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对中国古代建筑特点的分析中,可以总结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神内涵。其一,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其二,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其三,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往往动用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成一个整体形象,从空间组合到色彩装饰都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抽掉其中任何一项都会影响整体效果。
4.1.3 中国建筑的基本要素
1.台基
台基又称基座。在建筑物中,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大致有四种:普通台基是用素土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更高级台基,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相传位于世界中心,是宇宙间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没其间,三界诸天也依傍它层层建立。须弥座用作佛像或神龛的台基,用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中国古建筑采用须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着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最高级台基,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即耸立在最高级台基上。
2.柱子
柱子是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其作用主要是承受压力,有时也同时承受弯矩的竖向杆件,用以支承梁、桁架、楼板等。柱子按截面形式分为方柱、圆柱、管柱、矩形柱、工字形柱、H形柱、T形柱、L形柱、十字形柱、双肢柱、格构柱;按所用材料分为石柱、砖柱、砌块柱、木柱、钢柱、钢筋混凝土柱、劲性钢筋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和各种组合柱;按柱的破坏特征或长细比分为短柱、长柱及中长柱。
3.大梁
大梁即横梁,是架于木头圆柱上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断面大多为矩形或圆形,多用松木、楠木或杉木制成。是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骨架之一。
4.斗拱
斗拱是我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呈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也称作枓拱、枓栱。由斗、栱、翘、昂、升组成。一般来说,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斗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和莫测其高保真妙的感觉。
5.枋
枋是在柱子之间起联系和稳定作用的水平方向的穿插构件。它往往是随着梁或檩而设置,在檩与枋之间通常都要使用垫板,使檩、垫、枋成为一种固定的构件组合方式。
6.檩
檩是架在梁头位置的沿建筑面阔方向的水平构件。其作用是直接固定椽子,并将屋顶荷载通过梁而向下传递。檩的名称随其梁头所在的柱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如在檐柱之上的称檐檩,在金柱之上的称金檩,在中柱之上的称脊檩。
7.屋顶
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常用的屋顶有六种:硬山顶、庑殿顶、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攒尖顶。
硬山顶的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庑殿顶又名四阿顶。屋面有四坡五脊。前后两坡相交形成横向正脊,左右两坡与前后坡相交,形成自正脊两端斜向延伸到四个屋角的四条垂脊。屋檐向上微翘,四面坡略有凹形弧度。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悬山顶的屋面呈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伸出山墙,与脊头平齐,顺垂脊修造外沿以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
歇山顶之屋面是悬山顶与庑殿顶的组合,上三分之二为悬山顶,下三分之一是庑殿顶,因而形成四坡九脊的造型。九脊分别是一条正脊,上部四条垂脊,四角与垂脊间有四条戗脊。
卷棚顶的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如果说上述四种屋面棱角分明,显出一种阳刚之气,那么卷棚顶就颇具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攒尖顶是圆形和正多边形建筑的屋顶造型。除圆形攒尖顶无脊外,屋脊自屋面和各角中心屋顶会聚,脊间坡面略呈弧形。江南各式屋顶的屋檐与屋角的起翘都大于北方,然以攒尖顶最为悬殊,有飞檐之称。这种形状既易雨水的排泄,又有轻盈欲飞的美感。
8.山墙
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横墙,建筑物两端的横向外墙一般称为山墙。古代建筑一般都有山墙,它的作用主要是与邻居的住宅隔开和防火。
9.藻井
藻井是宫殿或厅堂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为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
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
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
10.开间
开间是指房屋的宽度,在住宅设计中,住宅的宽度是指一间房屋内一面墙皮到另一面墙皮之间的实际距离。因为是就一自然间和宽度而言,故称为开间。而房门进入的方向的距离为进深。
4.2 中国建筑的主要类型
4.2.1 宫殿建筑
宫殿建筑又称宫廷建筑,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大都金玉交辉、巍峨壮观。
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表现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相对低小简单。由于中国的礼制思想里包含着崇敬祖先、提倡孝道和重五谷、祭土地神的内容,中国宫殿的左前方通常设祖庙(也称太庙)供帝王祭拜祖先,右前方则设社稷坛供帝王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社为土地,稷为粮食),这种格局被称为“左祖右社”。古代宫殿建筑物自身也被分为两部分,即“前朝后寝”:
“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后寝”是皇帝与后妃们居住生活的所在。
从秦朝开始,“宫”成为皇帝及皇族居住的地方,宫殿则成为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中国宫殿建筑的规模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加大,其典型特征是斗拱硕大,以金黄色的琉璃瓦铺顶,有绚丽的彩画、雕镂细腻的天花藻井、汉白玉台基、栏板、梁柱,以及周围的建筑小品。
北京故宫太和殿就是典型的宫殿建筑。
中国宫殿建筑以北京的故宫为代表。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廷,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过。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有房屋9000多间,故宫周围是数米高的红色围墙,墙外是护城河。故宫规模之大、风格之独特、陈设之华丽、建筑之辉煌,在世界宫殿建筑中极为罕见。一条中轴贯通整个故宫,这个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发布命令的地方,主要建筑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些建筑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建筑形象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三个大殿的内部均装饰得金碧辉煌。故宫的后一部分——“内廷”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乾清宫、坤宁宫、御花园等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建筑多包括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它们均自成院落。
紫禁城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所谓“九梁十八柱”,非常美观。
由于朝代更迭及战乱,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留存下来的并不多,现存除北京故宫外,还有沈阳故宫,此外,西安尚存几处汉唐两代宫殿遗址。
沈阳故宫建于1625年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期。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宫内建筑物保存完好。它的规模虽然比占地72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要小得多,但是建筑风格独特。
完好的文物保存,壮观的建筑规模及非凡的皇家宫廷气度,使它和北京的故宫一起成为了中国现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代表,并成为满清王朝早期历史的见证。
4.2.2 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建筑物。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一大瑰宝,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中国园林之美主要反映在“诗情画意”上,它在构思、取材、建筑布局等方面深受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形成寓情于景的特点,将人的理想、趣味和精神追求通过景物展现出来,可谓“无处不可画,无景不入诗”的意境。
1.历史沿革
我国古代园林建造历史可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最早的园林萌芽形式称囿。
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成组的园林风景,称为“苑”或“苑囿”,自然山水园林萌芽。秦汉时期,出现以宫室建筑为中心的宫苑。秦始皇建兰池宫,并在池中筑蓬莱山;汉武帝在建章宫的太液池中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首开“一池三山”模式之先河。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传入,老庄哲学流行,玄学盛行,文人崇尚清谈,寄情山水成为风尚,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称“写实山水园”。
隋唐五代时期,文人参与造园和文人园林的涌现,把造园艺术与山水诗、山水画相联系,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皇家园林极为兴盛,私家园林也日趋繁荣。
两宋辽金时期,进入造园高峰时期。私家园林大量修建,文人画士自建或参加造园,将诗画融入造园之中。北宋园林主要集中于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其中开封有艮岳、金明池、琼林苑等,洛阳有名园百余座,《洛阳名园》一书中就重点介绍了24处园林;南宋造园之风盛于临安、吴兴和苏州,西湖开发,扬州、苏州、吴兴私家园林兴盛,岭南园林开始出现。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的鼎盛阶段,在设计和建造上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园林、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园林、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岭南园林等不同风格。明末计成的《园冶》是我国的造园名着。现存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
2.基本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分类。按隶属关系来划分,主要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坛庙园林、寺观园林及风景名胜园林;按所处地域来划分,主要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私家园林以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为代表。
3.特色
以山水为主的中国园林风格独特,其布局灵活多变,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这些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隐建筑物于山水之中,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中国园林建筑将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庭院、廊桥及楹联匾额等精巧布设,使得山石流水处处生情,意境无穷。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意境,它与中国古典诗词、绘画、音乐一样,重在写意。
造景家用山水、岩壑、花木、建筑表现某一艺术境界,故中国古典园林有写意山水园之称。
从造景艺术创作来说,它摄取万象,塑造典型,托寓自我,通过观察、提炼,尽物态,穷事理,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以之表现自己的情思。赏景者在景的触发中引起某种情思,进而升华为一种意境,故赏景也是一种艺术再创作。这个艺术再创作,是赏景者借景物抒发感情,寄寓情思的自我表现过程,是一种精神升华,使人心性开涤,达到高一层的思想境界。
4.构景手法
中国古代园林构景,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运用多种构景手法表现自然之美,以求达到最佳境界。园林构景基本手法有借景、添景、框景、漏景、对景、抑景、障景等,其手法因园林性质、规模,因地而宜、因时而宜。
5.建筑形式
中国园林建筑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并具有不同的功能,较常见的有亭、殿、堂、楼、阁、厅、馆、轩、廊、斋、榭、舫、桥等,这些建筑本身既是景观,又是观景处,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从而达到了物我融合、情景合一的目的。
(1)亭。
亭子是园林中最常见的建筑物。主要供人休息观景,兼做景点。无论山岭际,路边桥头都可建亭。亭子的形式千变万化,若按平面的形状分,常见的有三角亭、方亭、圆亭、矩形亭和八角亭;按屋顶的形式有掂尖亭、歇山亭;按所处位置有桥亭、路亭、井亭、廊亭。
总之它可以任凭造园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丰富它的造型,同时为园林增添美景。在各类园林中,亭常成为组景的主体和园林艺术构成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