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一生,不仅是追逐权力的一生,而且在追逐权力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她也不停地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给别人导演人生,当时清王朝的许多大小事情,看似与慈禧太后并无太大关系,实际上很多都是慈禧太后不好出面,迫于压力而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精心导演和安排的。
最典型的就是光绪皇帝亲政前夕,慈禧太后精心导演的欺世盗名地继续盗国权柄而且逼迫臣下站队的闹剧。
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16岁的光绪帝已经成年,依照大清祖制,应该亲自主持军国大事,慈禧太后不能再继续垂帘听政。要慈禧太后放权归政,放弃自己经过冒死斗争抢夺的最高权力,那对于慈禧太后来说几乎相当于宣判死刑。但是慈禧太后又不能自己打自己脸,因为光绪帝登基之时,也就是慈禧太后的第二次垂帘听政之时,她自己发布的懿旨中明确说明,垂帘听政是一时权宜之计,自己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一旦光绪帝典学有成,立即就会将大权归还给光绪帝。
虽然慈禧太后为了达到目的也会选择“凡事不必泥古”,但是祖宗的规矩是不能去硬碰硬的对抗的,这一点,深谙权力之道的慈禧太后十分清楚,而且自己十二年前的诏书也使得其不敢直接出尔反尔。于是慈禧太后决定,必须好好导演一场戏,实现自己仍然抓权的目的,但是又能不被诸王大臣和百姓议论。
光绪十二年六月初六(1886年7月7日),慈禧太后通过内阁发布上谕,将隐晦的“剧本”透露给了大家。这个上谕总共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道貌岸然地宣布自己之前的垂帘听政情非得已,现在光绪皇帝已经成年,自己和军机大臣商议今年冬至的大祀圜丘光绪帝可以亲自行礼,明年择定吉日举行亲政典礼。如果是真心想归政,上谕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按照祖宗规制来办,合理合法。但是慈禧太后的戏码还没上演,“剧本”怎么能在这里就断线?因此慈禧太后的上谕还有第二部分,那就是描述光绪皇帝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长跪恳辞,而醇亲王以及其他军机大臣也认为目前政事纷乱,光绪帝目前不适合立即亲政,如果能够暂缓亲政一事,无论是对于国家、对于臣民,对于光绪帝都是大有好处的。这一部分将光绪帝,光绪帝亲生父亲以及朝廷重臣的表态透露了出来,给这件事定好了基调,目的不言而喻,收到上谕的诸王大臣肯定能明白其中慈禧太后的“良苦用心”。如果说上谕到此结束,那么就太小瞧慈禧太后这个一流的“导演”了。慈禧太后为了表现出自己“归政”的诚意,“剧本”中还添加了第三部分,那就是,仍然强调自己垂帘听政的权宜性,同时坚决表示要遵照之前的约定“归政”,让光绪帝按照第一部分的流程与步骤完成“亲政”,至此,一部完美的“剧本”新鲜出炉。
接下来,文武百官基本就按照“剧本”的模式开始演戏,纷纷向慈禧太后表明自己的态度。奕作为光绪帝的亲生父亲与慈禧太后亲自扶上位的军机大臣,理所当然要首先表态,就奕本人来讲,他自然愿意光绪亲政,那么他会比现在更为显赫荣耀,但是考虑到慈禧太后的真实意图与慈禧太后的一贯作风,奕不寒而栗。因此奕只能立即上疏,恳请慈禧太后考虑到时局的艰难,先“训政”,过两年再讨论光绪帝“亲政”之事,奏疏末还不忘拍两句马屁。紧接着也礼亲王世铎联合其他一些大臣公然反对慈禧太后“归政”,并且以“天下之大,庶政之繁,多聆一日朗训,庶几增一份德业”的可笑借口,恳请慈禧太后不仅要训政数年,而且亲政之后仍然要教导光绪帝料理政务。后续的上疏大同小异,基本都是请求慈禧太后暂缓归政,进行训政,“俟一二年后圣学大成,春秋鼎盛,从容授政。”
高明的导演是不会让剧情落入俗套,而是让情节一波三折的,慈禧太后接下来的做法正验证了这一点。为了不至于太露骨,慈禧太后重新粉墨登场,发布懿旨,告知诸王大臣,他们的上疏请求自己已经知道了,自己垂帘听政也是万不得已,现在光绪帝的“亲政”时机已到,希望诸王大臣不要在议论“训政”和“暂缓归政”之事。话说到这里,慈禧太后又担心要是底下的“演员们”会错意,以为自己真心“归政”,那么前面的铺垫就都白做了,因此她又开了一道小口子,暗示诸王大臣。慈禧太后在这道上谕的最后,表扬和认同了醇亲王奕的建议,认为“归政”后要按照现在的规制,宫内外一切事情先请示懿旨,然后再奏于光绪帝,不仅如此,慈禧太后还在上谕中装模作样的表明,这种“训政”是对光绪帝的调护与提携,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戏演到这里,慈禧太后才给出之前提出的光绪帝亲政的时间。
下面就是醇亲王奕以及其他大臣们的退场和慈禧太后落幕的时间。在慈禧太后的上谕发出之后,奕等人继续上奏,重申之前的建议。慈禧太后这时候才准备收场,于是发布上谕:“兹复披览该王、大臣等章奏,沥陈时势艰难,军国重要,醇亲王折内谦以念切宗社,仰慰先灵等词,谆谆吁请,回环循览,惊惕实深,国家值此时艰,饬纪朝纲,百度待举。皇帝初亲大政,决疑定策,实不能不遇事提携,期臻周妥。既据该王、大臣等再三沥恳,何敢固执一已守经之义,致违天下众论之公也,勉允所请,于皇帝亲政后再行训政数年。”
就这样,慈禧太后先是“情非得已”地“垂帘听政”,接下来“坚决”、“归政”,而光绪帝、醇亲王奕以及诸王大臣反复“恳请”,慈禧太后反复“推辞”,最终慈禧太后“无可奈何”地继续承担起不断训政的“历史使命”,各方“皆大欢喜”,好一出“大团圆”的大喜剧,慈禧太后真不愧是权力运作的好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