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说话以其经验为据,比他们更聪明的人则根据其经验而选择不说话。
206.富于怜悯心
在叔本华看来,对一切有生命者的怜悯,比起做几件善事来更为必要。谁富有怜悯心,谁就不会受屈,不会受辱,就会被谅解。善良的人不会是没有怜悯心的。而如果人是非正义的,是邪恶的,那这人一定是无怜悯心的。没有对一切生命者的怜悯,就不可能有善德。
207.与众人结合得越紧密,生活得越好
每个人都知道,他需要的不是与众人分离,而是与众人结合在一起——人知道这一点,不是因为某个人对他吩咐过,而是因为他与众人结合得越紧密,他就生活得越好;反过来说:
他生活得越糟糕,他就与众人分离得越远。当你感到苦恼,当你害怕他人,当你的生活发生混乱的时候,你要对自己说:让我不去再想那些与我相关的事,我要爱所有与我相逢的人,别人都不想,随它去吧。只要尝试一下这样生活,你会看到,突然之间一切都变得有条有理,你将无所畏惧,也无所欲求。
208.像爱自己一样去爱你周围的人
据哲学家叔本华观察,有些人想,过着真正的生活只有他们自己,而他们——这就是一切,至于所有其他的——都微不足道。这样想的人很多。但也有一些智慧而善良的人,他们明白,其他人、甚至动物的生活就其自身来说,也像他们一样是重要的。这样想的人不只是生活在单一的“自我”之中,也生活在其他人、甚至动物之中。这样的人活得轻松,死得也轻松。当他们死去的时候,在他们身上死去的只是他们生在自身的部分;他们那生在其他生命中的部分仍将保存。而那只是生活在自我中的人,则往往活得艰难,死得痛苦,因为这些人死的时候在想,他们赖以保持生命的一切都要死去了。
209.世间最可怕的是人的仇恨心理
可怕的不是抢劫,不是杀戮,不是死刑,抢劫是什么呢?就是把财物从一些人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手中。这种事过去有,将来也总会有,没什么可怕的。那么死刑和杀戮是什么呢?就是把人从生转变为死。这种转变过去、现在、将来都永远存在,同样也没什么可怕的。可怕的不是抢劫的杀戮,而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憎恨的情感,可怕的是人的仇恨心理。滴水可以注满大桶;人亦如此,如果他任凭自己对他人发怒,即使是一点一点蓄积,仇恨也可以充满心田。恶会回敬那做恶者,正如迎风抛出的灰尘。佛教徒说,任何一种孽都源于愚蠢。这话适于所有的罪孽,尤其是仇视罪。渔夫或猎鸟人对鱼或鸟发怒,是因为他没有捕到它;而我们对他人发怒,是因为他做的是他需要的事,而不是人想让他做的事。这种事的愚蠢不是如出一辙吗?人得罪了你,你便对他报以大怒。事情过去了,但在你的心里却埋下了对这个人的仇恨,每当你想到了时,便怒气横生。这就好比魔鬼一直站在你心灵的门前,伺机而动,一旦你心中生出对人的仇恨,他就会打开这扇门,窜入你的心灵之中,并成为你心灵的主宰。把他请出去吧。往后要小心谨慎,不要打开这扇魔鬼可能进入的门。
210.愤恨永远出于无能
一个人自视越高,就越容易对他人抱有恶意。一个人越谦逊,他就越善良,越少怒气。人们说,一个好人不可能不对坏人发怒。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说一个人只有与他人作对才好,他也就应当越暴躁越好;但事情往往恰恰相反:一个人越好,他对别人就越温和,越善良。这是因为,好人明白他自己也常常做下罪孽,如果他对坏人忿怒,那么他首先应当对自己发怒。如果你受了别人欺侮,你会对这欺侮做出反应,就像狗、像牛、像马一样:如果欺侮你的人比你强壮,你就会逃走,否则就会吠叫,用头去抵,或尥蹶子踢。而作为一个有理性的人,你会对别人的欺侮做出这样的反应——对自己说:这个人欺侮了我,这是他的事;而我的事——就是做我认为好的事:对他做我想为自己做的事。水深的河不会因投入一块石头便怒涛澎湃;人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一旦受到欺侮便勃然大怒,那么他就不是大河,而是小水洼。你也许忍无可忍而对那侮辱、得罪你的人发怒。但是你随时都能够在这一点上克制自己,即无论是言还是行,都能把自己心里的事隐而不露。
211.既不要格外蔑视任何人,也不要格外敬重任何人
为了好好地与大家生活,当你与他们交往时,应当明白,重要的不是我需要如何,也不是你所交往的这个人需要如何,而是我们双方都需要。对任何人都既不需要格外的蔑视,也不需要格外的敬重。你要蔑视一个人——就不会看重他身上的善德。你要过于敬重一个人,你就会对他有过多的要求。为了不犯错误,应当蔑视的——对自己也是一样——是肉体的生命;应当敬重的是灵魂的生命。
212.别把周围的人全当坏人
你说在你周围都是坏人。如果你这么想的话,那这就是你本人不好的一个明显的标志。
的确,与品质恶劣的人、与好说谎的人相处,很难做一个善良的人,特别是如果他还欺侮我们的话。但是,与他们,恰恰是与这些人相处,无论就自己,还是就对方来说,都应该保持善良的情感。
213.不应当对恶和失去理性的人发怒
爱比克泰德言,有理性的人不应当对恶和失去理性的人发怒。“为什么不能发怒,如果他们是窃贼和骗子呢?”你会说。可什么是窃贼和骗子呢?其实就是误入迷途的人。对这样的人应当怜悯,而不是发怒。如果你有能力,就应该让他明白,他那样的生活对他本人来说是不好的,那他就会停止作恶。但即使他还是不明白这一点,那他所过的坏的生活也不足为奇。但你又会说,这样的人应当惩罚。如果一个人害眼病,成了瞎子,那你肯定不会说,应当为此而惩罚他。同样,你为什么却要惩罚一个失去了比眼睛更宝贵的东西,失去了最大的幸福——靠理性生活的能力的人呢?
对这样的人不应当发怒,而应当怜悯。要怜悯这些不幸的人,尽力不让他们的谬误激怒你。要记住,你自己也常常误入迷途,犯下罪孽,最好是为在你的灵魂中有那么多不洁的恶意而对自己发怒。
214.只有理性才能够说服人
康德说,如果你想因行为不端而指责一个人,那么不要把他的行为和话语称为愚蠢,不要说,也不要想,他的行为或他所说的话毫无意义。相反的是,你时时都要设想,他愿意在行动或话语中表现出理性来,并且努力去寻找它。应当努力找出那骗人的假象,并指给他看,以便让他自己用理性去判断,他是错的。要知道能够说服人的只有他的理性。同样,要说服一个有不道德行为的人,只能用他自己的道德情感。不要先入为主地以为,最不道德的人不能做出合乎道德的事来。要知道,任何一个人都永远不会放弃成为一种道德的、自由的生命的可能性。
215.暴躁的习性使你无法体验善良情感的喜悦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喜欢保持暴躁的习性。他们总是有事可干,遇到有人跟他们打交道,他们便很高兴有机会把这个人骂个狗血喷头。这样的人非常令人厌烦。但是应当记住,他们也非常不幸,因为他们从不曾体验过灵魂中充盈着善良情感时的喜悦,因此,对他们不应当发怒,而应当怜悯。
216.用激愤的方式无法消灭坏事
你总是想,你对之发怒的那个人是你的敌人;其实你的主要敌人——是深嵌在你心中的愤怒。因此,要尽快地与你的敌人和解,熄灭你心中这种痛苦不安的情感。当你看到那些总是对所有人都不满,一直在责备所有人的人时,很想对他们说:“要知道你们在世上,并不是只为了弄明白生活的荒谬并去指责它,发泄一通怒气然后死去。这是不可能的。你们要想一想:你们不应该发怒和指责,而应该劳动,进而去矫正你所看到的坏事。
要消灭你所看到的坏事,用激愤的方式无论如何是不行的,而只能用对待所有人的善良的情感,这种情感始终存在于我们身上,只要你们不再窒息它,你们立刻就会感受它。
217.诺言
我们按照我们的希望许以诺言;我们根据我们的畏惧信守诺言。
218.任何人都会按自认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行事在苏格拉底看来,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喜欢发怒,他们往往无缘无故地发怒并危害别人。大家都可以理解,为什么吝啬的人会去欺侮别人:他想要占有财富,自己发财;他危害别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作恶的人危害他人对自己却丝毫无利可图。这是何等的疯狂啊!
要认真理解并好好记住,任何一个人总是以自认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行事。因此,爱比克泰德告诫道,如果你能牢记住这一点,那么你对任何人也不会发怒,对任何人也不会指责、咒骂,因为,如果一个人做了令你不快而确实对自己有利的事,那么他就是对的,也不可能不这样做。如果他做了错事,做了对他不利而有害的事,那么他就会不好受,这时应当怜悯他,而不能对他发怒。
219.人打熊的故事
人们以为安排别人如何生活只能用暴力,但暴力并不能安排别人的生活,而只能起破坏作用。本来这个道理之明显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每个人对恶都有自己的理解。所以,用恶的手段来对抗由不同的人所定义的那种恶,不仅不能减少恶,反而只能增加恶。就是说,如果彼得做的事,伊万认为是恶,他也就认为自己有权对彼得作恶;出于同样的理由,彼得也可以对伊万作恶,因此,恶便只能增加。但奇怪的是,人们可以弄明白这其间的关系,却不能理解这个道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们相信,暴力可以发挥好的作用。人们是用这样的方法打熊的:在一个蜜槽的上方用绳子挂起一截重木。熊为了吃到蜂蜜,就去撞开那截重木。重木荡起来的时候就会打熊。熊生了气,就更起劲地撞木头——木头也就更重地打到它。这样直到把熊打死为止。当人们彼此之间以恶还恶的时候,其做法与此如出一辙。难道人的聪明才智还不如熊吗?
220.权力的魔杖
库姆说,权力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借助于它,无知可以驱使自己的追随者去做他们本不情愿的事(如同尝试让水往高处流一样),当这种工具不再发挥作用的时候,它曾产生的效果也就消失了。若想引导人的行为,只有两种手段。一种是掌握人的意愿,以理服人;另一种是强迫人违背自己的意愿和观点去行事。一种方法是被经验所证明的,并且总会取得最后的成功;另一种是被无知所利用的,其后果就是一无所获。婴儿发出叫嚷,是要别人给他一个玩具,他想用强迫的方式来得到它。家长打孩子,是想强迫他们保持良好的操行。醉酒的丈夫打老婆,是出于用强制的方式改变她的目的才这么做。罪犯受到惩罚,这是为了用强制的方法使世界变得更美好。一个人与别人去打官司,这是为了通过强制手段来获得公道。一个教士谈论地狱受难的恐怖景象,其目的是以强制的方式开导他的听众奔向天国。
一个民族与别的民族进行战争,其目的就在于,以强制的方式取得理想的地位。然而奇怪的是,无知曾经引导人类,并且至今仍在引导人类走这条暴力之路,而它永远将人类引向失望。
221.以恶还恶是为了施加报复
人出于恶意,出于复仇的欲望,出于保护自己的观念,而去作恶,然后,又为了对此加以辩解,极力使人们相信,他们这样做为的是要改造那些对他们作恶的人。人们说,可以以恶报恶,为的是对人加以改造。这是错误的。他们是在自欺欺人。以恶还恶不是为了改造人,而是为了施加报复。不能采用作恶的方式来改造恶。在疼痛和激怒的情况下,动物所做出的反应,小孩子、傻瓜、有时是成年人所做出的反应是,对那造成他痛苦的对象恶声恶气,并同样给对方施加痛苦,这种行为被认为是自称为统治者的人们的合法权力,有理性的人不会不明白,任何一种恶都是被与之对立的善所消灭的,正如火之于水,但是在一瞬间他所做的却是与理性告诉他应做的正好相反。法律(真的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告诉他,这样做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