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以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反应是,当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根据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学习适应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四)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非自我为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要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五)社会适应性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六)行为习惯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有些小学生整天忧心忡忡,像个小老头;而实际上有些老人由于心态年轻,整天笑容满面。
(第三节)身心健康的关系
我国中医古籍上早已指出:“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现代科学也证明,异常的心理活动可以影响身体健康。
身体是精神的载体,健康的精神又通过神经调节人的各个生理系统的活动。所以说,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又有赖于健全的心理。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理特征与寿命有密切的关系。具有健康乐观的心理特征,人就可以活得长寿。我国有些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他们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理特征,他们心胸开朗、豁达大度、遇事不急躁、冷静处事,又坚持锻炼身体,因此高寿。事实证明,杰出的科学家平均寿命比普通人要高十几岁。古今中外,从事高度脑力劳动的科学家、发明家、作家等,年高寿长者却不乏其人。我国古代科学家孙思邈享年101岁;大药学家李时珍享年75岁;大诗人白居易享年74岁。当代著名画家齐白石享年93岁;中国科学院前院长郭沫若享年86岁;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享年82岁;世界大科学家牛顿享年85岁;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享年84岁;科学家爱因斯坦享年76岁;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达尔文享年73岁。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气质、性格类型与健康的关系密切。抑郁型的人,容易患精神分裂症;兴奋抑郁变化莫测者易患狂躁或抑郁症;反应快、好胜心强的青少年,成年后易患心脏病。
美国医学家贝兹和托马斯早在1948年开始追踪研究了三组学生。第一组性格谨慎、含蓄、安静、知足;第二组有自发性、积极开朗;第三组情绪易波动,急躁易怒。30年后,对这三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第一组严重疾病的发病率为25.2%,第二组为26.7%,而第三组患癌症、高血压、心脏病和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疾病的发病率高达77.3%。
现代科学研究和人们的实践经验都证明,有好的心境,学习效率就比较高;而心境不好,则学习效率比较低。有的小学生学习成绩差,其原因是心理健康水平差。有的小学生父母离婚,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有些小学生的父母整天打麻将,根本不关心照顾自己的孩子。这样就使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创伤。这样的小学生成绩一般都比较差,品德也差。反之,如果父母关心和照顾自己的孩子,能为孩子排忧解难,使孩子心情舒畅,乐观向上,那么这个学生一般情况下成绩和品德都比较好。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是相互作用的。心理健康有利于生理健康,心理条件欠佳则会影响生理健康。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证明,有的小学生生活在较好的社会、家庭环境中,物质生活优裕,精神生活丰富,心情舒畅,情绪稳定,这些学生的生长发育良好。从身高、体重、胸围等方面测量数据看,他们发育快、生长健康。而生活在较差环境中的孩子,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都比较差,忧郁、压抑、情绪不稳,这些学生的生长发育比较慢,身高、体重、胸围等测量数据都比不上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孩子。
生理健康有利于心理健康,生理条件欠佳则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现代医学也证明,一个身体条件非常好的小学生,能够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在活动中形成健康、快乐、向上的心理特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反之,一个生理条件较差的小学生,很少参加各种活动,总是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容易养成孤僻、怪异的性格,情绪不容易稳定,容易滋生烦恼,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作为小学生要更新观念,对健康概念的认识要刷新:躯体健康不是健康的唯一标准,生理、心理两方面都健康,才能算真正的健康。因此,我们要进行体育锻炼,增进身体健康,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具有健康的心理。
(第四节)体育运动影响身心健康
一、体育运动可以调节情绪
从事体育运动能产生丰富的情绪体验,这是由体育运动本身特点所决定的,也是体育运动对绝大多数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科学家经研究后指出:“没有情绪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情绪,对有机体都是有害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总处在没有身体活动的静止状态时,有可能导致身体某些内环境的紊乱。因为,身体活动具有宣泄、中和、抵消和对抗负性情绪的作用。反之,如果没有任何情绪去参加淡漠乏味的运动,也会因有机体未能充分调动而出现活动效率低甚至受伤等不良后果。
在激烈紧张的社会中,人需要一定的宣泄以求得心理健康,最佳的方式就是现代体育运动。现代社会虽然为人们创造了广阔的行为空间,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日益淡漠,在紧张的工作节奏和繁忙的生活压力下,人们背负了越来越沉重的心理负担,心灵空间也变得更加狭小和闭塞。体育运动具有刺激性、放纵性、宣泄性和冒险性,使它成为宣泄情感,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之一。
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赢得世界冠军称号的加拿大运动员贝利,像黑色闪电般掠过百米决赛终点时,当终点的大屏幕显示器上定格在9秒48这一新的世界纪录上时,比这一数字更令人难忘的是贝利张着大嘴,握着双拳,撞线后向世界发出怒吼的一幕,他像一头愤怒的黑豹,将体内尚没燃烧完的激情和能量悉数发泄。
二、体育运动可以按摩心理
参加健身锻炼的同时还要积极去体验运动给人带来的良好心理效应。如享受运动后肌肉那种有效的酸痛;回味运动时那种被解放的心情;重温那种活跃的身体动作伴随着快速呼吸的“交响曲”等,人会沉浸在体育运动的快乐之中。因此参加体育活动能够调节心情、缓解压力、化解不良情绪;同时给人带来青春的活力和生活的乐趣。
你如果能选择自己喜爱又适合自己身体能力的运动项目,锻炼的运动负荷适宜,环境优美,加之美妙动听的音乐伴奏,那么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享受到无比欣慰的心境。
三、体育运动可以增强自信心
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当你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一项活动后,你会体验到一种成功感,随着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
四、体育运动可以培养意志品质
参加体育运动能够激发斗志、培养意志力、增强心理承受力。一般来说完成某项体育活动都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如游泳时水的阻力、跑步时距离、攀登时的高度、跨越时的障碍以及运动时的疲劳等。因此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培养积极向上、不怕艰苦、敢于挑战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同时,参加体育运动必然会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沮丧、进步的欣慰和失误的悔恨,这种磨炼对心理承受力的增强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体育运动改善人际关系
参加体育活动能增强社会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集体性项目可以广交朋友、交流信息,克服孤独感,增强合作意识,通过关心他人、帮助同伴而获得价值感,促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六、体育运动可以提高适应能力
参加体育运动首先可以增强生理功能和抵抗力,进而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豁达的胸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社会环境的适应。
七、体育运动可以恢复精神和减轻心理压力
身体锻炼能促进精神疲劳的消除,提高工作效率。尤其对于经常置身于激烈竞争中的人,身体活动可以有效地消除精神疲劳,降低焦虑水平和沮丧感,能使头脑更清醒,反应更敏捷,学习效率更高。
八、体育运动可以陶冶情操、完善个性
体育运动能够提高人的“品位”。所谓品位不仅指良好的修养、文雅的态度等内容,还应体现为勇敢、进取、积极与活力等特点。
参加体育运动是最能培养这些品质的途径。世界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大都喜爱体育运动,比如毛泽东主席从小就酷爱游泳;前英国首相丘吉尔酷爱骑马;爱德华·希思是赛艇高手;巴西历任总统无不喜爱足球;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每天晨跑,被誉为“跑步总统”。许多人凭着体育的一技之长而得以改善形象、提高品位。
九、体育运动可以健脑
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地健脑。人们参加体育锻炼往往需要动员全身心的能力去投入运动,因此,体育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和肌肉,而且还能增强大脑功能。
十、体育运动可以丰富生活内容和提高生活质量体育运动不仅能丰富生活内容、改善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增加生活乐趣、改善食欲、促进睡眠。因为体育锻炼能够给人带来欢乐、刺激、挑战和成功感。调查证明,那些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对生活的满意度明显高于那些缺乏体育运动、生活比较单调的人。
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面对单调、繁忙的生活,参加运动可使你生活内容更加多样化,思维更加活跃,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十一、体育运动可以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预防和恢复体育运动还可作为某些精神疾病的治疗手段和一些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措施。如抑郁症、焦虑症、脂肪肝、心脏病、颈椎病、肩周炎等。近年来,风靡世界的有氧健身运动(韵律操、走跑练习、游泳、骑自行车等)被证明能够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减缓心率,降低血压,增加脉搏输出量和吸氧量,从而有助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康复。合理的运动处方对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恢复都是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