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生长在东北,没见过沙漠不稀奇。来宁夏工作,2006年秋天第一次来到中卫,第一次走进腾格里,心灵震撼不亚于初见大海。沙漠也是海,空旷、浩茫、无际。几年来,多次来到中卫,多次走进沙漠,在奔走于黄色与绿色之间的同时,对中卫干部群众改造沙漠、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了愈来愈深的感悟。
绿色海洋,令人神往;黄沙漫漫,令人畏惧。的确,沙漠素来被誉为“死亡之海”。到宁夏4年多,去中卫采访报道无数次,几乎每一次都与沙漠有关。从硒砂瓜到沙坡头旅游,从腾格里湿地到沙漠大棚,“十一五”以来,中卫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对沙漠的治理与改造,离不开向滚滚黄沙要效益。
感悟之一——思路与胆识问题。有思路,不一定有胆识去执行操作;有胆识,宏观思路不一定对头。我国沙漠总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左右。就中卫市而言,全市耕地面积130万亩,腾格里沙漠62万亩,农民人均耕地仅为0.6亩。人多地少,既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突出问题,更是西北新兴小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向沙漠要效益,沙漠里到底能做些啥?多年来,中卫干部群众反复摸索:沙漠里能发展旅游,能种瓜,还能支上大棚种蔬菜。那么,旅游能做多大?瓜能卖到哪儿?沙漠大棚里的蔬菜,规模种植能否长得出?中卫人想到也做到了。他们把沙坡头旅游做到国家5A级;他们把硒砂瓜种植到100万亩,卖到广州、深圳、重庆、厦门等二十几个发达省(市)区;他们把沙漠大棚一次性建到12000个,今年喜获丰收,进入西北大中城市超市等高端市场。
感悟之二——创新与科技问题。都说创新,到底什么是创新?中卫人认为就是摸索着开发优势的、特色的、差异化的、能带来效益的东西。
沙漠与大海一样,有极强的观瞻性,尤其在国内东北、华南地区游客中更有市场。那么沙漠旅游的创新性在哪里?开发与国内同类景区差异化项目。中卫借助沙坡头本身具备的“世界著名河流与世界著名沙漠交汇”这一垄断性旅游资源优势,在滑沙、索道飞跃(黄河)、漂流等常规性旅游项目的基础上,开发增设了沙海冲浪(过山车)、沙海摩托车和沙漠深处“沙雕展”,深得广大游客青睐,这几个项目使沙坡头游客每年递增30%左右。
沙荒地的石头缝里能种含多种维生素的硒砂瓜,在当地已有400多年历史,没有太多科技含量,那么种植硒砂瓜的创新性在哪里?答案是开拓销售市场。考虑到硒砂瓜不仅个大味美,而且耐储藏好发运,于是中卫目标市场,绕过兰州、西安,直逼广州、深圳、福州、厦门、重庆、成都、北京,进入发达城市的高端消费市场。
沙漠农业创新性表现在哪里?不用一把黄泥土,不用一滴黄河水,沙漠里也能种大棚,靠的是技术创新——沙漠温室构造特殊的墙体材料和新型沙地种植栽培技术。中卫市中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鲁长才告诉记者:“大地里建大棚,用黄土堆夯实垒成土墙。沙漠里虽说可用红砖、水泥砖砌墙,但成本太高。于是,我们先后研究了6种不同类型的墙体材料和设计方案,最后选定用麦草打成1米长、50厘米高、40厘米厚的砌块作为墙体保温材料,然后就地取材,用黄沙、少量水泥和碎石压成免烧砖作为墙体结构,再顺着底部毛石基础将轻钢架成30度的弧度半环形状焊接至顶部。这样,大大降低了建造成本,每座沙漠日光温棚造价成本降到4.5万元。”那么,沙土里缺少种植瓜果蔬菜的多种有机物质,又是怎么解决的呢?接着,鲁经理蹲下身扒开番茄秧的底部,向记者展示底端露出的一个木槽形状的东西。原来在这个80厘米宽、60厘米深的槽子里,一些树皮、锯末、家禽粪便、油饼和豆粕均匀地被搅拌在沙土里,让它们充分发酵,形成营养体,再将育好的苗子栽上。沙漠大棚里每隔1米都挖有这样的槽子,这个技术瓶颈问题就这样得到了解决。
感悟之三——空间与链条问题。企业发展愈来愈重视拓展市场空间和产业化链条延长,中卫沙漠经济的空间与链条、横向与纵向的伸展也越来越清晰。
随着沙坡头旅游越做越火,游客越来越多,中卫旅游经济的短板也显现出来,即发展空间小,吃住设施跟不上,难以留住四海游客继续消费。如何拓展空间、拉长产业链条?中卫党政领导班子决意“做大沙品牌,做足水文章”,决策者们把目光投向市区东南方向广袤的湿地平原。由于中卫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又为黄河阶地,地下水位较高,形成素有“七十二连湖”之称的沙漠湖沼湿地,除拥有绿洲、荒漠、草原等多种地理地形外,还有丰富的植被和130多种鸟类,其多样性的自然生态景观非常适合建设休闲度假设施。于是,2009年1月,中卫累计投入各类资金数亿元,启动建设了占地2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万亩)七湖、八区、两带、五基地的腾格里湿地度假公园,该公园建成后每年将接纳全国25万游客,直接旅游收入近亿元。
中卫发展沙漠农业,应该说从石头缝里种植硒砂瓜起步。之后如何拓展其产业链条呢?很显然,近几年,一方面为了保护土壤墒情,相继开发几十万亩枣瓜间作,另一方面就是前面提到的创新性发展沙漠大棚农业。目前,中卫香山地带几万瓜农枣农可谓一步脱贫致富,尤其是去年以来在世界穷出名的喊叫水乡频曝新闻,不仅出现了轿车队,且人均收入过万元。沙漠大棚的发展速度更快。2009年11月至今,中卫市全面启动建设沙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大胆探索在干旱沙漠地区发展设施农业与生态防风治沙相结合的新模式,在市相关部门共同配合努力下,园区一期工程已累计投资4000万元,平整沙荒地1.6万亩,建成1200栋沙漠日光温棚,建造防风固沙林网8400亩,完善了水、电、路和土地开垦等基础设施。中卫市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一个占沙地1.6万亩、7100座日照温棚的沙漠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用5~20年时间,建成一个占沙地10万亩、近5万座温棚的沙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沙漠也是资源。曾以“麦草方格”书写世界治沙奇迹的宁夏中卫人,不断创新进取、开拓探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沙漠经济新路径,使得“人进沙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再次成为现实。中卫人的大胆探索和尝试告诉我们:沙漠不仅可以征服,而且可以被开发利用。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只要具备超凡的魄力和胆识,只要摸索和掌握现代高新技术,创造沙漠奇迹便不是梦想。
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