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人曾说:“凡爱过的,永不遗忘。凡受过伤的,永远有创痕。”不过也有哲学家说:“当你的生命中承受了某一种痛,你才会有生命的觉醒,觉悟往往是从大悲痛来的。”其实悲伤是自然的情绪反应,它会随着时间久远而变淡,只要修补、淡化裂痕即可。“容许悲伤存在,直接面对悲伤”,不须刻意治疗悲伤,反而会慢慢康复,并进一步成长。
每个人在成长的岁月中,都曾经有过各种各样创痛,有的伤痕深、有的伤痕浅,有的令你印象深刻、有的让你选择遗忘;但是最痛的伤,往往让你受到最多的教训。因为痛,你反而不容易忘记。刻画在心版上的伤痕,无论深浅、新旧,总是会让你牢牢的记住,如果你愿意选择遗忘,那么就表示伤痕已经痊愈;如果你不想碰触这个伤口,是因为还没有痊愈。而真正的智者才能做到达观与豁达,西厄班和司各特就能把苦难当成磨砺,从中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而我们,又为什么不可以呢?
在每个人的生命里,难免会有一些看不见的伤痕,但最痛的伤却往往是最好的老师。
德国有个著名的散文家写出了清新动人的小品文,但是他回忆起自己的过去,却充满着痛苦和烦恼,但是他又说“一桩严肃的悲哀,沉重的失落,往往会带给我们对生命更深一层的体认。真的,没有比在深沉悲哀中,让我们更接近生命的本质。”
是的,生命中最痛的伤、挫折、困境,往往是生命转型的契机,所以希腊的哲学家说:“必有大低落而后有大发生,必有大摧折而后才有大成就。”西厄班和司各特以自己的坚韧告诉我们如何把苦难当成考验,甚至是当成严厉的老师。人生就是这样,只有经过了折损、患难、屈辱、轻视、嘲弄,才能活出强大的生命韧力。
一次大破坏可能是另一次新生的契机,然而透过全面的反省与思考,新的生命才得以厚重与深刻,在疗伤止痛之余,也要能寻找生命的复原与苏醒。美国诗人怀特曼说:“唯有在凛冽寒风里颤抖的人,才能感受到阳光真正的温暖。”同样的,唯有饱尝人生折磨者,才能领略生命的可贵之处。
因为,生命中最可贵的经验,往往伴随着最深的苦难;所以想真正成就自我,成为伟大人物的人往往会面对更多的困境,他们在困境中搏斗不屈,所以他们的胜利比起凡人来更加的绚烂。
其实谁都不应该坐着羡慕别人,而应该迎着苦难继续行走,苦难有多少,反击的能力就能有多强,面对的挫折有多强大,成就的事业就有多耀眼。
总结挫折的策略
挫折来了的时候,是坐以待毙还是主动争取?显然,总结挫折的原因,以避免下次遇到同样的麻烦,才是精明的选择。如果你真的碰上麻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寻找主观的错误,并且作出改正。
目标是否恰当。要考虑主观的智力、能力、体力是否适应目标的达成。若目标过高,就要适当地降低或改换目标。更不要把远期目标当作近期目标。
方法是否妥当。如果目标确属可以达到的,就要检查达成目标的方法、途径是否妥当。如发现“此路不通”,就要改弦易辙,不要停留在十字路口观望、徘徊,坐失良机。
阻力来自何方。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使自己的原因,还是他人人为的原因,自己有没有能力克服,然后再想办法排除阻力,化阻力为动力。
还应该善于变换角度看待自己所面临的挫折。譬如照相,同一景物,从不同角度拍摄,就会得到不同的形象。对待挫折也是这样。我们应该看到,挫折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但它仅仅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在我们的整个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幸福和快乐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去注意它们,而要对自己的一些创痛念念不忘呢?有的人在挫折来临时就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倒霉的人,其实,事情完全不是这样,也许你在某件事上确实是倒霉的,但在其它方面却很幸运。或许你的身边还有比你更加不幸的人。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的确,如果我们以欢悦的态度微笑着对待生活,生活就会对我们“笑”,我们就会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愉快;而如果我们总是以一种痛苦的、悲哀的情绪注视生活,那么生活的整个基调在我们心中也就会变得灰暗了。
我们还可以这样认识顺境和逆境:人们固然愿意接受顺境,不欢迎逆境,但是,逆境也可以磨砺人生,增长人的才干,使人通过破除障碍和不良情绪而得到新的突破和发展,心理达到更高层次的平衡;而顺境,则也可能使人怀安丧志,一事无成。
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面临挫折时如果我们能够适当的变换思维的角度和方式,多从其它方面重新评价和审视所遭遇的挫折,也会有助于摆脱挫折的困境。
遭受挫折时,不要盯住它不放。挫折对人的刺激往往比较强烈,并伴随着心理、生理活动不同程度的卷入,因而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使人产生了强烈情绪反应的挫折,更会使人感到时时被它所纠缠。然而,挫折如果已经发生,那就应当面对它,寻找解决的方法;如果已经过去,那就应该丢开它,不要老是把它保留在记忆里,更不要时时盯住它不放。痛苦的感受犹如泥泞的沼泽地,你越是不能很快从中脱身,他就越可能把你陷住,越陷越深,甚至不能自拔。
不要盯住挫折不放,并不是主张有了挫折和坎坷,可以完全不去看它,采取逃避的态度。而是说,一方面,情感不要长久地停留在痛苦的事情上;另一方面,我们的理智应该多在挫折和坎坷上寻找突破口,力争克服它,解决它。比如,一次考试失败,终日以泪洗面,那当然不好。但是,如果若无其事,心安理得,一点压力也没有,这也不是好的态度。落榜的痛苦我们应该很快丢掉,但落榜这件事却不能忘掉。应该通过这件事,看到自己学习还是不够扎实,要继续努力,争取下次更好的成就。。那种遭受挫折后便放弃进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曾经轰动世界的体育冠军麦克法兰在人生旅途中是很不幸的。在他5岁时,有几位邻居。小孩在他家的工具棚里玩,他们拿了烧焊器当长剑相互“厮杀”,麦克法兰由于好奇跑去观看,突然一个小男孩把烧焊器挥到了他的脸上,击破了他的左眼球,6个星期后,由于眼球交叉性感染,他的右眼也失明了。
双目失明后,麦克法兰常被绊跌得浑身是伤,可他坚持不肯使用手技或导盲犬,他常常大声地对爸爸妈妈说:“不!我不是个天生的瞎子。我不会屈服的……”
麦克法兰的母亲是学校一位生物教师,也是麦克法兰的第一位老师。她教他怎么用手去摸家门口桔子树上的果实,教他采摘那些大而柔软的桔子——那是成熟的果实。妈妈还教他挤牛奶,堆干草……每当麦克法兰学会一样新活儿时,他总是奔出家门,向着蓝天大声地叫喊:“瞧,我不是个天生的瞎子,我是有用的。”
麦克法兰6岁时,父亲把他送到了一所盲童学校。因为这个,麦克法兰整整有两星期不同任何人讲一句话。因为他憎恨这所学校,他虽然双目失明,但他内心好强,他希望和视力正常的孩子一起学习,一同生活。
在他8岁那年,他爱上了摔跤这个项目,因为这个运动可以保持身体的触摸感觉。他练习得非常勤奋和顽强。教练布置他每天练习50遍摔倒再爬起的动作,他自己加码到150遍,摔得浑身乌青,他咬咬牙还是练习……身体实在熬不住时,他就偷偷跑去冲冷水浴,一边冲冰凉冰凉的水,一边默默念道:“我不是天生的盲人!我不是天生的盲人!”
就在这样执著的信念之下,麦克法兰摔跤的技术提高得很快。在盲童中他很快就没有真正的对手了,于是教练让他参加普通小学生的摔跤比赛。
可是每次麦克法兰一进入体育馆,他总是听见有人在议论他“瞧,他是个瞎眼运动员。”听到这些议论,麦克法兰心里很痛苦,于是每当一进入比赛,麦克法兰就像非洲的雄狮一样,勇猛异常。
每当他把对手的双肩重重压到地上,对手认输时,他总是压低声音说:“我不是个天生的瞎子,我叫麦克法兰!”
就在这一年中,麦克法兰赢了20场比赛,还成了加拿大摔跤的小明星。
但麦克法兰在成绩面前还不满足,他又去练习游泳,学习短跑和挪标枪、掷铁饼……教练们对这位盲人运动员能够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许多困难感到惊异。教练问麦克法兰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鼓舞着他麦克法兰笑一笑,答道:“没什么,我只有一个执著的想法:我不是个天生的瞎子!”
教练们听了都很感动,他们竭尽全力帮助他训练身体素质和提高运动技术……在读中学的那几年里,麦克法兰的运动能力逐渐达到了颠峰状态,他在摔跤、游泳、掷铁饼、挪标枪和田径赛等项目中先后夺得了11项加拿大全国冠军和6个国际冠军。
在1984年5月的一个黄昏,美国华盛顿市杰弗逊纪念碑广场四周挤满了围观的群众,从纽约往洛城去的奥林匹克火炬将经过这儿……两点小火星出现了,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两位身穿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送员汗衫的优秀运动员正肩并肩朝纪念碑广场跑来,年龄比较大的一位是全美最著名的曲棍球明星豪威,他左手携着的另一位就是麦克法兰,他虽然双眼看不见欢呼雀跃的人流,但他健步如飞,高举着神圣的奥林匹克火炬,脸上闪耀着喜悦的光辉。因为今天他知道:到了今天,再没有人会轻蔑的喊他是一个瞎子!人们都用崇敬的声音称赞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盲人运动员,是世界上意志和毅力最坚强的人!
麦克法兰面对着最大的困境,天生的残疾往往叫有理想的人望而却步,可世界上很多奇迹恰好是天生残疾的人做出来的,海伦写下的优美的文字,麦克法兰在赛场上优秀的表现,都代表着梦想的获胜。
显然,麦克法兰告诉我们一个珍贵的道理:只要坚持梦想,就能与众不同。
教子笔记:
要教会孩子这样认识顺境和逆境:人们固然愿意接受顺境,不欢迎逆境,但是,逆境也可以磨砺人生,增长人的才干,使人通过破除障碍和不良情绪而得到新的突破和发展,心理达到更高层次的平衡;而顺境,则也可能使人怀安丧志,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