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爱因斯坦奠定了相对论的伟大基石,然而他在上小学时却是一个“笨小孩”。有一次老师叫每个学生做一个小板凳,当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时,同学们都大声嘲笑起来。他告诉大家,这个不像样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个,前几个比这个还要差。很显然,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实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是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终取得丰硕成果。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英国人民对德作战,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可是他小的时候先天不足,体质非常瘦弱,头发稀稀疏疏,讲话也结结巴巴,经常受到班里同学的嘲笑。同学们还给他起了个很不好听的绰号,叫做“结巴秃顶小老头”。不过丘吉尔是个自信心很强的人,为了纠正自己讲话结巴的毛病,就下决心朗读文学名著,把一些名人演讲当作课文来读,还常常一个人关起房门对照镜子纠正讲话的口型。有一次,学校举行演讲比赛,丘吉尔勇敢地报了名,同学们暗地里为他的结巴捏一把汗,可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他在这次演讲比赛中口若悬河,没有半点结巴,而且讲的内容新颖丰富,语气充满感情,结果获得优秀奖,使大家极为惊奇。从以上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有的人一遇到挫折和失败就情绪低落,怨天尤人,灰心丧气,甚至惊慌失措,彻底崩溃,有的人则视胜败为“兵家常事”,从中吸取教训,在失败中找成功的因素,继续努力。
(第一节)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
一、什么是自信
(一)认识自信
自信是指人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自信是人进取心理不可缺少的根基。
有自信心的人一般都表现出的几个特征:
☆活泼,言行举止有生气。
☆坦诚,能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不掩饰自己的缺点。
☆虚心,能够接受批评,坦然承认错误。
☆大度,能赞赏和接受别人,毫不嫉妒。
☆轻松,生活表现自如,从不沉重抑郁。
☆言行一致,其容貌、声音和举止表现出内在的和谐。
☆开放,对新观念、新体验、新机会表现出积极开放态度。
☆幽默,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失意、紧张和挫折。
☆勇敢,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果断,勇于承担责任,从不优柔寡断。
在这个社会中,小学生该做的事情很多,但我们首先要培养自信心。自信心,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遇事不乱,处事不惊,相信自己,不对自己说:“我不行!”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做很多事都需要自信。自信,它就是登山的阶梯,过河的木舟;自信,就是理想的风帆,成功的基石,是勇于开拓进取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有所作为的人取得成功的法宝。自信心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没有自信心的人,眼前的世界便没有鲜亮的色彩。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而能让自己的生活绽放光彩的法宝就是自信心。缺乏自信,变得不相信自己,那后果怎样,别人叫你唱支歌,你却说:“我不行,唱不好。”不管什么事,你都不相信自己的答案是否是正确的,不相信你能够胜任这件事。而自信的人,别人叫他弹首曲子,他大胆地走上前,充满自信地弹出优美动听的歌曲,遇到任何事,都相信自己能行。
小学生要培养自己的信心,如果没有信心,那么做任何事都不可能成功。张海迪通过自学,去参加高考,获得硕士生学位,她不是天生就聪明,那她靠什么?自信。如果她没有信心,会去参加高考吗,没有信心参加高考,又怎么能获得硕士生学位呢?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英雄的本质。”“相信自己能,便会攻无不克。”鲍威曾讲过:“缺乏自信心,是失败的最大原因。”E.威尔逊也说过:“这是百分之九十成功的根基所在——对自己有信心,并全力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中。”苏格拉底并讲过:“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
下面这个小狮子的故事很能说明自信的重要性。
一头母狮子,读了很多有关素质教育的书,觉得自己的孩子大奔完全可以被培养成为一头完美的狮子。
几年后,少年狮子大奔对自己和世界有了许多观察和思考。他发现,虽然兽类都认为狮子是草原之王,但有个明显弱点,就是在中长跑项目中的耐力要比羚羊弱。很多时候,就因为这个弱点,羚羊从嘴边溜掉了。通过查询文献和实验研究,他弄明白了,羚羊耐力好的原因是他们的食物。于是,他瞒着母狮子,每天偷偷地吃草。一周后,奄奄一息的大奔被母亲送到医院。由于治疗及时,他恢复了体力,但坚持要继续吃草。他埋怨母亲中断了他的计划。他说,再给他几天时间,效果就出来了,他会成为草原上真正的王者。
几经劝说无效,母狮子在医生的建议下,带大奔定期去见心理疗师。心理治疗师为他安排了为期一个月的认知行为治疗。
治疗师首先帮大奔认识到他的错误观念,那就是狮子没有缺点才是真正的草原之王。而正确的观念是,不管有没有缺点,狮子从来就是草原之王。成为草原之王,不是因为他没有缺点,而是因为他的优点突出。
他是靠突出的观察力、优异的爆发力、锋利的牙齿和精准的扑跳动作而不是靠完美才称霸于草原的,没有缺点的狮子是不存在的。大奔可能成为最优秀的狮子,但一定不是完美的狮子。大奔现在开始要努力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也就是接受作为一个狮子的局限和特点。这才是真正的自信心的体现。
一周的认知治疗后,大奔的观念有所转变。心理治疗师给他安排了行为治疗的作业:☆把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大奔写了很多:我的优点:爆发力强……
我的缺点:耐力差……
☆每天对着镜子说:虽然我有……(缺点)但我仍是草原之王,因为我有……(优点)
☆每周记录自己捕捉到的羚羊数,而不是从嘴边溜掉的羚羊数,并把捕捉记录与同伴和家人分享。
☆在捕猎失败时,告诉自己,我的耐力的确比不上羚羊,但我要充分发挥我的优势。下次捕食时,要靠得更近些再动手,并且一定要选好顺风的位置。
三年后,大奔成了那片草原最好的狮子。他是靠反应灵敏、选择捕食位置恰当而成名的。当然,同其他狮子一样,他的中长跑成绩仍然比不上羚羊,但他已经不在意这一点了。
(二)自信心形成的心理机制
根据自信心的内部心理机制,可以将它分为决心、信心和恒心。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第一要下定决心,明确学习目的;第二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的力量;第三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才能最终取得学习的成功。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制约。
1.决心
决心就是对所做决定的肯定,并倾向于坚定不移地实施决定的心理。“下决心”就是我国古代学者所说的“立志”。陆九渊曾指出“学者须先立志”“无志则不能学”“不学则不知道”(《陆象山集·论语说》)。
2.信心
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也称为自信心。它既是决心的基础,又是实现决心的重要保证。人在下定决心之后,还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首先要有确信感,相信自己的决心是可以实现的;其次要建立信念,对某种事情具有坚定的信念,自然就会充满信心;最后要形成理想,一个人的理想越大越坚定,则他的信心也就会越充足、越牢固,因此信心是心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
3.恒心
恒心是信心的深化,是人们在活动中得以维持始终、决不半途而废的一种宝贵的意志品质,即通常所说的坚持性。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因为光有决心和信心,而没有坚持到底的恒心,自然毫无意义。如果那样的话,决心成了空心汤团,信心也成了闪烁流星。恒心的坚持在于,一方面要善于抵制不符合行动目的的主观因素的干扰,做到面临重重诱惑而不为所动;另一方面要善于长久地维持已经开始的符合目的的行动,做到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有始有终。
(三)培养自信的意义
1.培养自信有助于心理健康。基本的自我认识能力是一个自信的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核心因素之一。自卑和自负都是由于缺乏基本的自我认识能力所致。
2.培养自信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作为一个系统,包括三个层面的子系统。
(1)身体素质是素质发展的自然生理前提。
(2)心理素质是素质发展的核心。
(3)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是素质发展的方向和具体化。
心理教育与德、智、体、美、劳教育一起,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的完整教育体系。心理教育不仅辐射、渗透到各育之中,制约着各育的效果,而且是其他各育的基础。自信是心理素质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培养自信是青少年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自信即坚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是取得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影响个体对待挫折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什么是自尊
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有一句名言:“傲气不可有,傲骨不可无。”这句名言说明了一个做人的道理。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曾碰到一个洋人的寻衅。那个洋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一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竟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远不能及的。
爱迪生是世界有名的“发明大王”。但是,他在小学的学习成绩很差,只读了3个月的书就退学了。由于他学习成绩太差,还偏偏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经常问得老师张嘴结舌,老师非常恼怒,常常当众说他是“傻瓜”。爱迪生受不了这样的侮辱,眼泪汪汪地回到家中向妈妈诉说自己的委屈,并表示再也不进学校的大门了。当过教员的妈妈同情儿子的处境,给爱迪生退了学。回到家,妈妈严肃地对爱迪生说,从今以后,我教你读书,你有没有决心学好。妈妈的话深深地打动了爱迪生的心,他以少有的严肃神情,回答说:妈妈,您放心!我一定好好读书,长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这就是少年爱迪生最早立下的志向。他一生有约2000项发明,像留声机、电灯、电影、蓄电池等等。爱迪生从一个穷苦的、没有受过正式学校教育的孩子,成长为受人尊敬的发明家,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他的名字永远闪耀着光辉。可以说,爱迪生取得的重大成就来自于他的自尊自信。
在家里,父母们常常告诫孩子要有自尊心;在学校中,老师们常常教育学生要自尊、自爱;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人们议论,说某人自尊心太强等等。可见,自尊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现象。那么,究竟什么是自尊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自尊是一种评价和体验。一般来说,从两三岁开始,儿童便有了自我概念,能够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欢的活动,如“我是个男孩”“我两岁半了”等等;到了三四岁时,儿童能够评价自己,并从中体验到自豪或羞愧,于是出现了自尊的萌芽,如“我长得漂亮”“我是个懂事的孩子”等等。
第二,自尊是一个人具有积极意义的品质,这一点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自尊有所区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责备:“你这个人自尊心太强了。”他就是说,自尊太低了不好,太高也不行,最好是适中。可我们却认为,自尊只包括我们人格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是应该努力培养的。也就是说,自尊越高越好;相反,所谓“死要面子”、“追求虚荣”、“盲目骄傲”等等,不仅不是自尊,而且是一种自卑的表现。
第三,自尊与个人的自我价值有关。当我们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看到周围人赞扬的目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品德高尚;当我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时,我们感到自己有能力;当我们的建议被老师或同学采纳后,我们会认为自己很重要,这些都是自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获得很多情感体验,但并非所有的情感体验都属于自尊,如恐惧、焦虑、喜好、厌恶等就不属于自尊。只有那些与自我价值有关的情感体验如自信心、成就感、荣誉感等才属于自尊。只有正确理解了自尊的含义,我们才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真正地把握自尊、追求自尊,并最终超越自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青少年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能源,它是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总之,自尊是指尊重自己的一种道德情感。这种情感承认自己的尊严,不容许别人歧视或侮辱自己。自尊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具体表现,带有很多的个人性质,并与自己个人能力相关。
三、正确认识自尊自信
(一)影响自尊心、自信心形成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