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杂志1993年第7期载: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和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草原探险夏令营。中国孩子所暴露出的许多令人吃惊的弱点,使众多中国人感到当头一击。
情况是这样的:在我国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每人负担20公斤,匆匆前进。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要求,他们至少要步行50公里,而若要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公里。
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则几乎是空的,装样子,或只背一点吃的。才走了一半路,多数中国孩子就粮尽水光了。只好靠后勤队支援;野炊时,凡是又白又胖不干活的,全是中国孩子。在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带走,而中国孩子却一路走一路丢杂物……一位漂亮的中国女孩刚走几里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被送回大本营。而身材矮小的日本男孩黑木雄介,路上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珠如豆。当中国领队让他放下背包坐车时,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老师和家长交代?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
出发之前,日本家长乘车来了,把鼓励留给发烧的孩子,毫不犹豫地乘车走了。然而,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中国的一位少工委干部却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
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这么多的弱点!日本人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任何偶然发生的事情,实际上都是必然的生动反映。意志薄弱,不能吃苦,耐挫力差,缺乏环境意识和生存能力等弱点,虽然在部分中国孩子身上显露出来,却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无论日本人的断言正确与否,但敢于面对事实且有责任心的中国人都会感到震惊和忧虑。较量绝不只在孩子们中间,21世纪是当今少年的世纪,那时,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将取决于当今一代少年的知识、意志和品质。
(第一节)意志和意志品质
一、什么是意志
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即在人同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因此,人在反映现实的时候,不仅产生对客观对象和现象的认识,也不仅对它们形成这样或那样的情绪体验,而且还有意识地实现着对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改造。这种最终表现为行动的,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心理过程,构成心理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意志过程。
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能够自觉地确立目的,是人的行为的特征。动物也作用于环境,有些高等动物甚至仿佛有某种带目的性的行为;但是从根本上说,动物的行为不能达到自觉意识的水平。尽管它的动作可能十分精巧,它却不可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目的和后果。因此动物的行为是盲目的,是“无意地发生的,而且对于动物本身来说是偶然的事情”。
(一)意志与意志行动
意志与意志行动,平常我们很容易把意志与意志行动混为一谈,往往用对意志行动及其过程的分析来代替对意志及其过程的分析。我们知道,意志是在具有明确目的并与克服一定困难相联系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即意志是通过意志行动表现出来的,但二者不是一回事。
行动按目的程度来分,可分为无意行动和有意行动,而有意行动按其克服困难的程度,又可分为一般行动(非意志行动)和意志行动两种。无意行动无意志可言,这是不言而喻的。例如:打喷嚏不属于意志行动。一般行动也没有意志参加,只有意志行动才有意志参加。
比如一个生理正常的小学生,去捡回一个30米开外的篮球,这对于他毫不费力,根本没有意志可言;但如果这个小学生在脚崴了之后,要捡回这个球,就不得不忍受剧痛去捡球。在这种情况下,就一定要有意志,才能完成捡回球的任务,于是这种捡球行动就不是一般行动,而变成了意志行动。
由上面浅显的分析可以看出,意志和意志行动是两个既可相对独立,又是密切联系的概念,即,意志行动=意志+一般行动,意志表现于意志行动之中,是意志行动的主观方面;意志行动必须包含意志因素,没有意志就没有意志行动。
(二)意志与意志力
意志与意志力即意志努力,它可以理解为个体自觉而有意识地做出的,以推动个体直接去完成某种行动的努力。它是一切意志行动的核心,是意志过程克服困难的一种特殊的能动状态,它贯穿于整个意志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意志努力的程度和所要克服困难的程度成正比例关系,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个体中,意志努力在强度和持续性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具有各自的特点。一种情况是在一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做出意志努力,还有一种情况是抑制反应。
因此,从上面的阐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意志的基本特征:第一,由行动者本身自觉地确定行动目的;第二,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第三,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二、意志品质的主要特点
意志品质特点主要包括目的性、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果敢性等。
(一)目的性
目的性是指对自己行动的目的有明确认识,从而使这个目的有计划地实现。意志的目的性较强的人,从长远目的出发考虑个别行为目的,并使其服务或服从于长远目的。同时,所有多余的,尤其是不利于该长远目的的动机和行为,都必须放弃。与目的性相反的品质是盲目性,具有盲目性的人,不知道自己的行动到底是为了什么,干事情缺乏计划性。
(二)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努力使个人的行为服从于自己的观点和信念。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概拒绝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具有独立性的人始终都善于考虑别人的建议和指示,如果认为是合理的就积极吸取别人的意见;与独立性相反的品质是受暗示性,具有受暗示性的人,容易受别人的影响,不善于批判地吸收别人的建议,一味地采纳别人的建议,即使是很明显的、毫无根据的建议。另外,独断性是独立性薄弱的表现。具有独断性的人,完全不顾别人的劝告,拒绝旁人的一切指示(包括合理的建议),甚至其行动常常违背自己的观点和信念。不论是独断性的人,还是受暗示性的人,他们都不能够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理性认识。
(三)果断性
果断性是指及时地、坚定地采取有根据的决定,并毫不迟疑地执行该决定。
例如:果断性还包括如果出现的新情况要求终止所采取的决定时,能迅速地终止正在执行的决定。人们缺乏果断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难以预料后果而害怕承担责任,有的是由于以前的多次失败而丧失了信心,还有的是因为经验不足。与果断性相反的品质是优柔寡断。优柔寡断的人在采取和执行决定时,总是犹豫不定,踌躇不前。另外,草率是果断性薄弱的表现。草率是一种未经深思熟虑而轻举妄动的倾向。
(四)坚韧性
坚韧性是指不断地克服到达目的的路上所遇到的重重困难,把采取的决定贯彻到底,直至达到所提出目的的意志品质。坚韧性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1.从强度上看,能承受住最大困难的考验
一个运动员面临的困难一个接一个,首先是克服生理极点的困难,超越对手的困难,接着是意外摔倒战胜对手遇到困难,面对这么多的困难,仍能坚持努力,并最后取得胜利,这一过程表现出了运动员极强的坚韧性。
2.从时间上看,能忍受旷日持久的考验
坚韧性是人们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具有坚韧性的人,在失败时并不泄气,相反的,则是更加坚定地、果断地去实施当时拟定的行动计划,并为此而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缺乏坚韧性的小学生,一旦受到微不足道的挫折,就会束手无策,力求逃避困难,而不是竭尽全力去克服困难。
(五)自制性
自制性是指经常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及不良的心理状态。原来一个欢快生活、学习的小学生,一次意外的事故使之右手致残。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残疾带来的困难,坚持练习左手写字。最初,一天只能写几十个字,但他每天坚持抄写七八个小时,终于左手写字如右手写字一样,抄写自如了。
人不是生来有成的意志的。意志在人的生活中不是突然表现的,是通过教育慢慢地培养起来。
(六)果敢性
果敢性是指为了达到目的,在危险和障碍面前沉着镇定,相信自己,从而战胜忧患,克服困难的品质。与此相反的不良品质是怯懦,怯懦者的行为往往受其对自身所受威胁的恐惧左右。例如,单杠学习中,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个主要问题是在单杠上重心平衡的控制。许多小学生均由于害怕失去平衡,怕摔而不敢做动作,表现出胆小怯懦。胆小怯懦是受暗示性、优柔寡断和动摇性等不良意志品质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意志的规律
(一)意志与行动不可分割的规律
人的意志总是在一定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它的发生、发展和形成都离不开行动,而且行动的行为人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同时行动必须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行为人去克服。因此我们说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坚强,必须通过他的行动才有可能表现出来;要锻炼一个人的意志,也必须通过他的行动才能达到目的。
体育课的学习,就是一种有明确目的,存在种种困难和障碍,需要意志参与的行动。因此,体育学习是锻炼小学生意志的最好方式之一。小学生要有意识地通过克服困难来锻炼自己的意志,不要逃避困难。
(二)意志与认识相互制约的规律
意志行动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目的性,而行动的目的是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的。认识愈清楚,则目的愈明确,离开了认识,就很难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同时,意志活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这也与认识有关。只有当人们对困难的性质有了清楚的认识时,才有可能采取相应的办法去克服它;如果对困难的性质认识不清,人们就只能盲目地去克服困难,因而也就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意志也可以支配、调节认识活动。在很多的情况下,认识活动是一种复杂而艰苦的脑力劳动,它往往要求人们有坚强的意志参与,才能有效地达到认识活动的目的。因此,认识指导意志,意志主导认识。
按照这个规律,在体育活动中,小学生应提高自己的认识,同时也必须锻炼自己的意志力,这样就可使意志对学习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情感激励意志、意志调控情感的规律
一般来说,高尚的、稳定的、强烈的情感,特别是道德感、理智感与审美感,都是一个人意志活动的强大推动力,而那些低级的、动摇的、萎靡的情感,则是一个人意志活动的障碍。另一方面,意志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之后,它又会反转来调节和控制情感。一般来说,意志越坚强,就越能使积极的情感持续下去,越能使消极的情感得到克服;相反的,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就会成为情感的奴隶。
根据这一规律,在体育活动中,小学生必须培养健康的情感,以激励自身形成坚强的意志;同时,小学生也必须培养坚强的意志,以维持其积极的情感,克服其消极的情感。这样,就可发挥意志与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
千里之外,始于足下。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是磨炼意志的好方法。许多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曾通过小事情磨炼自己的意志。前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以工作精确、细致著称。他写字十分工整,像印刷出来的一样。原来在年轻时,他就是把工工整整地书写作为自己磨炼意志的开端的。
(四)意志的强度与克服困难的大小、多少成正比例关系的规律在一定的条件下,意志越坚强,就越能克服更多、更大的困难;反之,意志越薄弱,就只能克服较少、较小的困难,甚至于不能克服任何困难。同样,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则意志越会锻炼得更坚强;反之,克服的困难越少、越小,则意志越会变得更软弱。
这条规律对我们的启示是,在体育活动中,小学生应学习完成有一定困难的任务,并完成有一定困难的作业。当然,学习要克服的困难需有一定的限度,并非越困难越好。其限度是,困难任务必须是自己经过一定的努力所能完成的。这样,就可使自己始终保持学习进取的信心与学习成功的喜悦。如果经过一次一次的努力,总是克服不了困难,完成不了学习任务,那就会使自己丧失对学习成功的信心,从而削弱其意志。
(第二节)意志的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从不同角度对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出了要求。从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要“培养小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从加强学校体育的角度提出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坚强毅力”;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角度再一次强调重视小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我们党和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对青少年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就是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加以强调的。
一、感性认识意志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