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台。
台是一种露天、表面较为平整的开放性建筑。其上可以没有屋宇建筑,也可以有屋宇建筑,边缘多有短墙、矮栏,主要用于休憩、眺望、娱乐等。建在山顶高处的台称天台,建在山坡的台称叠落台,建在悬崖陡壁或突出巨石上的台称挑台,建在水边的台称飘台。台常与亭、榭、楼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比较高耸的组合性建筑,因而有亭台、楼台、台榭等名称。在园林构景上,讲究高台临水,台水相映。
(3)楼阁。
指两层或两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全虚为楼,上虚下实为阁。楼阁建筑体量较大,造型丰富,四周开窗,每层设围廊,有挑出的平座。由于体量、高度远超过周围一般建筑,因此是园林中最重要的主体和点景建筑,主要用于观景,也可供佛、贮藏书画等。皇家园林多大型楼阁;江南园林楼阁多小巧,一般为歇山或硬山顶。按功能分,园林中有观景楼、藏楼、钟楼、鼓楼、戏楼等。
(4)厅堂。
厅堂为房屋的大堂,习惯上把厅、堂并称。厅堂是私家园林中最主要的建筑物,常为全园的布局中心,是全园精华之地,众景会聚之所。厅堂依惯例总是坐南朝北。从堂向北望,是全园最主要的景观面,通常是水池和池北叠山所组成的山水景观。观赏面朝南,使主景处在阳光之下,光影多变,景色明朗。厅堂与叠山分居水池之南北,摇摇相对,一边人工,一边天然,真是绝妙的对比。厅的功能多作聚会、宴请、赏景之用,其集多种功能于一身。
厅的特点:造型高大、空间宽敞、装修精美、陈设富丽,一般前后或四周都开设门窗,可以在厅中静观园外美景。厅又有四面厅、鸳鸯厅之分,主要厅堂多采用四面厅,为了便于观景,四周往往不作封闭的墙体,而设大面积隔扇、落地长窗,并四周绕以回廊。鸳鸯厅是用屏风或罩将内部一分为二,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后的装修、陈设也各具特色。鸳鸯厅的优点是一厅同时可作两用,如前作庆典后作待客之用,或随季节变化,选择恰当位置待客、起坐。另外,赏荷的花厅和观鱼的厅堂多临水而建,一般前有平台,供观赏者在平台上自由选择目标,尽情游赏。
(5)廊。
有覆盖的通道称为廊。廊的特点狭长而通畅,弯曲而空透,用来连接景区和景点,它是一种既“引”且“观”的建筑。狭长而通畅能促人生发某种期待与寻求的情绪,可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弯曲而空透可观赏到千变万化的景色,因为由此可以步移景异。此外,廊柱还具有框景的作用。
(6)榭。
榭常在水面和花畔建造,借以成景。榭都是小巧玲珑、精致开敞的建筑,室内装饰简洁雅致,近可观鱼或品评花木,远可极目眺望,是游览线中最佳的景点,也是构成景点最动人的建筑形式之一。
(7)舫。
舫又名“不系舟”,指建于水边的仿船形建筑。在园林中主要供人游赏,饮宴及观景、点景之用。舫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设有平桥与岸相连,通常下部舫体为石砌,上部船舱多木构,船舱分前、中、后三部分,中间最矮,后部最高,屋顶为船棚式两坡顶,一般为两层,两侧开窗,以便远眺,成为园林中的重要风景点。
(8)轩。
轩原是车的一种称呼,后来工匠将房屋出廊部分顶上的卷棚叫轩,指人们在这种廊前仰视也很有些气势开敞的意思,“轩”让人有一种轻灵欲动、轩昂高举的联想。
(9)斋。
斋在建筑上指燕居之室,学舍书屋也叫斋。大凡斋的建筑多是指专心进修的场所而言,任何式样的建筑能达到这个目的的都可以叫斋。为了达到静修的目的,斋往往被选在幽深、偏僻、宁静之场所。
(10)桥。
水是中国园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组织水景,桥起着独特的作用,故几乎每园必有桥。桥指横跨水面的建筑,是园林水景中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主要功能是分隔水面空间、点缀水景、联系景点之间水陆交通等。桥在园林中常用手法是:架桥隔水。在平静水面上架一桥,使水面顿显生气、层次,大大丰富了园景;或以桥配景,善于点缀;或以桥为景,形成主景,如扬州瘦西湖五亭桥。桥分为水桥、山桥、旱桥。着名的园林桥有颐和园的玉带桥、瘦西湖的五亭桥、拙政园的小飞虹廊桥等。南方园林多为小巧曲折和弧度大的拱桥,北方多为规模较大的石拱桥,如昆明湖的十七孔桥、北海的堆云积翠桥。
4.2.3 宗教建筑
1.佛教建筑
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我国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寺庙里,以塔为中心,周围建以殿堂、僧舍,塔中供奉着舍利、佛像等。晋唐以后,殿堂逐渐成为主要建筑,佛塔被移于寺外,多建寺前、寺后或另建塔院,形成了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佛寺结构。
寺院坐北朝南,主要殿堂依次分布在中轴线上,层次分明,布局严谨。宋代时,禅宗兴盛,形成了“伽蓝七堂”制度,七堂指佛殿、法堂、僧堂、库房、山门、西净、浴室。规模较大的寺院还有讲堂、禅堂、经堂、塔、钟楼等。建于山上的佛寺也依此而建。明清以来,佛寺建筑格局已成定式,一般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毗卢阁、观音殿。大雄宝殿是佛寺的主体建筑,东西两侧的配殿为钟楼与鼓楼,伽蓝殿与祖师堂,观音殿与药师殿相对应。大的寺院有五百罗汉堂、佛塔等建筑。中轴线东侧分布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堂等,是寺内僧人的起居生活区;现在寺院对外开放后,生活区一般都后移,或在寺院后侧重建。中轴线西侧主要为禅堂、接待室等,是前来挂单的僧人修行之所,现在也基本上对外开放,有的辟为文物陈列室、佛经流通处。西藏的佛寺建筑,一般有庞大的建筑群,体现出汉藏文化融合的风格,北京的雍和宫,拉萨的布达拉宫,承德的外八庙等即是这种建筑的典型。
佛教最早是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入的,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古代的贸易通道,同时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道,所以中国早期的石窟寺也随着佛教的流布出现在这条古道的沿途。石窟是开凿在山崖壁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分布在中国从北到南广大地区的佛教石窟寺,不仅记录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这些石窟里大量的壁画、雕塑及其他文物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
中国的寺院建筑样式与宫殿相似,更多地融会了中国宫殿建筑的美学特征,在时间进程和空间的形式上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屋顶的形状和装饰占重要地位,屋顶的曲线和微翘的飞檐呈现着向上、向外的张力。配以宽厚的正身、廓大的台基,主次分明,升降有致,加上严谨对称的结构布局使整个建筑群显得庄严浑厚,行观其间,不难体验到强烈的节奏感和鲜明的流动美。基座,分为普通基座与高级基座;以显示建筑寺庙的等级和风格。普通基座一般用在天王殿,随着院落的进深,基座逐渐升高。大雄宝殿的基座,人们常称为须弥座,须弥是佛教中“位于世界中心的最高之山”,把大雄宝殿置于须弥座上,借助于台基高隆的地势,周围建筑群体的烘托,以显示佛殿的宏伟庄严。开间,平面组合中的佛寺院落大多数开间都是单数,这也是中国古代以单数为吉祥。开间越多,等级越高,如大雄宝殿用九、五开间,以象征“帝王之尊”。其余大殿一般为三间。间的纵深为进深,开间与进深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使整体建筑取得和谐统一的效果。屋顶,寺院建筑的体身部分,体型都显得庞大笨拙,但在屋顶上却利用木结构的特点把屋顶做成曲面形。寺院屋顶造型有底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歇山屋顶又有单据和重檐两种。飞檐,又使屋顶上独具风韵,那弯曲的屋面,向外和向上探伸起翘的屋角,使十分庞大高耸的屋顶显得格外生动而轻巧,除了屋面是凹曲外,屋檐、屋角和屋顶的飞脊都是弯曲的,彼此相形相映,构成中国古典别具一格的屋顶造型。琉璃瓦饰,建筑屋顶的正脊、垂脊、檐角上置有多种琉璃瓦饰,如正脊与垂脊相交处的大吻,因它有张牙舞爪欲将正脊吞下之势,故又称“吞脊兽”。大吻产生于汉代,称鸱尾。最早的鸱尾呈鱼尾形,鸱是大海中的鲸,佛经上说它是雨神的座物,能灭火,故造鱼形以厌胜。檐角上常排列一队有趣的小兽,小兽的大小多少视寺庙宫殿的等级而定。
最高等级共有十个,其顺序是:由一个骑凤的仙人领头,后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狡猊、押鱼、懈豸、斗牛、行什。这些排列的小兽,或象征吉祥安定,能灭火消灾,或是正义公道的化身,能剪除邪恶。这些造型精美,神态各异的小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诚如梁思成所说:
“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2.道教建筑
道教建筑是指道教用以祀神、修道、传教及举行斋醮等祝祷祈禳仪式的建筑物,统称道观,包括宫、观、殿、堂、府、庙、楼、馆、舍、轩、斋、廊、阁、阙、门、坛、台等奉祀系统建筑物。另外,道教是多神教,广义上岳庙、关帝庙、城隍庙、土地庙、妈祖庙、龙母庙等,也属于道教建筑。
道教建筑一般由殿堂、坛台、静室、房舍、园林五大部分组成;其平面布局主要有均衡对称式、五行八卦式、依山水地形三种形式;其总体布局基本上采取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即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建筑群。
道教建筑的装饰艺术,鲜明地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如意、延年益寿养生、羽化登仙的思想。常见的装饰图案有:八卦太极图、暗八仙、动植物图案(扇、鱼、水仙、蝙蝠、鹿、松柏、灵芝、龟、竹、狮、麒麟、龙凤等)、自然景观图案(日月星云、山水岩石)、变体字(福、禄、寿、喜、吉、天、丰、乐等)等。
现存道教宫观多为明清时期所建,其殿堂布局常因主祀的道教神祗不同而有差异。一般说来,前有山门、华表、幡轩;山门以后正中部分是中庭即宫观主体建筑部分,在中轴线上主要建三清殿、玉皇殿、灵官殿,两侧有配殿祀奉一般道教诸神,或设十方、云水堂客、执事房,在中庭两侧还建有东道院、西道院、斋堂、寮房等。
中国现有道教宫观1500余座。着名的道观主要有:山西芮城县永乐宫(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元代建筑)、北京白云观(有道教“全真第一丛林”之称)、陕西周至县楼观台(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称)、云南昆明太和宫金殿(全国最大的铜殿)、江苏苏州玄妙观三清殿(江南现存最大的宋代木构建筑)、湖北武当山金殿(我国现存最华丽、技艺最精致、最早的铜铸金殿),以及陕西户县重阳万寿宫、辽宁沈阳太清宫、鞍山千山无量观、江苏句容县茅山道院、江西贵溪县龙虎山天师府、青岛崂山太清宫、泰山碧霞元君祠、嵩山中岳庙、武汉长春观、广东博罗县罗浮山冲虚古观、成都青羊宫、青城山常道观、祖师殿、华山玉泉院、西安八仙宫等。
3.伊斯兰教建筑
伊斯兰教建筑包括从伊斯兰教建教开始至今,所有受伊斯兰文化圈中影响的一切建筑样式,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宗教(清真寺)及其他类型的建筑,如陵墓、城堡及皇宫,如泰姬陵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甚至是一些较民间的,如公众浴室、广场等也包括在这范畴之中。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伊斯兰教建筑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在中国就又分为回族建筑与维吾尔族建筑。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的主要类型,它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点中必须建立的建筑。
清真寺建筑必须遵守伊斯兰教的通行规则,如礼拜殿的朝向必须面东,使朝拜者可以面向西方圣地麦加的方向做礼拜;礼拜殿内不设偶像,仅以殿后的圣龛为礼拜的对象;清真寺建筑装饰纹样不准用动物纹样,只能是植物或文字的图形。
由于中国各地的建筑技术及材料的不同,因使用要求而引发建筑规模、附属建筑、工艺特点、地方风格的不同,结果产生了形式各异的清真寺建筑。从形制原则上可分为两大类:回族建筑与维吾尔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