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流入的意思。
流潦:路边流动的积水。
率:同“帅”,领导的意思。
译文
贤士说:古时候制定官爵俸禄的制度,卿大夫的俸禄足够在家里供养厚待一批贤士,士的俸禄足以使得自己及全家族的人生活优裕,在官吏家当差的百姓所得的报酬,足以代替他耕种所得的收入。现在,小吏的俸禄微薄,地方上出徭役,远到京城附近,粮食价贵,收入不足开支。日常家居的时候缺吃少穿,一旦有意外事情发生时,就要卖掉牲口和产业。不仅如此,还有徭吏经常派遣徭役,官府经常催逼赋税,地方上的小官吏只好行贿赂乞求宽免,大官则队中盘剥。县以上的官府向县一级索取,县又向乡一级索取,乡里又到哪里去索取呢?
俗话说:“贿赂的风气向下面流散,好像江河奔腾而下,水源不枯竭,水流不停止。”今天大江大河流入大海,大海都接受了,却要小溪不接受地面上的那点积水;想要百官都廉洁,是不可能的。想要影子端正,必须端正身体,想要下边的人廉洁,首先要从自己做起。所以贪婪卑鄙的弊病在官吏而不在下面,需要教训的是当政者,而不是老百姓。
绝妙佳句
夫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原文
贤良曰:王者崇礼施德,上仁义而贱怪力,故圣人绝而不言①。
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不可弃也②。”
今万方绝国之君奉贽献者③,怀天子之盛德,而欲观中国之礼仪。故设明堂、辟雍以示之④,扬干戚⑤,昭雅、颂以风之⑥。今乃以玩好不用之器⑦,奇虫不畜之兽,角抵诸戏⑧,炫耀之物陈夸之,殆与周公之待远方殊⑨。昔周公处谦以卑士,执礼以治天下⑩,辞越裳之贽,见恭让之礼也;既,与入文王之庙,是见大孝之礼也。目睹威仪干戚之容,耳听清歌雅、颂之声,心充至德,欣然以归。此四夷所以慕义内附,非重译狄鞮来观猛兽熊罴也。夫犀象兕虎,南夷之所多也;骡驴馲驼,北狄之常畜也。中国所鲜,外国贱之。南越以孔雀珥门户,昆山之旁,以玉璞抵乌鹊。今贵人之所贱,珍人之所饶,非所以厚中国,明盛德也。隋、和,世之名宝也,而不能安危存亡。
故喻德示威,惟贤臣良相,不在犬马珍怪。是以圣王以贤为宝,不以珠玉为宝。昔晏子修之樽俎之间,而折冲乎千里;不能者,虽隋、和满箧无益于存亡。
注释
①《论语·述而篇》:“子不语:怪、力、乱、神。”绝而不言:就是不语的意思。
②《论语·卫灵公篇》:“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又《子路篇》:“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这里是把两处文字合并引用。
③万方:多方,表示众多。绝国:极远的国家。贽(zhì):古代外国君长初次朝见本国君长所送的礼物。奉贽献,就是进贡的意思。
④明堂:古代天子朝见诸侯的地方。也可以用来举行颁奖、养老、教学、选士等之用。辟雍:周代设立的高等学府的名称。后来做为高等学府的称呼。
⑤扬干戚:古代一种手拿兵器的舞蹈。扬,飞扬,引申为舞。干,盾。戚,斧。
⑥风:教化,感化。
⑦“乃”下原无“以”字,今据《治要》引补。
⑧角抵:古代二人互相角斗的技艺。
⑨殆:句首语气词。大概、恐怕的意思。
⑩此句原作“执礼以治下天下”。卢文弨曰:“上‘下’字衍。”今据卢说删上“下”字。
越裳:古国名,故地在今越南南方。周成王时,越裳国曾派使者来中国。
“也”字原无。今据王先谦说订补。
狄鞮(dídī):古代对翻译西方民族语言人的称呼。见《礼记·王制篇》。
珥:本指古代女子耳朵上的玉制装饰品,这里是装饰的意思。
译文
贤士说:治理国家的人应该崇尚礼义,施行恩德,重视仁义而鄙视怪异、暴力,所以孔子从来不谈这些。
孔子说:“说话要诚实信用,行动要庄重严肃,即使到蛮、貊那样的地方,也是不能丢弃的。”
现在四面八方很偏远的地区的君主都带着礼物来进贡,是被皇上的圣德所感动,而想看看我们的礼仪。所以应该设置明堂、辟雍给他们看,跳起干戚舞蹈,演唱雅、颂歌曲来感化他们。今天却拿那些只供玩赏、没有实用的东西,奇异而不易喂养的动物,摔跤之类的游戏和光彩夺目的物品,陈列出来夸耀自己,这恐怕和周公对待远方客人的方式不一样。过去周公谦虚地对待地位低下的人,用周礼来治理天下,自己不收越裳的进见礼,表现出恭让的礼仪;行礼完毕后,将礼品供献到文王的祠堂里,这是要他们见到大孝的礼节啊。来宾亲眼看到干戚舞的盛容,耳听清新的雅、颂歌声,心中充满了圣德,高高兴兴地回去了。这就是四方的民族之所以仰慕仁义而亲近归附的原因,并不是经过反复翻译来看猛鲁熊罴的。犀牛、大象和老虎,南方多的是;骡、驴、骆驼,是北方常见的牲畜。内地很稀罕,而外族人却认为很平常。两广人用孔雀的翠羽来装饰门户,昆仑山附近的人,用玉石来投掷乌鸦、喜鹊。现在看重人家不稀罕的东西,把别人平常的东西当作宝贝,这不是热爱汉朝以表明朝廷的盛德。隋侯之珠、和氏之璧,都是世间有名的宝贝,但对国家的安危存亡没有什么帮助。
所以,要想显示国家的盛德和威望,只有贤臣良相,并不在于狗马之类的珍禽异兽。因之圣明的帝王把贤人作为宝贝,不把珠玉当宝贝。过去晏子在宴会上讲究礼仪,使千里之外的晋军退却;没有能耐的人,就是有满箱子隋侯珠、和氏璧,对国家的存亡也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绝妙佳句
是以圣王以贤为宝,不以珠玉为宝。
原文
贤良曰:能言而不能行者,国之宝也。能行而不能言者,国之用也①。兼此二者,君子也。无一者,牧童②、蓬头也③。言满天下,德覆四海④,周公是也。
口言之,躬行之,岂若默然载施其行而已⑤。
则执事亦何患何耻之有?
今道不举而务小利,慕⑥于不急以乱群意,君子虽贫,勿为可也。药酒,病之利也;正言,治之药也。公卿诚能自强自忍,食文学之至言⑦,去权诡,罢利官,一归之于民,亲以周公之首,则天下治而颂声作。
儒者安得治乱而患之乎?
注释
①《荀子·大略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②牧童:原作乌获,今据俞樾说校改。
③蓬头:原作逢须。
④覆:布满,遍及。
⑤张敦仁曰:“‘施’当作‘尸’,即《板诗》之‘载尸’也。李善注《文选》引《韩诗》曰:‘尸禄者,颇有所知,善恶不言,默然不语,苟欲得禄而已,譬若尸矣。’盖《韩》《板诗》之《传》也。以彼订此,‘行’当是‘禄’之误。”
⑥慕:追求,考虑。
⑦食:受纳。至言:恳切之言。
译文
贤士说:能说而不能做的人是国家的宝贝。能做而不会说的人对国家有用。能说又能做的人是君子。一样也没有的,是牧童和首如飞蓬的贫贱人。言论为天下人所广泛传播,仁德广布四海的人是周公。
自己嘴说的,自己就要亲身去做,怎么能像拿着俸禄而不尽其职的死尸一样默不作声呢!
如果这样,那么官吏还有什么感到忧虑和耻辱的呢?
现在不崇尚仁义而贪图小利,只考虑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来扰乱众人的意志,君子虽然贫贱,也不能这样去做。药酒,对治病是有利的;正确的话,是治理国家的良药。公卿如果真想使国家强并能克制自己的私欲,受纳我们文学的恳切之言,不去滥用职权,罢掉牟利的官吏,一切权利交给百姓,以周公之道亲爱人民,那么天下就可以治理,天下就会出现一片歌功颂德的声音。
如果这样,我们儒生哪里还会为治国平乱而担忧呢?
绝妙佳句
亲以周公之首,则天下治而颂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