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就很少委屈改变自已,他始终将人和人的教育改造放在中心地位,用最通俗的语言、简单的口号让群众明白国家的目标、个人的价值和信仰。正如莫里斯·迈斯纳所说:“毛泽东时代远非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与邓小平一同出名的经济改革家们将找不到他们要改革的对象。”
据说上个世纪70年代初,某非洲国家元首访华,因未能见到毛泽东而泪流满面地离开了北京。毛泽东的文化、经济、政治、军事遗产已和中华民族熔为一体,其政治哲学和经济发展道路为第三世界国家看成力量和榜样。赞比亚前总统卡翁达曾激动地说:毛泽东“既是一个伟人,又是一个普通人。发达国家自然不同于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领导毛泽东知道我国需要帮助,在我们困难的时刻,给予我们极大的援助,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极大的财富,他们什么也没有,他们把所拥有的奉献出来与我们分享。”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纵观该诗的意境,不禁想起了法国前总理富尔的一番话:毛泽东“用简单的形式,表现生动而深刻的革命题材,是国内所有人都能够理解的,也是世世代代的人都能够理解的”。
14.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七律吊罗荣桓①同志
1963年12月
记得当年草上飞②,红军队里每相违③。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④方为大问题。
斥⑤每闻欺大鸟,昆鸡⑥长笑老鹰非⑦。
君⑧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⑨?
【语词注释】
①罗荣桓:湖南衡山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63年12月16日病逝于北京。
②记得当年草上飞:指红军在战争中行动迅速,见《全唐诗·自题像》:传说黄巢起义失败后在洛阳做了和尚,“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坐栏杆看落晖。”
③每相违:常常不能相见,两人在红军时期曾两次因为党内军内发生意见分歧或路线斗争而暂时离别,直至长征中两人才重新会合。
④战锦:指辽沈战役首攻锦州。见“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句。
⑤斥:即蓬间雀鸟。见《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⑥昆鸡:黄白色长颈赤嘴鸟名,见战国宋玉《楚辞·九辩》:“雁邕邕而南游今,昆鸡啁哳而悲鸣。”又见《汉书·司马相如传》:“躏玄鹤,乱昆鸡。,”该剧似乎借用克雷洛夫寓言《鹰和鸡的故事》:鹰有时比鸡飞得还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像鹰那样高。
⑦长笑老鹰非:指经常讥笑老鹰的错误。
⑧君:这里指的是罗荣桓。
⑨国有疑难可问谁:国家有疑难问题,让我去找谁商量呢?表示诗人失去罗荣桓时的沉痛心情。
【抚今追昔】
该诗最早发表于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目前所见有一幅手书。
罗荣桓参加领导过秋收起义,历任红军、连、营党代表,1930年任红四军政委,两年之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后调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巡视员等。1937年任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抗战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政委兼代理师长,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解放战争期间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东北人民解放军政委、第四野战军第一政委。
建国后,罗荣桓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等。在第一、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党的七大、八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后又曾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在1929年下旬于闽西龙岩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与其他负责人就建军和作战等一系列问题发生了激烈争论,时任二纵队九支队党代表的罗荣桓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会后毛泽东离开了红四军前委书记的领导岗位,到闽西特委指导工作,这是两人第一次分离。当年8月,红四军出击闽中失利,在次月下旬的红四军第八次党代会上,罗荣桓竭力主张请回毛泽东。后来红四军冒进粤东,遭到很大损失,毛泽东重返红四军前委开始主持工作。1932年10月,中央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后,王明撤销了毛泽东的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改派他作政府工作,次年春,罗荣桓被“左”倾主义者调离红一方面军,这是两人第二次分离。
1948年也即解放战争的第三年,毛泽东决定在东北战场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此后东北野战军组织了辽沈战役。战役开始之前,敌军分别踞守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的地区。毛泽东的作战方针是先打锦州,切断敌军逃入山海关的通道,将其关在东北就地歼灭。但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主张先打长春,时任东北野战军政委的罗荣桓与之产生分歧。锦州之战是关键之战,敢不敢作战直接关系到解放战争的前途,故被毛泽东称为“大问题”。罗荣桓逝世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在开会,消息传来,毛泽东带头起立默哀并说道:“罗荣桓同志逝世了,一个人数十年如一日,忠于党的路线,很不容易啊!罗荣桓同志是很有原则性的人,他对敌狠,不肯背后议论人,党内要有原则性,原则精神。”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到医院向罗遗体告别,此后一致沉浸在对战友的哀思之中。
据曾在毛泽东身边作医护工作并帮助保存诗稿的吴旭君回忆说:“在这之后的几天里,主席讲话很少,像若有所思。有一天,主席服了大量的安眠药后仍睡不着觉,躺在床上写东西。那时已是半夜了,我怕他的安眠药过劲,让他睡觉,起床后再写,他说现在正在劲头上,放不下笔,并叫我去休息一会,有事叫我。”该诗就是诗人在北京医院与罗荣桓遗体告别后几天写成的,当时中苏论战正达高潮,毛泽东为失去一位能够理解支持自己的知己而感到悲痛。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考虑最多的就是反修防修的问题,从诗中也可以看出诗人晚年的真实思想。在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中,悼念死者的只有几首,在毛泽东写出该诗的第二天,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读到“国有疑难可问谁”时问他:“主席,您这么谦虚!”毛泽东说:“为人还是谦虚点好。”
【智读笔记】
该诗回顾了罗荣桓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生,一扫传统悼念诗的悱恻之风,熔铸了高昂挚厚的感情。毛泽东在政治、军事等领域的辉煌业绩是一部伟大史诗,他曾经高屋建瓴地阐述加强执政党党风建设和反腐防变的思想,提倡保持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作风。培养了包括罗荣桓在内的一支伟大的革命队伍的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生活上从不搞特殊化,注意用廉洁奉公的模范教育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早在井冈山时期,身为红四军政委的他和战士一起吃红米饭南瓜汤,在长征路上经常把自己的担架和军马让给伤病员,在“高原寒炊断粮”时忍冻挨饿;三年困难时期常常“几月不知肉滋味”。
罗荣桓出生入死且坚持原则,具有高尚的人格情操,其言其行素为诗人欣赏。建国以后,毛泽东重视廉政建设,专心致志领导“三反”运动。据薄一波回忆:“毛主席当年抓防腐蚀的斗争,真是雷厉风行,至今历历在目。他看准的事情,一旦下决心要抓,就抓得很紧,一抓到底,从不虎头蛇尾,从不走过场。他不仅提出方针,而且亲自督办;不仅提出任务,而且交待办法。在‘三反’紧张的日子里,他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听取汇报,甚至经常坐镇中纪委,参加办公会议,亲自指点。”
罗荣桓南征北战的一生无疑是全党的楷模,他一直在抓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当时国家处于多事之秋,生产力受到极大的破坏,国际上掀起了阵阵反华浪潮,罗荣桓是毛泽东在这场战斗中的好助手好参谋,而今却不幸逝世,诗人对失去这位国家的栋梁之才而感到悲痛,因而发出了深情哀叹。培养革命的队伍,是自力更生的坚实基础,是抵御风浪的可以依赖的力量。正是诸多如罗荣桓这样的正直骨干同诗人有共同的青年目标,并同呼吸、共命运,在改变国家命运的道路上共同努力,为人民服务,才取得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成绩。
诗人提倡“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要求每个党员都要学习“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因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罗荣桓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全诗结尾的疑问很深刻,而且催人流泪感人至深。
从此可以看到,毛泽东把革命者的生死问题与共产主义的光辉事业联系起来,“生得伟大,死得光荣”等都深刻地体现其价值判断,他把发扬共产主义精神作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而罗荣桓身上的人格光辉确实令人景仰。
15.杂言诗八连颂
杂言诗①八连颂
1963年8月1日
好八连②,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
拒腐蚀,永不沾③。因此叫,好八连。解放军,爱学习。
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
不怕鬼,不怕魅④。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
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如坚壁⑤。军事好,如霹雳⑥。
政治好,称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
益在哪?团结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语词注释】
①杂言诗: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全诗字数不拘且自由,因而为历代诗人所采用。
②好八连: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第八连进驻上海最繁华的地段南京路。多年来一尘不染,勤俭节约且克己奉公,因为热爱人民助人为乐,而受到群众高度赞扬。1963年4月25日被国防部批准授予“南京路上好八连”荣誉称号,号召全国官兵以此作为榜样。
③永不沾:永远也不会接触而遭到浸染,这里指不沾染资产阶级及其他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
④魅:古代传说中住在深山老林里的鬼怪,这里指当时所说的“修正主义”。
⑤坚壁:指坚固的营垒的围墙,见《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军救矩鹿下者十余壁。”另见唐代许天正《和陈元光平潮寇》:“四野无坚壁,群生末化融。”
⑥霹雳:指巨大的雷声,这里意喻为用兵神速,如雷电一样迅捷威猛,见王维《老将行》:“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