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压力形成的根源
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压力可以说无所不在。刚换一个新的工作,对新的环境与工作内容不熟悉而感受到压力;学生考试前,因为无法预知会遇到何种形式的考题,即使准备再充分还是多少会感受到压力;有些人第一次出国,会担心赶不上飞机而提早很长时间到机场等候,这也是压力。除此以外,业绩目标无法达成、担心实力不如对手、家人有问题无法解决、经济状况不佳等等,也不免产生压力。
由于压力通常让人感到不舒服,人们遇到压力时,很容易就产生抗拒甚至逃避的心理。但抗拒、逃避或是有些所谓修炼的强忍都无法真正解除压力,唯有思索压力产生的原因,从压力产生的根源着手,才能有效地疏解压力,不受压力所摆布。
压力源即压力的来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性刺激。是指导致压力的刺激、事件或环境,可以是外界物质环境、个体的内在环境或心理社会环境。当欲望和需求跟自己应对需求的能力无法平衡时,就会产生的一种压迫感或不安的感觉。压力等于负荷除以自身具备的心态和能力。
心理危机是应激源因素和个体易感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激源会引发应对反应的刺激或环境需求,也就是能引发心理危机的刺激或者环境需求。但应激源本身不一定会直接引发心理危机,还要通过个体的应对能力等因素发挥作用,即个体的易感性因素,这是指容易引发应对反应的个体因素。上面的图表明了压力的形成取决于情绪、压力源、个别差异、应对方式的共同作用。
“人格特质”中的人格包含气质和性格两个部分。气质有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胆汁质的人往往比较急躁,情绪易激动,做事冲动,容易走极端,欠思考。而抑郁质的人是另一个极端,他们比较敏感,不善与人交流,情感体验深刻,在困难面前常常怯懦、自卑,容易走进情绪的死胡同。所以,这两种人较容易感受到心理危机。出路是调整对自我及周围环境的认知方式。这种本能对待外在事件的认知,在个体应对危机事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对于是否会产生心理危机有关键性作用。
例如,具有“归因风格“的人,会习惯于一遇到失败就把责任全归结为自己,认定自己就是这次失败的产生原因,但是,一遇到成功就将之归因为运气。这类人就比较容易产生心理危机。还有的人习惯于“负性思维”模式,看问题总是看到消极、负面、悲观的一面,这种心态也容易导致心理危机。
应对方式又称应对策略,是个体在应激期间处理应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有的人遇到问题会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有的人会回避问题,有的人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去解决问题,而有的人宁愿自己一个人去解决问题。相对而言,回避问题和独自解决问题的人较为极端,也容易感到心理危机。
另外,适当的应激会缓解焦虑。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跟周遭社会的密切关系与信任的程度。社会支持度越大的人越不易陷入持续的焦虑当中;反之,当人们发生严重的生活事件或生活在危机当中时,就比较危险。身旁有值得信赖的人与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则较有能力对抗焦虑与心理危机。
2.压力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压力生产力———曲线良性或恶性的压力
有压才有力,压过头人生便乏力。适当的焦虑或压力让人保持清醒与活力。但压力过了平衡点,就会产生焦虑。恶性压力能使人的生产力降低,健康和脾气恶化,失去反思、自我评估和调整的能力,令人有种崩溃、被击垮的颓丧感和无力感(POWERLESS)。
压力的感受程度与易感性成正比。
个体易感性越高,压力越大,就越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危害心理健康,影响和谐人际关系。
压力的评估———正常或异常
评估压力是否过大,是否已经被恶性压力折磨到影响心理健康的程度,有四项指标来评断心理属于正常或已经呈现异常:
(1)时间的长短———两个月以上?
(2)反应是否过度———对遭遇的应激过分了吗?
(3)功能损害———影响到睡眠、工作、人际关系的程度?
(4)合理程度的痛苦———痛苦到什么程度呢?痛苦的程度与刺激的性质是否成正比?过度吗?
下面是一个简易的评估表,可用来较快地评测出恶性压力是否已经到了严重的程度。
★测试一:你经常有这些症状吗?(生理)
(1)做恶梦———醒来时心情还稍受影响;
(2)早醒———没睡饱时就醒过来,再也睡不着;
(3)失眠———躺在床上一二十分钟还睡不着;
(4)疲累———经常有这种感觉;
(5)头痛———偏头痛或头蒙蒙的很不舒服;
(6)耳鸣;
(7)暴饮暴食———就觉得吃的时候心里挺舒畅的,即便饱了,仍想享受那种进食的快感;
(8)食欲不佳;
(9)口腔溃疡;
(10)腹泻;
(11)便秘;
(12)干点活就气喘;
(13)腰酸背痛;
(14)颈、肩部很硬或疼痛;
(15)恶心———头晕晕、胸口发闷;
(16)性趣缺失。
请自己逐项依以下说明评分:经常发生的项目,请打3分;偶尔出现打2分;很少出现打1分;从未发生打0分。之后将各项得分全部加起来。如果总得分 ≥30分———恶性压力的情况很严重,20—29严重,7—19分普通,≤6分———生活中的压力大多属于良性压力,精神状态很好。
★测试二:恶性压力简易评估表(心理)
(1)看事情比以前消极悲观;
(2)工作时间延长挺多的;
(3)做决定常常犹豫不决;
(4)只敢做最保险的事;
(5)烟酒的数量增加;
(6)言谈的条理性变差;
(7)较难入睡、睡眠品质较差;
(8)较常生闷气或对人发脾气;
(9)无根无据地对人起疑;
(10)常出差错;
(11)常发呆甚至自言自语;
(12)经常与人起冲突。
请自己逐项加以评分:经常发生的项目,请打3分;偶尔出现打2分;很少出现打1分;从未发生打0分。之后将得分全部加起来,如果总分 ≥24分———恶性压力的情况很严重,18—23分严重,7—17分普通,≤6分———生活中的压力大多属于良性压力,精神状态很好。
无论是生理或心理状态,在自我评分中出现严重情况就得认真看待、及时有效调整。如果任何一方面出现“很严重”的评分,就必须马上请教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以免情况恶化。
任何实际的或想象中的压力出现时,都会引起大脑皮层对视丘下部(在中脑部位,压力反应的主要脑区)发出警告。视丘下部立即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制造体内一系列变化;大幅度地提高心跳频率、呼吸频率、肌肉紧张程度、新陈代谢速率及血压。几乎体内所有系统都会受到恶性压力带来的破坏。长期的应激反应产生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会抑制消化、新陈代谢、生长、组织再生以及免疫系统的反应能力。总之,压力会减弱体内的重要防御机能。
长期压力,尤其是恶性压力,会破坏“关键系统”,例如,骨骼肌肉系统(肌肉紧张和疲劳)、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偏头痛)、胃肠系统(溃疡和腹泻),肺部(哮喘、支气管炎)、生殖系统(妇女停经、男女性欲下降、男人性功能障碍)、免疫系统(更容易感冒)、引发癌症、关节炎、糖尿病,延缓组织修复和再生功能,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