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利夫“领导就是服务”思想逐步被西方管理界所接受,如《印第安纳波利斯商业周刊》所说的一样“服务型领导已经成为现在人们广泛讨论的一种主流观点”。每年都有大量“服务型领导”相关著作问世;有的大学设立了专门的“服务型领导”课程,如麦默瑞大学、威特波大学;许多企业或机构把“服务型领导”作为其组织理念的一部分,如西南航空公司、星巴克咖啡公司等。但是格林利夫这一思想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理论层面,如何将这一管理思想与管理实践相融合是目前最主要的问题。
(二)邓小平和格林利夫的“领导就是服务”思想具有相同的本质
1.邓小平和格林利夫的“领导就是服务”思想都是为了适应时代对管理方式进行变革的要求
不论邓小平和格林利夫“领导就是服务”思想内涵有多大的不同,二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即都是为了适应时代对管理(领导)方式进行变革的要求。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在管理方面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所造成的死板的管理方式还大量存在,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下级及人民群众的合理要求及创造能力;二是几千年的传统封建“官本位”思想还留有余毒,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三是部分领导干部受外来不良思想的影响,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
这三种情况都不符合时代的要求,管理方式变革势在必行。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一方面推进改革的深入、加强制度改革,另一方面加强了对广大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领导就是服务”正是出于这种目的提出的。
与邓小平不同,格林利夫不是国家领导人,但作为一个管理思想家,他敏锐察觉到过去的管理方式正随着时代的变革而需要被改变——知识社会的到来改变了管理的方方面面。正如惠特利在阐述“服务型领导”时说的“我们必须摆脱那种秘密的、‘命令+控制’的管理方法”,“在不同的时代,对领导者有不同的要求,不同时代的领导者需要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类型。但我在服务型领导理论中发现了现在的世界所缺乏的东西,即对于人类自身最基本的尊重。”
2.邓小平和格林利夫的“领导就是服务”思想都是民主思想在管理领域的深刻体现
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无产阶级民主思想并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管理国家事务的实际工作中实践这一民主思想。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影响很深,这使得民主进程的深入需要克服很多困难,而“领导就是服务”的宣言是对无产阶级民主思想最好的阐释。
格林利夫的“领导就是服务”也是民主思想在管理领域不断深化的结果。以往大部分企业管理思想都把员工当作和机器、原料、资本等因素无本质区别的“要素”看待,企业的决策只是少数管理者和资产拥有者的事,政治领域的民主思想并没有深入企业中。而知识社会的形成使知识取代资本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大量知识型员工拥有了知识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这使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一变化必然要求一种更民主的管理方式出现——服务型领导应运而生。
3.邓小平和格林利夫的“领导就是服务”思想都是正在形成中的知识社会对管理要求的体现
上述已经提到,服务型领导思想是适应知识社会对管理的民主要求而产生的,但这只是知识社会要求变革管理方式的一个因素,还有另外两个因素:一是多变的组织环境;二是知识型员工的大量涌现。前一个因素要求新的组织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要求组织施行高水平的科学化管理以适应环境的要求,过去死板的官僚主义的作风行不通;第二个因素使得管理者对于员工的工作难以进行具体的干预,因为管理者对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这要求新的管理方式必须施行高水平的人性化管理并给予被管理者最大的自我管理的权力——服务型领导很好地满足了这两个要求:第一,处于服务者地位的领导者不需要自己亲自了解整个组织环境变化的信息,这一工作由占人数优势的而又工作在第一线的员工完成;第二,处于服务者地位的领导者通过组织实际上已经和员工联结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他不需要对员工的具体工作进行监督,而只需要对员工的合理要求提供相应的服务,更多的具体工作都交给员工自己完成了。正如有学者指出的,知识经济时代更高层次的服务型企业和中介组织越来越多,而领导观念也向服务型转化,真正做到“领导就是服务”。在企业,领导是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完成以权力权威为后盾,以政策倾斜和扶持、计划帮助和物质支持为手段,为被服务对象提供比其他任何服务都要更多得多的资源。
格林利夫出于以上三方面的考虑提出了服务型领导思想,而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邓小平则在更加宏观的视野上达到了对这三个方面要求的满足。
四、当代服务型领导思想是将科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思想
1.当代服务型领导思想主张高水平的科学化和高水平的人性化
邓小平和格林利夫提出“领导就是服务”都是符合时代要求的,虽然二者侧重点不同:邓小平更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也就是从管理的价值性的立场上得出“领导就是服务”的结论;而格林利夫更多从总结现代管理经验和教训的角度,也就是从管理的规律性发出“领导就是服务”的倡议。但二者都强调管理科学化和人性化的重要性并试图通过科学化来促进管理对人性的关怀,也试图通过人性化管理来激发组织的能量,提高组织管理的科学性。
长期封闭和经济落后的中国缺乏对现代科学管理的引进、吸收和运用,这使得邓小平“领导就是服务”在缺乏科学管理的支持下弱化了其科学性,而更多地停留在思想教育和价值规范的层面,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与这种要求脱轨的例子大量存在,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加大了对国外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引进、吸收和运用,而且在制度层面进行管理的现代化改革,如实施公务员制度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而格林利夫在缺乏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下,其服务型领导思想更多地停留在使实际工作更有效的规律性层面上,对于管理的人性缺乏根本的哲学支撑而只是一种抽象的人文精神的表达。
因此,在我们社会越来越显示出知识化的特性的时候,我们必须从科学化和人性化两方面深刻理解“服务就是领导”,从而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2.当代服务型领导思想与传统服务型领导思想的不同之处:
当代服务型领导思想是传统服务型领导思想适应当代社会要求的结果,其与传统服务型领导思想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对于高水平科学化和人性化管理的要求从而成为指导管理实践的主流思想,而传统服务型领导思想由于与其时代对于管理的基本要求不符因而不能够满足管理实践的需要,从而仅仅作为一种的主流管理思想的补充存留下来而非一种系统的管理思想发挥作用。
以上是我们对于服务型领导思想的考察,所有思想的意义在于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下面我们将从人类管理实践史的角度对服务型领导的产生、作用和地位做更进一步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