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着名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85%却要依靠人际交往、有效说话、富有爱心等软科学本领及优秀的品质。而有效说话即指一个人的语言沟通能力。”交谈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了解的最重要的方式;交谈是人的知识、阅历、才智和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交谈是判断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成长背景和可信度的最有效的工具。中国的古人告诉我们:“听其言,知其人”、“言为心声”。通常人们能从交谈中了解你的思想脉络和个人修养,因为一个人的语言谈吐是内心世界的反映。良好的说话技巧能够显示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知识结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美国人约翰·布鲁斯克在《格调》一书中精辟地总结了人的言谈在揭露我们的成长秘密一个人的言谈永远是他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的告示牌。”在你与对方的交谈中,你的言语无时无刻都在告诉人们你是谁。
在《东周列国志》中有这样的故事,齐国能言善辩的晏平仲出使楚国,楚灵王视其身矮,问曰:“齐国因无人耶?”晏子曰:“齐国中呵气成云,挥汗成雨,行者摩肩,立者并迹,何谓无人?”灵王曰然则何为使小人来聘吾国?”晏子曰敞邑出使有长典,贤者奉使贤国,不肖者奉使不肖国,大人则使大国,小人则使小国。臣小人,又最不肖,故使楚。”楚王由惊异而佩服,竟然想将爱女许配于他。晏平仲使用礼貌而幽默的语言,博得了傲慢自大的楚王的青睐,不但出色地完成了使命,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同时使自己名留千古。
二战时,美国人将“口才、原子弹、金钱”称为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武器。而现在又把“口才、美元、电脑”作为当代人赖以生存的三大武器,而“口才”独冠三大武器之首,可见其价值非同寻常。在我国,古语有“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古人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这正说明了语言的力量。
一、声音的训练
你了解自己的声音吗?声音是人们交流中最有力的乐器。
许多人讲话声音都很大,尤其是当众讲话时声音太尖、太响。但如果你试一试、压低声音,你会发现,自己显得很有修养,一个低沉的声音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博得信任和尊敬。中国的俗语有“有理不在声高”即有此意。
一个动听的声音应该是饱满的、富有磁性的,充满了活力,能够调动他人的感情。这种声音低沉而有力度,它不是来自你的喉咙,而是需要腹腔的支持。从腹腔里发出的声音,要求自然而不做作。如果想让你的声音富有魅力,不妨进行这样的训练:即不断地降低声音说话。因为语言的魅力是通过“低沉”而显示出来的,声音越低沉越吸引人。声音应该有力度而不是“高八度”。高而尖利的声音会使人感觉你年轻、不成熟。格莱斯顿曾经说过:“99%的人不能出类拔萃是因为他们忽略了对嗓音的训练,他们认为这种训练不具有任何意义。”
声音可以反映出人的心态。细小、单调、乏味的声音,能够轻而易举地催人入眠,它表现了说话者可能缺乏自信;软绵绵的声音能够“催人心肠”,它的主人更适合在花前月下倾诉衷肠,而不是在众人仰望的领导位置上;音质宽厚、语调抑扬顿挫的声音,可以放射出独特的性格魅力,并且提高交流的效果。深厚、宽音域的迷人声音能够强化你的职业形象,保持人们对你积极的注意力。而尖利刺耳的声音在悄悄地毁坏你的形象。因此,声音的训练很有意义。
声音训练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1)语调:是否抑扬顿挫?你要对自己所讲的话题充满激情;否则,平淡、乏味的语调会催人人眠。
(2)声调:是否太尖利、太低?局尖的声调会刺激别人的神经,让人感到头痛反感,请别把力都集中在嗓子眼上;过于低沉的声调让人忧伤,请不要有气无力、半死不活地说话。最好向发音教练请教如何运用腹部和胸腔的力量。
(3)音量:是否音量太大、太小?太大的音量会让人头痛、让人感到咄咄逼人而惹恼对方;太小的音量不但别人听起来费劲还显得没有权威。问一问你的朋友,你的音量大小是否适中。
(4)速度:是否太快、太慢?太快了不但让人听不明白,还显得你不稳重;太慢了不但让别人失去兴趣和耐心,又缺乏生气。不妨模仿电视台播音员的语速。
(5)停顿:话语中间请留下让别人反应的时间,这也可以强化重。
(6)地方口音:尽量避免地方口音,以免让人误解。
二、交谈的礼节
(一)礼貌用语
礼貌是人们在频繁的交往中彼此表示尊重与友好的行为规范。礼貌用语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是友好关系的敲门砖。在求职面试中,礼貌用语十分重要。多说客气话不仅表示尊重别人,而且表明自己的修养;多用礼貌用语,不仅有利于双方气氛融洽,而且有益于交际。“请”、“谢谢”、“对不起”、“你好”、“再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貌用语。面试时,要主动使用礼貌用语。
1“请”字开路。
不论在欧洲国家,还是在我们中国,日常生活中“请”字不绝于耳。当一个人需要别人帮忙,总是以“请”字开路。当你从人群中穿过时,要说“请让开一下”;当上下火车时,乘务员对乘客说请出示您的车票”。在家庭中,也常常听到“请为我倒杯茶”,“请把门关上”等。
总之,不管何时何地,也不管何人何事,只要你需要别人帮忙时,就必须先说“请”。它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赢得主动。面试时,我们要用:“请问,可以开始了吗?”
2“谢谢”压阵
但凡别人为你服务、做事和帮忙,无论对你的帮助是大还是小,都要说声“谢谢”。在海关、车站、码头,当旅客应要求出示证件后,工作人员都要说“谢谢”。在学校,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要说“谢谢”。在街上,向人问路后要说“谢谢”。到亲友家做客,当主人端来咖啡或茶时,要说“谢谢”。甚至家庭成员之间,包括长辈请求晚辈帮个忙,同样也要说“谢谢”。
当人们称谢时,接受者也要用“不用谢”、“别客气”、“没关系”、“这个算不了什么”、“乐意效劳”等礼貌用语回敬,以示尊重对方。面试时,我们要用“谢谢”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它是对对方的一种积极。
3“对不起”不离口
无论何时、何地、何事打扰别人,都必须说声“对不起”。在公共汽车上,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要说“对不起”。面试时,如果我们有什么问题要问或需要对方帮助,要用“对不起”。在中途离开会场时要说“对不起”。面试时迟到了,要说“对不起”。它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助于修复双方关系。
4“你好”、“上午好”、“下午好”、“晚上好”、“晚安”这类的问候语天天说如果遇见主考官,一定要向对方使用这类问候语。这一类的问候语人人说、天天说、处处说。新知故友在街上相遇时,要相互打招呼,同事之间、同学之间、左邻右舍,甚至家庭成员,都要使用这类问候语。中国人现在也更多使用“你好”,替代了长期流传下来的问候语“你吃了没有?”它非常简洁通行。
5“再见”常常有
一般常用于与他人分别时或希望再次相见时。它可以表达惜别之意与恭敬之心。面试结束时,“再见”常常有。
(二)交谈时应注意礼貌,养成良好的交谈习惯
1与人谈话时,表情要自然,两眼注视对方不论任何时候,眼光的接触非常重要,不仅要看,而且要会看,要友善地注视对方。不要盯视对方,也不要全方位地激光扫视。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谈话时切忌唾沫四溅。别人说话时自己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漫不经心,颇不耐烦,不断地看手表,伸懒腰、打呵欠、玩东西,都不是良好的交谈习惯。
2谈话时不要手舞足蹈过分夸张的手势显得不文雅,缺乏修养。谈话之前不要吃洋葱、大蒜等有气味的食品,若已食之,也应漱口或嚼口香糖或茶叶以冲淡异味。谈话时要避免吃口香糖,因为嚼口香糖时,面部肌肉频频运动,会给对方造成视觉上的紊乱,既不文明,也不雅观。
3不要打断别人的谈话,如加入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等待别人说完。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言谈,不要插嘴。打断别人说话是非常鲁莽的事。如果想参加他人的谈话,应事先打一声招呼。若别人正在进行个别私下交谈,不可凑上去旁听,那样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如果有事要找正在谈话的人,应站在一边稍等,让别人把话说完,然后表示歉意,说自己要同某位先生和女士讲几句话。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4避免在大庭广众下纠正别人的陈述、语法或发音,也不要轻易补充对方即使是好朋友,最好都能在私下指出对方说话含糊或内容的错误,不要轻易地否定别人的意见,在别人面前驳斥某人的讲话,是一件相当无礼的事。不要以难堪、恶心别人为快事。应懂得宽以待人,应懂得如何欣赏别人。欣赏别人就等于欣赏自己。应懂得“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这句话的含义。永远不要纠正面试官的错误。
5千万要先闭嘴,三思之后再开口只有先“闭嘴”,你才可以避免喋喋不休、口若悬河;只有“三思”,你才能避免信口开河,才能找到话题和陈述方式,你的听众也才会因此感兴趣,从而不至于感到索然无味,痛苦难熬。与人谈话一定要先想后说,因为几乎所有的谈话失误都是缘于未加思考或考虑不周。失言而触犯他人所造成的错误比缄默不语要严重得多,再多的道歉也难弥补言外之意所导致的创伤。应首先仔细听明白面试官的问话后,再认真回答问题。
6照顾到所有的面试官与许多面试官在一起交谈时,应该照顾到大多数人,不要只顾与其中的某一个,而把其他面试官都冷落了,谈话本身包括说和听,不要口若悬河地垄断整个谈话,要给对方发表意见的机会。
7推广普通话,同样是语言的礼仪语言上的共同语,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带有浓厚的、难懂的地方口音,会影响你与他人交流的效率。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方言土语较多。不同地方的人在一起,时常会因为双方之间存在语言障碍而烦恼,应尽量避开方言,这也体现了现代人的良好素质。
8要避免使用粗俗的词语讲话要和气、文雅、谦逊,不讲粗话脏话、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常言道:“言语是个人学问品格的衣冠。”一个相貌堂堂、看上去高贵华丽的人,如果一开口就说出粗俗不堪的话,那么别人对他的敬慕之心就会马上烟消云散。其实,这些人中的相当一部分并非学问品格不好,只是在追求语言的新奇和俏皮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染上了这种难以更改的坏习惯。
9要避免口头禅
有些人在交谈中非常爱说口头禅,诸如“岂有此理”、“我认为”、“俨然”、“绝对的”、“没问题”、“他妈的”、“你懂吗”、“这个”、“那个”、“反正”、“总之”等这样的一些脏话、废话、口头禅。这类的口头禅说多了,不仅影响说话的效果,而且还很容易被别人当作笑柄。口头禅往往只是说话者的一种语言习惯,在句子里没有实际意义,不表达任何情绪而又反复出现,使句子拖沓、紊乱、不流畅、令人厌烦。口头禅大多在无意识中不自觉地形成,它反映了讲话者自身语言修养上的缺陷。所以欲给人留下谦逊、干练、彬彬有礼的印象,必须戒掉口头禅。
10谈话应顾及他人
切忌在面试中,旁若无人地高声喧哗,我行我素地高谈阔论,任意虚张声势,这是一种没有教养的表现,应顾及到周围人的谈话。
11不要喋喋不休
不要不停讲述别人没兴趣的、漫长无边的事,“唠叨不休”不仅遭人厌烦,而且将浅薄的思想暴露无遗。
12谈话忌重复
即使再有趣的事也经不住重复。许多事情之所以有趣,就在于人们是第一次听到,而且叙述得简练。
13同样的言词不要用得太频繁
在汉语里,有时的确要使用重叠句,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加强语气。但是,如果滥用叠句,就会显得累赘。例如,许多人在疑惑不解的时候常常会说“为什么,为什么?”其实,一个“为什么”就足以表达你的疑惑之情,为什么偏要多加一个呢?有些人,在回答别人问题的时候,常常说好好好……”一连说上好几个。其实,说一个“好”字就足够了。如果你有这个毛病,也还是改一下为好。一般地说,听者总是希望说者的语言丰富多彩。我们虽然不必像某些名人所说的那样,每说一事都要创造一个新词汇,但也应该在许可的范围内尽量使表达多样化,避免多次重复使用同一词汇。即使是一个非常新奇的词,如果你在几分钟之内把它复述了好几次或十几次,那么人们对它的新奇感就会丧失,并对它产生一种厌倦感。
14不要与招聘经理谈论政治话题
当然,应聘公务员除外。即使谈到了,也要注意主观感情色彩不要太浓,言辞也不宜太激烈。否则,招聘经理会因为“道不同,志不合”或者你的城府不够深而把你拒之门外。
耳语被视为不信任在场人士所采取的防范措施,在大庭广众之下与同伴耳语是很不礼貌的事。
(三)避免谈及的话题及个人隐私
1哀伤的话题
不要帮助传播坏消息,不要谈论不吉利的事,如疾病、犯罪、死亡、灾祸以及其他不愉快的事,以免影响情绪和气氛。应该谈论那些使听者感兴趣和高兴的话题。还应避免谈论稀奇古怪、荒诞离奇的事,没有教养、愚昧无知或素质低的人才会对这类话题津津乐道。此外,不要怨天尤人,因为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听话者不会从你的抱怨中得到宽慰。
2不要问及妇女的年龄、婚姻
尤其西方对性、对年龄和婚姻十分敏感,认为这些是个人的隐私,他人不得涉及。西方人大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年轻,对自己的实际年龄讳莫如深,女性更是如此,她们过了24岁以后就不再告诉别人年龄了。因此,不要当面询问年龄,也不要绕着弯子想从别处打听她的年龄。若是向异性打听结婚否,则有对对方关心过甚之嫌。然而中国人有时认为,年纪大经验丰富,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经验本身就是财富,有些人看上去面嫩,却希望把自己打扮得老成一些,让别人不至于轻视她,当然不忌讳年龄问题。
3不要径直询问对方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
个人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西方人视为个人经历是自己的底牌,是不会轻易让别人摸去的。他们也将收入视为个人脸面,因为它与个人能力和地位有关。凡与钱有关的事,最好不要谈及。像住宅、财产、服饰等体现个人收人状况的问题也应回避。否则是极为失礼的行为,同时对方还会认为提问者缺乏教养。请记住:“人的痛苦是来自比较,而比较让人愤愤不平。”
4不要问及对方的工作及住址
中国人爱问别人:“您正在忙着什么呢?”“到哪儿去?”“干什么工作?”其实这只是一种问候,回答与否并不重要,而在外国人看来,问这类问题不是闲得无聊,就是有意打探他人隐私。西方人认为留给他人自己的地址,就该邀请其上门做客,而他们通常是不喜欢随便请人去家里做客的。
5避免谈及带有争论性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