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
老人夏日防“内火”
中医视点“内火”产生的原因
内火,中医上又称为“火热内生”,是由人体产热过多引起。内火又分实火和虚火。由于人体元阳的运动、温煦作用过于亢进,从而导致人体各组织器官新陈代谢活动过于旺盛。产热过多,对人体而言有绝对过多和相对过多两种情况。产热绝对过多为实火,是指人体新陈代谢过于旺盛,导致产热量超过正常的散热能力所导致的疾病;而相对过多为虚火,则是指人体散热能力下降而导致产热相对过剩所导致的疾病。
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实火(热)”引起的发热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全身性的发热,往往表现为体温的升高。实火(热)在临床上除了发热外,还往往兼有各种新陈代谢过于旺盛的症状,如面红目赤、心悸心烦、口渴、喜欢喝冷的东西、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多食易饥、脾气暴躁、消瘦等。
中医解码 消除“内火”的方法
中医治疗“内火”的方法:
心火
虚火: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心悸心烦、失眠健忘、口干、舌尖红等。
治方:用莲子、大米适量共煮常服,或平时将黄连片含在口中并慢嚼,将药液咽下,均有清心火之功效。生地、麦冬、五味子各适量,泡茶饮服也不妨一试。
实火:表现为反复性口腔溃疡、心烦易怒、口干、小便短黄伴有淋刺痛甚至尿血、舌尖红等。
治方:治疗常用“导赤散”、“牛黄清心丸”。
肺火
为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干咳时间较长,有时痰中带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午后两颧发红并有失眠、口干、咽喉发燥、声音嘶哑、舌红嫩等症状。
治方:可用百合30克、红枣10枚、大米适量共煮粥服,或用沙参10克、麦冬10克、胖大海1枚泡茶饮服。
胃火
实火:为上腹部不适,伴有多食易饥、口干、口苦、烦躁不安、大便干结、牙痛、牙龈出血、鼻子出血、舌红苔黄等。
治方:宜以知母、黄苓、淡竹叶、石斛、天花粉等适量泡茶饮服,或者水煎服。
虚火:表现为口渴、饮食减少,有时有轻度腹胀、低热或潮热、大便干燥、舌红少苔或无苔等。
治方:可适量吃些蜂蜜、梨汁、甘蔗汁等。
肾火
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松动或疼痛。傍晚口干、烦热、失眠、盗汗,伴有腰膝酸痛或胫骨痛、足跟痛及遗精等,舌红无苔。
治方:平时可以用枸杞子、地骨皮泡茶饮,另外加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等。
肝火
其症状类似高血压、脑中风等,表现为头痛剧烈、口苦有臭味、容易发怒、两肋胀痛、肢体麻木、烦躁难眠、吐血、舌边红等。
治方:可遵医嘱用一些清肝泄火的中药。
去“内火”的食物:
1.草莓:清暑、解热、除烦,有“去火”功效。
2.大豆:滋阴、“去火”,同时还能补充因为高温而被大量消耗的蛋白质。
3.西红柿:清热解毒、平肝“去火”。
中医VS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就属于中医“内火(热)”中的“实火(热)”范畴。由于人体新陈代谢过于旺盛、产热过多所导致的疾病。表现为局部发热,如胃脘部的烧灼感,心窝部的烘热感,头面部的烘热感,小便时尿道的热烫感,大便时肛门的灼热感等,它是过多的热量聚集在某一脏腑内所引起。
天气突热应防热伤风
中医视点 热伤风的原因
中医理论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与外界相通的皮毛和鼻孔首先遭受外邪的侵袭,邪气郁闭于人体使人鼻塞、声塞、打喷嚏、心烦、口渴、头沉、乏力。有些伴随发热的老人会感觉到即使汗出,热也不退,这是热伤风发热的特点。
中医解码 防治热伤风的方法
热伤风大多是热的环境下,人体汗毛孔开放,汗液外泄,此时正是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时期,感受了风邪。有的感受的是自然风,有的感受的是空调吹出的冷风,总之就是风邪将汗毛孔突然闭塞,热和汗不得外泄,热郁于人体。
防治热伤风的食疗方法:
1.清暑祛湿茶:鲜扁豆花、鲜荷叶、鲜玫瑰花各20克,先将荷叶切成细丝,与扁豆花、玫瑰花置入容器内,加水500毫升,煎成浓汁,加适量冰糖,代茶饮用。
2.藿香叶粥:鲜藿香叶20克,煎汤加白糖,每天服3~4次,或先用粳米100克煮粥,加藿香汁煮沸,即成藿香粥,适量服用。
3.西瓜汁:将西瓜去子取瓤,纱布绞汁,代茶频服。
中医VS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也认为,春季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旺盛时期,病毒细菌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体造成口腔、上呼吸道的炎症,使人患上流感,同时造成这种病症的原因和春季气候变化无常有很大关系。对于春季降水较少的北方地区来说,当冷空气过后在阳光充足照射下,白天地表升温很快,可以达到20℃以上,而到晚上强烈的辐射降温则使温度迅速降到10℃以下,这对一些身体瘦弱、上呼吸道抗病能力低、工作繁忙的人来说,更容易着凉,诱发“热伤风”。另外在使用空调的地方,通常通风较差,空气不流通,也就更易诱发。
老人夏季防症夏
中医视点 脾胃虚弱导致症夏
中医认为,症夏是由于夏天暑湿之气侵入人体,阻遏中焦脾胃之气的缘故。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来分析,发生症夏的老人往往有脾胃功能虚弱,对水谷津液的运化不利,又遇上外界炎热、潮湿的气候而发病。症夏症状:胸闷不适,精神萎靡,疲惫乏力,头晕目眩,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或有低热等。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症状有增无减,直到秋凉后才逐渐康复。翌年又有可能周而复始,然而各种检查却无器质性病变。
中医解码 症夏的预防
症夏治疗的原则是扶正祛邪,应用清暑、化湿、健脾、养阴补气等方法治疗。症夏轻者,只要饮食清淡,配以米仁、绿豆、荷叶,煎汤服即可。连续多年症夏者,可用西洋参6克煎服或冲水代茶饮,症状多能缓解。症夏重者,应请中医辨证施治。
症夏预防:在持续高温季节,除了各种防暑降温措施外,应该适当调整饮食结构,从食物中补充足够的钾、镁、锌,对症夏防治大有裨益。一般认为,粗粮、豆类、鱼类、海产品,新鲜蔬菜水果中钾、镁、锌含量丰富,宜多选用。还可适当饮些含钠、钾、镁、锌的清凉饮料对预防症夏也有助益。
中医VS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认为,酷暑高温天气,人体通过大量排汗来散热,体内多种微量元素随汗液排出体外,加上热天胃纳差摄入不足,容易引起微量元素缺乏。有资料显示,在高温环境中,人体每天可以排出数百至一千毫升汗液。据测定,每100毫升汗液含钠350~400毫克,钾14~20毫克,镁0.14~4.5毫升,还有较多的锌。夏天出汗多,容易引起上述微量元素缺乏。缺钾会引起倦怠、嗜睡、精神萎靡、肌肉无力;缺镁会引起抑郁、眩晕、肌肉软弱;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甚至厌食。这些症状与夏症候十分吻合。
冬病夏治身体好
中医视点 冬病夏治的机理
不少老人每到寒冷的冬天,身上的老毛病就会突然发作或加重,如冻疮、肩周炎、风湿性筋骨痛、哮喘等。而当夏天到来时,这些的症状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在临床上,一般将这类病称为“冬病”。中医认为,伏天时人体皮肤的腠理疏松,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在此季节患者应养其内虚之阳,以助阳气的生长,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痊愈的目的。在夏天对某些“冬病”进行治疗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病夏治是通过中药敷贴等方法进行治疗和调理,为祖国医学中很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中药敷贴治疗的主要机理:精选适合病情的、天然的、具有穿透温散等作用的中药,经过炮制后用药汁调匀敷贴在人体的穴位上,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脾胃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总的来说有三方面的功能:局部刺激、经络调衡及药物自身作用。中药敷贴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外治之法和内服之法均能发挥治疗作用,有“殊途同归之妙”。
中医解码 冬病夏治的常见病症
慢性气管炎、哮喘
夏治方法是:用白芥子、延胡索各21克,甘遂、细辛各10克,研成细末后在三伏天使用,每次1/3的药面,加生姜汁调成膏状,分别摊在六块直径为5厘米的油纸上,贴在背部肺俞、心俞、膈俞穴位上,用胶布固定,约3~4小时去掉,每隔10天贴一次,初伏、中伏、末伏,共贴3次。
肩周炎
俗称“漏肩风”,夏治方法是:取桂枝10克,透骨草20克,伸筋草15克,姜黄10克,川芎15克,威灵仙15克,羌活12克,水煎后取汁,再用麦麸300~400克放锅中炒黄,趁热将药汁抖入,加陈醋1汤匙,盛于纱布袋中,趁热敷于肩关节痛处,1日2次,10天为一个疗程。
冻疮
该病多在寒冷季节发作。患者可在三伏时节进行治疗。夏治方法是:取桂枝25克,红花、紫苏叶、附子、荆芥各10克,生姜30克。将上药一起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然后用此药液熏洗患处。每日1剂,一般10天为一个疗程。
风湿性筋骨痛
它以酸痛为主要症状,好发于腰背部、膝关节、肩关节等处,疼痛部位较固定,且没有红肿发热等,夏治方法是:大伏天用阳光晒热的瓦块,放于疼痛部位,每天半小时,以不烫皮肤为准,可减少冬季发病。
中医VS现代医学
狭义的冬病主要是指在冬季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咳嗽、哮喘,现代医学的诊断就是慢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病。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这两个病,普通百姓认为就是咳喘病。“内不治喘”的喘就是指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目前采用冬病夏治方式防治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较为显著。
现代医学认为这两个病都是跟气道的炎症有关,治疗强调综合疗法,强调应用一些抗炎药和解痉药为主,这种药物治疗对于急性期的病人会有很好的疗效,但现在缓解期的防治是临床核心内容,就是怎样预防它的复发和怎样减轻它发作时的病情。很多患者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西医检查,查出很多的过敏源,而过敏源就是每天在你身边的东西,如尘土、螨虫、花粉等,但疾病的发作不是每天都有,它有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范围,也跟病人特定的情绪与特定的体力变化有密切关系,这种情况,就是中医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冬病夏治就是通过一些预防措施,用一些有效的医疗信息,刺激信号去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和经络,使机体达到能抵抗病邪的侵袭作用。
夏季以养脾为重
中医视点 脾的运化功能
中医认为人体的营养来源于脾,把脾称之为“后天之本”,具有“运化”和“升清”的作用。所谓“运化”是指将人所摄取的饮食进行消化,其中精华的部分通过脾的“升清”作用送往心而转输到全身,糟粕则从大肠、膀胱等排出体外。
中医解码 老年人养脾的方法
老年人养脾可用下述方法:
健脾法:老年人宜用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上,以腹为中心,用手掌旋转按摩20次。
醒脾法:用生蒜泥10克、糖醋少许,饭前食,有醒脾健胃之功,而且可预防肠道疾病。也可用山楂条20克、生姜丝5克拌食。有消食开胃之功。
护脾法:选用各种药粥护脾益胃,如莲子50克、白扁豆50克、薏米50克,加入糯米100克煮粥食;或山药50克、茯苓50克、炒焦粳米250克煮粥食。
温脾法:可用较厚的纱布袋,内装炒热的食盐100克,置于腹部,有温中散寒止痛之功。对于夏天贪食生冷,容易寒积脾胃影响消化功能的人特别有效。
中医VS现代医学
夏天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脾的“工作”才能不断地从食物中吸收营养,维持人体的健康。同时,夏天人们大量食冷饮和瓜果,易损伤脾胃。有很多人容易“苦夏”,表现为不思饮食、乏力,而通过健脾益气则能达到开胃增食、精神振作的效果。因此,夏天养脾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