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先进①于礼乐,野人②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释】①先进:前人对此章中“先进”“后进”的说法甚多,有说是从学的先后,有说是仕进的先后,等等。此处从朱熹说,释为前、后辈。②野人:古人称城郊以外的乡村为野,所以,野人就好比说乡下人。
【译文】孔子说:“前辈们在礼乐典制方面,是乡下人;后辈们在礼乐典制方面,是君子。要是被取用的话,我依从前辈们。”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子言①。”
【注释】①间:非议。昆弟:兄弟。
【译文】孔子说:“闵子骞真孝顺啊!他人不会怀疑他父母兄弟赞扬他的话。”南容三复白圭①,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②。
【注释】①白圭:指《诗·大雅·抑》中的诗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其意思是说,玉石上的疵点尚可磨灭,而言语中的失误就不那么容易消除了。②以其兄之子妻之:参见《公冶长》篇。
【译文】南容多次吟诵《诗经》中关于白圭的诗句,孔子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①?”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①弟子孰为好学:鲁哀公也向孔子问过同样的问题,孔子的回答基本相同,只是多了“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季康子问道:“门徒中哪个好学?”孔子答道:“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不幸短命死去,现在没有了。”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①。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②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③,不可徒行也。”
【注释】①颜路:颜回的父亲,名无繇,路是他的字。椁(ɡuǒ果):外棺。②鲤:孔子的儿子,字伯鱼。③从大夫之后:孔子当时已不是鲁国的大夫了,但他不说曾当过大夫而说“从大夫之后”,是谦逊的说法。
【译文】颜回去世了,颜路要求孔子卖掉车子来为颜回置办椁。孔子说:“无论有无才能,就说各人自己的儿子吧。即使孔鲤去世,有棺而没有椁,我也不能徒步行走来为他置办椁。因为我曾经当过大夫,不能徒步行走。”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译文】颜回去世了,孔子说:“啊!是上天惩罚我,是上天惩罚我。”
颜渊死,子哭之恸①,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注释】①恸(tònɡ痛):极度悲哀。
【译文】颜回去世了,孔子哭得很悲伤,随从的人说:“老师太悲伤了。”孔子说:“我太悲伤了吗?不是为这样的人悲伤还为谁呢?”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①。”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注释】①不可:颜回的家境贫困,不具备厚葬的条件,所以孔子不主张厚葬颜回。
【译文】颜回去世了,门徒们想厚葬他,孔子说:“不行。”门徒们厚葬了颜回,孔子说:“颜回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我,我却不能对待像儿子一样对待他。这不是我做的,是那些后生们啊!”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①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②?”
【注释】①敢:表示尊敬对方的谦词。②焉知死:此章是孔子颇为著名的言论,是对子路的“因材施教”,认为子路必须先懂得“事人”“知生”的道理,才能谈死与鬼神。
【译文】子路询问如何事奉鬼神,孔子说:“还没能事奉好生人,怎么能事奉鬼神呢?”
子路说:“请问怎样看待死?”孔子说:“还没了解生,怎么能了解死呢?”闵子骞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①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②,“若由也,不得其死然③。”
【注释】①行行(hénɡ恒):朱熹《集注》云:“刚强之貌。”②乐:有人认为,这个“乐”字是“曰”字之讹。③不得其死然:子路生性好强,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孔子这样说他。后来,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遭逢卫国内乱,子路本可脱难,但他抱着“食其食(领受他人的俸禄)者不避其难”的信念,身入危城,死于乱中。孔子对子路的告诫竟不幸而言中。
【译文】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边时温和正直,子路则刚强英武,冉有、子贡是安详从容。孔子觉得很高兴,说:“像仲由那样,是不得善经的样子。”鲁人为长府①,闵子骞曰:“仍旧贯②如之何?何必改作?”
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注释】①长府:鲁国官府的名称。②贯:此指规制。
【译文】鲁人改造长府,闵子骞说:“按旧规制会如何呢?何必要改造呢?”
孔子说:“这个人除非不说,说了必定合乎道理。”
子曰:“由之瑟①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②矣,未入于室也。”
【注释】①瑟:古代一种弦乐器,与古琴类似。②堂:屋内的正厅,必须经过堂才能进入内室。
【译文】孔子说:“仲由这样鼓瑟,为什么要到我的门下来呢?”门徒们因而不敬重子路,孔子说:“由这个人已经登上殿堂,还没有进入内室。”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译文】子贡问道:“子张和子夏哪个能干?”孔子说:“子张过头了些,子夏不够了些。”
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强一些了?”孔子说:“过头和不够不相上下。”
季氏富于周公①,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②而攻之可也。”
【注释】①周公:泛指在周王朝任职的王族。②鸣鼓:鼓在作战时用于号令进攻,故此处是公开声讨的意思。
【译文】季氏的富有超过了周公,而冉求却为他搜刮来增加他的财富。孔子说:“他不是我的门徒,你们这些后生公开声讨他都没有关系。”
柴①也愚,参也鲁,师也辟②,由也口彦③。
【注释】①柴:高柴,卫国人(一说齐国人),名柴,字子羔。孔子的弟子。②辟(pì僻):偏颇。又朱熹《集注》云:“辟,便辟也。谓习于容止,少诚实也。”③口彦(àn岸):鲁莽。朱熹释为粗俗。
【译文】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颇,仲由鲁莽。
子曰:“回也其庶①乎,屡空②。赐不受命而货殖③焉,亿④则屡中。”
【注释】①庶:庶几,差不多。②屡空:朱熹《集注》云:“数至空匮也。”③货殖:通过交易使钱财增多。④亿:猜度。按:颜回安贫乐道,无可非议,子贡热衷于经商,不仅情况比颜回好,而且还常常言中事理。
【译文】孔子说:“颜回大概差不多了吧,可是常常贫困。端木赐不安本分而去经商,揣度却常常猜中。”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译文】子张询问善人的作为,孔子说:“不循规蹈矩,但也达不到高深的境界。”
子曰:“论笃是与①,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注释】①与:赞许。
【译文】孔子说:“言论笃实值得赞许,但要区分他究竟是君子呢,还是装作庄重的人。”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①,故退之。”
【注释】①兼人: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喻好胜。
【译文】子路问道:“听说了就实行吗?”孔子说:“有父亲兄长在世,怎么能听说了就实行呢?”
冉有问道:“听说了就实行吗?”孔子说:“听说了就实行。”
公西华说:“仲由询问是否听说了就实行,老师说‘有父亲兄长在世’;冉求询问是否听说了就实行,老师说‘听说了就实行’。我搞不懂,向老师请教。”孔子说:“冉求谦退,所以促进他;仲由好胜,所以抑制他。”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
曰:“子在,回何敢死?”
【译文】孔子在匡邑遇险,颜回落在后面。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呢。”颜回说:“老师还在,我怎么敢死呢?”
季子然①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②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③矣。”
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注释】①季子然:据何氏《集解》引孔安国说,季子然是季氏的子弟。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引此章则作“季孙问曰”。②曾:朱熹《集注》云:“犹乃也。”
③具臣:备位充数的臣属。
【译文】季子然问道:“仲由、冉求可称为德行高尚的臣属吗?”孔子说:“我以为你要问什么了不起的事,原来是问仲由和冉求呀。所谓德行高尚的臣属,是用大道来事奉君主,行不通就罢手。仲由和冉求,眼下只可称为备位充数的臣属。”
季子然说:“那么他们是顺从的人吗?”孔子说:“谋害父亲和君主这样的事,他们是不会顺从的。”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①夫人之子。”
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注释】①贼:为害的意思。子羔比子路小21岁,孔子认为他学业还不圆满,不具备出仕的条件,所以说子路这样做是“误人子弟”。
【译文】子路让子羔担任费邑的长官,孔子说:“误人子弟啊!”
子路说:“既有民众又有社稷,为什么一定要读书才算是学习呢?”
孔子说:“所以我厌恶巧语强辩的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①侍坐,子曰:“以吾一日②长乎尔,毋吾以③也。居④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⑤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⑥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⑦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⑧、如会同,端章甫⑨,愿为小相⑩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注释】①曾皙(xī西):曾参的父亲,名点,也是孔子的弟子。②一日:比喻年岁相差之短,是谦逊的说法。③毋吾以:“以”同“已”,此处是停止、受拘束的意思。④居:此处意为平常。⑤摄:含有局促、受制约的意思。⑥比及:等到。⑦如:朱熹《集注》云:“犹或也。”⑧宗庙之事:指祭祀。会同:诸侯会盟。⑨端章甫:端是礼服,章甫是礼帽。⑩小相:相是协助行礼的官员,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司仪。小是谦逊的说法。希:朱熹《集注》云:“间歇也。”铿(kēnɡ坑):放下瑟的声音。一说是结束乐曲的尾声。撰:此处指想法、内容。莫:同“暮”。
冠者:已经行过冠礼的成年人。古代在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沂:水名,源出今山东邹县东北,西流至曲阜与洙水汇合,然后流入泗水。舞雩(yú鱼):在当时鲁国都城城南的沂水边上,是祭天求雨的高坛。吾与点:子路、冉求都长于政事,公西赤长于礼仪,孔子曾在孟武伯面前评论过他们的才能。
在此章中,由于孔子叫他们不要拘束,所以他们谈得很坦率,也很切合自己的能力,所以孔子除了哂笑子路说话不谦让外并无异义(比较而言,冉求、公西赤的话就很审慎,冉求说,礼乐教化有待于君子;公西赤说,他只能担任小小的司仪)。曾皙是曾参的父亲,他的修养程度比子路等人要高一点,他所谈的不是事功,而是乐道,深得孔子微意,所以孔子说他赞同曾皙的志向。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随从孔子坐着,孔子说:“虽然我的年岁稍长些,但你们不要拘束。往常你们常说没人了解你们,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打算干什么呢?”
子路不加思考地答道:“千乘兵车的国家,处在大国的中间,外有兵戈相加,内有饥荒相困,让我来治理,只需三年,能使它们勇敢并懂得道理。”孔子微微一笑。
孔子说:“冉求,你怎么样啊?”冉求答道:“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让我来治理,只需三年,能使民众富有。至于礼乐教化,就有待君子了。”
孔子说:“公西赤,你怎么样啊?”公西赤答道:“并非有能力,但愿意学习。宗庙祭祀或与别国会盟,我愿意穿着礼服,担任小小的司仪。”
孔子说:“曾点,你怎么样啊?”曾皙鼓瑟略微放慢了节奏,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身来,答道:“我和他们三位的想法不同。”孔子说:“这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各人谈论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装,邀上五六个成年人、五六个小孩子,在沂水里沐浴,到雩台上乘凉,唱着歌回来。”孔子叹息着说:“我赞同曾点的主张啊!”
其他三人退出去了,曾皙后走。曾皙说:“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啊?”孔子说:“不过是各人谈论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皙说:“夫子为何哂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凭藉礼仪,他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哂笑他。”
曾皙说:“冉求所说的就不是国家吗?”孔子说:“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曾皙说:“公西赤所说的就不是国家吗?”孔子说:“宗庙、会盟,不是诸侯是什么?赤只做个小小的司仪,谁能担任大的职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