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膳食中B族维生素如B1、B2和B12的缺乏也能使人记忆力减退、健忘和神情淡漠。
有些老年人由于患某种慢性疾病或长期形成的饮食习惯,过于节食或偏食,造成含有微量元素的食物摄入不足。微量元素是组成机体内一些特定生理功能的物质的重要成分,是保持神经和肌肉具有一定兴奋性所必需的物质。饮食中长期缺镁可导致抑郁症的发生,使人变得抑郁,精神不畅,四肢无力,有时发生惊厥。心情抑郁者平时应多食粗粮、杂粮。
铝在体内积聚多了,能造成大脑神经发生引退性病变,可出现记忆力衰退、思维能力下降等抑郁症状。平时应少食含铝的食物,如油条等,并少用铝制品烹调、盛装食品。
心情抑郁者根据自己的情况注意经常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豆类及豆制品。也要常吃含有丰富B族维生素的食品,如面粉、小米、动物肝脏及新鲜的蔬菜、水果。
装聋作哑益长寿
在每个家庭中,都存在老伴俩人之间、老人与子女之间、婆媳之间、翁婿之间等各种关系,就老人而言,要有一个宽宏大度的胸怀。首先,要善于理解子女。由于年龄、阅历、心理等诸多不同,两代人的价值观念、文化修养、兴趣爱好、行为准则、生活习惯、消费需求等都有一定差异,这就是所谓的“代沟”。它是影响两代人感情沟通的潜在障碍。
两代人在家庭中经常发生一些矛盾是难免的。有时子女与老人为一些小事吵闹起来,他们常常是一甩手出去了,老人还留在家里生闷气,有的老人气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要解决矛盾,双方都要努力。做老人的应该承认和正视这种“代沟”,理解晚辈。老人应本着“抓大放小”的原则处理,只要不是大是大非问题,最好是装聋作哑,权当没看见、没听见,少问少管。假若事事较真儿,整天唠唠叨叨,自己生气,就会影响身心健康。从这个角度讲,学会装聋作哑才是健康长寿的良策。
老年人要善于尊重已长大成人的孩子们,在家庭生活中,老人们可以放心地“退居二线”,不去过多地干涉家政。这样,子女们受到尊重,得到锻炼,老人也超脱省心,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一些延年益寿的活动。
使你预防衰老的验方
从无数长寿老人生活经验中,可以总结出预防衰老的四方面:
·避免精神情绪紧张。要充分把握自己,遇事能冷静地观察处理,这要求性格开朗,并且有较高的品德修养。当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处于平稳状态时,则身体肌肉放松,内脏活动正常。
·加强身心锻炼,是主动预防衰老的方法。老年人防止腿脚衰弱和体重增加,最有效最关键的方法就是运动。运动项目不限,主要是力所能及,最安全的运动是散步。运动要持之以恒。老年人在生活中应当有饱满的生活欲望,有理想,有追求,并经常锻炼和激励自己。
·合理饮食是老年人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老年人的饮食原则是:少盐、低热量,适量地摄入蛋白质和脂肪,少吃动物脂肪(吃鱼不在此例),多吃含纤维素和维生素B、C的食物。
·老年人应当定期检查身体,这是老年人保健抗衰的重要内容。对疾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应检查身体两次,发现不正常的症状、体征,应及时诊疗。
学会遗忘有益健康
人活了大半生,难免有挫折、坎坷,但不能过度沉湎于坎坷历程或不幸的悲伤中不能自拔。一味惋惜逝去的美好时光,只能造成心理疲劳,有碍心身健康,甚至成为心脏病、高血压、肠胃病乃至癌变等疾病的致病因素。由于心理压力大,人常感到疲惫不堪。
如果一个人不能忘记任何事,将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浪费,那是十分痛苦的,对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长期抑郁怀旧,或总是被身边小事纠缠不休,会导致人的机体内分泌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出现体倦、烦躁、失眠、多梦、易怒、食欲减退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人活在世上,要把有些事情看轻、看薄、看淡,要学会遗忘,善于遗忘。否则,拘泥于一得一失则身不能安,活得疲惫,活得沉重。
老年人要遗忘过去生活中的不幸往事,遗忘与现实生活无关的旧事,吸收新生的事物。思想上的遗忘如同机体的新陈代谢一样,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故遗忘被视为健康益寿的秘诀。
除去使你心理疲劳的因素
心理疲劳催人老,自我解脱能延年。
长期的心理疲劳,甚至会超过饥饿对人体的摧残。过度的心理疲劳,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成为心脏病、高血压、肠胃病、癌症等疾病的致病因素。
造成心理疲劳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有害环境的刺激,如住房拥挤、噪声、污染等;生理功能破坏,如疾病、性功能障碍等;过分孤独;人际关系紧张;社会压力。
一旦由于心理压力大,自我感到疲惫不堪时,必须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和治疗。要找出导致心理压力的原因,如家庭不和、人际关系、工作不顺利等,尽可能先将那些烦人的事丢开,待心理状态恢复平常之后,再考虑对策。
要学会自我调节。平时要养成开朗、乐观的性格,遇到困难要有信心,待人处事要随和,不能事事不顺眼、看不惯,要正确对待客观事物,这样方能避免生闷气或无端地发怒而引起心理疲劳。
要面对现实,对事情不可要求过高过急,身体和精神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紧张之后要来一点放松,学会苦中求乐。
在人际方面要善于交友,以诚待人,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能容人。
要避免不必要的心理浪费,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事很多,避免无休止的让人精疲力竭的苦思冥想。这是节省心理能量,减少心理疲劳的最佳方法。
最怕心先老
人是精神和物质的统一体。如果精神萎靡消沉,就必然会导致生命的枯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同样是60多岁的老人,有的精神焕发,青春常驻;有的人就老气横秋,精神萎靡。这主要是心理上的原因,有的人“衰”在身体上,有的人“衰”在心理精神上。
心理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老年人的心理能控制他的健康和疾病。有些老年人长期困扰于忧郁、焦虑、消沉等不良心理状态中,由于心理上的变化和衰退,最终导致疾病缠身和身体衰老。
人老心不老,长寿最怕心先老。所以,当你步入老年时,切莫因年龄大而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要积极进取。自己能胜任的事继续干,遇事不服老,这样就能保持青春般的活力。
再婚老人要克服你的负面心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老人再婚的观念已有所转变,再婚老人增多了,因为再婚可以提高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但有部分老人再婚后发现,传统的旧意识仍然束缚着他们再婚后的生活,使老人再度出现焦虑和忧心忡忡。他们有以下几种负面心态:
·后顾之忧难消。大多数人到了晚年都视子女是晚年生活的精神支柱。由于再婚生活的出现,代际关系淡化,他们担心,一旦生活不能自理时,双方子女互相推诿,造成老人依附或寄托的想法落空,从而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心态。
·为了迎合子女,情感过于拘谨。再婚的老人,担心子女不理解自己,担心子女的责难,总想通过迎合获得子女的理解、接纳和尊敬。又由于老人们心理行为能力、生活态度与子女存在很大差距,老人为了使子女接纳自己,常常表现出过分拘谨、谨慎,甚至在夫妻交往中也极度压抑,惟恐过密,过于热烈。这往往导致再婚生活的贫乏和枯燥,缺乏应有的欢乐和情趣。
·外合内悖,心理不协调。再婚后的老人常因个性、行为习惯、嗜好不同而产生心理相逆,但又碍于面子,只能盲目服从对方,因此常常陷于极度苦恼之中。
再婚老人的负面心态,不仅影响了夫妻关系,还严重威胁老人的身心健康,降低了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所以,再婚老人要保持主动,掌握好生活的主动权,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存意识、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双方的晚年生活质量,才能使再婚生活幸福、愉快。
何必为年龄发愁
当你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人生”,这是生活历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生活节奏慢下来,交往减少,权力失落,一种不可名状的孤独和寂寞悄然而来,你也许会想今后的生活还有什么光彩?!
在家的时间多了,“代沟”显现出来,为儿女的操心和叮咛,落得个“不合时宜”的下场,你也许会想难道自己真的老不中用了吗?
岁月无情,体力、智力日衰,各种疾病也常常袭来,老人们常常担心,一旦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岂不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包袱?
这种种心态对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究其原因,客观上是家庭没有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不足,有的儿女只给老人一些物质上的照顾;主观上是老人对进入“第二人生”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对老有所为缺乏信心。
老年人要领悟到自身价值并没有消失,而是“满目青山夕照明”。老有所为,老年人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专业优势、经验优势等等。只要愿做发挥余热的有心人,做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必定能有新建树。
友情提示:一片忠诚是长寿之本,满怀善良是快乐之源。
几种平衡情绪的方法
老年人由于身体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情绪的变化,比如离退休后不适应社会角色的变化,常常会感到茫然、失落、沮丧、易发脾气等;身体多病的老人容易烦躁、焦虑;由于丧偶、孩子成家单过等常常使人感到孤独;有人意识到自己老了,常常会生出一种无力感,使人忧郁。所有这些情绪变化都会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因此,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一种愉快、乐观的情绪,避免大喜大悲大怒。
下面,我们给老年朋友介绍几种平衡情绪的方法:
·保持自信心。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一种合适的、积极的生活方式,可使您感到充实,避免忧郁、孤独和无力感。比如:可以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而以前又没时间学的新东西,发展一些业余爱好;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技术人员可受聘再去工作;有些老年人还可以参与教育培养第三代的活动,同天真可爱的小孩子在一起,会使您感到身心愉快,其乐无穷。
·参加体育锻炼。比如: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打门球、跳中老年迪斯科或交谊舞等。
·知足常乐。离退休的老人要顺应社会角色的变化,面对现实,不要期望过高,要有自足感。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要生气,不要较真。
·忘却经历中不愉快的事情。回忆这些事情不仅无助于事,反而会引起情绪不安,造成心理激忿和紧张。
·发展业余爱好。琴棋书画、花鸟鱼虫、看小说、打扑克、观看文艺演出或自娱自乐,会使您忘却烦恼和孤独。
满足自己的“合群”心理
人都有“合群”心理,这种心理一旦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友谊、安宁、欢乐的积极情绪;反之,就会产生愁苦、孤独、寂寞感,使情绪陷入枯竭的泥潭。每个人都有三个社会交往圈,一是由血缘、姻缘关系组成的,二是由同乡、邻里关系组成的地缘关系;三是由职业组成的业缘关系。人到老年,大量的业缘关系减少了,社交圈逐渐缩小,社交对象以亲朋故旧为主,这对人的心理不能不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避免情感陷入枯竭的泥潭,老年人退休后,不应离群索居,闭门不出,仍然要关心社会,乐群交友。
朋友多了不寂寞,朋友间交谈有助于保持心理平衡。生活中难免有不顺心的事,能与知心朋友谈一谈,诉一诉,发泄一下,他们会耐心倾听,而且理解你及你所处的环境,容易帮助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广交不同兴趣、爱好的朋友,可以使自己晚年生活得丰富多彩,趣味浓厚。如几个人相约参加晨练、散步、爬山,既健身又添乐趣;结伴在河溪垂钓,既养生又练智力。色彩纷呈的生活,可以陶冶情操,使人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
多结“忘年交”对老年人的健康更有益。这样能使年长的人萌发童心,保持心境的年轻和思维的活跃,赶跑许多老年病的纠缠。
什么是养生之本
孔子认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寿,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人的实际寿命,其二是“死而不亡谓之寿”。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有很多人,他们的实际寿命并不长,但他们的业绩和英名都可以传之久远吗?
老子主张“少私念,去贪心”才能养生。一个人在物质享受上贪心不足,心理负担过重就会损害健康。世界之大,身外之物何其多,物欲永远无法满足。在获得与失去之间,人世间惟有感情这无形的精灵,才是人们共同拥有和依赖的。用温暖善良的心贴近朋友,用慈爱纯真的目光注视世界,才能真正地享受人生。
孟子提出“爱生而不苟生”的积极养生观。他认为良好的道德修养与练气功一样,有益于人体健康。关心帮助他人是自我能力的体现。关心帮助他人,不仅给别人带来温暖,也会激发自己的力量,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他人解除痛苦时,自己的心胸也越来越豁达。
清代养生家石天基认为:“善养生者,当以德性为主,而以调养为佐。”他认为:常存安静心,常存正觉心,常存欢喜心,常存善良心,常存和悦心,常存安乐心,是养德的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