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还需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比如可以请孩子帮忙到街上买袋盐,让他到楼下取报纸等等。但不要过分增加孩子的压力,不要强迫孩子在客人面前表现。而且,还不要随随便便地给孩子贴标签,比如说“这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他就喜欢一个人呆在屋子里。”等等。这些对孩子来说,可能会有一种心理暗示,强化了他们对自己性格的某种认识,以至于更加不愿多说话,不愿多交往。最后,还要使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利用星期天或假期,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可以带他们到公园里玩玩,到书店看看有什么新书,或者带他们出去爬爬山。借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开朗的性格。让孩子在与他人的接触中,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享受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提高其积极愉快的情绪。
总之,对天生内向、喜欢独处的孩子,我们不要轻易给他带上孤独的帽子,独处并不一定孤独。因此,作为教师,要尊重那些独处的孩子,独处、不爱交往并不一定是缺点,如果孩子能在清净中怡然自乐,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生活方式。但对于内心真正孤独的孩子来说,教师则要积极地引导,恰当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让他们的心更火热一些,行动更积极一些,态度更乐观一些。只有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上便不会再有孤独的存在。
学生有抑郁倾向,怎么办?
抑郁是由情感冷漠发展而来的,处于抑郁状态的人把外界一切看成是灰暗的,遇到亲友不想打招呼,对过去喜欢做的事也不再感兴趣,即使在风景美丽的环境中也毫无欣赏的心情,甚至感到枯燥无味,有时感到生活非常寂寞的孤独无趣。他们认为自己没用,没有知识、没有能力,什么都做不好。而且有时经常有不少躯体症状,例如,感到胸闷、心紧、胃空、背疼等,更多见的是疲劳乏力、失眠、无固定位置的疼痛。
有严重抑郁障碍的人特别多愁善感,情绪极端消沉沮丧,面带愁容,与人说话声调缓平,不时地发出叹息,反映出内心的抑郁、孤寂、凄凉和悲哀。他们喜欢带着抑郁的情绪看世界,认为世界都是灰色的,觉得处处不如意。他们丧失了与外界交往的兴趣,既不愿主动去接近别人或主动去做事,也不愿听别人的劝告,终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能自拔。
对于学生而言,表现得比较明显的就是终日郁郁寡欢,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小小年纪觉得人生没有希望,并表现出不愿与他人交往,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的学生会表现出一些躯体症状,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后,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还有些学生把他的抑郁情绪表现为外在的抑郁行为,如逃学、不服从老师或家长的管教、学习成绩下降等,让人头疼不已。
每个人可能都有过悲观或抑郁的情绪,但是为什么有些人表现得那么明显和持久,而有些人却不会有什么问题呢?
关系学生抑郁障碍的形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有关,尽管相关的程度各不相同,但对大多数情绪障碍来说,遗传极有可能是一种载体,具有某种遗传载体的人,更容易情绪障碍。另一种是神经系统的生化变化,主要是神经递质的变化。目前的研究表明,抑郁障碍可能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活性不足有关,而情绪的变化会通过神经系统等途径影响全身,从而影响了递质的变化。所以神经递质的变化,可能是抑郁障碍的直接原因之一。
第二,经历了一些对其有重大打击的生活事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中总会有很多的意外让人措不及防,对于还未成熟的学生来说更是这样。父母离异的、亲人去世、自己突患重病、残疾等消极的生活事件都会对他们造成重大打击,而有些承受挫折能力差的学生可能就会因此悲观消沉、自暴自弃,患上严重的抑郁障碍。
第三,缺乏支持和正面鼓励。有抑郁情绪的学生一般对不愉快的情境更为敏感,更容易产生退缩的态度,这样的话,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所能得到的支持和鼓励就较少。例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表扬那些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同学,相反,那些怕苦怕累、抱怨环境的同学就不会得到支持和鼓励获得越多,抑郁的程度就越低。
第四,抑郁者本身缺乏社会技能,无法有效地应付不愉快的情境。由于抑郁者本身缺乏社交技能,因此,在行动前他们总想从他人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或者试图从他那里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如喋喋不休地发牢骚,试图引起他人的同情,这难免使他人感到很难与之相处。时间一长,沮丧的心情难免会通过非言语行为而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甚至使人因此而疏远他们,这就使抑郁者遭受更大的打击。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对有抑郁倾向的学生施以心理辅导呢?
我们不妨先看下面这个案例:
王莺,女,14岁,在初一年级升入初二时,以优异成绩分到重点班。但是进入重点班后,心情变得十分压抑主要原因是,到了重点班以后竞争压力增大,导致压力增大,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她曾反复对家长说“不想上学”,并且经常在家中哭泣,撒泼不肯去上学,有人多番劝解无效。同时,她有头疼,失眠、胸闷、厌食、腹泻等躯体症状,有时会厌食,不愿吃饭。最让家人担心的是,她曾在墙上乱涂乱画,而且用纸剪出一个大大的“死”字。她时常在家中发呆不做作业,考试失败后用手掐自己,把自己手上掐得青一块、紫一块,而且喜怒无常,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情绪很低落,总想要回到原来所在的班集体。
王莺的父亲是某个外资企业的员工,母亲是一会会计师事条所的会计,单位效益不好。王莺在四五岁是父母因为工作原因分居,王莺由母亲照顾,可是母亲因为生活压力经常把气发在孩子身上,王莺因而常常挨打受罚,经常哭闹且无人理睬,给她造成一定的童年阴影。上学后,家长除对孩子的学业要求较高外,要求王莺一切以学习为主,其他的事情都不用王莺操心,而当王莺进入重点班后更是喜出望外,对她的期望更高了,以致王莺的压力越来越大。
王莺有个表哥,考上了北京大学,曾为了学习放弃了一切娱乐时间。成功的表哥对她的影响极大,“只有像表哥那样,不浪费时间地认真学习才能考上大学,才能出人头地”。
王莺的性格十分内向,不善与人交流,不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也不喜欢和别人交往,没有什么朋友,很少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
从王莺的情况看,是有明显的抑郁倾向,而造成王莺抑郁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长经历的原因。幼年时期缺乏关爱与照顾,在情感被剥夺的生存环境里,王莺对外部世界缺乏信任感。童年的阴影在她脑海中烙下深深的印记,形成了她内向、不爱与人交往的性格。上学后,家长一味重视学业,对她仍旧缺乏关爱。进入重点班后,她失去了老师的喜爱,在同学中也不再表现优秀,学习成绩下降。这些都加重了王莺的挫折感,导致幼年时期遭遇再现,于是悲观压抑,选择逃避和发泄情绪来避免自己的继续受挫。
(2)期望过高与自己能力的不一致:家人的殷切期望,重点班的激烈竞争,表哥的榜样,迫使王莺树立了很高的人生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却不是目前她能承受的,因此,过度紧张和焦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她对自己的评价降低,自责、自罚,结果消沉沮丧。
针对王莺的情况,提出以下的辅导对策:
(1)支持性心理辅导。在辅导过程中充分给予王莺关怀与支持,取得王莺的信任,让她能在辅导室里畅所欲言,讲述自己的体验,宣泄情绪,同理给她安慰、信任,指出她目前问题的所在,让她纠正一些不合理的观念,例如,期望过高,自卑、自责,不愿意学习,逃避等等,并给予一定行为技巧的学习应用与生活指导,包括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她能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期望水平,克服抑郁情绪。鼓励王莺与其他同学多接近,多来往,互相沟通和交流,不要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
(2)和家长的沟通与协调。与家长沟通,调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心态,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相信孩子的自觉性;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多给予关心、安慰,倾听孩子的讲述,给孩子做一些她平时最感兴趣的事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感受;要多给孩子鼓励、表扬和赏识。
(3)取得学校班主任老师的帮助。在王莺的逐步改善阶段,要让班主任老师有意识地改变她的学习环境,其中包括安排她最要好的同学与她同桌。当她有了一点微小的进步,老师就要及时给予鼓励,在班上要有意识地多表扬她,鼓励她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并调动同学的力量,给予王莺关怀与帮助,帮助王莺进步。
(4)在王莺愿意配合辅导以后,和王莺一起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帮助她制订合理的生活、学习计划,每天晚上睡觉前,考虑明天干什么。计划不能定得太高,但也不能太低,要留有充分余地。这样使她每天都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计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跳一跳就可以摘下果实来”,培养她的自尊、自信,让王莺体会到自己努力以后是有进步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监督王莺整个计划的实施。在王莺能独立完成计划之后,让她自己订立下一步的计划,并告诉她:“所有的问题最后都只能你自己来处理,而且你也有能力处理。”让她最后能在实际的生活中处理问题,不再通过自责、自罚、消沉沮丧等抑郁的方式来逃避现实。
这个案例启示我们,对有抑郁的倾向的学生,我们要施加一定的心理辅导予以干预:
(1)帮助学生学会面对未来。抑郁情绪的重要根源之一就是抑郁者本身一味沉湎于过去,对未来不抱希望。因此,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正视未来,打消学生做事的被动性和对生活、学习的无助感。如果只是和他们谈论童年、谈论父母,是无助于问题解决的。因为过去是无法改变的,老是强调过去,反而在无形中强化了他们的被动性和无助感,解除了他们的自我责任。所以,我们在咨询辅导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学会面对未来,学会对事物倾注热情,当他们看到了希望,他们的情绪就比较容易改善,主观能动性也会逐渐地发挥出来,那些逃避责任、悲观失望的思维模式也就会渐渐被新的模式所取代。整个过程是围绕学生的实际问题来展开的,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把过于关注过去和关注自己的眼光转移,转移到对未来、对自我责任的关注。具体的方法可采用目标制定法或决策选择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问题制定相关的目标,并讨论该如何具体实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又该如何解决等问题。
(2)引导学生把自己所制定的计划付诸于实践,并监督其实施过程。在面对大部分的抑郁障碍学生的时候,鼓励、促进学生去行动是最为重要的。在第一个制定计划的过程里,也许他们有了很完整的机会,但他们仍然缺乏动力和应变能力,为了使他们能把机会投入到建设性的行动中去,需要辅导员的引导和监督。
(3)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也许抑郁者在咨询室的时候仍能很好地面对问题,但一旦他们回到现实生活中的时候,他们就会倍受打击,马上打回原型。其原因是他们缺乏一个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而这个社会支持系统其实就是学生所在的学校、家庭环境。因此,在辅导干预的过程中,要取得父母、老师的支持和帮助,让大家一致取得共识,为有障碍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从而能进行有效的行动,摆脱抑郁情绪,更好地面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