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大概是一种很专业的工作,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胜任的。所以就有一个进行心理干预的人的能力与资格的问题了。有一点是比较明确的,那些本来自己的心理都有问题的人,肯定是不适宜来从事这项工作的。某些政府的官员,在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时,在处理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时,除了方法欠妥之外,许多时候还是心理在作怪。这样的人如果来对他人进行心理干预,其后果大概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玄之又玄的《道德经》开头的一句,不知道什么意思,只是觉得字句好看,而且显得很有学问,于是顺便拉来作为题目。如此而已。
无论是人还是物,名字说到底只是一种编码或符号;但是奇怪,名字一旦与其所指称人或物结合,就会变得神秘起来。于是,我们就经常会看到许多关于命名的书,乃至于几乎要变成科学、学问了,有些特有经济头脑的人从中发现了商机,命名成为一种产业,眼看着就要变为现实了。
我所在的这座城市,近几年变化很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长街大道四通八达,而对于街道的命名也相当超前,差不多达到了“数字化”的水平,比如四十米路、五十米路、十四米路、三十五米路、八米路等等;某一处的地点也相当的“几何化”,比如三角棕、四角砖、圆圈、六角亭什么的。总之,外地人来此大都感叹于我们先进,赞叹我们的现代化、信息化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了,说是这样命名极有利于进行电脑化处理,在测绘、军事、地理、气象等诸多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和实用价值。
当然也有一些比较落伍的人提出批评意见,说是这样的地名,显得这个地方的人文化水平不高;而且地名没明显的特点,有些相似,分不清十四米和十五米的宽窄,莫非上街还要带上一把尺子不成。提这样意见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老土,或者是杞人忧天。看看,这么多年了,有谁上街没带尺子而走错路了?没有吧。我说了,名字只是编码或符号而已,实在没有必要讲究那么多的艺术或文化了。这一次到南昌、抚州两地出差,看了他们城市的地名或楼名,发现他们真是为文化所累,为艺术所困。至于嘛,不就个地名、楼名嘛,只要不让人走错路、进错门就可以了,何必弄得那么古意,那么诗意,害得人们看到那些个名字就现代不起来了。
比如街道、广场和小区吧。有叫什么三经路、孺子路、春晖路,有叫秋水广场的,有叫聆江花园的。就说那秋水广场吧,知道的人会联想到庄子有“秋水”之篇,王勃有“秋水”之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那里雨多水多,想去逛逛,得准备好雨靴呢。
再说吃饭的包间吧。我们习惯了编号,308、409,一看就知道,哦,在三楼第八间,在四楼第九间,既简单明了,又不会进错了门,讨个没趣。而他们却要在这大嚼狂饮的地方,玩些斯文,一溜过去的房间,分别标着“相见欢”、“满庭芳”、“沁园春”、“集贤宾”、“一剪梅”什么的,弄得人一头雾水,莫名其妙。
最后再说特别让人觉得奇怪的宾馆楼号吧。我住在那里,一进门就看见一座极气派的建筑,前面是很宽大的草坪,草坪周边是绿树红花,而这楼的顶上赫然立着两个铜字:时贤。到了我住的那一座,屋顶上却挂着“涘庑”二字,站在门口往对面望过去的那一座,却是“实尔”。这是些什么所在呢?我不胜惶恐。正当我惶恐无比地端详着这些摸不着头脑的字号时,一位正在锻炼的老者,笑吟吟地告诉我:时贤是十号楼,涘庑是四号楼,实尔是十二楼。嘿嘿,经他这一指点,我仔细再一瞧,果然每一座楼都还有一个编号。由于好奇,我一路奔波的劳累顿时消失了,于是,放好行李,就到各处去转悠了。我发现,这家宾馆的大院里有十几二十座各自独立的楼房,每一座都有让人或联想丰富,或忍俊不禁,或拍“腿”叫绝的名字。比如在翠柏苍松掩映中的就叫“倚松”,依地势而建高出其他房子很多的那一座就叫“兀居”,独处一隅的名之曰“憩静”,还有“三春”、“巴望”、“世邑”等等,不一而足。原来这里用了谐音的方法,奧妙一揭开,其他的各处就不难猜到是几号楼了。孔老夫子一生致力于复古“正名”,可惜到他寿终正寝时还是一事无成,可见复古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一个人名、一个地名原也不必十分在意,随便拉几个字凑凑,约定俗成,大家叫得出来也就可以了。不过,在这些许多人都不在意的细微之处,如果能花点心思,弄出点“文化”来,多少也会让人赏心悦目,自己脸上也会多一些光彩。
“回”字的第五种写法
尽管“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但在某些方面,孔乙己还是很有研究的,比如能随口说出”君子固穷“和”多乎哉不多也“之类的圣人之言;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那时候就已经发现了”回“字有四种写法。
孔乙己能让人感到快乐,”但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可见孔乙己本身并不重要,有他没他对别人都没有什么影响;乃至孔乙己是死是活也没有什么人在意;只是因为他曾经教过咸亨酒店的小伙计”回字有四样写法“的知识,这小伙计对他多少还有点牵挂,但对死活还是不能确证,只能根据很长时间没来酒店这一事实,推测到”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
孔乙己显然是不幸的,但不幸却不一定都是祖传的。到了孔乙己的儿子,日子却过得比他老子滋润风光得多了。顺便交代一下,孔乙己的儿子名唤孔固多,字君富,现任茴香豆国际五星级酒店副总经理,负责广告宣传与公关工作。
哦,对了,这茴香豆酒店也有必要介绍一下。话说当年在咸亨酒店因”样子太傻“差点被炒鱿鱼之后只是专管温酒一类无聊职务的小伙计赵富礼,后来自立门户,以孔乙己文化和茴香豆品牌为经营策略,办起了这样一家国际五星级酒店,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可见人不可貌相这话不假。考虑到与孔乙己的交情和孔固多本身的学识,赵总几经周折,高薪聘请这位老兄出任副总经理。
开业之初的几年,由于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和当地人们喜新厌旧的毛病,茴香豆酒店刚刚开业,经营得还相当红火;但是,后来一方面经济危机,一方面酒店本身管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进步,一方面管理层和员工的吃、拿、贪、占,以及其他种种难以说清的原因,酒店经营出现举步维艰的局面。
当此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孔固多以酒店大局为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为董事长建言献策,经过三个月日夜加班,精心制定了一个关于公司起死回生持续发展的方案。该方案初步与董事长交流,就深得董事长的赞赏,之后又进行了一番润色完善,终于提交董事会讨论。
孔固多当然要对方案进行说明。以下是孔固多在董事会上进行方案说明的提要。
在大政方针上仍然主打茴香豆。茴香豆本身没有什么好说的,当地都吃几百年,再怎么做也就那个样子,那个味道。现在竞争的关键是看怎么说,怎么挖潜,怎么发现特色优势。孔固多认为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把握。一是把茴香豆成分进行精细分析,强调这几个关键词:绿色、保健、滋阴、壮阳;二是实施名人战略,把茴香豆与鲁迅和孔乙己联系起来;三是叫响几个口号,走出奇制胜之路。
以上的第一点实际上没有什么独创之处,当时的虚假广告都已经让大家司空见惯了。但是,第二点却的确让人佩服孔氏家学渊源。孔乙己当年只知道”回“字有四种写法,到了孔固多,他已经发现了”回“字的第五种写法。(详见孔固多著《瓦书回字考》,乙己出版公司)于是,他就在这”回“字的写法上做足了文章。例如,在公司的宣传口号上,总是对应着”回“字的五种写法,因而”茴“字也便有了五种写法,又因而他们的口号总是五句的,每一句中都带有”茴香豆“,而”茴“字的写法也各不相同。如”茴香豆为大,茴香豆为先,茴香豆为重,茴香豆为急,茴香豆为贵“,又如”以茴香豆创名牌,以茴香豆立基础,以茴香豆招宾客,以茴香豆增实力,以茴香豆求发展“等等。
在孔固多策略实施一段时间后,茴香豆酒店面貌焕然一新,全体员工精神为之一振,大家普遍认为赵总将会给酒店带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于是大家的干劲也上来了,该微笑的微笑的,该扫地的扫地,该擦玻璃的擦玻璃,酒店上下忙碌一片。但是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实质性的主打品牌”茴香豆“并没有什么变化,顾客逐渐少了,酒店收入也少了,不但员工的工资没有增长,而且原来几种连员工也搞不清楚的奖金也取消了。于是,酒店上下又有了种种负面的议论,比如说”光会耍嘴皮子而没有过硬的实招看来是折腾不出什么名堂来的“,”怎么说都是一个意思关键是要看茴香豆是不是真的好吃“等等。
但是,这些议论在于赵总和孔固多是爱理不理的,他们认为员工能知道什么呢,要紧的是要做给上级行业协会看的。于是,孔固多又给赵总献上一策,说是现在酒店的竞争要拼文化宣传,要持续提出新颖的口号,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人奇我怪,等等。于是,他们又有了新的宣传方案,主要的内容是先行和持续。先行方面,一是包装求先行,二是明星求先行,三是色彩求先行,四是赠品求先行,五是奇怪求先行。持续方面,就是别的酒店使用过的语词或句式尽量不用,持续查找一些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来表达,持续给大家一种持续创新的持续感觉。虽然有时候读起来总让人觉得别扭,但是大家还是持续感到茴香豆酒店持续充满朝气,持续显现活力,持续先行,持续壮大。如此一来,人们又觉得茴香豆酒店思路新颖、措施有效、方法得当,于是一时间名声大噪,人气大旺,在酒店行业的报刊杂志上时时都有茴香豆的影子。虽然员工们自己也觉得茴香豆没有以前那么脆,那么香,分量也没有过去那么足,但是在上级行业协会的历次考评中,他们还是荣誉连连,奖励多多的,赵富礼理所当然地被提为协会副会长,而孔固多也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秘书长。
《茴香豆晨报》每天都在报道着自己的经营业绩和发展态势、形势、趋势、气势,赵富礼在大会小会上也总是讲效益、讲战略、讲远景,但在几个比较接近的同行,如咸亨酒店、福兴楼等,却不大以为然。大约是同行竞争和妒忌的缘故吧,他们甚至还在背地里说些不恭的话,比如曾经和赵富礼一起当伙计也认识孔乙己的现任咸亨销售经理阿S就说:他们那两个家伙会玩什么呢?经营搞不上去,”回“字就是像”福“字”寿“字,有一百种写法,又有什么用呢?
选择
三人同进商店,一个要买果汁,一个要买咖啡,还有一个要买白开水。这是2008年福建省的高考作文题目。看完这个题目,我下意识的概念是:选择。现在社会所能提供给人的东西应该算是比较丰富的,就像商店里的商品一样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同时,人们自由选择的程度也是相当高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很少有人干涉别人的选择。生活的教师爷逐渐地不吃香了。
这说明社会正在走向健全,人们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地提高。社会的健全首先是物质的丰富,其次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比较齐全,最后是精神生活的需求能有一定程度的满足。要是往大的方面讲,那就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了。
就个人而言,社会健全也表现在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第一,人们选择各自的生活方式,较少受到外部的约束,要果汁还是要咖啡,悉听尊便;第二,人们独立判断的能力不断提高,较少受到外部的影响,不会因为看到别人买咖啡而改变原来要买白开水的主意;第三,如果愿意,人们还能有兼容的选择,买两样三样甚至更多,商店自然是不会干涉的,即使都不买,同伴当然也是没什么话可说的。
人们有选择的需要,社会也给人们选择的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任意而为了。其实,任意的任意都不是完全的任意。这句话听起来像绕口令,不过想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口渴了,需要解渴的饮料,但一定是饮料,即使更自由一点,大抵也只能扩大到水果的那个范围。想解渴,而选择吃烧饼,理性的人是不会作出这样的选择的。饮料在食杂商店里买,正常人自然会选择往那样的商店里走。如果有人要到农药店里去买饮料,大概会吓得店主一跳的。社会的交往、交易,必须有一定的规则。买饮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彼此满意,欢迎下次再来。要是不交钱就把饮料拿走,那就不是偷便是抢了。无论是偷还是抢,商店肯定是都不允许的。
幸福是什么,这大概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吧。幸福也许是一种完全主观的感受吧。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肯定是幸福的;而当我口渴的时候,要果汁有果汁,要开水有开水,我想,我可能是幸福的。幸福是我的感受。我有感受别人也一定有感受。当我看到别人手里有果汁,就选择了把他的果汁抢过来,我感受到了幸福,被抢的人的感受却是痛苦甚至愤怒,于是,我选择的结果就不是幸福,而是一顿拳脚交加。
总之,我们有选择的必要,现在又有选择的可能,但是,一切选择都不是任意的。如果一定要说有任意选择的存在,那么这种所谓的任意肯定是”不完全的任意“。
思想者在拉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