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受益没商量
解放了,改革了,西部村村镇镇的农家先是有了电灯,后来看上了电视。国家仍然不断加大投入实行农电网完善改造,这是为什么?受益的肯定不只是农民。
6月的宁夏西海固,一改以往的荒凉贫瘠,随处可见农民新居,转山绕岭满眼的山川绿色。
“农电网下乡?当然好了。”在大棚里正给黄瓜地喷水的舒友林,这个原州区中河村有名的致富能手操着浓重的甘肃口音,“前些年,我家晚上开电灯,就不能看电视;看电视就不能开电灯,供电不稳定真是坑死人了。尤其是干大棚,更需要稳定的供电保证。就拿我家的蔬菜大棚来说,春夏两季,上午室温要在25至30度,下午保证在20至25度,冬季必须保持在25至30度之间。2005年我这里还经常断电,一次我眼睁睁看着一大棚黄瓜奄奄一息了。这两年好了,有了供电保证,我家从4个大棚发展到了10个大棚。”
同样在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彭阳县白阳镇罗堡村村长石有德说起电问题马上来了“电”:“我们这里是自治区有名的穷地方,全村379户人家,才有10个大棚,680个小工棚,即靠日照只比大地种植早收半个月的那种简易棚。山村供电稳定后,加上政府出1万的扶持政策,今年全村3/4的农户都要发展大棚。”
农电网稳定受益更大的是设施农业。记者来到宁夏设施农业规模发展速度最快的永宁县。走进离银川20公里的胜利乡胜利村,副乡长樊建军言谈一派专家学者的味道:“如果说1亩蔬菜的收入相当于20亩粮食的收入,那么1亩设施园艺的收入相当于100亩粮食收入,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这里的土地简直变成了黄金。”樊乡长右手指向绿色深处,“胜利村户户有大棚,家家搞园艺,2008年这个村以占全乡1/9的人口、1/50的土地创造了占全乡2/5的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已达到4600多元,比3年前整整翻了一番。”那么,像永宁这样的设施农业大县,电网下乡完善改造能跟得上吗?“尽管跟得很吃力,我们还是咬牙支持了。”永宁供电局局长刘学明用几个数字再次证明一个事实,“永宁大规模发展设施农业是近两年的事。2006年这个县设施农业仅有1.65万亩,13591个大棚。2007年我局全面完成农电网改造一、二期工程,高压部分投入11578万元,低压部分投入420万元。2008年年末,全县设施农业发展到4.2万亩,形成千亩万间设施园区20个,基本是1亩地1个大棚。”
农电网稳定对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就更突出了。“没有农电网完善改造,就没有公司今天的发展速度。”宁夏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动力科科长周成一口流利的普通话,“2004年公司融电能力只有两台变压器500千瓦,到2008年年底,公司用电负荷增加到4750千瓦。”采访灵武市供电局局长周存孝的谈话似乎是对周科长回答的一个补充:“由于近几年灵武羊绒工业发展势头迅猛,2007年我局工业售电量为2.5亿千瓦/小时,2008年增长到2.7亿千瓦/小时。”
电力是工业经济发展的血脉,这里农电的急剧扩张带动地产羊绒产业迅速膨胀。目前,被誉为“中国精品羊绒产业名城”的灵武市,几年间羊绒加工企业从14家发展到43家,羊绒产业分别实现年生产无毛绒3000吨、羊绒条300吨、羊绒纱250吨和羊绒衫100万件,其中无毛绒产量占全区80%、占全国同行业30%以上,羊绒条占意大利市场70%以上。
电力付出为哪般
农电网下乡,实施电网改造,受益的不只是农民,还有设施农业的长足发展,县域工业的大大提速,可电力企业自身呢?毕竟是企业,必然要追求利润、讲究效益。
“效益?根本谈不上,售电效益上我们年年亏,去年算是效益最好的一年,亏800万。”固原市供电局副总工程师王军表情自然。他说:“固原市面积占宁夏总面积的1/4,93个乡镇,27万人口80%是困难人群。我们这里是全公司投入最大、产出最低的地方。‘能点灯就不能看电视,能看电视就不能点灯’主要出自我们辖区。因此固原地区农电网完善改造的瓶颈问题,就是供电半径必须设计得既经济又合理。首先是投入大。由于山大沟深,农户居住分散,经常是为一户或几户农家我们就要拉四五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供电线路。其次就是售电服务成本高。西海固地区农家用电低,每月才用几度、十几度电,我们的供电员每天骑摩托要往返几百里山路查表、收费,车油费都不够。”
王军的一席话,使记者萌发了采访基层供电员的想法。晚上8点一刻,在固原市彭阳县白阳镇供电所,记者等来了从山大沟深处查表返回的供电员张德龙。“不累,习惯了!”尽管张德龙有些紧张,但还是流利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总公司要求我们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我包干服务1700户,每月工作额度是20个自然村,每天往返160公里……再少也是钱哪,一想到每月能给公家交5万元,再苦再累也值得!”
“我永宁局不亏,农电网这块儿一年下来毛利润是6至7万,你信不信?”永宁供电局副局长王瑞祥表情幽默,“永宁设施农业这么大面积,但用电量不大。大棚生产,除了建设期间(焊接钢架)用电大一点以外,平时每天电动卷帘机、抽水、控制温度等操作也就2个多小时耗电。2008年我局农电网售电量6.29亿千瓦/小时,50%是农民生活用电,设施农业耗电占农民生活用电的20%,占总耗电量的5%,其余几乎都是企业用电。”那几万利润怎么计算出来的呢?王瑞祥眯起眼睛:“为了服务设施农业的飞速发展,我局投资1500多万实施农电网改造不算,几年来还累计投入700万的日常维护费用,按设施农业每年耗电60万度电算,收回30万元电费,扣除0.3元/度上缴国家,再扣除给4个自备电厂的,我们仅剩0.1元/度,年利润不就是六七万元嘛。”
记者越采访心里越糊涂。这样下去怎么行呢?难道电力公司必须承担这份公共责任?“是的,关于农电网下乡,电力公司现阶段必须牺牲眼前利益。”宁夏电力公司农电安全生产部贾恩红处长神情严肃,“你们说得对,我们电力公司是国资委下属企业,1990年就实现了政企分开,自我经营自我发展,靠创效益求生存。”贾处长话锋一转,“应当辩证地看这个问题,农电网下乡(完善改造工程),一方面对社会公共利益贡献巨大,不仅改善和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由于农电网改造工程材料及设备费用占总支出的60%至70%,因此它对有色金属业、建材业等相关产业的拉动也是巨大的;另一方面,从电力系统的长远利益来讲,还是相当有账算的。尽管目前西部农电网用电处于起步阶段,然而就宁夏来讲,发展势头非常快,1998年农村用电量为4.4亿度,2008年已经达到21.2亿度,按此速度发展,到‘十三五’以后,农电网将全面盈利。”
改革创新意义深远
“牺牲眼前利益还是谋划长远利益,算算经济账是盈还是亏,我们在国内率先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完善工程的意义不在这里,它的示范价值在于体制改革与管理创新!”宁夏电力公司党委书记马力克说话一针见血。
马力克接着说:“农网建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实施运行了,不过那时候是个什么状况呢?可用4个‘没有’概括,即没有完整的农村电网,没有完善的运行体制,没有健全的管理队伍,没有充足的发展资金。那时候,我国农网管理体制是,县政府统一管电,将电买下来,再给老百姓供电。因此农电网建设,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老百姓有钱掏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所以,旧管线、简陋电杆不可能架设起安全的农电网。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在农电网改造方面实行国家出20%资本金,剩下的自行贷款、自行还贷。”
“穷则思变。就因为农电网改造完善的工程难做,才逼着我们思考问题,逼着我们以改革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去做事情。”接下来,马总向记者介绍了宁夏电力在实施农电网改造完善过程中两项具有示范意义的改革和两项管理方面的创新。
哪两项改革呢?首先是运行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行“一竿子”插到底的四层管理机构,即省公司——地区供电局——县供电局——乡镇供电所。其次是“两改一同价”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电管理一体化和农民“一户一表”,使宁夏农民生活用电实现了与城镇同网同价(由过去0.7~2.0元不等,一律调整到0.447元),结束了农村缺电、断电、限电和电价高的历史,让农民用上了放心电、舒心电,彻底解决了农村电价电费问题。
哪两项创新管理呢?建设是暂时的,管理是永恒的。宁夏电力公司决策层清醒地认识到,“两改一同价”只是解决了管理体制和电网建设问题,并没有解决根本的管理问题。
第一,2005年,宁夏电力公司在全国率先推行“四项规范化”管理,即农村供电所、农网35千伏变电站、农网35千伏线路和县供电企业规范化。经过3年多的建设,四项规范化建设于2008年年底全面完成,实现了预定目标,取得了良好效果。(1)自治区308个农村供电所(营业站)全部实现了“岗位健全、分工明确、职能清晰、职责到位、运转高效”的建设目标,农村供电所基础设施显著改善;(2)24个县级供电局初步达到了“制度健全、组织完整、分工科学、职责到位、管理规范、集中统一”的规范化标准,对外形象明显提升;(3)113座35千伏变电站实现了“设备健康、标准统一、管理规范、环境整洁”的规范化管理标准;(4)农电网178条2534公里35千伏线路达到了“设备健康、标准统一、管理规范、走廊畅通”的规范化标准,使35千伏输电线路事故和故障保持零记录,设备健康水平上了新台阶。
第二,为了保证全区农电网安全运转和提升服务水平,2009年3月初,宁夏电力公司再次领先西部地区实行创新型管理新措施,即投资2亿元对宁夏农村电网低压接(进)户线进行安全整治。整治对象:针对低压接(进)户线产权不清、管理混乱的现状;实施原则:遵循“安全、美观、经济、规范、防盗”的十字方针;施工模式:采用集束导线沿墙明敷、集束线架空和地埋线敷设等模式。截至2008年年底,宁夏电力公司已投入30.85万元,全区2979农户的接(进)户线得到整治,共安装(维修)835个表箱,安装漏电保护开关1354个,架设集束导线11095米,敷设PVC管7991米。这一整治工程于2010年6月底结束,将惠及宁夏109万户400万农民。
2010年7月
背景链接:
为了扩大内需,2008年年底至今,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电网完善改造投资力度。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宁夏电力公司,多年来累计投入40亿元,在全国同行业率先完成农电网下乡的建设改造工程,农民受益了,设施农业规模扩大了,县域工业、建材业、有色金属业发展了。牺牲了许多眼前利益的宁夏电力公司,此举的示范意义在于体制的改革和管理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