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佛陀蜜多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决定使用迂回战术,就是慢慢地先让国王注意到自己,然后再有机会向国王传经说法。于是,他就扛起一顶红色的幡,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国王前边不远不近地行走。一年过去了,佛陀蜜多的行为并没有引起国王的注意。两年、三年,直到十一年过去了,佛陀蜜多仍然没能成功。这么多年的风雨磨砺并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信念,出于对佛教的献身精神,他仍然不懈地坚持着。他确信,机会就要来了。果然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第十二年的时候,国王终于注意到这个总是身扛赤幡,走在自己前面的人。他立刻派人前去延请,问道:“你是什么人?为什么总是扛着赤幡在我前边行走?”佛陀蜜多回答:“我是智者,善于辩论,一直希望国王您能给我个机会。”国王听后,被佛陀蜜多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便立即传令国中所有的婆罗门,凡善于言谈论辩的都到王宫正殿汇集,与沙门佛陀蜜多进行论辩。
这天,王宫正殿香云霭霭,繁花艳艳,布置得庄严整肃,干净明快。殿内整齐地排满了座具,上面坐满了来自全国的婆罗门论士。佛陀蜜多在自己的座位上落座后,便与他们辩论起来。辩论采用“无方论”形式,即不拘内容,不限主题,随参加者的爱好自选问题进行交锋。这便不只是简单的辩论,而是学识宽与窄的较量了。佛陀蜜多最终取得了全部辩论的胜利。
在辩论过程中,智慧略低的人经不起佛陀蜜多的一句反驳,较高的人也只能与佛陀蜜多辩论两句,便理屈词穷,无言以对了。这可急坏了这位国王。来参加辩论的人都是国内有名的聪明智者,又是国王信任的人物,却抵挡不住一个沙门的利舌,国王的脸面实在没处放。为了争回面子,他决定亲自出场,可是仍在片言只语之间便输给了佛陀蜜多。这位国王最终认识到自己一方的确是论败了,原来对佛教抱有的态度想必也是错误的偏见,于是便皈依了佛法,成了佛陀蜜多的居士弟子,并在国内大力推行起了佛教。
经过十二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佛陀蜜多终于用自己的毅力完成了自己的愿望。
哲理与智慧
很多人做事往往只有三分种的热度,常常是半途而废,有始无终。殊不知,坚持不懈才是成大事者的大智慧。如果真的想做成一件事情,或改变一些人的思想和认识,没有坚持不懈的态度是不行的。只有精诚所至,才能金石为开。做事只要诚心实意,并且持之以恒,看似不可能的事也能成功。
“无”就是没有,没有则是无法战胜的
佛陀格言
世上的一切事物,皆逃不出虚空。
道树禅师为了弘扬博大的佛法,在道士的道观旁边建了一所寺院,道士们当然难以容忍这个佛寺在他们身边存在,总是想着要除去这个眼中钉。于是这些道士们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来扰乱寺里的僧众,他们呼风唤雨雨,让电闪雷鸣;让夜晚不再来;让白天的时候天上挂着繁星。种种奇怪的现象把不少年轻的和尚都被吓走了。可是,道树禅师却不为所动,一直坚持在那里住了十多年。最后,道士们所有的法术都已经用过了,实在是没有办法,只好沮丧地去别处寻找安身之处了。
有人不解地问道树禅师:“道士的法术那么高强,你是怎么战胜他的呢?难道你有比他更强的法术吗?”
道树禅师回答说:“他们的法术是很强,我没有什么能胜他的,我也没有什么能胜他的法术,只有‘无’字能让我战胜他们。”
那个人又问:“人都说佛法无边,‘无’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道树禅师说:“他们的法术尽管厉害,厉害就证明他们有,有就必定有尽头,有尽头就有量,有量就有边;我没有任何法术,无就是无限,无限则无尽,无尽则无量,无量则无边;我以不变应万变,‘无变’当然会胜过‘有变’了。”
哲理与智慧
“无”指的是虚空,就是指没有。凡是有的东西,它就一定有界限,而“无”则是“空”,是无穷大,是没有任何界限的,所以它就成了无限,无限是无法战胜的。当我们把心中清空,让它变成无穷大,那我们也就能真正的静下心来,求得心如止水的境地。
以无招对有招,往往能出奇制胜
佛陀格言
招数的最高境界是无招。
日本东京有一个武功高强的武士,精通禅道,尽管他年纪很大了,但在和人交手的时候,仍然次次获胜。
一天晚上,一个年轻力壮的武士前来拜访。这个武士不但武功高强,而且胆大妄为,横行乡里。他和人比赛的时候,经常先用各种方式激怒对方,逼得对方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先出手,然后,他抓住时机,用心地观察对方的漏洞,一旦抓住对方的弱点,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反击。使用这种方法,再加上超常的武功,年轻武士和人交手也从未失败过。
年轻武士久仰老武士的声名,但因为年轻气盛,不把老武士放在眼里。他这天前来拜访的目的就是踢馆,想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名望。
弟子们担心老武士年龄太大,不是年轻武士的对手,都纷纷劝他不要接受挑战,或者挑选自己的年轻弟子迎战。可是,老武士接下了对方的战帖,并决定亲自出战。
两大高手比赛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纷纷来到市区的大广场前,观看这场不同寻常的比赛。
比赛开始了,年轻武士像往常那样,开始侮辱老武士,对他扔石头、香蕉皮,还往他脸上吐口水,用脏话侮辱他,想以此来激怒他,但老武士不为所动。
这样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老武士始终一动不动,既不生气,也不抢先出手。这是年轻武士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他骂得嗓子都哑了,并且精疲力竭,已经没有力气和勇气向老武士进攻了。最后,血气方刚的武士不战而退,灰溜溜地逃跑了。
回来后,老武士的弟子们都气不过,纷纷质问道:“师父,您为什么不好好教训一下那个狂妄自大的家伙呢?”“就是!那个小子太过分,师父您怎么能忍受?再说,这样也有损您的声名。”
面对弟子们的质问,老武士没有辩解,反而问道:“假如有人带着礼物来见你,你不接下礼物的话,礼物归谁?”
弟子齐声回答道:“当然是归送礼的人。”
老武士微微一笑,说到:“妒忌、愤怒和侮辱难道不是同样的道理吗?如果这些东西你都拒收,它们还是归对方所有。”
老武士最后说:“从对招的角度来说,他是有,我是无,无招胜有招。”
弟子们听了这番话,才明白了师父的用意,也从中领悟到了许多的道理。
哲理与智慧
中国自古就崇尚无为的智慧。真正的智慧就是没有智慧,没有人间的一切逻辑概念才是真正的智能。在某些危急关头,一个人只有学会静观其变,以无招对有招,往往能出奇制胜。
同样一个问题,解释不同结果也不同
佛陀格言
话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怎么好怎么说。
有位商人为了生意,到远方的城镇去洽谈买卖,忽然想到一位信佛的朋友的生日即将到了,自己应该买个礼物带去祝贺一下。
商人觉得:“我虽然每天东奔西跑地经商,没什么学问和文采,但是我应该挑-件雅致且非常有品位的礼物,送给我这位善良的居士朋友,那样也会显出自己有气质。”
商人打听到本镇有一个很好的画店,在本地乃至全省都很有名气,于是登门拜访。
“请问老板在吗?”商人来到了这家画店后,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便向他问道。
“请问有什么事吗?”老人头也没抬地回答。
“我想要一幅最有气质、最有深度的画,送给朋友当贺礼。”商人说道。
老人终于抬起头来,端详着面前这位有着整齐又干净外表的人,问道:“请问先生觉得什么样的画是最有深度、最有气质的呢?”
根本不懂画的商人,被这样反问,一时语塞不知该答什么,便说:“我有一位居士朋友,过两天就过生日,那么就送他一幅牡丹图作为礼物吧。牡丹不正代表大富大贵,简单明了又有意义吗?”
老人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他的意思,便现场作了一幅牡丹图让商人带了回去。
商人参加了朋友的生日聚会,并当场将之前请老人画的那幅牡丹图展示出来,所有人看了,无不赞叹这幅活灵活现的画作。
当商人正觉得自己送的贺礼最有气质、最有品位的时候,忽然有人惊讶地说:“嘿!你们看,这真是太没诚意了!这幅牡丹花的最上面那朵,竟然没有画完整,不就代表‘富贵不全’吗?”
于是所有的嘉宾都看到了这幅画的瑕疵,而且都觉得那个人说得很对,牡丹花不完整,当然是富贵不全了。
最难过的莫过于这位商人了,只怪当初自己没有好好检查这幅画,原本的一番好意,反而在众人面前出丑,而且又不能改变这个事实……
这时候,那位过生日的居士站出来说活了,他深深地感谢这位商人朋友,大家都觉得莫名其妙,送了一幅这么糟的画,还要道谢?
居士说:“各位都看到了,最上面的这朵牡丹花,没有画完他该有的边缘,牡丹代表富贵,而我的富贵却是‘无边’,他是在祝我‘富贵无边’。”
“真是太对了!”众人听了无不觉得有道理,而且还全体鼓掌,认为这真是一幅非常具有深意且完美的画作。
商人十分佩服这位居士朋友的智慧。
从此,两个人的关系更亲密了。
哲理与智慧
每个人对每个问题都有不同的想法,同样一个问题,解释不同结果也不同。所以,当某些棘手的问题出现时,不要只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换个角度去看问题,往往就会顺利地摆脱窘境或解决问题。
禅机妙语
有个和尚问罗汉桂琛禅师:“您老的家风是什么?”
桂琛禅师说:“我不告诉你。”
和尚说:“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桂琛禅师说:“这正是我的家风!”
良药不必苦口,忠言不必逆耳
佛陀格言
批评和指责别人时,换种说法会让对方很顺耳。
山顶上住着一位禅师,他的眉毛和胡子都已雪白,谁也说不清他有多大年纪。附近村庄的男女老少都非常尊敬他,不管谁遇到大事小情都来找他,请他给些忠告。但禅师总是笑眯眯地说:“我能提些什么忠告呢?”
这天,又有个年轻人来求他提忠告。禅师仍然婉言谢绝,但年轻人苦缠不放。
禅师无奈,他拿来两块窄窄的木板,两撮钉子:一撮螺钉,一撮直钉。另外,他还拿来一个榔头、一把钳子、一个改锥。
禅师先用锤子往一块木板上钉直钉,但是木板很硬,他费了很大劲也钉不进去,倒是把钉子砸弯了,不得不再换一根。一会儿工夫,好几根钉子都被砸弯了。最后,他用钳子夹住钉子,用榔头使劲地砸,钉子总算弯弯扭扭地进到木条里面去了。但他也前功尽弃了,因为那根木条裂成了两半。
禅师又拿起螺钉、改锥和锤子,他把螺钉往另一块木板上轻轻一砸,然后拿起改锥拧了起来,没费多大力气,螺钉钻进木板里了,没有一点缝隙。
禅师指着两块木板笑笑:“良药不必苦口,忠言不必逆耳。人们津津乐道的逆耳忠言、苦口良药,其实都是笨人的笨办法。硬碰硬没有什么好处,说的人生气,听的人上火,最后伤了和气,好心变成了冷漠,友谊变成了仇恨。我活了这么大,只有一条经验,那就是绝对不直接向任何人提忠告。当需要指出别人的错误的时候,我会像螺丝钉一样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年轻人听完后受益匪浅。
哲理与智慧
给他人以善意的忠告没有错,不恰当的方式才是错。要想有效地改变一个人,同时又不伤害彼此的感情,最好是间接地提醒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过于直接的批评往往会使人不快,甚至会使人产生对立情绪。很多时候,间接地让别人去面对自己的错误,效果比直接批评要好得多。
说些善意的谎言,也是一种美德
佛陀格言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但有时候却需要说些善意的谎言。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住在大山里的禅师,他们正在讨论着关于美德的问题。
这时候,一个强盗也找到了禅师,他跪在禅师面前说:“禅师,我的罪过太大了,很多年来我一直寝食难安,难以摆脱心魔的困扰,所以我才来找你,请你为我澄清心灵。”
禅师对他说:“你找我可能找错人了,我的罪孽可能比你的更深重。”
强盗说:“我做过很多坏事。”
禅师说:“我曾经做的坏事肯定比你还要多。”
强盗又说:“我杀过很多人,闭上眼睛我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禅师回答说:“我也杀过很多人,我不用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强盗说:“我做的一些事简直没有人性。”
禅师回答:“我都不敢想那些以前我做的那些没有人性的事。”
强盗听禅师这么说,就用一种鄙夷的眼神看了看禅师,说:“既然你是这么一个人,为什么还在这里自称为禅师,还在这里骗人做什么!”于是他起身轻松地下山去了。
年轻人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等到那个强盗离去以后,满脸疑惑地向禅师问道:“你为什么要这么说,我很了解你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生中从未杀生。为什么要把自己说成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呢?难道你没有从那个强盗的眼中看到他已经对你失去信任了吗?”
禅师说道:“他的确已经不信任我了,但是你难道没有从他的眼中看出他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吗?还有什么比这样更能让他弃恶从善呢?”
远处传来那个强盗欢乐的叫喊声:“我以后再也不做坏人了!”这个声音响彻了山谷。
年轻人激动地说:“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