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0月29日上午,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大厅内外,一片嘈杂混乱。商人们一个个脸色阴沉,忧心忡忡。当时钟的指针走到10时整,交易所正式开盘的铃声响了起来,得到的是一个令人恐怖的信息:股票暴跌!于是,人们纷纷往外抛售,开盘半小时内,便有300万股股票抛出来,收盘时,竟超过1600多万股。股票价格一落千丈,创美国历史上的最高记录。
这就是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到来的信号。股票市场是一个晴雨表,资本主义经济状况乃至政治气候的变化,首先从这里灵敏地反映出来。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宣告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到来。这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最深刻、涉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机。
危机的发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弥补战时的严重损耗和受到国外市场剧烈竞争的刺激,进行了大量固定资本更新,广泛采用新技术,使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业生产几乎都超过了战前的水平。当时,美国是最“繁荣”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利用大战中膨胀起来的财力、物力,大规模地扩大生产,工业扶摇直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巨头。1913年~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共增加了72.5%,生产总量超过了整个欧洲,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由11.1%上升到14%,对外投资也由1919年的7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172亿美元,还把全世界黄金储备的一半掌握在手中。
在这狂热的年代中,资产阶级大肆鼓吹“永久繁荣”的梦话。美国总统胡佛在1929年4月就职演说中高唱消灭贫困,说他会使美国工人每家锅里都有一只鸡,每间车房都有一辆汽车。然而,繁荣的背后潜伏着矛盾和危机。企业的集中和新技术的采用不可避免地排挤了相当一部分受雇工人。企业经常开工不足。农业在整个20年代处于慢性危机之中,许多小农相继破产,相当一部分雇农成为多余劳动力。同时,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1929年只占美国人口5%的富翁的个人收入却占了美国全部个人收入的三分之一。美国百万富翁达到4万人,八大财团的资产更大得惊人。这就使得经济的运转严重地依赖于这些少数富人的个人消费及投资,国内市场大大缩小,消费品供过于求。
有的资本家面对大量积压的产品,曾吹嘘说:“只要有几个好推销员,什么都卖得出去。”然而,这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因为正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把它的经济推向危机的深渊:资本家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物价是不能降的,于是销售量下降了。销售量一减,只好用解雇工人的办法来降低商品的成本。这个工业部门的工人失业了,哪里有钱去买别的工业部门的产品呢?这样,销售额越下降,被解雇的工人就越多,引起购买力的全面萎缩,结果是:产业工人穷了下来,连累农民也穷;而农民的穷,又回头加深了产业工人的穷。美国一位议员在国会作证时说的话,把这种恶性循环的现象说得清清楚楚:“谁也没有钱买对方的东西。在同一时间,同一国家里,既是生产过剩,又是消费不足”。
一味追求利润的资本家不顾后果地继续盲目扩大生产,加上交易所的投机活动愈演愈烈,一场灾难就势不可免。1929年10月,纽约证券市场发生股票价格猛跌,宣告破产。由于美国的生产和消费占资本主义世界生产与消费的一半,所以就不能不使危机的影响范围大大扩展,而使危机空前尖锐。于是,首先从美国刮起的经济危机的飓风,猛烈地袭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水平下降了40%,倒退了20年,回到20世纪初,甚至19世纪末的水平。其中煤产量减少30.6%,生铁减少64.8%,钢减少62.4%,棉花减少26.7%。估计损失达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战费还要多700亿美元。美国和德国受到的打击更为严重,美国破产的企业超过14万家,德国破产的企业超过6万家。美国重工业的关键钢铁公司,1932年的开工率只达19.1%。美国机车公司,在20年代平均每年售出600台机车,可是1932年这一整年只卖出去一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至242亿美元,比1929年缩小三分之一,即退回到1919年水平以下。其中德国下降了76%,美国下降了70%。即使扣除物价下跌因素,资本主义国际贸易实物量也缩减了25%以上。资本主义国际贸易这种大幅度的缩减,是前所未见的。
危机袭击资本主义的一切部门,信贷货币危机、农业危机和工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这是30年代大危机的一个特点,也是这次危机比历次危机更深刻的一个原因。1929年10月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崩溃,是美国信用危机的信号。信用货币危机使大批银行倒闭,整个信贷制度濒于崩溃。英国承受不住打击,于1931年首先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实行英镑贬值。接着,其他很多国家也相继放弃了金本位,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四分五裂,逐渐形成了若干区域性的货币区,如英镑区,美元区,法郎区等,彼此对抗。信用货币体系的混乱,加深了大危机所造成的动荡。在工业危机的同时,还爆发了农业危机。农产品大量过剩,价格急剧跌落。在世界市场上,小麦批发价下跌70%,大豆、棉花、黄麻、羊毛、咖啡等跌幅在50%以上。由于农产品价格的跌落大大超过了工业品价格的跌落,农民对工业品的购买力进一步降低了。这样,工业危机加深了农业危机,而农业危机又使工业危机更加尖锐起来。
30年代的经济危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时至今日,西方资产阶级提起这次“雪崩”式的大冲击,依然谈虎色变。
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多次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进入新世纪,2008年从美国纽约华尔街开始的金融海啸波及全球,影响经济实体。各国采取应对措施。经济何时复苏,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