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监大牢渐渐寂寥无声,外头的街面也渐渐的归于宁静。
当行人就着最后一点微弱的日光匆匆家走时,一辆装饰华美的马车往城门的方向缓慢前行,在途径府衙时停了片刻。
向彬挑了侧面的窗帘,看着街门紧闭的府衙,疑惑不已,“这么轻易就抓住了?柳一云就甘心这样废了一枚棋子?居然什么动作都没有。”
本来,今日城门初启之时,他就已经乘车离开。但是听闻了怀文的动作,又急命车夫转回。怀文兵行险着,将此事报送府衙,却也是将王府推到了悬崖边上。若是他们逃了,还则罢了。万一此二人手中有对王府不利的伪造证据,那怀文岂不是自投罗网。
论起行军作战,怀文是天生的良将。三年前,他临危受命,接管北境西线战局。将老王爷排布的战法重新演绎,锦上添花,击溃勒然数十万铁骑,使其至今仍然一蹶不振。
可论起腹内盘算,怀文是没有丝毫的经验。他实在是放心不下,不得不回城,在一处茶楼中暂歇半日,暗中观察维护。
“公子,城门要关了。”车夫看看越来越昏暗的天色,出声提醒。
“走吧。”向彬放下窗帘,可眉头依然紧锁。但愿是自己想多了,一个十二岁的黄毛小子,一个十四岁的丫头片子,又能做什么?
可有时,越不想发生的事情,就越会发生。
黎明前的黑暗,大概是这世上最容易隐匿的颜色。
就在这值夜人哈欠连天,早班人尚在沉睡之时,一个黑影翻入了府衙。在迷倒了两只护院犬后,黑衣人轻车熟路的摸进了一件偏房。约莫半柱香的时间,黑衣人从房中出来,又原路逃离。
天明之时,两只护院犬已经醒来,懒懒的卧在地上,半抬着眼皮,卷着舌头打哈欠,那样子就像才睡了一个好觉。而两班差役交接之时,也无人察觉昨夜的异常。
待到太守再次升堂,提审吴还夕时,却意外的发现了一页他似乎昨日未见的证据。还是一张信纸,就放在那摞信件证物的最上方,只是内容让人触目惊心。
“柳一云惠鉴。见信如唔。来信已阅。武宣王府之罪已然查清,或确有谋逆之实。建业五年义贤王勾结南诏,武宣王府多次去信。同光三年静州行宫垮塌,忠顺王府即刻便遣家奴通风报信。隐于江湖多年的夜阑阁,经查为前朝淮阳伯后人、并州向氏名下产业。向氏次子向彬,与武宣王过从甚密,各路消息时常转送于两府之间。其余待查。安。吴还夕,上。”
太守看完不觉倒吸一口冷气。啪的一声把这页信反扣在案上,锁眉扶额,目中呆滞,惶恐不安,仿若大难临头。
他怎么就看到这些话了呢?
他为什么要看到这些话啊?
“决曹!”他低声唤来身旁站着的决曹,颇为急切的问他,“昨日退堂后,这证物可曾有人触碰?”
“无人触碰。”决曹一早只是把这木盘之中的两件证物端至大堂,未曾细看证物的变化,因此并不知道太守何意。
“那,这证物书信,还有谁看过?”太守又问。
决曹细细思索后道,“昨日客栈伙计报官,只有下官看过。下官察觉案情重大,而后就直接亲自呈递给大人,再无他人转手。”
太守微微松了一口气,捋须深思。最终,他还是将信件交给了决曹,十分郑重的让决曹辨别,“你昨日受理案件之时,可曾见过这一封信?”
决曹疑惑的接过信件,低头一看,吓得手都抖了。薄薄的信纸都捏不住,从手间飘落到案上。“这,这怎么可能?”他实在太过意外,这信中说的怎么可能是事实。
“本官问你见没见过!没有让你评论。”太守低低的责问,眼睛却暗暗的看向堂下跪着的吴还夕。他也是不敢想象信中所述之事。
“没有,绝对没有!”决曹急忙否认,“如果看过,这么大的事情,下官怎么会一点印象都没有!”
“真的没有?”太守又问,但心中盼着他说出与之前一样的答案。
“真的没有!”决曹就差急的跺脚了,手背砸着手心,又是慌乱又是害怕,苦苦的解释,“这封信里牵扯的事情,可比眼下的案子重要得多。下官若是看过,怎么会不回禀大人!下官是真的没有看过!”
太守浑身的力气就像被抽走了一般,毫无主意的摊坐在堂上,不知如何是好。
作为朝廷命官,遇到此种大案,理应立即上报。可是作为一个生长在并州北部的普通人,思及武宣王府的战功和善行,他又想开了为官生涯中的第一桩徇私之例。
“退堂,退堂!”他草率的丢下这两句,就拿着那一摞信纸,匆匆离去。决曹亦是慌慌张张的紧紧跟上,求问对策,却又生怕太守把这个烂摊子丢给他。
府衙后衙,太守一遍又一遍的读着这多出来的一封信,越发的觉得不安。
若是寻常人等,谁会闲到无事去查别人家的隐秘之事。何况,柳一云是朝廷钦犯,泥菩萨过河,自身尚且难保,为何要来趟武宣王府的浑水。
而这吴还夕,据吴府之人说,与吴阁老是有一些亲戚关系的,还拿出一封吴阁老的亲笔信件为证。虽然自己并不认识吴阁老的字迹,但想安阳吴府也是家中有朝廷命官的,不应该有那个胆量去伪造书信。
两个人随手一探就是一件大案,这怎么可能?
“武宣王府之罪已然查清,或确有谋逆之实。已然查清?……已然查清!”
难道,他们预先就对武宣王府所涉之事有所判断,只是来“查”?可海捕文书铺天盖地,他们为什么不逃命,而是非要抓住武宣王府的把柄?还是,他们只是为人效劳?那这个人,又是谁呢?
“大人,这案子报不报?”决曹看着太守一动不动的在这里坐了半日,而外头已然日上三竿,心中不由得着急。此事牵扯到王府谋逆,又关联数十年前的朝中旧案。若是上报,必然要从速。若是暂且不报,也必要早做打算。
“报,当然要报!”听决曹问得急切,太守也不知自己是怎么了,随口就蹦出了这两句。话说出口,却又愣住了。也许,“忠正”二字,才是自他念书时起,自他志在报国时起,就深深印在骨髓中的。
思索了不知多久,他才缓缓起身,从书柜中拿起一本空白的奏疏,犹犹豫豫的展开在书案之上,毛笔落下提起了不知多少次,才真正的落了笔。
太守微微颤抖着写完密函,连同那张令人触目惊心的信纸一同封入信封之中,还未来得及融火漆加印,就听见班头惊慌的喊着,“大人,不好了,不好了!”
“发生何事?”决曹先一步走至门口,问那疾跑而来的班头。
“决曹大人,太守大人,”班头喘了两口气,十分惊恐的指着那两院之外却不可见的府门方向,“武宣王来了,还带了好多武宣卫,气势汹汹的在大堂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