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习中你难免会碰到挫折和苦难,如何面对他们,成了你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应当在自己伤心和退缩的时候告诉自己,学习从来就不是容易的事情,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要在遭遇不幸的时候高高地抬起头来。
挫折未尝不是一种机会
要能够正确的认识挫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自己处在旁观者的位置,看到别人遭遇挫折时,或许有时还能够做出一些较为正确的分析;而当挫折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时,要能做出正确而清醒的认识,则就很不容易了。在挫折情景中人们往往会出现一些不理智的反应,不正确的行为,都是因为对挫折的不正确认识所导致的,因此,我们应该有正确的挫折观:
首先要告诉自己,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就是人生的一个部分。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不是遇到这种不幸,就是遭到那种厄运;不是遇到大坎坷,就是遇到小麻烦。虽然我们不欢迎挫折,不喜欢挫折,但又总是躲避不开它。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活就是喜、怒、哀、乐的总和。有喜有乐,自然就会有怒和哀。自然间、社会间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在曲折中前进,螺旋式上升的。一切顺利、直线发展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所谓“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往往只是人们的良好希冀而已;“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倒是司空见惯的。纵观古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大都是在逆境和坎坷中磨砺过来的,人类创造文明与进步的事业,无不经过挫折和失败。
世界著名科学家、大西洋海底第一条电缆的设计者威廉汤姆逊教授曾说过:“有两个字最能代表我50岁前在科学进步上的奋斗,这就是‘失败’。失败当然会产生忧虑的,可是,对于从事科学的人,天赋的才能常会带来一种特别的兴致,借此时他不致十分失望,也许反会使他的日常生活格外快乐。”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有127人在生活中遭遇过重大的挫折。
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认识它和对待它。如果对挫折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遇到挫折就会惊慌失措,痛苦失望;如果有了正确的挫折观,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认识到了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并且敢于正视面临的挫折,不灰心、不低头、不后退、坚韧,敢于向挫折挑战,就能把挫折当作进步的、阶石、成功的起点,从而不断取得进步。
试着在自己沮丧的时候对自己说:挫折不是坏事,那可能是我的机会。
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挫折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大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在分解钾、钠等碱金属的时候,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危险的实验,在最后一次实验中,发生了意外爆炸,他的脸被炸伤,左眼也失明了,但却获得了最后的成功。后来他说:“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的最重要的发现是由失败给我的启发。”戴维是从失败之树上摘取了胜利之果,伴随着不断的失败,他获得了成功。
而大文豪巴尔扎克也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来说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确实如此,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并不都是坏事。平静、安逸、舒适的生活,往往使人安于现状,耽于享受;而挫折和磨难,却能使人受到磨练和考验,变得坚强起来。痛苦和磨难,不仅会把我们磨练得更坚强,而且能扩大我们对生活的认识范围和认识的深度,使自己更加成熟。比如,别人的嫉妒和谣言中伤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但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复杂性。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改进自己,帮助自己,可以使我们在调整和处理人际关系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富兰克林当年的电学论文曾被科学权威不屑一顾,皇家刊物也拒绝刊登;第二篇论文又遭到皇家学会的一争嘲笑。他的论文被朋友们设法出版后,因论文与皇家学院院长的理论针锋相对,遭到这位院长的人身攻击。但富兰克林没有被挫折所吓倒,没有放弃自己的科学信念,而是更积极地投入实验,以实践来证实自己的立论,这就是促使他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进行了风筝摄取电的有名实验,他终于获得了成功。于是,他的著作被译成德文、拉丁文、意大利文,得到了全欧洲的公认。
强者之所以为强者,不在于他们遇到挫折是根本没有消沉和软弱过,而恰恰在于他们善于克服自己的消沉和软弱。哥白尼忧郁过,伽利略屈服过,歌德、贝多芬还曾想自杀过,但他们最终都战胜了自己。奥斯特诺夫斯基说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但是,我们也不能对所遇到的挫折采取漠然视之,若无其事的态度;或是认为是自己的运气不好,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改变命运,这样的态度与战胜挫折毫无益处,只会让你灰心丧气,自暴自弃。只有正视挫折,正确的认识挫折,才能够变坏事为好事,使挫折向积极的方向转化。
苦难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害怕苦难的降临,如果一个人在没有饥饿、战争和灾难的环境里长大,苦难可能就是你未来生存最大的障碍,它会阻挠你的意志,干扰你的奋斗,所以与其等待苦难降临,不如主动去适应苦难。在这一点上,我们恐怕要向狮子学习。
在平时的生活中,母狮子对小狮子从来都不娇惯,她经常摔打小狮子,有时还故意将小狮子推到峡谷溪流之中,让小狮子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绝地求生。母狮子的这种“冷酷”教育使小狮子从小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练就了独立求存的本领。与此相反的是,公园里被人抱大的小狮子,由于从小就没有吃过苦,没有遭受过挫折,长大后也就失去了野性和求生的本领,结果被本应成为腹中之物的牛羊追得无地容身,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反面例证吗?
让自己去吃必要的苦,受必要的挫折,这对于培养出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于抗争、独立求存的勇气和信心是有很大帮助的。这些品质在必要的时候,会成为你成功的保证。
诺贝尔物理学奖西厄班童年时代就非常困难,他的妈妈由于操劳过度而病倒了。她舍不得多花钱去医院治疗,只是随便为自己买了点普通的药品。她躺在床上,一直发着高烧,根本无法下地干活了。
西厄班看着妈妈痛苦的面容,心疼得直掉泪。他多么希望妈妈能早一点摆脱疾病的折磨呵!由于妈妈的生病,家里的生活全乱了套,爸爸到很远的地方工作挣钱,根本回来不了。他想:不能再给妈妈增加更大约痛苦和麻烦了。不能让妈妈看到自己无所适从而担忧、失望。
于是,年仅12岁的西厄班开始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用他幼嫩的双肩支撑起这个不幸的家庭。他每天都必须做饭洗衣,一天三次给妈妈喂饭喂药。
生活的艰辛在锻炼着西厄班,他没有因繁重的家务而在学习上有丝毫松懈,他叮嘱自己:顶住,一定要顶住,既要照顾好病重的妈妈,又不能耽误学习。每天他忙完家务之后,已经很晚了,但他还要坚持认真细致地做完老师当天布置的作业,预习好老师明天要讲的内容,才肯上床休息。
他虽然感到浑身疲惫,但不愿让妈妈看出自己的疲惫感到难受,所以他总是尽量装出很轻松的样子。妈妈望着自己年幼而懂事的儿子,心里既欣慰又难过。她觉得在自己生病期间,儿子突然间成熟了许多。就是这个早熟的少年,在历经了生活的磨练以后,获得了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另一个不幸的孩子叫司各特,这个聪明活泼的小男孩一岁半时就得了小儿麻痹症,从此一条腿残废了,但他以顽强意志学会了走路、骑马、甚至跑步。他精力充沛,就像旋风般静不下来,不是在做着什么,就是在说着什么。他最喜欢听故事,尤其喜欢听苏格兰古歌谣。他的记忆就像吸墨纸,把听到、读到的全部吸了进去,常常绕着房子一边跑一边背诵诗句。早在上学之前,司各特就背熟了不少莎士比亚和荷马的作品。司各特听了不少故事,读了不少故事,并能绘声绘色地讲给别人听,成了小有名气的故事篓子。邻居的大人们总爱逗他讲故事,而他的故事篓子一打开,就没有停的时候。因此,有他在场,简直不可能听到别人的声音。教区的牧师提到司各特的时候总是说:“只要这个孩子在场,你得有大炮高的嗓门儿才成。”
小司各特在八岁上学时,就已经能背诵许多文学名著;会写像样的文章和诗,但他的算术却一窍不通。于是教师把他编在班上“劣等生”那一组里。开始时同学们都不爱搭理他,他们认为他成绩差,又是个瘤子,瞧不上眼。但过了不多久,他赢得同学们的敬意,因为他背起诗来,能让你哭,也能让你笑;他讲的故事精彩无比,常引得孩子们跟着他的屁股转。
尽管这样,司各特并没饶恕自己数学差的缺陷。他对自己说“学者应该什么都懂得,我不懂教学,还能成为学者么?”于是,他发奋学习数学,不到两年,成绩就上升为优等。
成年司各特没有做学者,却成了一名优秀的作家。他是英国浪漫主义的著名诗人和小说家,也是近代西欧成功小说的创始者。他的诗《湖上美人》、历史,小说《艾尼赫》及其他许多作品都是文学史上的优秀篇章。
他曾经说过自己的创作“因为痛苦,所以深刻。”其实这有何尝不是他真实人生的写照呢?因为历经苦难,所以把苦难当成严厉的老师,并最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