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家还在津津乐道谈论WTO机会和挑战时,鲁冠球已经在国际市场和资本市场上长袖起舞了。
2001年,又一家美国公司陷入困局,进入鲁冠球的视线。这一次,猎物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I。
UAI致力于制造与销售制动器零件,在美国几个州和加拿大、匈牙利等国拥有工厂。其客户涵盖所有美国大厂商。然而,2000年以来纳斯达克股市的崩盘,UAI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其股票跌去90%。
此时的万向已经制定了到2010实现日创利润1000万元的战略目标,这是2001年日创利润200万元的5倍。10年5倍的高增长,摆在鲁冠球面前无非两个词:“资金”、“市场”。围绕“走出去”和“引进来”,鲁冠球加速了海外扩张+资本运营的步伐。
除在国内筹划收购华冠科技、承德露露等公司股份外,万向美国公司一直筹划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精明的鲁冠球将海外事业视为天下棋局中的“第二只眼”,收购海外上市公司将打开国际资本市场的水龙头,打开新的财富通道,实现企业快速增长。
在这种条件下,UAI成为不可多得的收购对象。而收购UAI还有更直接的动机:2000年,万向上了制动器项目,收购UAI可以获得每年7000万美元的国际市场份额,为国内生产企业提供至少2000万美元的年订单。并可以将UAI品牌和技术引入中国,同时获取UAI的国际化销售网络的便利。
经过耐心等候,2001年8月,万向美国公司终于在UAI公司净资产逼近纳斯达克规定的下限、面临摘牌时,和UAI达成了收购协议。按照协议,万向美国公司拥有UAI公司21%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还将担任UAI公司共同董事长。万向美国公司被授权在必要时,以实际拥有58.8%的投票权,确保对该公司的绝对控制能力。
这项交易万向掏出了280万美元的真金白银。
交易细则中最引人注意的一笔是“强制性采购”条款:UAI必须每年向万向购买2000万美元的产品(制动器),且万向可拒绝UAI向其他中国厂商购买同类产品。这意味着万向收购了UAI,并为其做OEM。这在当时的媒体中被称为“反向OEM”。
两桩大收购项目确立了万向由中国民营企业向跨国公司的转变。
万向的海外并购并非一帆风顺,早期最典型的困难是外汇多头审批,程序复杂。鲁冠球说,以前外汇从申请到批准3个月算快的。1994年那次收购没有成功,问题就出在外汇上。那次花了20多万美元律师费,由于外汇不能及时到位而错过了最好的收购时机。如今,万向通过两个渠道提高收购速度:一是当地融资;另一种方式就是先把外汇付了,再提出申请。据悉,政府在2001年和2002年就曾先后给万向批了980万美元和1800万美元两笔外汇。
在鲁冠球的收购战略中,整合始终是与收购并重的要事。
万向力图以人员、资本、管理和产品四个“本土化”作为整合并购公司的“溶剂”。鲁冠球更愿意这样来描述其“无缝整合”
的样板:美国公司584名员工,国内仅派出4人;产品按照美国三大汽车制定的QS9000质量标准生产;公司财务、法律事务等都以当地会计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承担,按美国标准进行管理;在资本方面,万向尽量获取本地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如今鲁冠球宣称万向美国公司当地银行的资金来源是母公司投入的两倍。鲁冠球更多次透露出将万向美国公司在美上市的计划,这或许是他在资本本性驱使下所梦想的真正的海外资本运作本土化。
重视人才是做大的开始
鲁冠球,一个蜚声国际的农民企业家,将昔日7个人的铁匠铺打造成如今拥有近万名员工、60亿资产、下辖30多家全资企业、四大产业体系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让中国的万向节叫响了全球。在中国的改革舞台上,有些人昙花一现,有些人折戟沉沙,而鲁冠球始终追逐着时代的潮流,保持着一种旺盛的改革热情,创造着常青树的奇迹。这种旺盛的创业精神,来源于鲁冠球对自己清醒的认识和把握,来源于他孜孜不倦的学习和追求。
只有初中未毕业学历的鲁冠球,从创业之初至今,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几乎没有一天不看书的。他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活动半小时后便读书。每天晚上工作再晚,也要看一个小时的书才上床休息。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使鲁冠球多方受益。
其一,拓宽了知识面。他保持着一个中国企业家的一项纪录:发表上百篇学术论文,其中6篇刊登在《求是》杂志上,8篇在全国大型学术评比中获奖。香港理工大学于2001年在授予他名誉工商管理博士学位时,对他的好学不倦精神和经营业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经营企业的心得和深入浅出的理论,亦为推动中国的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奠定下了稳固的基础。”其二,提升了精神境界。拥有巨大资产和荣誉的鲁冠球,至今依然一身土气,没进过舞厅,没打过保龄球,十几年的老屋仍不肯换新的。对事业他依然保持着当年创业的那股劲头。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其三,凝聚了一批人才。如今,万向集团已有大学毕业生800多名,工程师上百名,有专家、教授组成的顾问团,使企业成为一个集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大型企业。因此,鲁冠球也被人们赞誉为“智能吸收器”。鲁冠球的创业经历,再一次证明了江泽民同志说过的一段话:一个人读的书多了,精神境界就会随之提高,视野就会随之开阔,就能干出一番新的事业来。
鲁冠球为什么那么注重学习,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因为他懂得“关键是用脑子创业”。可以说,企业家在创业之初,可能凭机遇,凭胆略,凭初始条件,凭优惠政策而成功于一时。可是当企业渐成规模,家大业大,再加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时,没有市场经济知识,没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激烈的竞争中,就会出现“脑子不够用”的问题。那时,用人不当、决策失误、管理混乱等弊端就会显露出来。近些年来,因为企业领导者素质差、不善经营和管理而导致企业衰败的事例,可以说是比比皆是。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有一个极生动的比喻,说猴子的红屁股,当它坐在地上的时候,这点缺憾并不外露,甚至不为人所知,而一旦它身居高高的旗杆上的时候,这缺憾就显露无遗了。平时不抓紧学习,不吸纳新知识,对于普通人来说,影响的只是个人的饭碗问题,但对于一个拥有众多员工和资产的企业家来说,无疑将影响企业的命运和广大员工的利益。
谁会想到这个初中还未毕业的鲁冠球会在十几年后的今天被人称作“农民理论家”?年近花甲的鲁冠球并不否认其碰到的最大机遇就是改革开放,这样他的理想才会一步步变成现实。勤于思考是鲁冠球没有被时代淘汰的原因,在实践中总结理论,在理论中得到实践,读书成为鲁冠球获取知识的最大来源,已经被香港理工大学授予工商管理博士学位的他,目前已经在国内发表60多篇颇有影响的管理理论文章。如果说起步的万向集团是凭着头脑聪明而发家,那么发展中的万向集团则是靠知识生产力而取胜于国际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