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在人际交往中“食”占有一席之地。用餐不仅可以招待亲朋好友,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还可以以之作为社交活动的一种具体形式,展示个人良好修养。前不久,某公司为物色人才策划了一场“鸿门宴”,破例进行了一次特殊的高标准“就餐”面试,想从中挑选几位驻外业务销售员。因为在与客户打交道中难免碰到餐桌礼仪,敏锐的应变能力、精辟的专业见解、彬彬有礼的言谈举止,往往能臝得客户。公司把一行十多人邀请到一家五星级宾馆就餐,人事部经理还对所有面试者大加赞赏,如“你们都是优秀人才”、“我们求贤若渴”等等,通过吃饭来沟通或更多地观察每一位面试者。结果这一说面试者个个心花怒放,消除了紧张也放松了警惕,平时的品行习惯一展无余,有的文雅、有的机警、有的呆头呆脑,还有的甚至粗俗。一顿饭后该重用的重用,该出局的出局,有的干脆就此“枪毙”了。餐桌上的举止是对一个人的礼仪和修养的最好考验。
在日常生活里,人们经常上会碰到这样的情景:几位衣着考究的商界人士,正襟危坐在某一家餐馆里进行会晤。他们面前的餐桌之上,菜肴与酒水往往并不一定非常丰盛,然而他们的神态却极其严肃而认真,并且津津有味地边吃边谈。稍加注意一些的话就会发现,此时此刻他们的的确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为他们对于交谈的兴致似乎要比对于进餐的兴致要远远高出许多。
有人或许会产生疑问:他们又不是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干什么不老老实实地先吃好饭,然后再去办公室里谈正经事呢?何必要多此一举,一心二用呢?提出这类疑问的人恐怕不太了解,如上所述的那种商界人士的聚餐,其实并非为求裹腹而已,而是巧借用餐的形式所进行的一种经常性的商务活动。
因此,许多人在一起吃饭,他们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生活,而更主要地是为了交际,为了满足参与者渴望与外界加强联络、与别人保持融洽关系的一种愿望。以宴请方式款待宾客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当代社会的人际交往活动有很多是在餐桌上进行的。无论是在正式宴会还在友人家里做客,餐桌上的一套礼仪和规矩都是很讲究的。
中国最早、最普遍、最重要的礼,可以说就是食礼。《礼记》上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用食来敬神,表明“礼”是极隆重的事,并且是起源很早的。礼是以个人的文化学识与心性修养为基础的。检验一个人修养的最好场合,莫过于集群宴会了。因此,“子能食食,教以右手”(《礼记·内则》),家庭启蒙礼教的第一课,便是食礼。无论是在传统社会里,还是在现代社会中,宴饮的名目是举不胜举的。许多人聚在一起,如朋友聚会,首先想到的是安排各种名目的宴饮;只要家中发生稍为值得庆贺一下的事,就马上会想到邀请宾客、设宴款待了;客人光临要接风;客人远行要饯别;各种节日则有合家团圆的家宴;乡镇农村的社日,则有社祭之后的聚餐;宗教活动,又有祠堂祭祖之后的合族聚餐等。
在国际交往中通用的宴请方式有宴会、酒会、招待会等。餐饮活动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宴请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环节和必不可少的手段。宴请同时还是一种重要的礼仪性的活动。台北文化界流传着一句意味神奇的话:“金色的年代,处处是咖啡馆,灰色的年代,处处是银行。那么社交的年代呢?处处是餐厅。”在这个多数人都喜欢扩大自己人际关系的年代,“吃”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最好的方法,而菜肴则是最短的桥梁。
出席、享用正式的宴席,并不是一件十分轻松容易的事情。宴请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必须掌握必要的礼仪分寸。它既可能展示我们良好的礼仪修养,又有可能将我们的不足之处暴露出来。我们的一M--行、一招一式将在别人的品味之中。因此,了解和掌握一些有关如何赴宴、如何使用餐具、餐桌前的仪态、举止言谈、敬酒,以及如何取食等方面的常规餐饮礼仪,对于我们在宴席上得体自如地表现自己,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是十分必要的。
一、赴宴的准备
1答复
应邀是接到邀请后做出的一种反应。从礼仪的要求出发,不论是否接受对方的邀请,都应及时地、有礼貌地给予答复。答复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均可,说明同意与否如不能接受邀请,应婉言答复缘由。一旦接受了邀请,不要随意改动。
2装扮
不管是主人还是客人,在出席宴会前都应注意服饰打扮,使仪表符合宴请场合的要求。国外宴请非常讲究什么宴会穿什么服装,特别是根据宴会的正式程度,往往会在请柬上注明着装要求。无服装要求时,应邀者也应穿着适合时令的整洁衣服,容光焕发、精神饱满地赴宴。这是对宴请活动是否重视的一种表现。
3时间
参加宴请时,赴宴时间是否合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主人的尊重程度。身份高者可略微晚一点到达,在西方一般客人以正点或略微晚一两分钟到达为宜。我国宴请活动一般为正点或提前两三分钟或按主人的要求到达。迟到、早退、逗留时间过短,均被视为失礼或有意冷落。除家宴外,赴宴者可不必备礼。有些正式宴会,出席者到达宴会厅人口处时,需在礼宾册上签名,来宾应正正规规地签上自己的名字。确实有事需提前退席,应向主人说明原因后悄然离去,也可事先打招呼,届时离去,逗留时间不宜少于半小时。
4菜谱安排
如果主人的邀请已发出,订菜一定要紧跟上。宴请的菜谱要根据宴请的规格,在规定的预算标准内安排。它的安排有三条原则。
(1)选菜要考虑客人
为了使客人对菜肴满意,宴会前酒店应与举办宴会的主人商量菜单。选菜不应以主人的喜好为标准,而要考虑客人特别是主宾的口味喜好与禁忌。比如说,不少外宾并不太喜欢吃山珍海味,特别是海参。有些人喜甜忌辣,或喜淡忌浓。
(2)搭配合理
包括荤素搭配、营养构成搭配、时令菜与传统菜肴的搭配以及菜点与酒品、饮料的搭配,力求合理并照顾到各个方面,而且营养平衡。
(3)尊重风俗习惯
世界各国,各地的客人都有本民族自己的风俗,在宴会预订时就应向客人了解清楚,并在预定单上注明,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与纠纷。伊斯兰教徒的清真席不用酒,甚至不用任何酒精的饮料,伊斯兰教徒及我国的回族不吃猪肉,印度教徒不吃牛肉,满族人不吃狗肉,藏族人不吃鱼,信仰佛教的人不吃腥荤,如葱、姜、蒜等。西方人有六不吃,即动物内脏、动物头脚、宠物、珍稀保护动物、淡水鱼和无鳞无鳍的鱼。
二、就餐的一般礼仪
1抵达
抵达宴会地点,注意将自己的物品如大衣、帽子、雨伞、手提包等物品妥善安置好,然后前往主人迎宾处,主动向主人问好。
2餐桌前的仪态
入席时应有优雅的风度和良好的仪态。来到餐桌前手应该是干净的,而且头发应梳理得整齐。椅子应调整到离餐桌20厘米左右较为合适,既不宜太近而不宜太远。就座时注意不要慌张莽撞,应向其他宾客礼让。入座时男士应协助女士入座,应该从椅子左侧人座,人座后要坐得端正,双腿靠拢,两脚平放在地上,不宜将两腿交迭。双手不宜放在邻座的椅背上或把手搁在桌上,更不要把两肘撑在餐桌上,这样既不雅观也是失礼的,可将手放在膝上或椅子扶手上,切忌在餐桌上东张西望,也不要急于翻菜单、摆弄餐具和餐巾等,这样会有失风度。西式宴会入席时应首先向女主人招呼握手,然后再转向男主人,这是西方的习俗,颠倒了次序是失礼的。女主人的右边是男主宾,男主人的右边是女主宾。男宾人席时如发现左边有女宾时,应该为女宾拉开椅子,待其就座后方可自己坐下,女宾此时也应表示感谢。
3开始用餐的时机
客人入座后,主人向客人敬酒或宣布开宴,或有简短的祝词。祝词结束客人才可以进餐,中餐礼仪以用筷礼仪最具代表性,大型宴会上以本餐桌的长者、尊者举起筷子为信号,一般说来,在宴席上要看坐在首席座位上的人什么时候拿起筷子,其他宾客才可以动手。西式宴会上一切以女主人的行动为准,女主人如起立迎客或举杯祝酒,大家都应陪同起立、举杯,以示礼节。
4餐巾的用法
待主人拿起餐巾后用餐开始。大幅餐巾可对折后展幵放在双膝上,将折口朝外,并可用其内侧拭嘴。一般说来不宜将餐巾塞在脖颈下,或者塞到皮带下。为防止滑落,可以稍稍夹在膝间。餐巾的主要功能是防止菜食弄脏衣服,但绝不可以用来擦拭餐具,此举是对主人的不信任。
朱霖在《大使夫人回忆录》中引了这样一个故事,李鸿章在法国请客,侍者用餐巾托着一个盘子放到他面前,他自己用餐巾把盘子擦了一下,人家换了一个,他又擦了一下。侍着忍无可忍问他,盘子怎么啦,他无言以对,可见这位清朝洋务大臣不谙西餐礼仪,餐巾是不准擦餐具的因为那表示你怀疑人家的餐具不干净,是对人家的不信任。
中途离席时应把餐巾置放在椅座上,表示“暂时离开”;放在餐桌上则表示“一去不回”。用完餐后不必折叠,自然放置在桌上即可。
5愉快的表情
宾主在就餐时应有愉快的表情,心事重重的神态、漫不经心的样子是对主人和其他宾客的不礼貌。进餐时无论主人请客人吃什么,客人都要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因为这是关系到对主人和对当地民族的习惯是否尊重的大事。比如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他们请客人吃东西,客人不可谢绝,必须吃下,否则会被视为看不起主人,不理解主人的诚意。即使这菜不对口味,也应吃上一些,而不应该皱眉拒绝。
6就餐时的举止
(1)进餐时应该自然大方,举止高雅,从容进食。尽管人们平常在家里的吃相可以不那么讲究,但是在宴请场合,不文雅的吃相却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吃相要干净。不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涂脂抹粉,梳理头发。如果需要补妆,必须到洗手间或附近的化妆间去。
(2)吃食物时过分细嚼慢咽,显得一个人行动迟缓;若狂吞猛咽,却显得不大文雅。不要在用餐时口中或体内发出巨大的声响。有些人一次填入嘴中的食物太多,使两腮鼓起,一副丑态。这些吃相,均应避免。
(3)假如发觉有人在注视你,特别是男士,要表现得从容镇静。若对方曾与你有过一面之缘,可以自然地打个招呼。若对方与你素未谋面,不必忸怩忐忑或怒视对方,可以巧妙地离开他的视线范围。
(4)一道菜上桌后,一般要待主人或长辈动手后再去取食。取菜时,应从盘子的一边进行,不宜从盘子中间翻取。偶然掉下一些菜在餐桌上,不可将其重新放回菜盘中,或自己食用,而应放置在菜盘的一边。取菜不宜过多,不能只盯住自己喜欢吃的菜或随意翻捡。如遇自己不能吃或不爱吃的菜肴,当主人为其夹菜时,不要拒绝,可取少量放置在菜盘内而不去吃它就可以了。
(5)吃东西要文雅,闭嘴咀嚼。进食时,嘴巴里发出“肌哒叭哒”的响声是很粗俗的表现。
(6)喝汤时不要啜吸,如汤菜太热,可稍待凉后再喝。
(7)嘴里的鱼刺骨头等杂物,不要直接往外吐,要用餐巾掩嘴,用筷子取出,放在盘内。
(8)在餐桌旁脱衣服、卷袖子、松腰带都会被人笑话,女士们尤其不能在用餐过程中整理头发,那会让人胃口不适,失去食欲。
(9)喝汤要先把汤盛在自己碗里,然后用汤匙喝,不能端起碗一饮而尽,那未免太粗俗了些。
(10)剔牙时宜用手或餐巾遮口,右手持牙签剔牙,即覆口剔牙。
(11)餐桌上实在无法控制打喷嚏、咳嗽时,应急忙用手帕捂住口鼻低头面向一旁,尽量避免发生响声,并轻轻说声“对不起”。餐桌上擤鼻涕是很不礼貌的举止,如因感冒等原因确实无法忍耐时,可用手帕轻轻擦几下,或者悄悄地离席,去洗手间处理一下。
(12)宴会进行中,由于不慎发生意外情况,如打翻酒水或餐具落地等等,应沉着不必着急,餐具掉落可请服务员另外取一副。酒水被打翻,溅落在邻座身上,应表示歉意,并协助擦干。如对方是女性,只可把干净的餐巾或手帕递上,由她自己擦干。
(13)口中满含食物时,不要和他人讲话。如果不巧别人向你问话,也得咽下食物后,用餐巾擦净嘴角再作回答。
(14)入席后,尽量不要在中途离席去卫生间。如必须去,先小声向邻座表示歉意然后离席,要避免过分的声张的举动。
(15)中式宴会中,一般要等用过甜食后再吸烟;西式宴会要等喝过咖啡后,才能拿出烟来。如果吸烟应向在场的主人、身边的女宾说明,最好征得他们的同意,这是对别人的尊重。
(16)假如有人在餐桌上举止不文雅,不要太在意,更不要流露出厌烦或看轻的表情,这也是失礼。
(17)当你踏进环境高雅的西式餐厅时,千万别只顾埋头享用美食,还应注意自己是否服装整齐仪态优雅。西方人非常看重就餐礼节。
(18)坐下后,坐姿应该端正大方,切勿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不可把两个胳膊肘撑在餐桌上,显得无精打采的样子,也不可头朝天花板仰靠椅背显得一副懒散相,更不可跷起二郎腿表现得傲慢无礼,男士应保持潇洒自如的仪态,女士应保持优雅美观的仪态。入席、离席的动作不要太快、太猛,而应庄重、文雅、有礼。
(19)不要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S汤或选取其他食物。应使用公筷、公勺。
7就餐时的交谈
本来按照欧洲人的餐桌礼仪,宴会上是要尽量保持安静,少讲话。但目前已不大有这种现象,这是因为当代国际社会,宴请已成为社会交际、洽谈业务、联络感情的重要手段,因此餐桌上边吃边谈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甚至把谈判桌上没有解决的问题移到餐桌上来,以图获得突破和进展。但尽管如此,餐桌的基本礼仪仍应加以注意。
一般来说,宴会席上的谈话应自由轻松一些,不要静坐不语,每人都可选择适当话题。交谈的面应广泛一些,不要只和老相识说话,如只与一两个人谈话,容易使人产生对他人不感兴趣的印象也是失礼的,有些忌讳是必须引起注意的。根据餐桌上的礼仪,禁忌事宜可以归纳为十条:
(1)急于要和近旁的人交谈时不要先用手碰人家,面对初次相识的陌生人可以交谈几句无关要紧的话,切忌坐着不语、一脸肃穆表。
(2)最好不要隔着别人(特别是两个人)交谈,尤其不要大声与餐桌对面人谈话;不要放声大笑,无论听到什么“惊天动地”的趣事,在社交宴会上也得保持仪态,多报以灿烂笑容。
(3)同身旁人说话时,注意不要把背对着另一个人。
(4)满嘴东西时不要交谈。不要为了急于想讲话而吃得太快,不要一次往嘴里塞很多食物。如有人跟你说话时,要等待嘴里的食物咽下后再开口。
(5)若不是主人,就不要过分地向旁边的女士劝菜,为动员她多吃而讲个不停,会惹人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