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得不快乐?是因为脑海中有不愉快的画面。所以,修改脑中画面,创造活力,就是决定孩子们幸福人生的关键。一些不愉快的画面,可以重新定义,发掘里面主角和配角的种种可笑虚伪之处,重新诠释定义,有助于情绪的转换。
2.制订切实可行的日常活动表
每天填写回顾、分析日记,既能使我们摆脱不愿活动和不想做事的处境,又能给我们带来活动后的满足,逐步消除懒怠与内疚。
3.学会自我称赞
自我欣赏,可以培养自信,坦然对待不良刺激,以保持情绪稳定、心境良好。
如果我们充满信心,结果就会朝好的方向走。有位成功人士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知道要往哪个方向去,世界会为你让出一条路来!”
当然,矫正不合逻辑的思维方式,改变错误的自责自罪观念,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但一旦对周围事物和自己作客观的分析后,对现实生活就有了正确的领悟。那么,我们也将置身于一个充满积极向上情感的世界中,心情会豁然开朗。尽管生活中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不尽如人意之事,但不会由于一时的认知偏差,造成感情挫伤,失去对生活中美好意境的追求。
4.扩大人际交往
悲观的人周遭大部分都是悲观者,而乐观的人身边亦多为乐观者。不要拘泥于自我这个小天地里,应该置身于集体之中,多与人沟通,多交朋友,尤其多和精力充沛、充满活力的人相处。这些洋溢着生命活力的人会使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事物的光明和美好。
5.学会宣泄
孩子们在忧郁时,要善于向知心朋友、家人诉说自己不愉快的事。当处于极其悲哀的痛苦中,要学会哭泣。另外,多参加文体活动、写日记、写不寄出的信等等,都可以帮助消除心理紧张,避免过度忧郁。
6.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
规律与安定的生活是忧郁性格的孩子最需要的,早睡早起,按时起床、按时就寝、按时学习、按时锻炼等等有规律的活动会简化他们的生活,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别的事情,保持身心愉快。而多完成一件事,就会使人多一份成就感和价值感。
战胜孤独与寂寞
现在有许多孩子抱怨身边没有多少真正的朋友。对这些孩子来说,与别人坦诚交往的需要不能满足时,将产生强烈的孤独感。从这个意义讲,孤独是一种个人体验。尽管每个人都会感到孤独,而且孤独感的来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宋阳是一名中学生,她对自己的人际交往总没什么信心。平时在宿舍里的时候总觉得别人是在针对自己,走在路上也觉得对别人怀有敌意。她从小在家里就是一个人,孤独惯了,当然也独立惯了,她认为这个习惯在高中也给她带来了很多方面的影响,但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排除了别人的干扰,使得她学习心无旁骛,成绩也十分优秀。但到了大学后她觉得自己开始不适应了,在各个方面学校都要求一种团队精神,而不只是学习成绩。她自己觉得很难与他人沟通,总是感觉与他人格格不入,对他人怀有敌意,对自己的事情也总是有太多的不平衡感,她精神上一直压力很大,自己感觉很痛苦,身边的人也感觉到很不舒服。
在生活当中,有孤独感的人倾向于在社交时对他人和自己给予严厉的、苛刻的评价。许多有孤独感的人缺乏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从而使他们无法与他人建立持久的关系。
其实,孤独和孤立的含义是不同的。孤独是孩子对自己社会交往数量的多少和质量好坏的感受。对孤独感的这种界定,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孩子虽然远离人群,生活却感到非常快乐,而一些孩子尽管被人群所包围,而且经常与他人交往却经历着孤独。
毫无疑问,有的孩子天生就需要独处的时间比别人长一些。而且在跟上匆匆的时代脚步的同时,他们发现逐渐在各种各样的热潮中迷失了自己。
其实放眼整个人生,孤独本身无所谓好坏,它只是一个无法轻易回避的人生问题和哲学命题。安东尼·斯托尔说:“仓促的世界使我们逐渐感到厌倦,相对地孤独是多么从容,多么温和。”在他看来,孤独就不是坏事,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被世俗侵犯,他可以用他愿意的节奏和方式去生活。
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能够对一件事物热衷地去爱好,去钻研,而不愿把时间浪费在其他任何一件事情上的人,他不但不怕孤独,有时反而喜欢孤独。
虽然孤独是每个人都常有的心理体验,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地战胜自己的孤独感。有人用喝酒排遣孤独,有人把时间排得满满的,让孤独的感觉无处插足。但用这样的方式驱走的是寂寞而不是孤独。孤独是一种思想上、情感上无以沟通、无人理解与认同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孩子们心情忧郁,情绪低沉;同时,对孤独的体验和玩味也会使孩子们富有个性,善于思索,走向心理成熟。这就需要孩子们战胜孤独,超越孤独。
1.对孤独的认同和接纳
孤独是青少年心理成长过程中不时光顾的朋友。实际上,从未感受到孤独的人是不健全的。一般情况下,当你感受到孤独的情绪时,你的心情肯定也是低调的。此时,如能静下心来,细细疏理自己的情感,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走出孤独的同时,也会伴随着人生的思索和升华。
2.调整心态
在成长的时代,少年的心灵尤为敏感、细腻、丰富,它渴望被承认、被鼓励、被重视,孤独感往往意味着这些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这种缺憾终究带来对年轻心灵的伤害。因此,青少年必须尽快克服孤独,或尽量减少孤独感带来的伤害。做到这一点不能一味等待他人的帮助,而应该调整心态、树立新的思想。
3.改变认知方式
许多学生的孤独感是与自卑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害怕不被人理解,害怕与别人不一样,害怕难以融入周围的世界,所以感到孤独。这是自卑心理造成的孤独状态。克服自卑心理是走出此类孤独的关键。自卑心理大多源于歪曲和片面的自我认识。其实,大可不必为自己与别人不同而难过,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的唯一。当我们怀着一种自信和平等之心与人相处时,就会在交往中少一些疲惫和牵强,多一些轻松和愉快。
4.要战胜孤独,就要学会为别人着想,为别人做一些事情
全心照顾孩子的母亲不会感受到孤独,热恋中的情人即使天各一方也不会孤独,因为他们的心思都不在自身。只要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关心、关注别人,就会在互动的良性人际关系中体验到一种自我价值感而不是孤独。温暖别人的火,也会温暖自己。
5.要从根本上超越孤独,还要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一个有所追求、有所爱的人是不惧怕孤独的。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就会多一些宽容与豁达,就会慢慢培养出淡化得失的心情,就会战胜孤独、超越孤独。
珍贵的不只是成绩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期,他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尚未稳固成型,即使学习再差,也都有其优点和长处。因此,在日常教育中应摘掉“有色眼镜”,热忱地去发现他们在为人处世、学习生活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点和进步,看到优点就表扬,发现长处就扶持,有了进步就鼓励。教育专家发现,青少年在诚挚而又恰如其分的表扬、扶持和鼓励中会逐渐消除自卑,增强自信,在荣誉感与成功体验中发现自我价值,激发奋进的动力。
世上没有万能者,青少年尤其如此。国内学校都习惯将学生按名次排名,而排名的依据常常是学生考试的成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能力的体现有多方面,是不能简单靠成绩来衡量的。人最珍贵的不只是学有专才,品德好、情操高才是获得成功之钥。
俗话说:“一俊遮百丑。”在生活中很多家长和老师也把这一条俗语用到学生的学习上,只要成绩好,其他的一切都无所谓,这无疑是一种非常不恰当的做法。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是因为自卑,而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则大部分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迁就与纵容。
譬如,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只因是非观念的模糊或是因他人的冷言冷语,甚至只是少许酒精的作用,就轻易地放弃了阳关大道而走上邪路;还有一些人不敢或不愿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而将自己的生命当作赌场上的筹码随意抛撒。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单纯的知识教育所不能解决的,这与“知识”以外的因素——即个人的品质有关。有调查表明,一些家长受狭隘的人才观影响,忽视孩子整体素质教育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在考虑孩子前途时,51.1%的家长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仅有14%和16.6%的家长最关心“孩子人格的健全”和“心理健康”。在老师方面,认为“学生家长德育教育意识欠缺”影响孩子品德养成的占41.5%。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比例在增大,部分家长对独生子女过分溺爱,过度保护,过高期望,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孩子的心理和人格。
一些社会学人士曾对刘海洋事件背后的心理动因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刘海洋用硫酸泼伤黑熊事件,从根本上暴露出来的问题是现阶段青少年情感教育的缺失。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倾向,就是过度竞争和过度物质,这导致了部分青少年情感上的荒漠化。所谓情感荒漠化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知识或技术等某一个狭窄的领域,而忽略了丰富的情感世界,主要表现为情感冷漠,对人缺乏同情关怀之心,为实现个人目标很少考虑后果。而学校现在经常对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症结在于这些教育没有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来进行,对于他们在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上的困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少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指导。在应试教育意识的支配下,成绩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成绩好的学生的人格问题和情感问题也就容易被漠视,他们情感上的苦闷无法向老师和父母诉说,等到出现问题时,往往已经对社会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后果。
社会发展到如今,知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普遍重视,但是人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开始出现异化,使知德分离、智德分离。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进入到新技术革命的时代,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个国家都把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注重教育创新已是整个世界的共识。但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却在某种程度上使人们走入了道德的低谷。这种情形反映了当代道德教育所存在的深层缺陷。当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历史作审视时就可以明晰地看到这样的一条基本线索,任何社会,如果把道德教育从教育中分离出来,道德教育必然丧失其现实效能,而教育也随之丧失其内在的根本目的。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和功能之一,就是教人通过掌握道德原则和标准学会规范自己做人的道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因此,珍贵的不只是成绩,更是对青少年道德的教育,教育青少年做一个健全的人,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