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信息的收集、整理、吸收、消化,逐步形成了"个人生产力"。一旦抓住机会,伺机出动, "个人生产力"的潜质就会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在知识经济革命中保持平衡的唯一办法是用发明应对发明,即以新的办法调节个人和社会的变化。因此,既不必盲目接受变化,也不必盲目拒绝变化,而是运用创造性的策略,有选择地促使个人和社会变化实现或改变其趋势,加快这种变化的速度或降低这种变化的速度。人们需要以新的原则来安排生活及其节奏。
信息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仅仅是使创造性的人怀着想象力和希望去建立新的体系,创立自己的生存观念的手段。因此,就个人而言,获取信息是为了不使自己处于被告知和被指导的地位,尤其是为了使每个人都能够探索和把握新方向。也就是说,要获得知识,必须对信息进行准确的、合乎目的的选择和取舍,必须理解这些信息并恰当地把这些信息糅合起来,否则,就会陷入"信息无知"的状态或者"信息消化不良"的误区,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
最后,如果不能控制越来越快的冲击,那么,明天的人们就不得不去对付比今天更为杂乱的变化。
年年初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法国信息专家罗斯奈呼吁,要像节制午餐一样进行"信息节食",真正成为信息的主人,而不是它的俘虏。
美国人从1998年4月开始发起"一周不看电视"运动,迅速得到个州的州长和美国医生协会、小学校长协会、教师联盟、精神病医师协会等团体的广泛支持。
实际上,不仅电视可以适当拒绝,过多的低质量的报刊可以拒绝,甚至大量泛滥的普通书籍也完全可以拒绝。有些不良信息,如低俗甚至黄色的书刊、音像制品等还应坚决制止其生产和传播。苏格拉底说过,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吾生也有涯,学无涯。怎能让思想和生命在低俗的阅读中消解和浪费?没有思想,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的未来。从这个角度说:。给思想留下空间,就是给创造留下空间,就是给未来留下希望。
进化赋予人类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有限的,人类暂时不得不受限制,因此,必须制订新的办法帮助自己调整所受到的刺激。
可以先从个人如何防止信息冲击着手。不管是否意识到,人们的大部分举动实际上都是为了避开不确定的信息冲击,当刺激快要超出适应的限度时,就必须利用各种办法减少信息的影响。尽管这些做法大部分是无意识的,却可以自觉地利用这些办法增加防止信息冲击的有效性。
例如,可以定期内省,检查身体和心理对变化的反应;暂时不理睬外部环境,先检查自己的内心环境,这不是主观行事,而是冷静地估计自己的行为。汉斯·塞利(他给精神压力的研究开辟了生物学和精神病学的新领域)说人们能"自觉发现紧张过度的症状"。
心跳过速、震颤、失眠或无法解释的疲劳,很可能是过度刺激所致,就像慌乱、极度激动、极度厌倦、恐慌感受等心理病态一样。进行自我观察和回顾最近的变化,就可以确定自己在适应限度内是举止从容呢,还是快临近适应极限了。简言之,可以自觉地估计自己的生活节奏,然后,自觉调节节奏的快慢,先从小事情、小环境入手,逐步扩大到经验的结构模式方面。通过检查自己对过度刺激的临时反应,可以学会这种方法。
有了空闲时间读读书,看看电影或看看电视节目以求自娱,这种特定选择部分原因与信息冲击有关。有时候寻求高度新奇和丰富多彩的信息流,另一些时候,却积极抵制信息流的刺激,以求能"轻松"地娱乐。把娱乐作为提高或降低信息刺激的手段来调整信息的输入速度,使之不至于超负荷。
如果能更自觉地利用这些办法,就可以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小环境,也可以减轻认识负担,减少不需要的信息流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