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藩王,朱佐敬不可能也不会像帝王那样修筑规模如秦始皇陵或明十三陵一样的大型陵墓,但他却能在这块被古人称为“蛮荒之地”的岭南一隅拥有这87亩的方寸之地,这是因为我国古代的帝王公侯们都提倡厚葬,他们往往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修建规模巨大的陵墓及用来供奉、祭祀、朝拜的建筑,依据被封建历朝统治者奉为国之经典的儒家学派观点,人们应该“厚葬以明孝”,而只有“孝宗”才能“忠君”,所以,丧葬隆重与否是孝与不孝、忠与不忠的重要标志。虽然庄简王陵只是一位藩王的陵墓,但是它的规模、它的各种建筑及附属物的安排与布置,仍然严谨地依照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布局方式,依然令人瞩目。按陵墓前“前陵后寝”的布局结构来看,庄简王陵的盲陵就是外园、内园,后寝就是地宫,陵园由外及里,层层深入,其追求纵深效果和含蕴特色的东方建筑风格也恰恰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哲学思想和审美心理——一种追求端庄感、稳重感,并融千变万化于其间的独特心理。
在王陵主体建筑之外,有两列分列于东西的阁房,它们均为单檐硬山式建筑,等级较低,称为左右朝房。是祭祀时祭祀者沐浴更衣、备办瓜果茶点之处。古时每逢一年中的清明、中元、冬至为三大祭之时,届时,藩王自己必须亲自前往陵园祭祖;而逢生日、忌辰、岁暮、正旦为四小祭之时,在这时,藩王就可以不必亲自驾临,只需由各陵守陵郎中自行祭之。
陵门前一左一右守护着两只威武的狮子,左为雄、右为雌。雄狮左蹄下踏着一个球,人称“狮子滚绣球”,狮子脚下的球象征着权力,也象征着统一寰宇——把持天下于掌股之间;雌狮右蹄下踏着小狮子,俗称太师(狮)少师(狮),象征着子嗣昌盛,并且有教养——这是因为古代皇帝太子的老师官封太师、少师,把太子的老师摆在皇家建筑物的门面位置,是古人利用了谐音的方法象征性地把这种内在的意愿表达出来。
封建帝王们往往称自己死后归葬之所为“天堂福地”,而进入天堂的陵门就称为“南天门”。陵门分为三拱,拱在古代被称为“券”,所以这陵门又名三券陵门。庄简王陵三券门的中券较高,两边为“臣门”,君臣明分各行其道,以示等级之别;门阶很陡,令人走路时不得不留神脚下,也令人自然而然地表露出屈膝恭敬之状。
走入陵门,也就进入了陵园的主要建筑区。这里是外园,园中左右排列着整齐的石作仪仗,称“石作仪”或“石像生”,俗称石人石马石闹兽,下面便请各位听我详述其个中滋味。
1.神道
我们脚下的神道——顾名思义,神道者,神仙之道路也——这神仙之路却也有等级之分,中间稍高称为“王径”,专供王侯行走;两边稍低称为“陪径”,供臣子陪走。左走文臣,右走武将。君臣之理,贵贱之分,显而易见。
2.华表
在古代,华表只是帝王宫殿、陵墓及公共桥梁桥头上的装饰标志,它象征着权力,是帝王身份的一种证明。华表又名擎天柱或望柱,它起源于中国古代一种提意见的方式。相传舜帝为征求人民意见,以高而直的桦树之杆立于交通要道上,群众若有意见,就把要说的话刻于树皮,挂在杆上,从而下情上达,使君王及时了解人民疾苦,这可谓中国“民主政治”的开端。因此“立桦为表”,称“桦(华)表”。华表通常分为柱基础座、柱身、柱顶三部分,庄简王陵墓表的柱头是八陵座莲瓣托举火珠,在印度教文化中,红莲象征女性,火珠有祈求生殖繁盛之意,把有这种装饰的华表置于陵首可能有生命长存的寄想和远古生殖崇拜的残余意识;基座呈方形,而相对应的火珠柱头为圆体,这里则蕴含有“天圆地方”这种古人对宇宙对自然界的模糊认识;华表的柱身多呈圆形、方形或八棱形,八棱形的柱身和“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的八卦方位相符,庄简王陵华表即为这种柱身。其实作为建筑附属物,华表的根本作用应是装饰,在封建社会还是皇权与王权的象征。
3.狻猊
中国古代俗话有云:龙生九子不成龙。虽然它们都成不了龙,但却各有所好。狻猊相传为龙之八子,它的形状长得像狮子,却十分喜欢音乐和宁静,而且特别爱好香火。把它置于陵园,是想让人们烧香进祭时,令其坐享其成,享用人间烟火。还有一种说法是:“烟火”有子孙繁衍、后辈兴旺的意义,“烟火不断”、“香火不断”即表示其子孙永祚,年年仍能有人来此烧香拜祭,庄简王当然希望自己能“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把狻猊置为三石作仪的第一兽,可见庄简王对子孙繁衍后继有人的家庭延续的重视。
4.神羊
这个形象如羊的石兽名神羊。在有些靖江王陵前的神羊,只有一只角,叫獬豸,功能与神羊一样。它们性格忠直,能够“辨曲直,明是非,专以其角触击不正之人”,故又名“法兽”。古代法官的帽翅形似其角,以示法官清正无私,心下坦荡磊落,故其冠又称为獬豸冠;把神羊放置于此,有守墓镇邪之用。而神羊这种跪姿又有“跪乳谢恩”之意,示子孙后代领受祖先恩德,时时刻刻不敢忘本。
5.玉带桥
庄简王陵地势低洼,雨季来临时,尧山上倾泻而下的洪水容易盈积于此,故而陵园的修造者不得不挖此壕堑以利排水,并修了此桥。请仔细观看此桥——桥栏上雕饰有寿桃、莲花、宝瓶三宝,这三宝可以保佑过桥人顺意平安;桥上还饰有云板,此桥因而又得名“步云桥”。步云之名还出有因;当每逢雨季,山溪飞溅,水雾弥漫于桥下,仿如云雾缭绕半空之状,故所谓“步云”,步云有“平步青云”之意,将陵园中的桥建成步云桥,还寓意这儿是天堂,以免人们想起地狱的奈何桥。再加上中国古代有一句俗谚“过桥去病”,过了此桥,病灾尽除,各位是否想探足一试呢?玉带桥历经五百年风雨,仍然静卧安睡,它另有一个别名,叫金水桥。因为桥下的溪水由西北方流来,按易经八封方位,西北为乾方,属金,而五行中金又能生水,所以这条由西北流来的溪水被称为“金水”,北京故宫中的金水桥也得名于此。此桥为重建的,但其中一块桥栏板颜色泛红,与众不同。它是石桥初建时的遗物,看看谁能首先找到它。
6.狴犴
这又是一位龙子:它在兄弟中排行老四,名叫狴犴。它性情好斗好讼,好打抱不平,并专惩腐恶。在古代,高官贵人们出巡时,开路队伍里会有差役打几块漆牌,牌上所绘之虎头即为狴犴之像。请注意,狴犴长有猪鼻子,因为它要扮猪吃老虎。长得像虎却要吃老虎,实乃典型的专吃窝边草!
7.麒麟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四灵”,它们是龙、凤、龟、麟。其中龙掌管调风顺雨,凤掌婚姻家庭,龟主寿命,麒麟主吉祥,也送贵子。据说麒麟是一种形似鹿,牛尾马蹄,独角,全身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活物的仁兽,也称“四不像”,也许它最像鹿,故其名以鹿为傍。在古代,官府衙阁被称为“麒麟阁”,麒麟是送子送福的吉神。传孔子出生时,有麒麟含玉出现在其家院中,故古人将贵子称为“麟儿”。哪位团友想要贵子的,可拜麒麟。
8.武士控马
广西多山,能适应这种地形的交通工具在几百年前的明代,只有广西德保出产的一种矮马。矮马成为了当年庄简王等历代靖江王们出巡游猎的代步工具。庄简王为了在死后也能享受到在世之福,也为了表示他所管之地位于南方,便在陵园中安排了这样一个石像,形为一个武士手执缰绳,垂手立于一匹身形矮小的矮马身边。据说这位武士便是王的女婿,只有用自家人牵马,才是最安全的。难怪人们把皇与王的女婿叫“驸马”。现在请大家猜猜这匹马的名字――“千里马”?“不对”;“御马”?“不对”。“它叫逍遥马”。
9.大象
靖江王当年的封地包括两广、云贵以及老挝、越南北部的丛林地区,在这里的热带、亚热带森林中,出没着一种身体庞大、性格温顺的动物:大象。把大象的石像放在陵园里,这表明帝王们“广有顺民”,而且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王侯辖地之广。如果仔细观察庄简王陵中的石像,你会发现它长了一双凤眼,而且是双眼皮,还有眉毛,大象已被拟人化了。这是因为古代礼制规定,父亲死后,做儿子的要守灵三年,但作为王侯,他有国家大事,朝廷重机要他去处理,内外不能分身,故而刻了人像于此替其守陵,一只眼睛对外看护陵园,另一只眼睛看内,时刻守灵。此外,大象还寓意国泰民安,万象更新。
10.翁仲
这是外园中的最后一对石作仪仗。说起它的渊源,一直可以上溯到2000年以前的秦代。这个石像原名翁仲,他本是秦始皇时期的一位出色武将,姓阮,身材高大,武艺高强,秦王朝建立之后,秦始皇派他镇守临洮,以防范匈奴。翁仲在临洮曾多次打败来犯的敌人,使匈奴人闻之丧胆。翁仲死后,秦始皇为了纪念他,铸其铜像于咸阳宫的司马门外,后来匈奴入侵,远远见到这尊铜像,犹以为生,惧而退,从而流传下“铜像退兵”的典故。自秦开始就纷纷在陵前设置翁仲象,只不过铜像逐渐变成了石像。现在,人们已习惯于把陵前所有的石人称“翁仲”。
各位来宾,靖江王陵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祝大家旅途愉快。
景区实训
教学要求:带领学生到景区练习导游词讲解,锻炼学生沿途导游和景区讲解的技能。
实训景区:桂林靖江王陵博物馆。
思考与练习
1.在此项带团工作中,为了符合游客的欣赏水平,你是如何调整讲解的侧重点的?如何给游客深度讲解中国古代的王权制度和礼仪制度?
2.请撰写一段王权制度的导游词,简明扼要而又容易理解地进行清晰解说。
3.在沿途导游中,旅游途中如果乘车时间长,如何合理安排活动或讲解相关文化知识,给游客带来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谌世龙.中国历史与文化.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2]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导游知识专题.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3]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许结.中国文化制度述略.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
[5]蔡放波.中国行政制度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第3章宗教文化
任务导入
请××导游于2010年9月6日接待荷兰中国宗教文化考察访问团一行16+1人。
工作要求
1.对荷兰中国宗教文化考察访问团进行年龄、身份、职业、教育背景等结构分析。
2.了解考察访问团对中国宗教文化考察的重点,熟悉旅游路线。
3.熟悉中国传统宗教文化背景知识,做好讲解准备工作。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熟悉在接到带团任务后应当做的准备工作。
2.要求学生能够从旅游合同中分析该旅游团队的特点。
3.要求学生掌握旅游景点的背景知识,并能利用互联网查阅、搜集相关资料。
4.要求学生撰写带团计划与模拟讲解导游词。
实践场所桂林基督教堂。
背景知识
教学要求:利用多媒体、实训室讲解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和总结知识的能力。
3.1中国宗教文化概述
3.1.1中国宗教文化的演变
与世界上许多地区和民族一样,宗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就出现过自然崇拜、动物神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的宗教形式,其中尤以自然崇拜和鬼魂崇拜最为盛行。
所谓自然神崇拜,就是把诸如日月星辰、风云雪雨乃至名山大川等自然现象神化,进而把它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加以崇拜,祈求它的保护和赐福。在世界宗教史上的各种自然崇拜中,当推日神崇拜为最盛。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也有很多关于日神崇拜的记载,如《山海经》中关于“帝俊之妻生十日”,《淮南子》中关于“尧使羿……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楚辞》中关于“十日代出”等记载。日神崇拜之所以会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十分盛行,这与太阳对人类生活有着直接和强大的影响有关。
除了日神崇拜外,中国古代也颇盛行月神崇拜,而在有些少数民族地区,月神则成为该民族或部族崇拜的主要神灵。例如,鄂伦春族先民主要靠狩猎为生,而大多数的野兽都是昼伏夜出,这种生产、生活习惯渐渐导致了鄂伦春族把月亮作为陪伴他们的主要神灵——“别亚”。
古人对于自然神的崇拜,除了日神、月神外,还有星神、云神崇拜,风神、雨神崇拜,山神、地神崇拜,河神、树神崇拜。总之,几乎所有主要自然物和自然现象都曾经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被当做一种人格化的超自然存在而受到崇拜。历史上有名的天子封禅祭天地和河伯娶妇的传说即是古人对山河之神的崇拜的具体见证。
中国古代对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等自然神的崇拜,到了夏、商、周三代后,逐渐发展为对于至上神——“天帝”的崇拜。中国古代宗教史中至上神的出现与世俗社会帝王的产生是相对应的。由于世俗社会中出现了阶级,出现了国家及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帝王,因此天国中也随之出现了凌驾于众神之上的“天帝”、“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