛或峰林之间的、不规则的椭圆形封闭洼地。洼地底部地面呈起伏状,表层堆积有红色的沉积物。溶蚀洼地积水可形成湖,称岩溶湖。溶蚀洼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西、贵州等地。
3.天坑
在岩溶作用强烈的地方,经地下水长期冲蚀形成的空洞发生垮塌,于是在地表形成“天坑”。
4.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
高耸的石灰岩山峰聚集在一起形成峰林。基座相连成群分布的石灰岩山峰称为峰丛,它被认为是峰林早期发育时期的地貌形状。孤峰是孤独耸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盆地中。天生桥是因地下河长期溶蚀可溶性岩石的下部而形成的拱桥状地貌。一切横跨沟谷或河流上的岩体都可称天生桥。
5.地下岩溶地貌主要有溶洞,又称洞穴
它是石灰岩地区的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长期溶蚀后形成的洞穴。溶洞形成后,含有大量被溶解的碳酸钙的水会顺着洞顶的岩层裂隙向下渗漏,随着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后,被溶解的碳酸钙又转化为固体沉积物,经过漫长时间的积累,形成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岩洞景观。石钟乳是由洞顶往下生长的呈倒锥状的沉积物,石笋是由洞底向上生长的岩溶堆积物,它与石钟乳相对生长,一般呈笋状、塔状和锥状。
石笋和石钟乳不断地生长,最后连接到一起形成的柱状物被称为石柱。石幔是水沿洞壁往下渗透时形成的形如布幔的堆积物。早在2400年前,我国就有了喀斯特现象的文字记载。
距今约三百年前徐霞客已专门研究并记述了南方喀斯特地形与洞穴。
8.2.5丹霞山岳景观
据1983年《地质辞典》的定义,丹霞地貌是指厚层、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沙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一般说来,世界上由红色陆相沙砾岩构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均被称为丹霞地貌,其中以中国广东韶关市仁化县的丹霞山最为典型,丹霞山是世界上“丹霞”的命名地,现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
到2008年为止,中国已发现丹霞地貌790处,分布在26个省区。广东丹霞山、金鸡岭、南雄的苍石寨、平远的南台石和五指石,江西鹰溪、弋阳、上饶、瑞金、宁都,福建武夷山、连城、泰宁、永安,浙江永康、新昌,广西桂平的白石山、容县的都峤山,灌县的青城山,陕西凤县的赤龙山,以及承德等地,都有典型的丹霞地貌。
2005年,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出中国七大最美的丹霞地貌:①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的丹霞山;②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的武夷山;③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的大金湖;④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的龙虎山;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的八角寨、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的崀山;⑥张掖丹霞地貌(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和甘南裕固族自治县);⑦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丹霞地貌。中国丹霞地貌以其独特的景观和审美价值,2010年8月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们分别是: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和贵州赤水。
8.2.6石英砂岩山岳景观
石英砂岩峰林的岩石主要是由石英含量达90%以上的巨厚层或厚层砂岩构成,其胶结物多为铁质、硅质等,所以质地坚硬,具较强的抗蚀性。坚硬的物质特性使砂岩较易构成峰柱的坚固的基座,同时也使得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可以很好地保存至今。这些石英砂岩的表面覆盖着若干层粉砂质软弱层,其抗风化侵蚀的能力软弱,易于风化剥蚀。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地壳缓慢地间歇性抬升,在流水长期侵蚀切割的作用下,形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砂岩峰林地貌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平台、方山-峰墙-峰丛、峰林-残林4个主要阶段。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我国最为典型的砂岩峰林地貌区,该景区奇峰峭立、沟壑纵横、植被茂密,自然景观极为独特优美。在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2004年被联合国列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亿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在地壳运动和流水侵蚀的反复作用下,沉积在海岸的砂岩形成了诸如:峰丛、峰林、方山、峰墙、残林等造型丰富的石英砂岩地貌景观。该地区气候温和,降水量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8%。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二级保护植物19种,还生长着珙桐、南方红豆杉、白豆杉、篦子三尖杉等珍稀植物。武陵源拥有28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如:着名的大鲵(娃娃鱼)珍贵动物,以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金钱豹等。
8.3 水体旅游景观
水以独特的魅力成为自然界中极具审美价值的旅游资源,不同形式的水体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如海水的变幻莫测、湖泊的宁静幽远、泉水的玲珑剔透及瀑布的奔放豪迈。水与山体、生物、气候及建筑物结合在一起,会形成许多奇妙的景观,尤其是山与水的交融会形成许多如诗如画般的美妙景色,如桂林的漓江山水。水体景观按其性质分为:江河型(如桂林漓江)、湖泊型(如江西鄱阳湖)、瀑布型(如贵州黄果树瀑布)、泉水型(如山东的趵突泉)和海洋型(如广西的北海银滩)等水体景观。
8.3.1江河景观
我国江河众多,总长度超过42万公里,主要河流2000余条。河流可分为内流水系和外流水系两类,最终流入大海的河流属于外流水系,最终未流入大海的河流属于内河水系。
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分界线大致沿着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我国外流水系的河流的水量大约占中国河流总量的95%,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南部和西南部,最终分别流入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流入太平洋的外流河主要有黑龙江、海河、黄河、长江、珠江、钱塘江等;流入印度洋的外流河主要有怒江、雅鲁藏布江;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有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我国的内流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内陆,水量占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如:塔里木河是最长的内流河。我国被列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河流有长江、黄河、漓江、新安江、富春江和钱塘江。
1.长江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长度约6300公里,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为世界第三大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海拔6621米的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的冰川,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按河道特征及流域地形,长江干流河道可划分为上、中、下游三段,宜宾至湖北宜昌为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为中游,湖口至长江口称下游。长江上游多流经高原、高山、峡谷地带,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河道弯曲、湖泊密布,是中国有名的水乡泽国。
长江三峡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1公里。长江三峡景区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着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如:白帝城、古栈道遗迹、屈原故里、昭君故里等。
2.黄河
黄河为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有着数量众多的古代文化遗址,记载了我国远古人类进化的轨迹和中华民族成长的历史进程。
3.漓江
漓江现为国家5A级景区,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漓江源地在桂林北面兴安县境内的猫儿山,属于珠江水系。漓江流经兴安、灵川、桂林、阳朔、平乐等地后,于梧州市汇入西江。从桂林至阳朔一段的漓江水域,碧水、青山、翠竹、绿洲、飞瀑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无比的画卷,又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百里漓江”最着名的五大景点是:杨堤飞瀑、浪石烟雨、九马画山、黄布倒影、兴坪佳境。
8.3.2 湖泊景观
湖泊是指在陆地表面上的面积较宽的洼地积水而成的水体。宁静的湖泊不仅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份雅致,也给人类提供了可以驻足休憩的场所。湖泊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湖、冰川湖、风沙湖、河迹湖、海迹湖、岩溶湖等。
1.构造湖
构造湖是由地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洼地积水而形成的湖。构造湖的湖岸陡峭,湖水一般都较深。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我国的高原地带由于受强烈隆升的影响,一般多有断陷盆地的发育,很多宽洼地带经储水后发育成湖泊。比如,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最大的高原湖泊分布区,在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的宽阔洼地中发育了众多的湖泊,较大的有纳木错、色林错、加仁错、昂则错等。柴达木盆地中的众多湖泊也多分布在构造盆地的最洼处。云贵高原中着名的湖泊有滇池、抚仙湖、阳宗海、洱海和程海等。
内蒙古高原一带着名的湖泊有呼伦湖、贝尔湖、岱海等。火山喷发后,因大量的石头喷发出来和挥发性物质的散失,引起火山喷口的颈部塌陷形成洼地,洼地储水后形成火山湖。火山湖也属于构造湖,包括火山口湖和熔岩堰塞湖。火山口湖多由火山口积水而成,长白山天池是我国最大最深的火山口湖。我国着名的堰塞湖有镜泊湖,镜泊湖是国内最大的高山堰塞湖,也是仅次于瑞士日内瓦湖的世界第二大火山堰塞湖。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湖泊(也称五大连池)是中国第二大火山堰塞湖。
2.冰川湖
冰川湖是由在冰川的作用下形成的构造陷落带、冰蚀洼地等积水而成的湖泊。我国西部山地冰川活动区都有冰川湖分布,如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区等。新疆境内的阿尔泰山的哈纳斯湖、青海省文果县的果海等都是冰川湖。
3.风沙湖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表水经松散的沙层往下渗透成地下水,地下水与雨季少量的雨水汇集在低洼处形成的湖泊叫作风沙湖。风沙湖多数较小,容易干涸。我国的风沙湖主要有内蒙古西部的嘎顺诺尔和苏古诺尔湖、甘肃敦煌鸣沙山下的月牙泉。
4.河迹湖
河迹湖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是在河流冲积作用下,泥沙淤塞古河床阻水而成的。我国安徽境内的长江沿岸、淮河以南霍邱和寿县等地有这类湖泊分布。
5.海迹湖
海迹湖主要分布在海滨尤其是淤泥质平原海岸地带。由于沿岸的沙洲、沙嘴等不断向外拓展,浅水海湾或海港因此与海水隔开,最后封闭而形成的湖泊叫作海迹湖,如杭州的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