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慈禧太后的一生,治人、用人、整人的功夫那是让当时的男子都感到汗颜的,慈禧太后的治人诛心,手法快、准、狠,不能不让我们佩服她刚柔并济的治人哲学。
在纷乱的晚清政局中,慈禧太后把身边的一干王公大臣治理得服服帖帖。慈禧太后的治人用人并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人都去管,她的治理之道有着自己的特色。慈禧太后久居内宫,对于很多事情都不方便亲自出马,大部分都要打着皇帝上谕的幌子,而慈禧太后的性格又不可能放权让底下的诸王大臣去做,因此她牢牢地掌握住军机处和总理衙门这两个晚清十分核心的部门,同时控制其中关键性的人物。
辛酉政变之后,慈禧太后大封功臣,立足未稳的慈禧十分需要恭亲王奕的鼎力支持,因此给了奕无限的荣耀,组成了以恭亲王为首的军机处。而当慈禧太后羽翼丰满之后,加上奕自己也由于低估慈禧太后开始扬扬自得之时,慈禧太后就开始拿他开刀。首先是在同治四年三月初四(1865年3月30日)毫无预兆地向重臣“哭诉”:“王植党擅权,渐不能堪,欲重治王罪!”紧接着就用蔡寿祺的上疏,把奕扳倒。等奕心惊胆战地度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慈禧太后继续出招,将军机处以奕为首的全班人马全部罢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甲申朝变”。奕等人不敢有半句怨言,老老实实地按照上谕接受处罚,军机处等重要部门的核心人事权始终处于慈禧太后的控制之中。
慈禧太后斩杀何桂清一事,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慈禧太后治官治吏治人的“快、准、狠”的手法,同时也展示出慈禧太后玩弄“杀一儆百”伎俩的娴熟。两江总督何桂清坐拥数万精兵却不敢与太平天国军事领袖陈玉成作战,弃常州城而退回苏州,还枪杀了请求他留下来收尾常州的绅民。当时咸丰帝将其褫职逮问,最后由于咸丰帝“北狩”,此事一直拖延。辛酉政变成功后,慈禧太后手握大权,一向强调整饬朝纲的她开始要找目标“杀一儆百”。当然慈禧太后面子上的功夫还是做得相当足,借口何桂清为一品大员,让诸王大臣讨论商议处理方案,结果正如慈禧太后所料,众人都想为何桂清翻案,这自然是官僚体系自身的抱团取暖现象,但是这一点让慈禧太后很不舒服。慈禧太后丝毫没有受到主流意见的影响,当机立断于同治元年十月二十一日(1862年12月12日)直接给何桂清定罪为“弃城逃跑”、“藏匿两年”,并且毫不顾忌当年是停勾之年和大臣们秋后问斩的建议,直接命人将其“斩立决”。这种果断、迅速的决断作风让当时的满朝大臣感到了丝丝寒意,着实起到了杀鸡骇猴的效果。
慈禧太后治人的“快、准、狠”还体现在,为了利益,不念旧恩,下手果断惊人心,历史上,这样的人很多,刘邦、赵匡胤、朱元璋都是这一类,这种特点可以从慈禧太后处决胜保一事中看出端倪。辛酉政变前夕,肃顺等人的“热河集团”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手握兵权的胜保。在辛酉政变之时,胜保临阵倒戈,投向了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的“北京集团”,使得慈禧太后等人的政变有了强有力的武力后盾。政变成功后,慈禧太后对胜保委以重任。后来胜保督办陕西军务,镇压当地的回民起义,而被胜保招抚的苗沛霖和宋景诗反复背叛,有大臣陆陆续续参奏胜保,各种罪状让慈禧太后感到了愤怒,最终让慈禧太后下决心处理的就是“胜保之党护苗宋二逆,不得谓无挟制朝廷之意”,一旦挟制朝廷,一旦威胁到了慈禧太后的根本利益,慈禧太后立即就动了杀心,丝毫不念旧恩。同治元年(1862)慈禧太后下令将胜保革职入狱,第二年就赐令自尽。
慈禧太后在治人用人方面,有时候下手是为了排除威胁,杀鸡儆猴,有时候下手是为了平息众怒,丢车保帅。中法战争结束后,马尾海战的失利让慈禧太后意识到了海军的重要性。因此慈禧太后着急一批洋务派大臣如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协同筹办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海军,经过十几年的筹款、购买、训练与建设,清王朝开始拥有了南北两支十分不错的海军,具有一定的战斗力与威慑力。但是关键时刻慈禧太后就掉链子,北洋海军成立以后,因为慈禧太后为了自己的六十寿诞修建颐和园挪用了巨额的海军军费,因此几乎没有再添置任何新式武器与战舰,甚至还一度克扣官兵军饷。与之相反,日本则兴起了建设海军的高潮,结果中日甲午大海战,北洋海军损失惨重,朝鲜失守,门户洞开,国土沦丧,国人的愤怒纷纷指向了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自己自然不会为骄奢淫逸的生活导致的海军失败承担责任,因此她挑选了一个十分合适的替罪羊来替她背这个黑锅。这个人就是李鸿章,因为甲午中日战争中两场重大的失利战争都是李鸿章手下官兵进行的,慈禧太后理所当然地将责任推给了他,以光绪帝的名义对李鸿章进行处罚,并把舆论的矛头引向了李鸿章。随后慈禧太后又开始在民众心中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她宣布拿出内帑三百万两白银,二万串钱作为军饷,并声称要压缩自己六十大寿的规模。总而言之,慈禧太后自己的重大责任,让大臣背了黑锅,而自己又通过一连串的政治作秀,取得了军民对慈禧太后的好感,慈禧太后真是相当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