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③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
【注释】①子:古代对有学问、有道德男子的尊称,在本书中是指孔子。时:用以修饰“习”的副词,指一定或适当的时候。习:练习、温习。②说(yuè月):通“悦”,高兴,快乐。③朋:同门为朋。④人不知:不为他人所理解。愠(欲n运):怨恨,恼怒。⑤君子: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能按时温习,不也愉快吗?有共同见解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不为他人所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③犯上者,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⑤,本立而道⑥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⑦!”
【注释】①有子:鲁国人,名若,孔子的弟子。②其:语助词,表示虚拟或猜度。弟(tì替):同“悌”,敬爱兄长。③好(hào耗):喜好。④鲜(xiǎn显):少。⑤务:致力于。本:根本、基础。⑥道:事物的基本道理。⑦为:实行、做。与:同“欤”,感叹词。
【译文】有子说:“为人孝顺悌爱而轻易冒犯尊长的,很少见;不轻易冒犯尊长而轻易作乱的人,还从未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事物的基本道理就形成了。孝顺悌爱,大概是实行仁的根本要点吧!”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仁②!”
【注释】①巧言:花言巧语。令色:修饰仪表。②鲜矣仁:朱熹《集注》云:“专言鲜,则绝无可知,学者所当深戒也。”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仪容伪善,几乎就不具备仁了。”
曾子①曰:
“吾日三省吾身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③而不信乎?传④不习乎?”
【注释】①曾子:鲁国人,名参(shēn身),字子舆,孔子的弟子。②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古人常以三、九来表示多的意思。此处正好列举了三件事,与“三省”巧合,不可因此释为“三次”或“三件事”。省(xǐnɡ醒):省察,反省。③友:具有共同志向的人。④传(chuán船):老师讲授的知识、道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自身:替他人谋事是否忠诚?
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老师讲授的内容是否温习了?”
子曰:“道千乘之国①,敬②事而信,节用而爱人③,使民以时④。”
【注释】①道:治理。千乘(射nɡ剩)
之国:具有千乘兵车的国家。这在当时属于中等水平的诸侯国。②敬:严肃慎重。③人:指士大夫以上的统治阶层。④使民以时:春、夏、秋三个季节不妨碍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只在冬季征调劳动力。
【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千乘兵车的国家,须谨慎处事而守信用,节约开支而爱护下属,按时令来役使民众。”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①,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②有余力,则以学文③。”
【注释】①弟子:此指年纪幼小的人。入:在家。出:出外。②行:指做到以上这些事。③文:朱熹《集注》取郑玄的说法,认为此处的“文”是指古代贵族必修的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书法)、数(算术)等六项技艺。
【译文】孔子说:“后辈小子在家孝顺父母、出外尊敬师长,谨慎而守信用,善待众人而亲近仁者。做到这些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技艺。”
子夏①曰:“贤贤易色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③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①子夏:卫国人,姓卜,名商,子夏是他的字。孔子的弟子。②贤贤:敬重德行。前一个“贤”作动词用。易色:轻视容貌。③致:献出。
【译文】子夏说:“敬重德行而不看重容貌,事奉父母能竭尽其力,事奉君主能献出自己的生命,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即使自称未曾学习,我必定认为他学了。”
子曰:“君子不重①,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②忠信,无友不如己者③,过,则勿惮改④。”
【注释】①重:庄重持重。②主:为主。郑玄《论语注》释为亲近,亦通。③无:通“毋”,不要。友:此作动词用,结交。④过:过错。惮(dàn但):害怕。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威严,学业就不稳固。以忠诚守信为主,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曾子曰:“慎终①追远,民德归厚矣②。”
【注释】①慎终:慎重处理父母的丧事。②厚:淳厚。
【译文】曾子说:“慎重送终、追念远祖,民众的德行就归于淳厚了。”
子禽问于子贡曰①:“他老人家(孔子)至于是邦也②,必闻③其政,求之与,抑④与之与?”子贡曰:“他老人家(孔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他老人家(孔子)之求之也,其诸⑤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①子禽:姓陈,名亢(kànɡ抗)。子贡:卫国人,姓端木,名赐,子贡是他的字,孔子的弟子,孔门高材生,擅言语。②夫子:当时对曾经当过大夫的人的敬称,后来也用来称呼长者。
邦:指国家。③闻:预闻。④抑:或者、还是。⑤其诸:表示或然的语气词。
【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人家来到一个国家,必定知悉它的政务,是特意去求得的呢,还是人家主动给予他的呢?”子贡说:“老人家凭藉温顺、和善、恭敬、节制、谦逊而得的。即使老人家特意去求,恐怕也不同于别人的求吧。”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父亲在世,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改变父亲的准则,可以说是孝了。”
有子曰:
“礼之用,和①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②。小大由③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④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①和:和谐、得当。②先王:前代君王。斯:此。
③由:遵循。④节:制约、节制。
【译文】有子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重,先王的准则中这是最完美的。大小事情都遵循它,有的地方行不通,是因为光知道和谐,如果不用礼来节制,也是不行的。”
有子曰:“信近①于义,言可复②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③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注释】①近:接近,符合。②复:复核、检验。③因:依藉。
【译文】有子说:“守信而符合道义,说的话才经得起检验。
恭敬而符合礼仪,就能避免耻辱。所依靠的不外是自己的亲人,才是靠得住的。”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①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②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①敏:敏捷。②有道:朱熹《集注》云:“凡言道者,皆谓事物当然之理,人所共由者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满足,居住不要求舒适,敏捷处事而谨慎言语,向有道德的人和事匡正自身,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注释】①患:担忧。己知:即知己,指了解自己。
【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