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24000000012

第12章 村人记(二)

仇有志

很少见有人跟自己的姓氏过不去的,仇有志算是一个。仇有志跟“仇”字打了一辈子的别,一直别到死。

村里传他这样的故事:说读小学时,老师点名仇(稠)有志,他不答,纠正说,应该念仇(球)。那老师也是刚从夜校里扫完盲抽上去哄娃娃的,水得很,说点名册上明明是姓仇(稠),你偏偏要姓球。弄得学生们哄堂大笑。本来,作为姓氏的仇,和姓史、姓廖的一样,只是读音问题,没有什么不雅,但经老师那么的无知了一下,仇有志就顿悟似的认为不雅了,就想到让别人唤他一辈子的“仇”(球)不是个事了。回来找他爹,要换姓。他爹火了,给了他一耳光,说,狗日的,没读两天书就不想要祖宗了?还不如不读了,给老子滚回来!他就真的滚回来了。但是,从那时起,别人再唤他仇有志,他就不好好答应了。要唤有子,或有志才行。村里人都说那娃子心气日怪,一根筋,别着了,就搬不过来。

其实,我们那儿也有儿子随母姓的,他母亲叫苟玉琢,姓苟。但他觉得苟姓更不好,他认为他爹他妈的姓都不好,这让他很想不开,很郁闷。

终于,在他二十一岁那年,因为自己的姓氏自杀了一回,喝农药,没死。起因是他看上了邻村的一个女孩子,想追,可能是自信心不足吧,先托了媒婆去套话儿。那女孩儿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只是说他那个姓,叫我个姑娘家咋启口唤他呢?仇有志就悲哀地恨上了,说日他妈,这个姓是到了非换不可的时候了。这时候仇有志的爹已经老了,想挡也挡不住了,只好随他去。仇有志找到队上,队上说得找镇里的派出所。结果警察同志说国家有规定,没有法律依据和历史依据,姓是不能随意改动的。中国有百家多姓氏,都像你这样改岂不早乱套了?仇有志可能是绝望了,包括爱情,就喝农药了。

是热天,要过五月五了,村里家家都在准备包粽子,煮红蛋,挺喜庆的气氛。突然就听到他家有号啕的声音,我父亲是贫协组长哩,正说去看看,他妹妹就哭着跑过来了,说他哥喝闹药了,要我父亲帮忙送卫生院去。那时候村里的农药管的不是很严,几乎每家每户的床底下都藏有一瓶半瓶的滴滴畏、1605、一扫光等等,是用来喷杀自家菜园儿里的蚜虫的。还好,仇有志喝的是前一年就过了期的滴滴畏,危害不是很大,住了两天院就回来了。

可是,自经过了那件事,仇有志就愈发地孤僻、萎靡了,像霜打的丝瓜,除了埋头做活,整天的不与人说句话,也不提找女朋友的事了。再有人给他介绍,他就说没意思。“日他妈,没意思。”一直没意思,也就一直没有结婚。

仇有志是在四十几岁上死去的。人还不到老,有点可惜。不过,他死的倒是挺光荣的,还捞了个因公牺牲,永垂不朽的美誉。是上世纪七五年冬,县上修水库,村里要派十几个人去枣阳县北的鹞子山炸石头,得个人带班儿当排长,也就是负个责吧。队委会研究,认为仇有志虽然性子别点,好钻个牛角尖,但他平时做活踏实过细,认真负责,比那些自以为很能的人,偷奸耍滑的人要稳当,又没有家庭的拖累,最合适。仇有志也高兴,咋说也是个排长啊,一辈子没当过官儿,这下子管十几号人哩,就振奋着精神去了。可是,不久,老问题又出来了,开始大伙还顾及他的忌讳,唤他有排长,有志排长。可时间一长,或是出工在外,或是年龄相仿,加上,工作中难免有磨擦,就故意损他,哪儿疼戳哪儿,唤他球排长。还说球和鸡巴一个意思,不如就唤鸡巴排长。这搁一般的人,无所谓,只当是玩笑;可仇有志不行,认为是侮辱了他,搞得他异常地痛苦,情绪很坏。情绪很坏了的仇排长,一回点炮眼,一溜十个,可能是导火索裁的有点短,没跑及,被炸飞的石头崩死了。

平常在村里,一个农民,死了死了,埋掉。工地上就不同了,引起了团部(工地上采用部队的叫法,县为团,公社为营,以次往下推)的高度重视,还开了追悼会。悼词上说,仇有志同志因公牺牲,永垂不朽!

仇有志,到死也没有把“仇”字别去掉。

黄四儿

黄四儿擅长钓黄鳝。而且喜欢在夜黑儿里钓。他的理论是,白儿里天太热,黄鳝都躲在深洞里睡瞌睡,只有到晚上凉快了才会出来找食吃,才好钓。

黄四儿住我家东面的后巷里,进进出出都经我家门口走。常常在我们吃完夜饭了,坐场子里歇凉说闲话,就见他背着鳝篓,拿手电筒,踢着拖板扑哒扑哒地往冲田里去了。

鳝篓是紧口大肚的那种,很高,快比他高了;手电筒也是加长的,能装三节电池。

“黄四儿,你就不怕碰到鬼了么?”我父亲好逗他。

“我就是鬼,是人怕碰到我了。”黄四儿答。

你莫说,他还真是做鬼吓倒了一回人。

是我还小的时候,夏天,长家营子的刘实话走亲戚,回家晚了,又喝的有点麻,经后河汊时,平时走得好好的石磴子踩不上脚了,扑嗵,掉下去了。河汊子水浅,淹不住人,他一边往起爬一边骂:“妈的X,撞到鬼了……”还没等骂完,抬头就见一坨火从河中的水面上朝他滚来了,刘实话啊呀一声吓出一身冷汗,凉热交激,酒醒了,可是人也病了,躺床上半月没起。刘实话是我们那一带无人不知的日白扯(他大号刘实秋,叫他实话是讽刺),一张八哥儿嘴,是没事也能说出个事来的人,何况还真有个事。不知他是怎么编的,加上,营子里也的确有人在三更天看到过后河汊里有火光闪,一时间长家营子鬼气森然,天不到黑家家都关门闭户。这引起了大队支部的高度重视,派民兵连长刘相国带了人,带了枪去抓鬼。抓到了,是黄四儿,他正猴腰在河汊里逮黄鳝哩。河汊里有水草芦苇摇摇曳曳,他打出的手电光也就闪闪烁烁,夜半一个孤河里,那不像鬼火像什么?

事情真相大白,可刘实话不依了,硬说黄四儿把他的魂儿给骇掉了,从今儿往后再不敢走夜路了,还误了工,找到支书要黄四儿赔损失。黄四儿拗不过,赔了五块钱。那时候黄鳝才一毛多钱一斤,五块钱,需几十斤黄鳝卖哩!而几十斤黄鳝,黄四儿又得要熬多少夜去?“杂毛养的,说老子吓掉了他的魂儿,谁有魂儿,啥样的拿来我看看?”为这,黄四儿愤愤不平了好长时间;也为这,黄四儿落下一个绰号:五块钱。五块钱是大人们之间调笑唤着玩的,我和他儿子保根吵架,也唤他五块钱。保根就撕打着跟我拼命。

黄四儿个子不高,瘦而干枯,形象有些萎琐。可能因为钓黄鳝熬夜多了的缘故,白天干啥都疲疲沓沓,迷迷瞪瞪,总像没睡醒。农活自然也是做得一塌糊涂。村里大人们都有些瞧他不起。开社员会时,队长最好鄙他:白儿里属鼠,夜儿里属猫。所幸他是贫农,家里又有一窝鸟样的嘴嗷嗷待哺(有六个孩子呢),仁慈的队长也没怎么样他。

今天想来,那时的黄四儿,是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钓鳝上了,就像现在人从事第二职业一样,他做得很用心,很投入。村里还有几个会钓鳝的,论收获,远不能跟黄四儿比,十分之几不到。因而,外边传他很神,说他只要从田冲里走一趟,就知道这条冲里有没有鳝,有多少,多少公多少母。这显然是夸张了。不过,听黄四儿跟我父亲闲谝时说过,逮多了,凭经验,有还是没有,大体上是能够看得出来的。他家灶房里有一口半人高的灰色瓦缸,这样的瓦缸别家都是用来装粮盛水的,他用来聚养鳝鱼,聚养到一数量,弄到集上卖一次,就可买十天半月的油盐酱醋。偶尔,他婆娘安英婶子还会扯回漂亮的花洋布。花洋布,很眼馋人!每当这时候,村里的女人们就会说,你看人家黄四儿多能,比我家那老鬼强一百倍去。黄四儿听了就很得意。

七十年代末吧,黄四儿钓鳝发过一点小财。主要是市场逐步放开,集镇上黄鳝的需求量大增,价格翻倍涨,黄四儿也更加夜以继日。有天,他在离我们村十里地的熊河水库下面一个枯柳洞里,一次钓上来二十多斤,还没钓尽,是他钓累了,才收了手。那段时间,黄四儿逢人就吹,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是他自钓鳝以来所取得的最辉煌的战果。

可悲的是,这样的“辉煌战果”,并没有持续扩大下去,在我上高中那年,黄四儿被毒蛇咬死了。我是住读,回来已是几天之后,就再没看到黄四儿了。他已经入土了。

似乎是预料之中,可又确实出人意外。照说,从春到秋,昼伏夜出,于泥水草丛里觅吃食,被蛇所伤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要说黄四儿一下子就叫毒蛇咬死了,村人们还是感到有些突然、疑惑。因为,他曾经被毒蛇咬过好多次的,都没事。镇上药铺里的老药剂竹孝才是他的老主顾,老朋友(后来还成了“拜把子”兄弟),给他配有蛇药,随时都带在身上在,怎么会死?更叫人感到冤枉的是,他并不是夜黑里去沟渠河汊被蛇咬了,而是双日的早上,准备到镇上赶集,在自家灶房内,从那口灰瓦缸里捞黄鳝时被咬的。当时的安英婶子正在屋外猪圈里喂猪呢,忽然听到一声尖叫,等她跑过来,黄四儿已是面色发乌,腿都站不住了,便慌忙喊人来抬黄四儿。还没抬到卫生院,黄四儿就咽气了。

很长时间,村人们仍在议论,那是一条什么样的蛇呢?怎么会跑到养黄鳝的灰瓦缸里去?后来它又逃到哪儿了?安英婶子,以及那些村人把瓦缸里的黄鳝全倒出来了,怎么也没找到?还有,一个枯柳洞里,怎么会藏有几十斤的黄鳝?总感到这里面有些隐约的东西。

前支书

前支书不姓前,姓牛,大号牛是启。牛是启当了三年不到的村支书就垮掉了。实际上牛是启在三年的支书任上很能吃苦,也很有成绩,得到过上级的多次表扬。实在是他自己太贪酒了,且酒后贪色,几杯下肚,便一半清醒一半醉地撵女人,撵住了就抱,亲嘴儿。现在猜想一下,可能是,一个仗着自己当支书,借耍酒疯想真真假假地占点便宜,快活一下;一个觉得他是支书,不敢得罪,也半推半就。如此愈亲愈放肆,后来亲到女知青了,据说还干了,女知青是条红线,不能逾越,他逾越了,就垮掉了。

我懂事时,前支书已经从领导岗位上被掀下来好几年了,人也有些老了,刮青皮光头,总穿一件像没洗净的白褂子,有时扣上扣子,有时不扣,敞着怀,再就干脆披在肩上。或许是人老了,我没见过他撵女人,亲女人,但依然贪酒,一喝辄醉。我们村口有一个供销社代销点,卖本地酿造的一种叫高粱烧儿的散酒,五毛一斤。每日的午后,他便要晃悠着去喝一吊。一吊二两,一毛钱。他喝酒不像是喝,是倒,接过代销员递来的酒碗,举手仰脖,一口闷。然后把身子斜靠在柜台上,张嘴闭目,哈酒气。这种高粱烧儿酒劲特暴,待他哈完酒气,两脚迈出店门时,就风摆杨柳似的在地上扭秧歌了,一边扭还一边扬声说:“以,以、以前老子当,当支书,谁、谁不怕我?连狗、狗都怕我!”

舌头大得转不过弯儿了,啰啰啰的。这时候,无论大人小孩碰到了都好学着他的腔调撩他,唤他前支书:“前支书,我家的狗,好好、好——怕你喲!”

那时候他是村里的饲养员,和周短腿一起喂二十几头牛。在村里,喂牛相对说是一个轻省活儿,除开三更天要起来给牛加一次夜草外,白儿里忙乎基本只在早中晚那一阵儿,和人吃饭一样,这仨时辰也要给牛上一槽。午后是他们的清闲时间,前支书喝过了二两高粱烧儿,便上摇下摆地回到牛棚,一头倒在稻草堆里只管打一下午的雷(鼾)去。

经常听到他婆娘扯嗓门子骂他:“喝,喝,喝死你王八日的!”后来知道,因为嗜酒,前支书和他婆娘、他儿子、他姑娘的关系都很紧张,敌人一样,平时相互间不说话。

他把当支书时盖的三间瓦房都喝成三间草房了,没有“三机”(白屋“脊”,缝纫机,收音机),他儿子牛石头阳萎得快三十了还没说上媳妇。

他邻居私下对人说,前支书,经常在夜里被他婆娘闩在门外。

一天,他突然把床铺搬进了牛棚,锅灶也砌在了牛棚的屋檐下。村人揣测,一准又是叫他婆娘给赶出来了,没地儿去了,就故作奇怪地问他,前支书,你这又是上演的哪一出?他唱高调子:“我要和集体的牛一同吃,一同住。”本来是耍笑着玩儿的,可恰巧碰恰巧儿,就在他住进牛棚的那两天,社、队、村三级检查春季耕牛存栏的工作队来了,就“宝贝”似的被领导同志发现了,很感动啊,要推荐前支书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那时,一个村里出了积极分子,整个村子都光荣,队长求之不得哩,虽然肚里暗暗发笑,但嘴上尽往好处说。没想还真成了,前支书就真作为“积极分子”在全镇数千人的社员大会上得了毛泽东四卷,戴了大红花,还作了典型发言。前支书识字不多,但毕竟是当过支书的,记性也好,讲得有板有眼的,公社的革委会主任胡耀春几次带头站起来给他鼓掌。只不过,“这一讲不大紧,看把他自己讲死了。”

这是上世纪七零年春上的事。七零年春上,我们那儿到处都在开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讲用会。讲用会讲不死人,“讲死了”是村人说法儿,后面还有话,省略了。是说前支书那回讲得太兴奋了,等不及回村里去代销点喝酒,就抱着“毛著”四卷,戴着大红花直径到了镇上供销社门市里喝,不是喝二两一吊的高粱烧儿,而是半斤一吊的高粱烧儿,喝两吊!照样是不用菜,一气干。有当天开会的社员看到他去喝酒了,习以为常了,没在意,可谁也没料到他会喝那么多。老夫聊发少年狂,狂得夜黑儿了还没回,第二天仍然没回。二十几头牛实在把周短腿忙得不行,周短腿还以为前支书当积极分子就不喂牛了哩。找队长问,队长才知道他没回。慌慌地派人去寻,在河边寻到了,人已经死掉了。“四卷”还在,大红花还在,旁边还醉着一条狗,原来狗并不怕他,为舔吃他的呕物,把他的嘴唇都舔豁了。

七零年春上我在读小学,上学放学打村口的代销点走,村里庸常无故事,每天前支书醉酒转圈儿扭秧歌就成了我必看的一景,猛然地没有了,不习惯,觉得村子一下子空落了。

2006.2.

同类推荐
  • 感怀浙大(百年求是)

    感怀浙大(百年求是)

    本书收录的是以第一人称记述的浙大曾经的人和浙大曾经的事。它们的作者有的曾在浙大工作,有的曾在浙大学习,有的早就离开了浙大,有的一直在浙大工作。这些饱含深厚情感的文章有浙大校友们回忆在母校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他们写下了在浙大求学期间“最难忘的老师”、“最称赞的课程”、“最留恋的地方”和“笔者在浙大的那些故事”等;也有为国家、为浙大做出卓越贡献的浙大名师竺可桢、苏步青、王国松、费巩的子女们回忆他们眼中的父亲,一幕幕往事在撰写的过程中浮现。
  • 唐代骈体公牍文论稿:以陆贽为中心

    唐代骈体公牍文论稿:以陆贽为中心

    本书在“儒道与文学”的大框架下,以陆贽的文化品格为依托,对陆贽骈体公牍文的创作进行总体考察,进而分析了唐宋时期骈体公牍文发生的变化和陆贽在其中的作用与影响,以及在唐宋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陆贽改革骈体公牍文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和意义。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共九章,分别对唐前骈体公牍文文体与文风的嬗变、唐代骈体公牍文的社会文化背景、陆贽之前唐代骈体公牍文的新气象、陆贽的政治理想与文化心理等进行了研究。既有宏观的论述,又有微观的考察,视野开阔,颇有新意。
  •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 中华古代散文精典

    中华古代散文精典

    古代散文是古代作家依照他对自己时代的社会生活的认识而创作出来的,那么后世的读者应该可以把它分析开来,以便了解、认识、评论作家的这一作品写什么、表达什么。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以及大量的典故和不同时代的民俗风情,更是需要有专业人士的引导。本书选取的散文大多出自名家,题材广泛、意境悠远、文字优美,是学习和欣赏古代散文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 魏荒弩译伊戈尔远征记:涅克拉索夫诗选

    魏荒弩译伊戈尔远征记:涅克拉索夫诗选

    《伊戈尔远征记》著者不详。以12世纪罗斯王公伊戈尔一次失败的远征为史实依据。《伊戈尔远征记》是俄罗斯古代文学史上一部宏伟著作,是一部为我们阐明古代俄罗斯文化和在古代罗斯发生的事件的作品,被誉为英雄主义史诗。涅克拉索夫(1821—1878),俄国诗人。其诗作充满爱国精神和公民责任感,许多诗篇忠实描绘贫苦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以平易口语化的语言开创了“平民百姓”的诗风,被称为“人民诗人。
热门推荐
  •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流传了五千年的农历正在逐渐走出大众生活。代代相传的习俗在淡化,祖辈们对自然的敬畏已然消失。我们在遗忘的同时也在失去,失去了那么多宝贵的应对造化的经验,以及生活的细节和情趣。原以为控制了自然和生活。其实它们正从我们身边离开。不知道还能不能留住它们。更想留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历法和风俗。也许留下这些不会带给我们些许经济意义,但是如果忘记,是否就和传统有了割裂?而割裂了传统,文化的大树会枯萎。没有了文化的滋养,满世界都会浮躁不安。
  • 忘忧酒馆之穿越千年只为你

    忘忧酒馆之穿越千年只为你

    相传在黄泉路上有一间酒馆,名字叫忘忧。相传忘忧酒馆一天只接待一位客人。相传忘忧酒馆的老板是个无脸怪。相传……
  • 旧书店里的落榜生

    旧书店里的落榜生

    这是一本温暖人心的书籍,它可以治愈人们心灵的创伤。失去了爱情、友情、亲情的备受冰冷家庭折磨的落榜生选择了离家出走,他来到了一个旧书店。在旧书店里,他见到了很多像他一样失意的人,虽然他没有走出自己的痛苦,可他却尽力帮助那些失意的人走出他们的痛苦,从他们的口中,他了解到了他们痛苦,那些悲哀的事情深深撼动着他的心灵......
  • 驻京办主任1

    驻京办主任1

    驻京办在现代政府强调法治,公开,透明的视野里,显得突兀刺眼而又格格不入,小说通过对东州市政府驻京办主任丁能通的深入刻画,层层揭开驻京办的神秘面纱,塑造了一批以市委副书记李为民为代表具有高尚政治品格和政治智慧的政治家形象。小说讲述了市长肖鸿林,常务副市长贾朝轩从改革精英蜕变为腐败分子的罪恶过程,生动刻画了深处政治漩涡的丁能通及诡谲圆滑又精明干练的人物性格。小说以驻京办这个鲜为人知的政治平台,用现实主义手法,生动叙述了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在改革过程中的艺术形象,新颖独特,鲜活灵动,故事饱满丰沛,文字生动洒脱,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复杂逼真,好似一部灵魂的交响乐,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索和艺术震撼!
  • 破星神

    破星神

    大千世界,强者无数。一个从低等位面星辰大陆走出的武者,在这充满危机的世界挣扎求存。融合十大圣品火焰之一的鬼火,获天道规则奖励‘火神诀’的他,为了寻找心中的执念和失落的骄傲,毅然迈出了抗争的脚步……
  • 网游之我们的梦

    网游之我们的梦

    我们都有一个梦想,那就叫英雄,虽然现实磨灭了我们所有的幻想。但是在这里,我们将无所不能!
  • EXO与你同在

    EXO与你同在

    艺兴灿烈的吉他班同学,伯贤的钢琴班同学,桃子的武术同学,吴亦凡的妹妹,鹿晗的青梅竹马(伯贤的前女友)竟是一个人?她的到来会让EXO有怎样的变化呢?吴教皇:“没有她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艺兴灿烈:“小师妹,你怎么来了?”伯贤:“你来干嘛?”黄子韬:“额,别打我!”鹿晗:“嘿,小青梅!”剩下六人....一脸黑线12人:“纳尼,化妆师,兼成员?”小赵权:“是的。”
  • 狐鸣晚笛

    狐鸣晚笛

    每个人都很幸福,各人也有个人的不幸,比如说我,生于王公贵族之家,含着人人羡慕的金汤匙,岂知我的感情如此坎坷,尝尽各种辛酸,我平时无甚大志,若是寻常人家那些小日子小恩爱,对我来说倒是奢侈。我和小灵难道注定有缘无份,还是说我其实可以放弃一切和她去天涯海角,她问我是否愿意的时候,其实我应该告诉她,无论今生如何生活,我都想和她一起,组建家庭,过一对平凡夫妇却是我一生之愿,只可惜能成为愿望的大多都是难圆之妄。
  • 创造电影世界

    创造电影世界

    对原剧心存疑虑,为里面的角色抱有遗憾,想要进入活生生的电影世界寻找体验感?创造电影世界,你,就是它的主人。
  • 魔导师们

    魔导师们

    “如果有一天你凭空拥有一身魔法,你会做什么呢?”面对眼前这个看似奸诈的老头子的询问,阿爽觉得十分可疑,但略加思索后,坚定地说:“我要拿冰系魔法做冰棍卖。”老头子满意地说:“很好,就是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