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一不做,二不休,将胎儿当成肿瘤摘掉,那么,病人和病人家属将对他感激涕零,他手术成功的纪录又一次取得突破;另一种是:将病人的身体重新缝合,坦率承认自己的失误。这样做的风险是,病人家属很可能不会原谅他的过失,他将声名扫地,并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名医经过几秒钟激烈的心灵挣扎,终于做出了抉择:他小心地缝好病人的身体,然后万分惭愧地对病人家属说:“对不起!我看错了,她只是怀孕,并没有长瘤。所幸及时发现,孩子安好,一定能生下一个可爱的小宝宝。”
病人家属哪容忍自己的亲人白挨一刀呢?他们将名医告得差点儿破产。
名医的朋友很为他不值,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将错就错呢?那时候都由你说了算,又有谁知道!”
名医并不后悔自己当时的抉择。他淡淡地一笑:“天知道!”
值得庆幸的是,他虽然为这件事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却并没有声名扫地;相反,来找他看病的人比以前更多了。因为人们都相信,他不会将婴儿当肿瘤拿掉。
教孩子学会控制情绪
父母箴言
告诉孩子,在遇到较强的情绪刺激时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再表达情绪或采取消除冲动的“缓兵之计”。这样,才能使自己尽量使自己不陷入冲动鲁莽、简单轻率的被动局面。
孩子有自己的世界,他们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由于孩子缺乏阅历,认识肤浅,处理问题时往往容易急躁、冲动,不能克制自己。同时,由于孩子对别人缺乏理解,稍受委屈就大发脾气,怨天尤人。
冲动的情绪是最无力的情绪,也是最具破坏性的情绪。许多人都会在情绪冲动时做出使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情来。青少年的愤怒和冲动往往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有时这种后果甚至要以人的一生为代价。许多青少年犯罪事实了证实了这一点。因此,父母们必须让孩子懂得控制情绪,合理宣泄,体量他人,帮助他们明确愤怒与冲动会带来的恶果,从而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1.让孩子合理宣泄情绪
让孩子在心理失衡的时候,找机会向同学、朋友、亲人或心理医生倾诉自己的苦闷,使郁积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得以发泄,使压抑的心情得到缓解;或采取痛哭的方式,以释放积聚的能量,排出体内毒素,调整机体平衡;或以日记、书信等方式,排遣不良情绪。
2.学会理解别人
有时孩子觉得委屈、愤怒,其实是因为他并不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例如同学由于考试没考好挨了父母的骂,结果取消了与孩子一起看电影的约会,孩子很生气。这时父母就要告诉孩子学会理解和体会别人的处境和感受。孩子明白了,自然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然,如果孩子真正了解了对方,他也就不会再生气了。
3.教给孩子正确的处事态度
做人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从关怀、爱护的角度出发,同时严格要求自己,这是搞好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教给孩子正确的处事态度很重要。这样,即使一时克制不住愤怒甚至冲动,也决不至于做出伤害他人、有损他人的事。
3.教育孩子适时脱离刺激环境
先从量上减少愤怒和冲动的次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就会从根本上克服这种消极的激情。让孩子认识到,若愤怒和冲动已经发生,就应强迫自己立即脱离刺激环境以使情绪迅速冷静下来。脱离刺激环境很重要。有时,愤怒失去了理智,总是一错再错,错开了头便不可收拾。暂时脱离环境,让情绪平定下来,然后再回头去看问题,情形就会不同。这也是对别人的一种理解和宽容。
4.培养孩子博大的胸怀
有些孩子,之所以难以和别人好好相处,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性格弱点。如,与人交往时,喜欢充当核心,一旦不能居为社交中心时,就会发脾气。对有性格弱点的孩子,家长要悉心引导。在孩子面前,对获得成功的人要多加赞美,并热情鼓励孩子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积极支持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过别人,战胜自己。
5.要学会转移
当情绪恶劣时,有意识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就可使情绪得到缓解。例如,让孩子听听音乐或看看电影、电视、小说,也可以下下棋或进行一些体育活动,使情绪得到缓解。
被别人无聊地讽刺、嘲笑时,顿显暴怒,反唇相讥,很可能使双方争执不下,怒火越烧越旺。如果此时父母能提醒孩子冷静一下,采取理智的对策,如用沉默为武器以示抗议,或只用寥寥数语正面表达自己受到的伤害,指责对方无聊,反而会使对方感到尴尬无趣。
让孩子学会诚实
父母箴言
最聪明的人是最诚实的人。因为假的终究是假的,经不起真实的考验,只有真的才是最持久的。父母若想让孩子将来有一个理想的人生,就应该教导孩子:靠假的手段可能会一时奏效,但远不如诚实更有效。
“要诚实,不说谎”,可以说是每个父母对孩子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做一个好孩子最基本的条件。然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这样或那样的场合讲过假话,但是他们说谎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在如何看待孩子说谎时,首先得弄清楚说谎话的起因。
低龄的幼儿由于头脑中产生了极其逼真的想象而说了“谎话”,其原因在于他们不能正确区分幻想和真实。比如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孩子会自己去“创造”事实,告诉别人说他吃了一百个冰淇淋。家长没必要强行干涉和制止,必要时可对孩子夸张性的说法给予有趣的回答。
年岁稍大的孩子说谎,常常出于自卫心理,因为担惊受怕而说谎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往往是由于家长对孩子因一时疏忽所犯下的错误反应过于严厉所造成的。如果家长因此对孩子打骂、惩罚,常会适得其反地惹出更大的麻烦。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儿童说谎的原因说:“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会挨骂,而寻求的一个避难所。”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一方面被教导“不要说谎”,另一方面却又有会因说实话而受责备。这种矛盾是造成孩子为自卫而说谎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在通常情况下,是大人给孩子造成了不得不说谎的形势。因而,杜绝孩子说谎的最佳对策是不追究,让孩子消除说实话的顾虑,而自觉地不去说谎。
孩子在玩耍时,无意中弄坏了东西,或闯了祸怕挨大人的骂,常想把错误掩饰起来。孩子无意中折断了花盆里的花,为了怕大人发现,他们通常会把折断的花扔掉。打翻了墨水他们会把墨水瓶藏起来,再把洒了墨水的地方用报纸或别的东西盖起来。当父母发现了问他们时:“是不是你把花盆里的花折断了?”或者:“墨水瓶是不是你打翻的?”孩子联想到挨骂,就会说谎:“我没有。”或者:“不是我打翻的!”或者:“我不知道。”
当然,孩子的这些谎言是很容易被父母识破的。“不是你折断的,家里还能有谁呢?”“墨水不是你打翻的,家里还能有谁打翻,还把报纸盖上呢?”
孩子不敢公开承认而说谎使大人苦恼、痛恨。因为任何一个做父母的都知道说谎是最不好的习惯,是最坏的习惯,甚至是道德所不容的。小事说谎,虽不值得追究,但可怕的是一旦放过怕孩子会养成说谎的恶习。所以父母总是教导孩子从小就不要说谎,遇到孩子说谎也会非常气愤,总想好好地教训他一下,于是就狠狠地责备,骂几句,想使孩子有个惧怕,以后不敢再说谎。而事实却正好相反,父母责骂得越厉害,孩子害怕被惩罚,闯了祸或做了什么错事,就会继续说谎。
因此,父母如果发现孩子第一次说谎,千万不要大惊小怪、惊慌失措,并在孩子面前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或是在许多人面前出他的洋相:“他现在是个坏孩子了,学会说谎了,大家都不喜欢他了。”甚至痛打一顿。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不仅不能使孩子接受教育,相反会使孩子因惧怕惩罚而继续编造谎言,或是产生“横竖如此”的对立情绪。
正确的态度是既要抓住不放,又要谨慎对待,先了解情况,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坚持耐心说服教育,帮他分析说谎的害处,并使他懂得做错了事要勇敢地承认,改正了还是个好孩子。也可以视其具体情况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即让孩子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自我道德评价后,自己承认错误。这种办法能使孩子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撒谎不是好孩子,诚实才是美德。
有些父母碰到孩子说谎时,容易冲动,采取惩戒的方法纠正孩子说谎的缺点,这样做是不能奏效的,因为孩子容易抵触施加惩戒的人。但是,如果你的惩戒出于爱心,又执行得合理、巧妙,孩子也会心悦诚服。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有效的措施,如朗诵一个讲诚实的故事,抄写一段论诚实的名人名言,写一篇讨论诚实问题的日记或文章,取消一次外出游玩的安排等。
有些父母教孩子要诚实,只是空泛地说些“好孩子是不说谎的”之类的话,甚至不自觉地从功利主义出发,点拨或吓唬孩子:“说谎会使自己吃亏”,而不是把诚实作为一种美德去唤醒孩子的道德良知,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会取得好结果的。
教育孩子诚实,光讲道理不行,要有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父母要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几要几不要”的具体要求,比如:不拿人家的东西,不讲假话,不编瞎话,不说大话,不谎报成绩,等等。
此外,父母要相信孩子,不要以监工的身份出现。本来要求孩子吃完饭在房间里学习半小时,结果却每隔五分钟进去看一下孩子是否在偷懒;本来要求孩子去买件东西,也总担心孩子把多余的钱买零食吃。这样往往导致孩子用撒谎来对抗,而父母们却认为自己的怀疑是有根据的,这就更加滋长了孩子的不诚信。
有时会出现父母不自觉地对孩子许下承诺,却没有及时兑现的情况。这时,父母一定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向孩子承认错误,以求赢得孩子的信任。
妈妈曾经给森森讲过一个撒谎后鼻子会变长的故事,森森对此深信不疑。
有一天,森森在学校里又听到了这个故事,于是回家跟妈妈说:“妈妈,以后我不会撒谎的,撒谎的人鼻子会变长的。你们也不要撒谎啊,要不也会长出长鼻子的。”这时,妈妈觉得有必要给森森讲讲关于故事情节真实性的问题。
妈妈对森森说:“孩子,其实这只是一个童话故事。在现在生活中,一个人说谎是不会长出长鼻子的,只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森森有点迷惑了:“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说谎了?”
“当然不是,”妈妈回答,“一个人应该说实话,他说了谎话就会失去朋友,这比长长鼻子还要可怕。”
年幼的森森这才真正明白,童话故事是虚构的,但它并不是不诚实的表现,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劝人要讲真话。
教孩子懂得尊重别人
父母箴言
自尊和尊重他人,是一种健康的人格态度,是现代社会里最重要的人格品质。一个自尊的人,应当会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实际上就是不尊重自己,也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成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
如今,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宝贝,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一切都是孩子说了算。于是,孩子在外面也肆无忌惮地霸道起来,日积月累,孩子心里会认为别人听他的是应该的。
然而,学会尊重他人,是孩子一种必备的品德。只有尊重他人的孩子,才可能正视他人的意见。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与社会处于一种隔离状态。
尊重,是人际关系的起点:不尊重他人,也就无法赢得他人的尊重,甚至不可能产生信任。所以,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孩子是很难交到朋友的。
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在吃饱、穿暖和安全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时,人们最迫切、最普遍的愿望是获得尊重和认可。很多父母为孩子支出从不吝啬,孩子的物质要求,几乎是满足的,但父母很少对孩子进行关于爱和尊重的教育,以致很多孩子都不懂得尊重别人。
在学校里,很多孩子常常讥笑长得很丑的同学,甚至给人取一些侮辱性的绰号,像什么“丑八怪”、“肥猪”、“癞蛤蟆”等等。
取笑别人是一种幸灾乐祸的表现。一个爱取笑别人、捉弄别人的人是不美的。因为他不理解别人,不能体会别人的心理感受;不懂爱惜别人,甚至自己的尊严。不懂得尊重别人实际上是对自己尊严的最大侮辱。
孩子们往往容易把那些与自己兴趣爱好不同,在某些问题上与自己的看法不同的人视为异端,在背后议论他们的缺点,把他们排除在自己的小团体之外。这种做法会使孩子的心胸变得越来越狭窄,越来越难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父母要注意纠正这种认识上的偏激,指导孩子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从而彼此交流,取长补短。
具体来说,教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父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孩子学会笑对他人
教孩子尊重他人,先要教孩子学会笑着面对他人。笑着面对朋友,朋友会更喜欢你;笑着面对敌人,敌人会自惭形秽。学会微笑面对他人是尊重他人的第一步。彬彬有礼体现的不仅是孩子极具亲和力的外表,还有其内涵。
2.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
父母本身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十分重要。父母身体力行地尊重别人,替别人着想,孩子看在眼里,自然会记在心里。另外,父母之间互相尊重,常说“谢谢”、“对不起”、“请”,买了好吃的要先请老人吃等,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