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经过一年多的改造,网吧不去了,成绩上去了。尽管这期间他又打过架,性质已迥然不同,至少站在“理”字上面,只是涵养、包容等方面不够水平……当然,有些不好的事情他总想有意无意地对我隐瞒,以求躲过我落在他身上的那一顿老拳及棍棒。
我来S城这一年多,人也平和了许多。因为来之前发过誓,轻易不打涂晓,既打必恨,使他感之深,切之痛,刻肌刻骨的铭记。当初来之前,我答应过他,父子俩一起改造,所以我要求自己不轻易动手打孩子,自己要给孩子立个好榜样。“狼爸”的帽子我得摘了。
今天涂晓跑回家来问我就是一个嬗变。看得出他不想打这场架,或许介乎两者中间,各占一半吧。至少我看到了他脸上的难堪和为难。
我本身是位市井草民,另有一套俗人理论:宽容忍让不等于接受成心找碴儿,这与男人胸襟没有丝毫关联。事后反省,我知道他的忍耐已到极限。这段时间,小子没事就在我耳边提李飙的名字:什么李飙以大欺小,恃强欺弱,见着人拢不住火……
每次我都打断他的话。因住得近,李飙这孩子我见过几面,一看五大三粗,运动员似的体格,涂晓哪儿是他的对手?可小子偏不管不顾地往上冲。
我沉默不语,抽着烟,思考着。我们来S城的目的是——全面改造。好,我开始揿动按钮。往下,点击鼠标,一步步进入有序的思考程序……
素质教育的整体思路侧重“顺”着孩子的性情发展。其间,采用种种方法调动起本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走上正轨。应试教育的整体思路相反,侧重“逆”着孩子的性情发展。对褒错打,让孩子接受被动式教育,一旦觉悟同样步入正轨。一种是引导、启发;一种是硬灌、强压。
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倘若称素质教育为慈祥的母亲,应试教育该是严厉的父亲了吧。再倘若,一个缺少母爱或父爱的家庭被称之为残缺不全,将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某些影响。素质、应试的两种教育模式似乎都有各自的缺陷,又该如何让慈母与严父之间适度地和谐起来呢?我思索着,脑子里一锅粥。
历史上,有孟母三迁造就孟轲一说,也有囚犯咬掉亲娘****一说。有不堪家庭暴力沦落成被丢弃路边的垃圾,也有接受父严子孝的古训最后成材的诸多事例。事实上,不管是大城市里的名校,还是普通乡村的中学,同样都能造就一批批出类拔萃的优秀生,甩下来一拨拨差生。学校以成绩排名,也分三六九等。这里面是否存在软硬兼施的度数和慈母严父和谐起来的体系?不和谐的声音始终存在,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的矛盾也从未间断,这里面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其原因谁也无法深究,也弄不出一个所以然。站在各自的立场,各说各的理,各有各的理,辩不清。只是,我觉得慈母严父,不管哪种方式,大家都应以同一个“爱”字为前提。
一个孩子伴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影响成长起来。他的思维、性情也会随着遭遇的变化而变化,就是俗称的不定性和可塑性。从教育的角度看,书籍、报刊、电影、电视等媒介罗列出的一些大概规律只能仅供参考,没有循循的固定模式技压群芳一览众山小。教育问题还需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因时而异,灵活掌握;因地而异,辩证施用。无论最后伦理说服棍棒、惩罚抑或是恩威并施,都不该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我从不提倡教育问题生搬硬套,更不能一刀切了。尤其对问题孩子,更是要制定专门的对策,对症下药。
这一年来,涂晓由野调无腔、长发飘然、拢背缩肩以为是酷,套身耐克以为是乔丹的城市伪小资,一下子被丢进乡村S城。一下变得土得掉渣儿,说句玩笑话,真是兜比脸干净。在S城,他没有好的物质条件,甚至还不如农民子弟有钱,我就是想创造这样一种氛围,条件越艰苦,才能促使他心有所悟——原来生活还有另外一番情形……
对涂晓的教育问题我是费了一番苦心的,只是这番苦心今天还是换来了打架事件。
“狼爸”的帽子我准备摘了,可涂晓“狼孩”的帽子何时能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