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生活方式中,“吃”对人的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比较昂贵的高蛋白、高脂肪的食品、美味佳肴纷纷上了百姓的餐桌,过去大众化的蔬菜、谷物、水果等食品却不再受青睐。结果是,居民膳食中肉、油脂类的量及比例明显增加。此类食品提供的热量所占的比例,已大大超过了合理的结构。我国传统合理的饮食习惯被改变了,养成的不良饮食习惯是很不利于健康的。
■改掉吃的坏习惯
我国卫生部有关人士近期指出,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与膳食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分析表明,肥胖等引发慢性病的重要因素的发生率还会大幅增加。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健康素质、健康寿命。
研究表明,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亿和6000多万人;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率分别高达30.0%和12.3%。
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现患病人数为1.6亿,其中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糖尿病患病率为2.6%,估计现患病人数为2000多万,另有近2000万人空腹血糖不正常。
以上健康问题的形成,膳食因素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居民膳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科学合理地把握摄入食物的结构和数量。在结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城市居民的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二是,城乡居民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普遍摄入不足;三是,城市居民蔬菜的摄入量明显减少,绝大多数居民仍没有形成经常进食水果的习惯。在摄入食物的数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摄入的热量大大超过身体每日代谢所需要的热量,多余的热量被身体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因而超重与肥胖的人数迅速增加。
小贴士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摄入高热量食物过多又是形成肥胖的基础因素。因此,摄入热量过多是以上慢性病的直接成因之一。
■改掉“吃无禁忌”的习惯
从大量的医生接诊病例来分析研究,导致现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是很多人“吃无禁忌”,膳食结构不合理,等于吃下的是祸害。有些人口味偏重,吃菜爱吃咸的,却不知盐的摄入量过多,会导致血压的升高;而吃油脂类食物太多,造成营养过剩是患肥胖症的主要原因。吃得过多和滥用滋补品、常吃含激素食物,不仅导致肥胖人口明显增多,还会引发女性妊娠糖尿病和乳腺疾病。而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等典型的代谢疾病的诱因是脂肪热量摄入过多。痛风病和体内脂肪代谢紊乱有关,高蛋白饮食可导致脂肪合成增高,若在饮酒同时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食品,易引起急性痛风病发作。此外,摄入大量油脂后人体的肝、胆、胰等消化器官负荷加大,体内胆固醇水平过高,成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喝酒的人士,其脂肪肝、酒精肝、胆囊炎、胰腺炎的发病概率是普通人群的数倍,而脂肪肝、酒精肝患者如不加以控制,将会导致肝硬化、肝腹水直至肝癌。早期胆囊炎患者如果不改变饮食习惯,会诱发胆结石、急性胆总管炎等,重者可危及生命。
研究中发现,人们对脂肪摄取占热量摄取总量30%以上者,占78.4%,相对糖类摄取量则比较低,纤维质的摄取量相当低,蔬菜的摄取量更远远小于膳食标准,而蛋白质的摄取量却远远高于标准。大多数的儿童几乎是高油、高糖、低纤维的膳食,如汽水、可乐、罐装饮料、汉堡、薯条、炸鸡,这种饮食习惯为以后慢性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小贴士
低盐饮食预防高血压。最主要的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就是低盐饮食。在高血压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单纯限盐就可能使血压恢复正常。
少肉预防高血脂。应在膳食中减少多脂肪的肉类、全乳制品、蛋黄及含蛋黄多的糕点等,以预防高血脂。然后,控制碳水化合物及总热量的摄入。应避免长期食用过多的热量高的食物,吃热量低的食物可以防止肥胖,同时也就间接地降低了胆固醇的合成。
限酒预防脂肪肝。预防脂肪肝首先要控制饮酒量。
少食预防糖尿病。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因素是肥胖,因此预防糖尿病要把住“病从口入”,同时还要做到“迈开自己的腿,多动一点,少吃一点,勤动一点,放松一点”。
此外,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做到七至八成饱;改掉过量饮食、进甜食、吃夜宵等不良习惯;限制猪肉、牛肉、奶油、动物内脏等动物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的摄入;多食用胡萝卜、绿色蔬菜、牛奶等高蛋白食物。
■要养成节食的习惯
要认识饱食之害。饱食与暴饮暴食往往密切关联。暴饮暴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避免,特别是过年过节、过喜庆日,难免暴饮暴食,待到危害出现,悔之晚矣。有的人竟因此而终身“胃弱”“消化不良”,换来了终身病痛。
有些人并不暴饮暴食,但平时吃得过多,并成了习惯,久而久之,引起胃肠炎或胃溃疡病等。经常吃得过饱,不仅引起胃肠疾患,由于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而抵抗力下降,反易感染其他疾病。多食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已成共识。
许多人多在夜晚饱食。晚餐一次摄入大量高热量的食物,体重则会明显增加。夜晚饱食所导致的种种弊端统称为“夜餐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腰部脂肪渐堆积,进而全身肥胖;次[Fl无精力、疲乏,上午多在困倦或“非睡”中度过,造成生物钟严重“错点”,为一些重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血液黏稠度增高;血脂增高;血胆固醇增高。
这些亚健康若不及时纠正,则可进一步发展为疾病,因多发生于都市人群,又称为“都市文明病”。因此,养成节食的习惯十分重要。
小贴士
为此我们要了解低热卡节食(VCL)计划。节食将成为21世纪人类饮食的趋向,为正确指导节食,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实行了VCL计划,这个计划的要点是:少吃脂肪、肉、糖和酒;多吃膳食纤维、复合碳水化合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并进行适当的运动,须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摄入的热量少,但不宜低于正常量的60%,以保证必需的营养素。
节食不是“饿肚子”,可吃膳食纤维含量较多的食物,每天至少摄入膳食纤维50克,不要造成饥饿的感觉。不吃精制食品或过度加工的食品。
蛋白质每天摄入量80克左右;尽可能少吃含脂肪的食物,保持脂肪摄入不超过总热量的20%,以20-25克/天为宜;胆固醇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天。
■养成杂食的习惯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很多种,若不杂食,很难达到“营养素齐全”,故杂食是必要的。这方面我们的祖先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即《黄帝内经》指出的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1.五谷为养
“五谷为养”,即杂食五谷、精粗搭配。谷类食物包括大米、小米、大麦、小麦、燕麦、玉米、高粱等。杂粮还包括各种豆类。黄豆有“植物肉”“绿色乳牛”等美称,豆制品主要有豆腐、豆浆、豆芽、豆粉等,黑豆作为“黑色食品”目前颇受青睐,绿豆、扁豆、豇豆、豌豆、蚕豆等也均有其长处。吃白米、白面时,搭配食用玉米、甘薯、黄豆等粗粮,不仅获得的营养素更为全面,而且可起到营养互补的作用,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2.五畜为益
“五畜”也不局限于5种家畜,鸡、鸭、鱼、兔、猪、羊、牛以及乳、蛋类、水产类(包括鱼类;爬行类—鳖、龟;甲壳类—虾、蟹;海产类—海参、海蜇、淡菜以及淡水软体动物—蚌、田螺等)等各种动物性食品都可归属五畜之类。动物性食品的补养功能,其补益作用表现在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重要的是含有大量人体需要的第一营养要素—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各种器官、组织、细胞最重要的材料,在人体的固体成分中,蛋白质占了一半,蛋白质是“生命大厦的主要建筑材料”,也是“生命现象的主要体现者”。
3.五果为助
水果可辅助“五谷”、“五畜”,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营养,起辅助的作用。食用水果的主要目的在于补充另外的三类营养素,即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矿物质)。而所有水果均含有维生素C,其中红枣、广柑、橘子等含量还相当丰富,所以水果被认为是人体获取维生素C的重要来源。
4.五菜为充
要想获得全面的营养,谷、肉、果尚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还必须进食蔬菜。现代许多人光吃“菜”(副食)、不吃“饭”(主食)是不对的,光吃肉、不吃蔬菜也是不对的。“五菜”也不仅限于5种蔬菜,而是泛指丰富多彩的一切蔬菜。
蔬菜的特点是水分多、维生素多,特别是纤维素多,这是水果所不及的,故吃水果不能代替吃蔬菜。在蔬菜维生素中,以维生素C更为重要,五谷、五畜可提供其他维生素,只有维生素C大多不能提供,而所有蔬菜均含有维生素C,有的含量还相当丰富,如辣椒、番茄、葛笋、萝卜等,与水果相当,有的蔬菜甚至可当水果吃。
“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中的“养”“益”“助”“充”的内涵相当丰富,且随着科学的进展又赋予它们更为丰富的内涵,使我们终身受益。
小贴士
为了便于人们的具体实施,我国和美国营养学会都将其具体化,提出了“膳食结构的金字塔方案”。各地也根据当地情况使之再具体化,以上海市营养学会推出的每日膳食结构的“4+1”金字塔方案应用最广。所谓“4”就是每日膳食必须有四大支柱:一是粮食和谷类;二是蔬菜及水果;三是奶及奶制品;四是肉、鱼、蛋。所谓“1,,就是在这四大支柱的基础上,再加适量的油、盐、糖。四大支柱的每日摄取量如下:
粮食及豆类:400~500克,粮、豆之比为10:1;
蔬菜及水果:300~400克,蔬、果之比为8:1;
奶及奶制品:200~300克;
鱼、肉、蛋:100~200克。
这四类作物按重量排列,构成金字塔的塔身,再加上少量的油、盐、糖作为塔尖,构成了金字塔,形象生动,便于记忆。
■一日三餐最科学
一日三餐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要定时、定量、饥饱适中,才能有好的身体。实验证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为85%;如改为每日两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则蛋白质消化吸收率降为75%。因此,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一般来说,每日三餐还是比较合理的。同时还要注意,两餐间隔的时间要适宜,时间间隔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影响人的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如果太短,上顿食物在胃里还没有排空,就接着吃下顿食物,会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消化功能就会逐步降低,影响食欲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是四五个小时,因此两餐之间,间隔应以四五个小时比较合适,如果是五六个小时基本上也合乎要求。
(1)生物钟与一日三餐。现代研究证明,人体内的消化酶在早、中、晚这王段时间里特别活跃,这说明人在什么时候吃饭是由生物钟控制的。
(2)大脑与一日三餐。人脑每天占人体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脑的能源供应只能是葡萄糖,每天需要 140~145克。而肝脏从每顿饭中最多只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经过一日三餐,肝脏才能为人脑提供足够的葡萄糖。
(3)消化器官与一日三餐。固体食物从食道到胃需30~60秒,在胃中停留4个小时才到达小肠。因此,一日三餐间隔四五个小时,从食物的消化时间上看也比较科学。
小贴士
一日三餐选择什么食物,如何进行调配,采用什么方法来烹调,都应是科学的,并且要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一日三餐的主食和副食应该荤素搭配,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类、薯类和新鲜蔬菜。一日三餐的科学分配是根据每个人的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来决定的。如按食量分配,早、中、晚三餐的比例为3:4:3;如果某人每天吃500克主食,那么早、晚各应该吃150克,中午吃200克比较合适。
■早餐要吃好
早餐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专家经过长期观察发现,一个人早晨起床后不吃早餐,血液豁稠度就会增高,且流动缓慢。天长日久,会一导致心脏病的发作。如果不吃早餐,胃里没有食物可以消化,整个上午的精力都会比较差,而且还会患上某些肠胃疾病,因为人在睡眠的时候,胃里仍会分泌少量胃酸。如果不吃早餐,胃酸就会因为没有食物中和而刺激胃钻膜,导致胃部不适,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胃炎、溃疡病等。
如果早餐丰盛不但能使人在一天的工作中都精力充沛,而且有益于心脏的健康。坚持吃早餐的青少年要比不吃早餐的青少年长得壮实,长得高,抗病能力强。对工薪阶层来讲,吃好早餐,也是干好基本工作的保证,这是因为人的脑细胞只能从葡萄糖这种营养素中获取能量,经过一个晚上没有进食而又不吃早餐,血液就不能保证足够的葡萄糖供应,时间长了就会使人变得疲倦乏力,无法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
但是,在一项调查中发现,虽然有90%以上的人在吃早餐,但如果用早餐的营养质量去评价就会发现,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早餐质量是比较差的,仅仅用稀饭、馒头、豆浆、油条、牛奶、面包等食物应付一下,长久如此,低质量的早餐仍然会对身体健康产生损害。
一般情况下,理想的早餐应掌握就餐时间、营养量和主副食平衡搭配等悦个要素。一般来说,起床后活动30分钟再吃早餐最为适宜,因为这时人的食欲最旺盛。早餐应按照“主食搭配、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多样搭配”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做到每天有粮有豆,有肉有菜、有蛋有奶。既要保证数量,又要提高质量。
小贴士
追求早餐的质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讲究食物营养组合的合理性。
早餐要摄入至少500毫升的水分,既可以帮助消化,又能为身体补水滋润肠胃。这是养生的秘诀之一。
早餐食物必须容易消化,要做到营养丰富又不过于油腻。特别要注意食物不宜过凉,因为凉的食物会降低肠胃的消化能力。
注意营养搭配。这是早餐中最重要、最值得关注的原则。早餐讲究营养搭配,也就是要求做到主副相辅、干稀平衡、荤素搭配。
蔬菜水果少是早餐营养结构搭配不合理的最大问题。我们平常吃的早餐多数是酸性食物,比如鸡蛋、油条、牛奶等,而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品,所以只有吃点蔬菜、水果,才能做到膳食酸碱以及各种营养素的平衡。
■午餐注意搭配
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由于上午体内热能消耗较大,午后还要继续工作和学习,因此,不同年龄、不同体力的人午餐热量应占他们每天所需总热量的40%。主食根据三餐食量配比应在150~200克,可在米饭、面制品(馒头、面条、大饼、:玉米面发糕等)中间任意选择;副食应在240~360克,以满足人体对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需要。副食种类的选择很广泛,如肉、蛋、奶、禽类、豆制品类、海产品、蔬菜类等,按照科学配餐的原则挑选几种,相互搭配食用。一般宜选择50~100克的肉禽蛋类,50克豆制品,再配上200~250克蔬菜,也就是要吃些耐饥饿又能产生高热量的炒菜,使体内血糖继续维持在高水平,从而保证下午的工作和学习。但是,中午要吃饱,不等于要暴食,一般吃到八九分饱就可以。
小贴士
若是轻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的工作人群在选择午餐时,可选块茎类蔬菜、豆腐、海产植物等作为午餐的搭配。
■晚餐要吃少
为何晚餐要吃少?晚上睡觉时,人的活动量降为最小值。如果摄入过多的营养物质,就会使过剩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
晚餐吃得过饱,血糖和血中氨基酸及脂肪酸的浓度就会增高,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人们在晚上活动又比较少,热能消耗比较低,产生的多余热量就会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造成肥胖。
不少家庭的晚餐往往很丰盛,鱼、肉、蔬菜,应有尽有,如果过多进食肉类,不仅会增加胃肠负担,而且还会使血压迅速上升。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度大大减慢,大量的血脂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引起动脉硬化,诱发高血压病。根据实验表明,晚餐经常吃荤食的人,要比经常吃素食的人血脂高2~3倍,而本身就患有高血压或肥胖病的人,患病的概率就会更大。据国外研究报道,人体排尿时间在饭后四五个小时,若晚餐进食过多过晚,待到这一时间一般已进人熟睡状态,使本该排出体外的大量尿液滞留在肾和膀胱中,尿中所含钙盐因滞留过久会沉积在这些器官中,久而久之便形成结石。
合理的晚餐很简单,一般晚餐所供给的热量以不超过全天膳食总热量的30%为佳。多数人晚上血液循环较差,可以选择天然的热性食物来弥补此现象,如辣椒、咖喱、肉桂等,而寒性蔬菜如小黄瓜、菜瓜、冬瓜等晚上用量少些。
小贴士
一般来说,晚餐的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6点左右,尽量不要超过晚上8点。同时,晚餐后4个小时内不要睡觉,这样可使晚上吃的食物得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8点以后进餐任何食物对身体都是一种负担。
晚餐与午餐相同的是餐前半小时应有蔬菜汁或是水果的供应。晚餐时应尽量多吃蔬菜,且有各式芽菜。蔬菜尽量以生吃或少油制作的方式食用。适量减少主食与副食的量,以便到睡觉时正好是空腹状态。
■该吃饭时就吃饭
众所周知,一日三餐是人的正常生活规律,如果不能按时吃饭,让饥饿继续下去,就容易发生低血糖症,表现为全身无力、头晕、精神欠佳、注意力不集中等,这对于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极为不利。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人的胃容量和消化能力都有一定限度,不能饥一顿又超负荷地饱餐一顿。临床实践证明,处于饥饿状态下的胃,若一下狠狠地胀一顿,超过胃所能承受的能力,就容易使胃受到损伤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闹胃病。在日常工作中,不少驾驶员东奔西跑,往往到该吃饭的时间又未吃,想吃饭的时间又还在路上,饥一顿,饱一顿,生活没有规律,不但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对安全行车也无益处。
小贴士
驾驶员对饮食习惯要引起重视,该吃饭时就吃饭,即使出车在外,也要在中途停下来吃点东西再走,不要硬挺到终点站再吃。这样,既补充了营养,又休息了一会儿,对于驾驶员的身体健康和行车安全是大有益处的。驾驶员职业特殊,常常离家在外,亲人无法在身边照顾,只能靠驾驶员的自我保健,要养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的良好饮食习惯。
■每天该吃多少盐
盐是调味品,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可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它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
由于水在人体内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必须与电解质或蛋白质结合形成溶液才能存留体内,而盐便是人体内主要的一种电解质。人体为了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渗透压,保持体内运动所必需的水分,同时为了维持人体内酸碱平衡,就要不断地吸收盐分。为了维持神经的感应性、肌肉的收缩性及腺体的分泌,也需要一定的盐。因此,如长期吃盐过少,会引起低血压、疲倦乏力、食欲衰退等生理反应。若是大量出汗、呕吐、腹泻、体内盐分损失过多而得不到及时补充就会造成脱水、肌肉疼痛、痉挛以致生命危险。
盐也不可多吃,否则将引发一系列的疾病。食盐中的钠是冠心病、高血压等血管病的主要诱发源,过量地摄盐还会发生心脏病、中风、肾功能衰竭。特别是有肾炎、肝脏疾病者,由于肾小球的过滤功能有障碍,过量的盐排泄不畅,在体内蓄积过多,会引起水肿,加重肾脏负担。老年人、婴儿食盐更不宜过多。盐的食量标准据科学测定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每天从食物中获得的食盐最多不宜超过10克。
小贴士
盐的食量要因人、因职业而异,重体力劳动者或在高温下作业者,或出汗多的人可在15克左右;患有高血压病则应限制在每天每人3克左右即可。
食盐以精盐为好,要吃低钠食盐、无钠食盐、食疗盐。因精盐通过加工,清除了原盐中含有的泥、沙等杂质,减少了污染,更加清洁卫生。
■如何吃糖
对于一个健康的人,合理吃糖是有助健康的。专家指出,在糖、脂肪、蛋白质这3类可供选择的生命能源中,糖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燃烧为人类提供能量,糖也是人体必需的物质。糖经过人体消化吸收后,很容易转变成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血糖可以顺利通过屏障,成为脑组织在正常情况下的能量来源。血液中必须有充足的糖,才能充分供应细胞所需的能量。研究表明,当食物中的糖消耗殆尽时,人容易产生倦怠感;当血糖降至70毫克时,人渐渐感到饥饿。人体进行呼吸、血液循环、肢体运动及体温保持等,都少不了糖。
我们常吃的红糖、白糖、冰糖、饴糖、蜜糖都是一些碳水化合物。我们在咀嚼米饭或馒头时,口中有甜的感觉,这是唾液中的酶能把米面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之故。
然而,糖也有着不利的一面,吃得过多对健康非常不利。据世界卫生组织经过对几十个国家的调查研究认为,吃糖过多是目前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口死亡率与糖的消费量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病的发生与吃糖过多有关,因为糖的摄入量多,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也多,这便易导致心血管病;肥胖病的一个主要原因,与吃糖过多也有关系,因为糖促使肝脏产生中性脂肪,血液中中性脂肪大部分会转化成皮下脂肪;糖尿病的病因中,也与吃糖过多有一定关系,过多的糖使参与糖代谢的胰岛素负担过重,逐渐形成糖尿病。
目前,国外许多国家与地区已不吃蔗糖,尤其是白糖,代之以其他甜味剂,如甜素、甜叶菊、槭树汁、甜茶、木糖醇、饴糖、还原糖、果糖等。
爱吃糖的人们,应小心糖对健康的危害,警惕糖的“进攻”!
小贴士
目前对“吃糖与糖尿病有无关系”说法不一。有关专家认为,解读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1)造成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如遗传、肥胖、饮食过量、酗酒、缺乏运动、胰腺疾病、高血脂及高血压、压力等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糖吃得多的人,不一定会得糖尿病;不吃糖的人,也有可能得糖尿病。所以,可以说吃糖与糖尿病无直接关系。
(2)如果又引申为“糖尿病可以随意吃糖”,那么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糖尿病患者应慎用、少用单糖和双糖,如白糖、红糖、方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等,这些糖类吸收很快,食用过量很容易造成血糖的升高。可适当选用一些代糖,如阿斯巴糖、蛋白糖、木糖醇、甜菊武糖等,这些甜味剂不含能量或能量很低,不会影响血糖。
■科学吃肉益健康
肉食品有丰富的脂肪与蛋白质,是正常人所不可缺少的营养食物。对青少年来说,它是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对中年人来说,特别是脑力劳动者来说,主要是帮助增强一记忆;对体力劳动者来说,可补充氨基酸的消耗;对老年人来说,可补充优质蛋白,推迟衰老过程。肉食品中的脂肪发热量高,有其独特的生理价值。
肉类含有丰富的磷、钾、铁和一些其他矿物质,并且几乎含有各种维生素,B族维生素的含量尤其高。
但是,肉类食品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因为肉中除一些有益物质外,还含有膘吟碱,而这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中会生成尿酸,尿酸大量积聚,就会破坏肾脏毛细管的渗透性,引起痛风、骨发育不良及一些其他疾病。过量食肉还会降低对多种疾病的抵抗力。
小贴士
按照合理平衡的饮食标准,每人每天平均需要动物蛋白44-45克,而每100克肉中的动物蛋白含量比这个标准低得多,可以通过吃鱼、乳类、牛奶、蛋类来弥补动物蛋白质的不足。
■吃鱼要注意
鱼,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品,对增加营养有益,但吃鱼不注意,也会于健康不利。
1.鱼可健脑
鱼类中含有营养大脑必不可缺的DNA,而其他食物中几乎没有。一般来说,海水鱼中的DNA多于淡水鱼,深海中鱼的DNA多于近海鱼。据营养学家研究分析,淡水鱼的DNA在鱼体的相对含量依次排列为:鱼时鱼、鲫鱼、鳜鱼、青眼鳟鱼、编制、金枪鱼、秋刀鱼、沙丁鱼等。此外鲤鱼、虹鳟鱼、墨鱼中的鱼油,都有着丰富的DNA。
值得注意的是,烹调的方法与DNA的吸收关系甚大,据专家对沙丁鱼进行实验测定,无论煎、煮、烤、干制或生吃,沙丁鱼中的DNA含量都不会发生变化,都可被人体吸收,只有油炸的沙丁鱼中的DNA比例会降低。因此,为了便于人体对鱼类DNA的吸收,烹饪时不用油炸为好。
2.不要把鱼烧焦了
烧鱼时要注意烹饪的时间与火候,切不要把鱼烧焦了;否则,它的脂肪便呈不完全燃烧状态。这样就会产生大量较硬的致癌物,其毒性可超过黄曲霉素对人体的毒害;鱼中有丰富的蛋白质,如把它烧焦了,其中的高分子蛋白质就会裂变为低分子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一再经过组合,而形成能引起突变的化学物质,人们吃了便会中毒致病。因此,烧鱼时不用急火,煎鱼最好用不粘锅。
3.鱼胆不宜吞食
民间流传鱼胆可治目疾、高血压、气管炎、咳喘等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吞服鱼胆,以治疾病,这是很危险的吃法。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鱼胆汁虽有明目、祛痰、镇咳、降压的作用,但因毒性大,其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因此,不宜轻易吞食。
鱼胆味苦有毒,在洗鱼时如不慎弄破鱼胆,胆汁污染了鱼肉,可用少许碱面,或小苏打涂抹污染处,此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苦味即可除去。如鱼汤中有苦味,不妨在汤中加适量味精,也可除掉苦味。
小贴士
鱼类虽有丰富营养,也不是人人都适宜,患有下列病症者则不宜吃鱼,否则会加重病情,于健康不利。
(1)痛风患者。食鱼又可使尿酸浓度升高,以致旧病复发或加剧病情。
(2)出血病人。如患有血友病、血小板减少及维生素K缺乏病者,均不宜吃鱼,这是因为鱼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可抑制血小板凝聚,影响止血。
(3)过敏患者。因鱼中含有大量组胺等致敏物质,过敏病人,如吃了沙丁鱼等鱼类,极易出现过敏反应。
(4)结核病患者。此病患者服用的异烟肼药除了抑制、杀灭结核杆菌外,还会阻碍人体组胺氧化酶发挥作用,而鱼体内组胺含量颇高,一旦食用,无法分解,便会蓄积而中毒。
(5)肝硬化病人。此病患者如再食鱼,鱼中含有的二十碳五烯酸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会促使病情变化,时恢复健康不利。
■“黑色食品”话保健
近年来,“黑色食品”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了餐桌上的“流辛示色”。
在“黑色食品”中,如黑米、黑豆、黑枣、香菇、紫菜、发菜、海带、豆豉、墨鱼、黑木耳、黑芝麻、乌骨鸡等,其营养与保健功能是十分明显的。食品专家认为,“黑色食品”不仅给人质朴、味浓、增加食欲感,而且经临床实践证明,经常食用这些食物,可以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刺激内分泌系统,促进唾液分泌,有益胃肠消化与增强造血功能,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并有润肤、美容、乌发作用,对延缓衰老也有一定功效。
近年来科学研究成果证实,有24种黑色食物具有抗癌作用,尤其以鳖、一乌梅、海参、黑枣、黑木耳、酱油、乌贼墨汁等为佳。据分析,鳖(甲鱼)体内存有很多的酶,其血液中的白血球更是多得惊人。科学家将甲鱼粉喂食接种r癌细胞的老鼠,30天后,每天喂食甲鱼粉的老鼠体内癌细胞肿块减少了30%。研究人员还发现,甲鱼壳也有抗癌的效果,很适合肿瘤患者食用。乌梅是青梅加工熏制成的果实,它外表呈黑褐色,除具有敛肺、涩肠、生津作用外,含乌梅的复方人参清肺汤,能提高肿瘤患者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对子宫颈癌、鼻咽癌、直肠癌也有一定疗效。
小贴士
“黑色食品”浪潮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营养、保健的追求。尽管“黑色食品”营养丰富,有益身体,但也需其他色彩的食品调节。例如,白色的面粉、大米以提供蛋白质、热量等营养素,黄色蔬菜中的南瓜、马铃薯,红色蔬菜中的番茄、胡萝卜、红辣椒,绿色蔬菜中的芹菜、菠菜、空心莱、青椒等,它们含有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都是人们机体所必需的营养。因此,在膳食中把各种色彩的食物搭配起来食用,避免偏食或挑食,使身体内所必需的酸性与碱性食物得以平衡,才有利于健康。
■降血脂该吃什么
在每天的餐桌上,有哪些降脂食物呢?
香菇、黑木耳。香菇含丰富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核酸类物质,能抑制人体血清和肝脏中胆固醇的生成,同时香菇更有着明显的降脂效果;黑木耳可抗血小板凝集,阻止血栓形成,对防治冠心病十分有益。
(1)大豆和豆制品。大豆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大豆蛋白、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元素,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海带、海藻。海带所含的成分有着良好的降脂效果。海带、海藻会使脂肪在人体内的蓄积趋于皮下或肌肉而不会在心脏、血管和肠壁上积存。
(3)山楂、沙棘。山植能清除脂质,从而对降低血脂含量大有好处,并可预防脂肪肝;沙棘果实中含有醋柳总黄酮,对冠心病并发血脂增高有可靠的降低胆固醇的效果;沙棘制成的浓缩汁,在防治高血脂症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4)牛奶。牛奶中含有乳清酸,特别是牛奶发酵时其含量尤高,故能降低血清胆固醇。
(5)冬瓜。因冬瓜含有无脂低钠,所以可阻遏碳水化合物向脂肪转化,促进体脂消耗,能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小贴士
在鱼类、玉米、黄瓜、燕麦、茄子等食物中,均含有降低血脂的物质。
■注意营养,吃出美容来
美的容貌不单单靠化妆,还要有健康的身体。也就是说,从饮食人手,注意膳食营养平衡,吸收足量的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保持全身健康,为美容打下坚实的基础。人们说“要吃出美容来”是有科学道理的。其实,多种维生素均有不同的美容功能。
(1)维生素A可使人们眼睛明亮,皮肤柔润,减少皮脂溢出,并保持皮肤弹性,防止皮肤衰老;多吃杏、大蒜、菠菜、芹菜、扁豆、麦胚、胡萝卜、西红柿、柠檬、植物油、蛋黄等,则可获得此效果。
(2)维生素B类,其中维生素B:可清除粉刺、色斑,有助于指甲生长,多吃酵母、杂粮、蔬菜叶、花粉可获得此效果;维生素B,能改善皮肤组织的排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多吃花生、扁豆、谷物、麦胚、蔬菜、新鲜水果可获得此效果;维生素B,有益于皮肤的神经系统,多吃豆类有此益处;维生素B。有美发功效,多吃香蕉、甜菜、蛋黄、蔬菜、谷物、豆类有此功效。
(3)维生素C可清除毒素、降低黑色素的代谢与生成,具有保护皮肤洁白、细嫩,防止衰老功效。多吃柑橘、葡萄、芹菜、葱头、西红柿、莴苣、柿子椒、干果、花粉很有好处。
(4)维生素E可保持皮肤弹性,防止皮肤早衰。常吃芹菜、花粉、核桃、豌豆、莴苣、植物油、人造黄油、豆类可有此功效。
(5)维生素H可促进皮肤细胞生长,保持皮肤光泽,防止皮炎。可从牛奶、鸡蛋、土豆中获得。
(6)黑色食品对美容有很高的价值。黑色食品中如黑米、黑豆、木耳、蘑菇、芝麻、紫菜、海带、黑枣、发菜、乌骨鸡等对滋肤美容以及乌发、延缓衰老有着独特的作用与意义。
(7)早晨喝水。一些美容专家建议早起喝两杯温水,每天喝两升水,可清除体内的毒素。少喝酒、少吃糖及油腻、烟熏与辛辣食品,也是防止皮肤衰老的一个措施。
小的土
患有雀斑、褐色斑者不宜吃苋菜、海带、胡萝卜、可可粉、橘子、猪肝、芝麻昔日,以免色素加重;辛辣的刺激食物,如葱、蒜、姜、辣椒等不宜常吃,因它们可导致皮肤干燥、变粗、瘙痒,甚至可诱发皮肤病,有损容貌。
■改改这些饮食习惯
不少人有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陷入饮食误区,现在应该改改了。
(1)食物趁热吃。许多人吃饭喜欢“趁热吃”,其实这是不好的习惯。因为烫食会使口腔黏膜充血、损伤,造成溃疡,破坏了黏膜保护口腔的功能。高温烫食还会对牙眼与牙齿有害,引起牙眼溃烂、过敏性牙痛。据有关资料说明,食管癌的发生与烫食也有关系。
(2)发烧饮茶。因茶中的茶碱和鞭酸对病人不利,茶碱中有兴奋中枢神经、加强血液循环及加速心跳作用,相应地也会使血压升高,影响降温、药物的作用,从而加重病情,因此,发烧时应多饮水,而不是饮茶。
(3)茶叶蛋有营养。这是一个误区,因为茶叶中有生物碱,还有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与鸡蛋中的铁相结合,会对胃肠产生刺激作用,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不利健康。
(4)豆浆冲鸡蛋。这不科学,因为鸡蛋中的黏性蛋白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后,会产生一种不易被人体吸收的蛋白质。
(5)空腹喝牛奶。因为空腹喝牛奶,胃肠蠕动快,牛奶中营养物质还未被消化,就进人大肠,使营养得不到充分吸收,进入大肠的牛奶中的氨基酸还会转化成有毒物质,危及健康。因此,应先吃点心,再喝牛奶,或点心与牛奶同时食用。
(6)多吃醋有益。适量用醋、吃醋有利健康,但不是多多益善。过多喝醋、用醋,会灼伤与腐蚀食道猫膜,损伤脾胃,还会影响人体内钙质的代谢,引发骨质脱钙,加重骨质疏松与易引起骨折。
(7)不吃猪油与肥肉。肥肉与猪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及高级多烯酸,这些营养素是植物油中所缺少的,因此,适当地吃些猪油与肥肉,对身体健康有益。
(8)水果可代替蔬菜。人体需要水果,也需要蔬菜,但是水果代替不了蔬菜。这是因为蔬菜中含有人体所需的铁、钙、磷、胡萝卜素与维生素C,蔬菜还可以帮助机体吸收蛋白质、糖类与脂肪,并促使消化胰腺的分泌,使人体对食物更好地消化与吸收,而且不少蔬菜(诸如大蒜、南瓜、芹菜、韭菜、西红柿、胡萝卜等)还有着防癌的作用。
(9)减肥吃水果。吃水果起不到减肥作用。这是因为所有水果都含有不同程度的糖分,尤其是苹果、香蕉、葡萄等含糖量更高,多吃会增肥发胖。
(10)嚼口香糖可清洁口腔。这是一种误区,因口香糖内含有一定量的糖分,嚼后如不漱口,口腔会变成酸性环境,可使细菌生长繁殖,极易发生龋齿。此外,口香糖还含有橡胶增塑剂、硫化促进剂,以及防老化剂等添加物,它们都有一定毒性,对身体有危害。
(11)骨质疏松多服钙即可。缺钙只是骨质疏松症的因素之一,单靠服钙片并不能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过量地摄取钙质,还会干扰人体对其他营养的吸收,应该多从天然食品中摄取钙质,更为安全可靠。此外,加强体育锻炼,禁止抽烟、酗酒等也很重要。
小贴士
以上11个误区,在生活中经常碰到。在非科学的“理论”指导下,人们都信以为真,以讹传讹,明明是不良习惯,却以为是“好经验”。
■烹饪十大不宜
健康烹饪看似简单的家庭厨房问题,却关乎家人的饮食安全、健康和营养,稍不注意,就会陷入误区。
(1)烧肉不宜过早放盐。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易使肉中的蛋白质发生凝固。过早放盐会使肉块缩小,肉质变硬,且不易烧烂。
(2)油锅不宜烧得过旺。经常食用烧得过旺的油炸菜,容易产生低酸胃或胃溃疡,如不及时治疗还会发生癌变。
(3)肉、骨烧煮忌加冷水。肉、骨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烧煮中突然加冷水,汤汁温度骤然下降,蛋白质与脂肪即会迅速凝固,肉、骨的空隙也会骤然收缩而不会变烂,而且肉、骨本身的鲜味也会受到影响。
(4)未煮透的黄豆不宜吃。黄豆中含有一种会妨碍人体中胰蛋白酶活性的物质,吃了未煮透的黄豆,对黄豆蛋白质难以消化和吸收,甚至会发生腹泻。而食用煮烂烧透的黄豆,则不会出问题。
(5)炒鸡蛋不宜放味精。鸡蛋本身含有与味精相同的成分谷氨酸,因此,炒鸡蛋时没有必要再放味精,味精会破坏鸡蛋的天然鲜味,当然更是一种浪费。
(6)酸、碱食物不宜放味精。在酸性食物中放味精同时高温加热,味精(谷氨酸)会因失去水分而变成焦谷氨酸二钠,虽然无毒,却没有一点鲜味了。在碱性食物中,当溶液处于碱性条件下,味精(谷氨酸钠)会转变成谷氨酸二钠,是无鲜味的。
(7)反复炸过的油不宜食用。反复炸过的油其热能的利用率,只有一般油脂的30%左右。而食用油中的不饱和脂肪经过加热,还会产生各种有害的聚合物,此物质可使人体生长停滞,肝脏肿大。另外,此种油中的维生素及脂肪酸均遭破坏。
(8)冻肉不宜在高温下解冻。将冻肉放在火炉旁、沸水中解冻,由于肉组织中的水分不能迅速被细胞吸收而流出,就不能恢复其原来的质量,遇高温,冻猪肉的表面还会结成硬膜,影响了肉内部温度的扩散,给细菌造成了繁殖的机会,肉也容易变坏。冻肉最好在常温下自然解冻。
(9)吃茄子不宜去掉皮。维生素p是对人体很有用的一种维生素,在我国所有蔬菜中,茄子中所含有的维生素p最高。而茄子中维生素p最集中的地方是在其紫色表皮与肉质连接处,因此,食用茄子应连皮吃,而不宜去皮。
(10)铝铁炊具不宜混合。铝制品比铁制品软,如炒菜的锅是铁的,铲子是铝的,较软的铝铲就会很快被磨损而进人菜肴中,人食下过多的铝对身体是很不利的。
小贴士
以上是烹饪的细节,如放盐、放味精、加冷水等,容易被人们忽视,但不注意轻则破坏营养,重则严重损害健康。
■剩菜打包须谨慎
蔬菜最好不要打包带回家。都说蔬菜一般不打包,可有时不可避免会打包一些回家。煮熟的蔬菜不要在高温下长时间存放,因为各种绿叶蔬菜都含不同量的硝酸盐。
蔬菜在采摘、运输、存放、烹饪的过程中,所含的硝酸盐会被细菌还原成有毒的亚硝酸盐,尤其是隔夜的蔬菜,亚硝酸盐的含量会更高,加热后,毒性会增强。所以,最稳妥的办法是,蔬菜不要打包带回家。
淀粉类食品最多保存4个小时。打包回来的富含淀粉类的一些食品,如年糕等,在没有变味情况下食用后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原因在于它们易被葡萄球菌寄生,而这类细菌的毒素在高温加热下也不会分解,解决不了变质问题。所以,这类食品最好在4小时内食完。即使从外观看来没有腐败变质也不可食用。所以,切不可为了省事,将打包回来的食物用一种汤饭混吃的方法将其国圈吞下,小心会影响你的消化机能而引起胃病。
小贴士
打包食物须知:
(1)凉拌食物由于烹调后已放里一段时间,不适于打包。
(2)打包后菜肴要迅速放入冰箱,应尽快食用,切勿放久。
(3)冰箱中放五的熟食品取出后必须回锅,如加热不彻底,食后就有可能致病。
■分菜就餐习惯好
我国传统的生活习惯是家庭集餐制。从卫生防病的角度来看,集餐容易传播疾病,有碍身体健康。
家庭集餐不利于合理营养。各人的口味、喜好不一,特别是儿童常会只拣一两种自己喜好的菜吃,再加上长辈的溺爱、娇惯,易出现挑食、偏食的习惯,从而产生营养失调,导致贫血或肥胖。而分餐则可以从数量到质量进行控制,使荤素合理搭配,有益于营养平衡。
每个健康人的口腔内都有适量的微生物,其中一部分是病原微生物。在人体抵抗力正常的情况下,微生物之间可相互制约保持菌态平衡;但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原菌就会乘虚而入迅速繁殖,就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咽喉、气管发炎。若集餐者中有肝炎、肺结核患者,也可通过沾染唾液的碗、筷、勺或手抓递食物把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带人汤菜中,造成相互传染。
小贴士
采取分菜就餐的好处是荤素搭配,既保证营养又照顾了迟上桌的家庭主妇,还可避免剩菜无人吃的浪费,更重要的是为了卫生防病。分菜制在部队和单位食堂很早就实行了,而家庭分菜则很少。家庭分菜的习惯益处很多,很值得提倡和推广。
■剩菜剩饭不能随便吃
在生活中,人们吃隔夜菜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然而,这却是个对健康极为不利的坏习惯。
蔬菜经过食用后,筷子的翻动会增加微生物的“接触面”,而口中的唾液也含有细菌和酶类,因此,食用过的剩菜比没有经过翻动的菜会更快地产生亚硝酸盐。
处理好剩饭是很重要的。当然,最好是不吃剩饭,按人量米下锅。如果已经剩了,应将剩饭松散开,放在通风、阴凉和干净的地方,避免污染。等剩饭温度降至室温时,放入冰箱冷藏。剩饭的保存时间,以不隔夜为宜,早剩午吃,午剩晚吃,尽量缩短在五六个小时以内。不要吃热水或菜汤泡的剩饭,不能把剩饭倒在新饭中,以免加热不彻底。吃剩饭前一定要彻底加热,一般加热100℃,20分钟即可,也不能在做饭时,把剩饭与生米一起下锅。吃剩饭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即便剩饭在感官上正常的也必须彻底加热后才可食用。
小贴士
剩下的汤菜、炖菜和炒菜等,必须先烧开热透装在容器中,再放入冰箱中冷藏,吃时还要烧开热透。剩下的凉拌菜,酱、卤肉类应立即放入冰箱冷藏,吃时一定要回锅加热,或者改制为汤菜、炖菜。
■主食太少危害多多
现代人的主食消费量越来越少,已有食量不足之势。这固然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但其中也隐藏着危机。营养专家认为,谷类食物含有的碳水化合物,除为人体提供能量外,还是B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主食地位的改变,一个明显的危害就是易导致维生素B的缺乏。粗杂粮中维生素B的含量远高于精米白面。
营养学家明确指出,人体能量有三大来源—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它们的科学配比应当是:碳水化合物不得低于55%,脂肪不得高于30%,蛋白质占15%左右。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果低于这一水平,就会对身体产生极大危害。食用主食太少,对身体产生的危害具体表现如下。
1.主食不足,脸色难看
主食不足,身体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也就不足。而碳水化合物具有解毒功能,一旦缺乏,血液中有毒废物不能及时排除,就会造成肤色黯淡、脸色难看。
2.主食太少,危害脑健康
主食类食物摄入过少,而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对大脑健康的危害更加严重。动物脂肪在碳水化合物不足的情况下代谢不完全,会使血液中积聚有毒的废物—酮,它能引起恶心、疲劳以及损害脑部健康。近年来,脑部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与不以谷物为主食和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剧增有很大关系。
3.主食太少,易脱发
主食摄入不足,容易导致气血营养亏虚,肾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肾气不足。从养生学的角度出发,头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都和肾中精气的盛衰有关。肾气盛的人头发茂密而有光泽,肾气不足的人头发易脱落、干枯、变白。而且,主食吃得少了,食肉必然增多。研究表明,肉食摄入过多是引起溢脂性脱发的重要“帮凶”。
小贴士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于害怕发胖,都选择少吃或不吃主食。有的三口之家一顿饭吃不完一个馒头,一个月吃不了10千克粮食。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显示,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中,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已经超过了谷物类的消费量。
营养专家认为,这种饮食结构提供的能量和脂肪过高,膳食纤维过低,对一些慢性疾病的预防不利。中国营养学会制作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提倡食物多样化,但将以淀粉为主的谷物类食物作为宝塔的最底层,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的消费底线是300克。
■改掉饭后的坏习惯
长期以来,吃饭后人们会有一些习惯的行为,但其中有些饭后的习惯是坏习惯,它会影响我们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因此,要及时改掉这些坏习惯,走出认识的误区。
1.饭后百步走
饭后百步走只适合于平时活动较少尤其是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以及形体较胖或胃酸过多的人。这些人如果饭后散步20分钟,有助于减少脂肪堆积和胃酸的分泌,有利于身体健康。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刚吃完饭就走动无益健康,特别是对于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来说,餐后胃部膨胀可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引起心肌供血减少,因此,老年人餐后可适当休息,以改善心肌供血功能。另外,体质较差尤其是患有胃下垂等病的人,应该选择在饭后平卧10分钟。
2.饭后急着饮茶
如果饭后立即饮茶,茶水会冲淡胃液,影响胃内食物的正常消化,甚至有可能患贫血症,因此饭后应待1小时后胃内食物消化得差不多时再饮用茶水。
3.饭后马上吃水果
食物进人胃里需要一两个小时的消化过程,如果人们在饭后立即吃水果,容易造成其在胃内阻滞,不能正常消化,而且水果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极易腐败变质。因此,最好在饭后一两个小时再吃水果。
4.饭后刷牙
牙冠的表面有一层珐琅质,刚吃过食物之后,尤其是食用了酸性食物后,珐琅质就会变松软,如果在这个时候刷牙,势必造成珐琅质的流失,牙齿的珐琅质减少。这样一来,容易患上牙齿本质过敏症,吃东西时牙齿就会出现酸、痛症状。因此,进食后最好先用清水漱口,待一两个小时后再刷牙。
5.饭后吸烟
进食以后,消化系统立刻全面运动起来,进行消化和吸收等各种生理活动,此时人体内的胃肠蠕动十分频繁,血液循环加快了,全身毛孔也都张开。如果在这个时候吸烟,肺部和全身组织吸收烟雾的力度迅速加强,其他生物碱类物质也会大量进入人体,无疑给人体机能和组织带来比平时大得多的伤害。
6.饭后洗澡
饭后洗澡,体表血流量会增加,胃肠道的血流量便会相应减少,从而使肠胃的消化功能减弱。
7.饭后就睡觉
饭后就睡觉会使大脑的血液流向胃部,由于血压降低,大脑的供氧量也随之减少,易引起心口灼热及消化不良,甚至发胖。如果已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这种静止不动的状态极易招致中风。
8.饭后开车
这是因为人在吃饭以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需要大量的血液,容易造成大脑器官暂时性缺血,从而导致操作失误,发生车祸。
9.饭后松裤带
饭后放松裤带,会使腹腔内压下降,这样对消化道的支持作用就会减弱,而消化器官的活动度和韧带的负荷量就要增加,容易引起胃下垂、出现上腹不适等消化系统疾病。
小的土
饭后开始消化过程,因此,所有不利于消化过程的细节和行动都应引起注意,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