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3年10月,普鲁士和俄、英、奥联军30万大军与拿破仑的19万法军在莱比锡遭遇。这场大战打了3天,法军终于溃败。1814年,联军开始进攻法国本土。3月30日,奥地利、俄国、普鲁士和英国的军队到达巴黎城下。4月11日签订枫丹白露条约,拿破仑宣告退位,联军将他软禁在厄尔巴岛,波旁王朝重新统治法国。
但是,法国国内对波旁王朝的复辟广泛不满,人民不愿见到一个在外国军队保护下的旧王朝统治法国,而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上协商如何瓜分法国的殖民地更激起了他们的愤怒。1815年初,拿破仑感到机会再次来临,他决定重返法国。
1815年3月1日,拿破仑带领一支卫队在法国南部戛纳海岸登陆。他自信地说:“我不放一枪就能到达巴黎。”果然,20天后,拿破仑作为法国大革命的化身回到巴黎,不费一枪一弹就轻易控制了法国的局势。波旁王朝仓皇逃跑,拿破仑再次成为法兰西的皇帝。这消息震动了整个欧洲,正在维也纳开会的英、俄、奥、普等各国首脑迅速商议组织第七次反法同盟。经过一番协商,决定威灵顿公爵率英军从北方向法国推进,布吕歇尔率普军向英军侧翼靠拢,奥军进驻莱茵河畔,俄军作为各国总预备队向法国进军。
法国四面受敌,岌岌可危。但拿破仑在厄尔巴岛时已经想到这种局面应该如何对付。他知道,不能让英国人、普鲁士人、奥地利人、俄国人集结起来,而只能趁其尚未完全集结之际,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6月16日,拿破仑在林尼重创布吕歇尔指挥的普军,但没能将其歼灭。普军战败后向比利时方面撤退。为了防止他们与英军会合,拿破仑分出了三分之一的兵力给老将格鲁希元帅,命令他继续追赶撤退的普军。此时他的军队还有7.2万人。
6月17日,拿破仑率军到达布鲁塞尔以南的小镇滑铁卢。深谋远虑的英军统帅威灵顿公爵已在那里修筑防御工事,英军兵力为6.8万人。他决定利用高地的优势设防,等布吕歇尔率领的普军到了再对法军前后夹击。
夜间,瓢泼大雨哗哗下个不停,准备第二天决战的法国士兵都在背靠背地休息,拿破仑却不停地走来走去,十分焦躁不安。因为决战在即,他还没有从格鲁希那里得到任何有关普军的消息。但无论如何,拿破仑知道第二天的决战已无法避免。清晨5点左右,大雨终于停止,拿破仑发出了9点钟进攻的命令。但观察了地面状况之后,他又延迟了两个小时,将进攻时间推迟到中午11点。
拿破仑为什么要改变自己的命令呢?
因为头天夜里的一场大雨,造成地面泥泞湿滑,法军的炮队无法移动。对拿破仑来说,他的一切战争计划全部建立在炮弹上,将大炮火力集中向一点进攻是他无往不胜的秘诀。而现在,他有240门大炮,威灵顿只有159门,为了能等到地面干燥,以充分发挥大炮的作用,他决定再等两个小时。
谁能想到,正是这两个小时的差距铸成大错,并决定了欧洲未来的局势。
11点,法军发动了总攻。拿破仑命令法军左翼猛扑乌戈蒙,同时由右翼军向达奈特高地进攻。按照部署,向乌戈蒙方面的进攻主要是起诱敌的作用,是想把威灵顿及其预备队引到那里,再趁其中路空虚之机,以骑兵直捣中路。如果面对的依然是奥斯特里茨那样的对手,那么,也许拿破仑的计划就成功了。但他没有料到,驻扎在乌戈蒙的英国近卫军和比利时的一个师以“人在阵地在”的无畏精神殊死拼搏,使法军的佯攻无法奏效。而威灵顿也没有向乌戈蒙移动,只派了四连近卫军前去救援。
法军右翼向达奈特的攻势也已展开。这一路的任务是击溃英军左翼,向狮子山发动进攻,把威灵顿逼到乌戈蒙。但这个任务仅仅完成了开头的一小部分,下午1点,英国人以他们视荣誉高于生命的骑士精神和英勇善战,进行了猛烈的反击。拿破仑想突破英军阵线的目的无法实现,战局陷入僵持状态。
拿破仑决定以中路军发动总攻,他派了他部下最著名的勇将内伊元帅指挥骑兵冲锋。整个下午,双方在中路展开了多次残酷的拉锯战。内伊亲自手持战刀冲锋陷阵,法军精锐的重骑兵向威灵顿的中路发动了一波比一波猛烈的进攻。下午6点,内伊以步兵、骑兵、炮兵协同作战,攻占了中路的圣海牙农庄。然后,法军炮兵开始轰击英军中部的掩体。决一雌雄的时刻来临了,威灵顿已受到重大损失,内伊知道只要再有最后的一记重拳,威灵顿必将不堪一击。于是,内伊紧急要求增援步兵。
但是,这一要求却遭到拿破仑的拒绝。
原来,一支大部队正从法军的后方远远地开来,队伍的旗帜在暮色中隐约可见。那是普鲁士军旗!见自己的援军到了,威灵顿元帅顿时精神振奋,立即命部队反攻。为了阻止普军进入法军后方,拿破仑不仅无法给内伊增兵,而且不得不从对威灵顿的战斗中调出两个军以及帝国近卫军的几个营去拦截。拿破仑焦虑地问道:“普鲁士人怎么到这儿来了?格鲁希呢?格鲁希的军团在什么地方?”
如前所述,拿破仑命令格鲁希追击普军并阻止他们同英军会合。但格鲁希资格虽老,却不是个能独当一面的人,在17日夜的倾盆大雨中,他缓慢地追赶着普军。18日上午,格鲁希和他的部队听到远处的炮声,他的副官拉尔想也不想就命令士兵们按原定方向前进。这个低级的错误,导致他们没有向布吕歇尔的军队追去。由于找不到普军,有人建议转向打炮的方向。而只习惯服从命令的格鲁希,却认为要等待拿破仑的命令……下午8时,威灵顿的英军和布吕歇尔的普军开始了全面反击,精疲力竭的法军遭到前后夹击,再也支持不住,全面崩溃了。法军伤亡2.5万人,被俘9000人。英军伤亡1.5万人,普军伤亡约8000人。
此时的格鲁希在18日夜终于等到了拿破仑给他送来的救援的命令,但已经太晚了。
第二天上午,格鲁希得到了拿破仑失败的消息,悲愤之余,他终于第一次自己下了一道命令,率领部队从联军的包围圈中撤退出来。但已于事无补,一切都过去了。
兵败滑铁卢4天后,拿破仑被迫第二次逊位,并被放逐到南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一位天才统帅的军事生涯和政治生命就这样结束了。经过5年的监禁生活,1821年,拿破仑因病逝于该岛。事后,人们提起滑铁卢,无不欷歔不已。那是一场双方准备中都存在问题的战争。假如那天夜里不下雨,假如拿破仑没做出推迟两小时的决定,假如格鲁希率领的部队在布吕歇尔之前率先一步到达滑铁卢,那么,欧洲的历史将可能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