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签订了,慈禧的安全与名誉有了保障,因此慈禧太后开始考虑回到自己阔别已久的北京。
光绪二十七年八月二十四日(1901年10月6日),慈禧太后从西安启程返回北京。一路上,慈禧太后频繁地召见地方大臣,最典型的就是九月十六日(10月27日)抵达洛阳之时,召见河南巡抚于荫霖双方进行的一系列谈话。从慈禧太后与于荫霖的谈话我们可以看出,慈禧太后一路上召见大臣无非就是一方面想了解地方的民情政务,探讨回京之后对时局的政策建议;另一方面就是通过与地方官员的谈话推卸自己的战争责任,同时讨好地方重臣。
在慈禧太后返京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小插曲,比如满族官员文悌就斗胆进言,劝说慈禧太后不要回京,以免被狡诈多变的洋人扣押,慈禧太后严厉地训斥了文悌的上奏。随后慈禧太后一行人就祭拜河神,乘坐龙舟渡过黄河,在龙舟上,慈禧太后发布上谕,凡是洋人观看回京队伍的,一律不得阻拦,这也是取悦洋人的一道上谕。紧接着,慈禧太后的队伍进入了直隶地区,她又颁布了一道上谕,宣布光绪帝一回到宫中就会立即接见各国公使,而自己则打算接见各国公使的夫人,慈禧太后还在上谕中暗示了“庚子国变”之前与各国公使夫人们的友好愉快的交往。
十一月二十八日(1月7日),慈禧太后的队伍从保定乘坐铁路局特别准备的一列火车到达北京南城的临时车站,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皇帝与皇太后乘坐火车,当时的《泰晤士报》详细刊登了这次行程的全记录。十分迷信的慈禧太后在火车上听信了占卜的说法,为了不违背祖宗法制,决定至乘坐火车到达马家堡,然后乘坐大轿经永定门进入北京内城。
北京的迎宾队伍于是只能在马家堡做好了准备,车站附近的布置十分奢靡豪华,京城中的文武官员都在场候立,对于洋人,慈禧太后也安排特别设立一处用于迎接。慈禧太后一行人已到达目的地,光绪皇帝就匆忙钻进轿子被抬走了,而慈禧太后此时站在车厢尾部的月台上对在场的人致意,当然主要是给在场的洋人致意。大约五分钟后,直隶总督袁世凯带着外国的铁路工程师等人上前觐见,慈禧太后和善地对他们的一路照顾表示了感谢,然后就坐上了特备的大轿,前往阔别已久的皇宫。而此时参加迎接大典的人仍然饶有兴致地留在原地,观看慈禧太后十几车的行李物品卸载。
回到皇宫之后,慈禧太后为了改善自己与洋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了安抚光绪帝和部分民众,发布上谕将被自己安排推入井中的珍妃提升一级,赐以封号,享受身后荣耀。诏书中虚伪地宣传珍妃贞德节烈,因不堪先祖神祠被毁,又不能随行,所以投井自尽,并嘉奖了这种忠义之举。
紧接着,按照之前自己发布的上谕的约定,光绪帝正式接见了各国公使,光绪帝仍然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一切尽在慈禧太后的掌握之中,外国公使也明白,经过数次波折,慈禧仍然是清朝的“无冕之王”。随后,慈禧太后履行约定,在千秋亭接见了各国的公使夫人,现场一团和气,早已看不到“庚子国变”之时慈禧太后的恐惧以及所受到的侮辱了。慈禧太后也向各国公使夫人解释当时逃离北京主要是“宫廷政变”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希望能够与各国友人继续友好的相处。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慈禧太后开始频繁的接触各国公使夫人,希望借助古代“天朝上国”对待夷狄的方法使洋人冰释前嫌,和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