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奕并没有被列为八大顾命大臣之一,而且肃顺等人虽然勉强将其列入恭理丧仪大臣之列,却又不允许奕前往热河吊祭,咸丰生前不允许其觐见,死后顾命大臣不允许其前往,奕也终于愤怒了,在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1861年8月26日)不顾不理会肃顺等人的“无庸前赴热河”的哀诏,径行“奏请前赴热河叩谒梓宫”。
这看是让平常人愤怒的一幕的背后隐藏着慈禧的身影。慈禧深知,东宫太后慈安没有一丝主见,要摆脱八位辅臣的掣肘只能依靠恭亲王奕,但是在肃顺严密控制的热河行宫,慈禧要取得奕的支持和同意是有着相当大的难度和危险的。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就被慈禧安排好了:她假借自己的太监安德海与慈安的宫女双喜斗嘴,为表示对慈安的尊敬,责罚安德海由敬事房遣送回京,回京后,安德海立即要求见内务府堂官宝鋆,并把两宫太后的亲笔懿旨交给宝鋆,要求其迅速送达奕,懿旨内容简单明了:“两宫皇太后同谕恭亲王:着即设法,火速驰来行在,以备筹咨大事。密之!特谕!”并有“御赏”和“同道堂”两方钤印,奕接到懿旨后,迅速开展了行动。这些看起来颇似小说桥段的历史,恰恰被后来发现的《热河密札》所证实,两宫太后的确通过多件“密札”,以“隐语”的方式逃脱肃顺等人的监控,与奕互通消息,商量对策。
奕火速赶往热河,但是由于清朝祖制王公亲贵不能随意谒见后妃的限制,奕还是不能亲自觐见两宫太后,而两宫太后主动召见奕又受到了当时被称为三奸,即肃顺、载垣、端华的阻挠,理由就是祖上规矩与“叔嫂当避嫌”。后来慈禧召见奕的态度很决然,数次传旨出宫,于是奕假装邀请八位顾命大臣一同前往,肃顺嘲讽说:“汝与两宫叔嫂耳,何必我辈陪哉!”没想到的是,恭亲王奕听完这句话之后就一个人单独觐见两宫太后去了,留下了傻眼的肃顺等人。
关于“恭亲王独对两宫太后”的相关内容,史料没有记载,仅有《热河密札》中略微提到:“祭后,太后召见,恭邸请与内廷偕见,不许,遂独对,约一时许方出。”但是我们可以从后面两股势力的联合行动猜出端倪。慈禧与奕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奕想以此获得更大的权力,摆脱八臣赞襄的局面,回到核心位置;而慈禧只有一个热衷的目标,那就是“垂帘”,双方目标统一,因此一拍即合,扳倒“顾命”是他们立即要做的事情。
一切商讨完毕,奕迅速离开热河返回北京准备一场大的行动,没有武力为后盾的政变一般是不会成功的,而此时,原属于肃顺派的保胜突然投靠了奕的反肃阵营,提供了一系列情报信息,这极大地鼓舞了奕的斗志,增加了他获胜的筹码。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因此奕底下的文人在其尚与慈禧互通“密札”阶段就已经未雨绸缪,开始搜罗历朝八位皇太后临朝有成事迹,编纂《临朝备考录》,以此作为慈禧和奕后续行动的历史和理论依据。谁料半路杀出“程咬金”,山东道御史董元醇在奕返回北京的前一天上疏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这一投机行为完全出乎慈禧、奕和肃顺等三方势力的意料,因此“垂帘”与“顾命”之争提前搬上台面,两宫太后来不及与恭亲王奕商议就和赞襄八臣开始正面冲突。
但是热河行宫是肃顺等人的地盘,慈禧虽然强硬,但最终抵抗不了八位大臣“消极罢工”的反对,不得不假装同意慈安的居间调和,按照肃顺的意思将董元醇原折以及军机所拟痛斥董折“是诚何心,尤不可行”的“拟旨”一字不改,原折“发下照抄”。肃顺等人弹冠相庆,却不知道慈禧的这招以时间换空间,将决定性的战局留到了北京。
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三日(1861年10月26日),咸丰帝灵柩启程回京,慈禧借口小皇帝经受不住烦琐礼节的折腾,要求返京队伍分成两队:两宫太后和小皇帝先行返京,同时要求部分顾命大臣陪同;另外的顾命大臣护送大行皇帝灵柩稍后回京。这个安排是慈禧的画龙点睛之笔,既能够提前到达北京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又将八位大臣隔离开来。正如慈禧所愿,她先行到达北京,奕主动出迎,而负责护送的载垣和端华却毫无防备地请辞回家畅叙离情了,于是两宫太后与奕有了充足的时间来对接下来的暴风骤雨做了细致的商讨,基本确定了“赞襄政务王大臣八人解任”和“以恭亲王奕为议政王”两项重要安排。
政变的导火线是胜保的《奏请皇太后亲理大政并简近支亲王辅政折》,此折言辞更甚于董元醇之折,把八位顾命大臣批判得一无是处,然后引出奕和“垂帘听政”这一议题,紧接着一大堆“北京集团”大臣开始了声势浩大的上疏活动。紧接着,两宫太后命令奕宣布准备好的上谕,实现之前商定的两项计划,此时载垣和端华还未来得及入宫接旨,就被奕拿下,随后,缉拿肃顺等护送灵柩大臣的谕旨颁布,奕迅速行动,在密云境内将“热河集团”一网打尽。随后的舆论工作立即跟上,两宫大后和恭亲王奕在宣示肃顺等八顾命大臣罪状时,直接否定了咸丰帝令八大臣辅政的遗命,提出真实的情况是,咸丰帝“但面谕载垣等立朕为皇太子,并无令其赞襄政务之谕”。于是肃顺等八臣便成了“假传偷旨”、“欺蒙专擅”、“谋危社稷”的“列祖列宗之罪人”,辅政的合法性被推翻,政变与垂帘的合法性就此建立。至此,这场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政变就此结束,这就是历史上惊心动魄的辛酉政变。
就这样,咸丰十一年(1861),26岁的慈禧太后,在25岁的慈安太后的密切配合下,加上在30岁的恭亲王奕的帮助,虽然各自有各自的小算盘,但是经过缜密的部署,发动了中国历史上又一场成功的宫廷政变,即辛酉政变。这是慈禧太后一生中发动的三次成功的政变的第一次,从此,慈禧太后真正的掌握了最高权柄,实现了自己的女皇梦,从中我们已经可以隐约地看出她的野心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