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懂得宽容同事的人,会显得愚蠢,大概也会衰老得快;一个不懂得对自己宽容的人,会因为生命的弦绷得太紧而伤痕累累,抑或断裂。
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明智的交际原则,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常有一些所谓厄运,只是因为对他人一时的狭隘和刻薄,而在自己的前进路上自设的一块绊脚石罢了;而一些所谓的幸运,也是因为无意中对他人一时的宽恕和谦让而迎来再一次的握手言欢。
有这样一个女人,总是喋喋不休地向人们说邻家的污秽不堪。有一回她故意将一位朋友领到家里,指着窗外说:“您看那家晾衣绳上晾的衣服多脏!”可那位朋友却悄悄地对她说:“如果你看仔细点儿,我想你能弄明白,脏的不是人家的衣服,而是你自家的窗子。”
是啊,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为什么不学着去宽厚地待人,而总是去轻易地指责呢?即使脏的真是邻家的衣服,我们为什么不能表示理解和容忍呢?
在工作中,即使同事真的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也要尽量宽容。在批评同事的时候一定要讲求适当的方式。一般人认为,挨批评肯定是一件丢面子的事,因此受批评者往往要产生抵触情绪,使批评的效果大打折扣,即批评的负效应。有些人能够很恰当地把握批评的方法、尺度,使同事既保留了面子,又认识了错误的严重性。
当自己的利益和同事利益发生冲突,友谊和利益不可兼得时,首先要考虑舍利取义,宁愿自己吃亏一点。郑板桥曾说过:“吃亏是福。”这决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一生阅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清朝时有两家邻居因一道墙的归属问题发生争执,欲打官司。其中一家想求助于在京为大官的亲属张廷玉帮忙。张廷玉没有出面干涉这件事,只是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力劝家人放弃争执。信中有这样几句话:“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听从了他的话,邻居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两家终于和睦如初。
一个不懂得宽容同事的人,会显得愚蠢,大概也会衰老得快;一个不懂得对自己宽容的人,会因为生命的弦绷得太紧而伤痕累累,抑或断裂。
人非圣贤,就是圣贤也有一失之时,我们何以不能宽容朋友和同事的失误?
需要说明的是,宽容并不意味对卑劣行为的迁就和退让,也非对自私自利的鼓励和纵容。谁都可能遇到情势所迫的无奈,无可避免的失误,考虑欠妥的差错。所谓宽容就是以善意去宽待有着各种缺点的人们。因其宽容而使世界呈现出一片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