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与智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但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上。只有彼此互相体谅,互相包容,才能把事做好,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和谐的生活环境。
能做到以德报怨,才是难能可贵之事
佛陀格言
能做到以德报怨的人,已然成佛。
从前,有一位老人,他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为了让儿子们多一些人生历练,他便对三个儿子说:“你们三人出门去,三个月回来,把旅途中最得意的一件事告诉我。我要看你们哪一个所做的事最让人敬佩。”他的三个儿子听完后,就动身出发了。
三个月到了,三个人都回来了,老人就问他们每人所做的最得意的事。
长子说:“有个人把一袋珠宝存放在我这里,他并不知道有多少颗宝石,假如我拿他几个,他也不知道。等到后来他向我要时,我原封不动地归还他。”
老人听了之后说:“这是你应该做的事,若是你暗中拿他几颗,你想你会变成什么样的人?”长子听了,觉得这话有道理,便退了下去。
次子接着说:“有一天我看见一个小孩落入水里,我救他起来,他的家人要送我厚礼,我没有接受。”
老人说:“这也是你应该做的事,如果你见死不救,你心里过得去吗?”次子听了,也没话说。
最小的儿子说:“有一天我看见一个病人昏倒在危险的山路上,一个翻身就可能摔死。我走向前一看,竟然是我的仇敌,过去我几次想报复他,都没有机会,这回我要弄死他,可说是不费吹灰之力,但是我不愿意暗地里害他,我把他叫醒,并且送他回家。”
老人不等他说完,就十分赞赏地说道:“你的两个哥哥做的也是符合良心的事,不过你所做的是以德报怨,那就更难得了。”
哲理与智慧
专行善事虽然也可称为好人,但还算不上是世间最高尚的事。以德报怨而不以恶制恶,以善心感化仇人,以善行帮助仇人,才是世间最高尚的事。
佛林百科
白马寺
我国洛阳的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67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座北面南,总面积二百余亩,其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白马寺是一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
宽容和感恩之心,可以平息心中的怨恨
佛陀格言
怨恨别人是不应该的,因为这不但伤害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有位年轻人很郁闷,禅师正在开示他。
年轻人:记得我小时候爸爸总打我,有时候打得我真想一走了之,可又不敢……
禅师:现在还有人打你吗?你的倒霉事多吗?
年轻人:几乎没有,不过我总觉得自己活得挺窝囊的。
禅师:你指的窝囊是什么?
年轻人:不管领导说什么我都不敢发表意见,他们都说我是个没主意的人,连老婆都瞧不起我。
禅师:也就是说,领导不会找你的麻烦,因为你听话?!
年轻人:是的,可能是我爸当年已经把我打服了,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禅师:那么如果当年你爸没有打服你,你今天总和领导对着干,后果会怎样?
年轻人:可能会丢饭碗。
禅师:爸爸无论怎么打你,也不会不养活你,可领导如果“打”你,就真不养活你了,这个推理对吧?
年轻人:没错,爸爸就是再生气也不会不要我。
禅师:所以说,当年爸爸打你,为你今天消了灾,让你今天不丢饭碗,那么你是恨他,还是应该感谢他?
年轻人:这个……
禅师:现在的单位,就像一个大家庭,领导就是这个家庭的父亲,你也是其中一个成员,为什么你能保住饭碗,因为你已经在家培训出来了。而那些没有服的,当然会跟领导对着干,后果可想而知了。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候没什么道理可讲,只看后果,所谓“不打不成器”,指的正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今天要把对父母的抱怨和不理解转化为宽容和感恩,把真正的爱找回来,人才会开心,家庭才会圆满、和睦。
哲理与智慧
一个人能怀着宽容和感恩之心做人做事,那么必定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所有的委屈和不满都可以在相互理解的关爱里烟消云散了。每一天我们都应用宽容和感恩的心情,来对待我们的生活——不埋怨,不叫嚣,不烦躁。安康即是福。
阳光可以融化冰雪,宽容可以化解仇恨
佛陀格言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智空禅师是一位武士的儿子。有一年,他到江户游玩的途中,偶然遇到一位高官,于是做了他的随从。
后来,他与官员的太太两相情悦,十分亲密。纸里包不住火,俩人的私情终于被发现了。自卫中他杀了那位大官,带着他的太太逃往别处。
习惯了奢华的生活的人突然失去了生活来源,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两个人堕落成贼,而女人的贪得无厌使智空禅师深恶痛绝,最后终于下决心离开了她。
智空禅师到很远的一个寺庙出家,做了一名游方僧人。为了弥补他的罪过,他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完成一件善举。
他知道某处的悬崖非常危险,已断送了不少人的性命。他决心在悬崖下面挖一条隧道,为人们开辟一条安全的通道。
他白天乞食,夜晚挖掘隧道,长年累月,日日不辍。转眼间30年过去了,一条长达2000米的隧道终于挖通了。
在智空禅师完成隧道的前两年,那位大官的儿子已经成为一名剑道高手。他四处寻觅智空禅师以报杀父之仇,后来终于发现了他,要置他于死地。
智空禅师平静地对他说:“我心甘情愿地把我的生命交给你。但是,请让我挖成这条隧道,等到这件工作完成的那天你就可以杀了我。”
于是,大官的儿子耐下性子等待那一天。时间一天天过去,智空禅师仍在不断地挖着。一晃又是几个月,大官的儿子闲等着感到十分无聊,便开始帮智空禅师挖掘。他帮了一年,逐渐对智空禅师的坚强意志生出敬佩之情。
隧道终于挖成了,人们可以从这里安全通过。
智空禅师放下手中的工具,欣慰地长吁一口气说:“隧道完成了,我心愿已了,现在请你砍去我的头吧。”
此时,大官的儿子满眼含泪,动情地说道:“你是我的老师呀!我怎能下手砍自己老师的头呢?”
哲理与智慧
不是所有的仇恨都像石头,可以在固执中垒成山,筑成堰。更多的时候,仇恨像是冰,只是彼此间的温度变化和一时之气形成的暂时现象而已。温暖的阳光可以融化冰雪,宽容则可以化解仇恨。
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众
佛陀格言
心中有佛光,可以照耀众生。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的妻子去世了,他就礼请无相禅师到家里来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佛事完毕以后,农夫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太太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无相禅师照实说道:“当然!佛法广大无边,如慈航普渡,如日光遍照,不止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
农夫不满意地说道:“可是我的太太是非常娇弱的,其他众生也许会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夺去。能否请您只单单为她诵经超度,不要回向给其他的众生。”
无相禅师慨叹农夫的自私,但仍慈悲地开导道:“回向自己的功德以去向他人,使每一众生均沾法益,是个很讨巧的修持法门。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内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众;就如天上太阳一个,万物皆蒙照耀,一粒种子可以生长万千果实;你应该发心点燃一根蜡烛,去引燃千千万万支的蜡烛,不仅光亮增加百千万倍,本身的这支蜡烛也并不因而减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观念,则我们微小的自身,常会因千千万万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乐而不为呢?故我们佛教徒应该平等看待一切众生!”
农夫仍顽固地说道:“这个教义很好,但还是要请法师破个例,我有一位邻居老赵,他经常欺我,害我,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众生之外就好了。”
无相禅师以严厉的口吻说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农夫似乎有所领悟了。
哲理与智慧
我们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我们周围的人,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宽容是一种胸怀,是一种仁爱,懂得宽容一切的人,才能拥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