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之歌》
它是法兰西文学史上一颗闪耀的明珠,更是法兰西人民心中完美的夙愿;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法兰西人冲破千艰万险勇往直前,更塑造了法兰西民族不畏艰难险阻的豪情壮志;它是法兰西民族不朽的诗篇,更是法兰西人民心中永不熄灭的梦想。
这就是法兰西民族伟大的灵魂——《罗兰之歌》。
壮丽史诗的的诞生
778年,法兰克伟大的君王查理大帝进攻西班牙,西班牙伊斯兰君王心中十分恐惧,他担心会有更多的兵将居民战死疆场,更担心城陷国破,于是要求讲和。此时恰逢后方萨克森人叛乱,于是查理大帝决定接受讲和并后退。在后退的途中,查理大帝的后卫部队遭到了西班牙人的突袭,杀声震天,血流成河,诸多名将侯爵战死疆场。战死的将官中有一名英勇的将领名叫罗兰,他奋勇杀敌,誓死保卫查理大帝,最后精疲力尽,和众将领们一起魂归天国。罗兰的传奇故事传遍了民间,妇孺皆知。但当时缺乏记载工具,主要由吟游诗人口头传颂。罗兰的英勇事迹在吟游诗人口中吟唱了100多年。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进军英国要求继承王位,据记载在开始征服英国的战役之前还高声歌唱了《罗兰之歌》。
由于《罗兰之歌》最初兴起于民间,是被吟游诗人们用当时的一种方言——罗曼语口头传颂的,因此具体作者是谁已很难考证出来了。但因为史诗的结尾有“屠若德述说的故事就到此为止”这样一句话,因此有人认为屠若德就是该诗篇的作者,但这也仅是一家之言而已。但一般认为屠若德只是写下了该诗篇的定本而已,不具有原创性的功劳。屠若德是当时某个寺院里的一名僧人,曾随诺曼底公爵远征英国,并在英国定居了下来,担任芒姆斯布瑞修道院的院长。而《罗兰之歌》最古老的版本就是一部用盎格鲁—诺曼底语写成的手抄本,这也许能够部分地说明屠若德的整理之功。或许有人会问,屠若德一介僧人不好好修行传教,怎么管起了世俗纷扰?
这与中世纪欧洲的现实有很大关系。在中古时期的欧洲,有文化修养的人并不多,中世纪的教育文化为教会所把持,名声显赫的达官贵人目不识丁的情况屡见不鲜。
罗兰的故事被口头传颂了100多年,约到11世纪时被屠若德写成最初的抄本。现存这部史诗主要有8个抄本,内容大致相同,其中最完备的是英国牛津大学收藏的一个抄本,共有3998行。后来,学者们在这个抄本的基础上,参考其他抄本,增加了4行,共291节,4002行,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定本。
雄辉秀美的史诗
《罗兰之歌》是中世纪英雄史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更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史诗的主要内容讲的是法兰克皇帝查理大帝出征西班牙,一路披荆斩棘,攻陷无数城池。在准备围攻沙拉古索城时,西班牙的马西理王在臣属的建议下与查理大帝要求讲和,献上了“成对的猛獒、巨熊和雄狮,700头骆驼和1000只鹰,400头骡子满载金银,50辆大车排成长阵,里面装满金币难以数清”,此外“还有20个人质”,他们均是达官显贵的子弟。查理大帝和臣下商量之后,决定派一名将领前往沙拉古索城探查。此行充满危险,使臣必须智勇双全。查理王难以定夺派何人前往,最后决定派外甥罗兰建议的贵族将领兼骑士甘尼仑出使沙拉古索城。由于西班牙大食有屠杀法兰克使者的前科,因此大家心中都明白此行充满危险。甘尼仑更是明白,而且他已十分厌恶战场,想早日回到祖国,由此埋下了甘尼仑对罗兰及其亲信好友们怨恨的种子。他对罗兰说:“你难道发了疯癫?我是你继父,人们都知道的,可是你提名要我去见马西理。如果上帝让我安全还乡,我一定要同你好好算账,一定要使你遭到灭亡”……“我不再爱你了,因为你提了我的名字,存心不好”。而将领罗兰则是出于忠君爱国的考虑,加之年少气盛,骄傲无比,因此建议继父甘尼仑前往,从而也种下了自己的悲剧性结局的种子。
甘尼仑到达敌营后,开始还义愤填膺,誓死捍卫法兰克的威严。但后来在复仇心理的驱使下,与马西理王达成了一项肮脏的交易,他接受了敌人无数的财宝,并在马西理王允诺一定杀死罗兰的诱惑下,和敌人密谋在查理王撤回之时,全歼查理的后卫部队,当然甘尼仑会设法让罗兰及其亲信友人统领后卫部队。结果事实也就按照甘尼仑的逻辑发展了。那天罗兰的好友奥利维事先察觉到了敌人的密谋,他对罗兰说:“我看见西班牙大食人数太多,山谷和丘陵都已布满,还有山谷和一切平原;异族的部队强大可怖,我们这里只有极少的队伍。”但由于罗兰太过刚强,也过于自信,当他亲爱的同伴奥利维要他吹响号角,让查理大帝回师救援他们时,他认为那样做太可耻,加之他对自己舅父——查理大帝的一片衷心与爱戴,遂决定要孤军奋战。他这样答复了他的伙伴和战友:“我热烈希望战斗,愿上帝和天使保佑。不要由于我而使法兰克丧失威名,我宁可死掉,耻辱决不能容忍,皇帝爱我们,因我们勇于斗争。”这种性格上的缺点使罗兰中了敌人的诡计,最终英勇牺牲。而他的继父,心中仇火怒烧的叛徒甘尼仑甚是了解罗兰的性格,当然也包括其缺点之所在。他知道当查理大帝要交给罗兰全军的一半归其统领时,罗兰会拒绝,而且只会要2万人做殿后部队;他更知道如果罗兰统领殿后部队,决不会在紧急时刻求援或者撤退,因此他设下了这个诡计。如果换一个人,本来是可以逃脱死亡的,然而正是罗兰,也正因为是他的继子罗兰,才会走进悲剧性的圈套。
虽然明知掉进了圈套,但罗兰和他的同伴奥利维,以及十二侯爵骑士仍然慷慨激昂,主教屠宾的慷慨陈词不仅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骑士兵将,更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法兰西人民在危难时刻奋勇杀敌、决不轻言放弃的昂扬斗志。“侯爷们,查理王留我们在此,我们应该为我们的王战死。我们要协助保护真理,我们将要打仗,这事确定无疑,你们自己可以看见大食兵士,你们要忏悔罪恶,求上帝恩赐;我将挽救你们的灵魂,为你们洗礼,你们死后将同圣洁的殉道者在一起,你们在天堂将有一席之地。”虽然他们最终难逃命运的劫数,全都战死疆场,但他们视死如归、忠君爱国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法兰西民族灵魂的深处。尤其是将领罗兰,“感觉死亡已经不远,死亡从头上渐渐降到胸间,他跑到一株松树下面,他伏身倒向青绿的草原,在他的身下放好他的号角和剑,向着异教徒的大军转过了脸;他这样做是因为他要让人明了,查理和他的全军都将称道,高贵的伯爵是在胜利时死掉。”他就这样壮烈地就义了,但可恶的阴谋总会败露,害人的凶手终会受到应有的惩罚,查理王严厉惩办了甘尼仑,并且向西班牙人报了仇。叛徒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唾弃与责骂,而罗兰他们则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永远的英雄。因为在人们心中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而且事实也会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