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蜂拥而来的信息,要获得知识,就必须对信息进行准确的、合乎目的的选择和取舍,必须理解这些信息并恰当地把这些信息糅合起来,否则,就会陷入"信息无知"的状态或"信息消化不良"的泥潭,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
信息的收集过程信息收集是信息处理的基础,也是整个信息工作的基础。作为信息工作部门或个人来说,往往要花费很大的力量进行信息收集工作。信息收集工作的基本过程如下。
收集原始信息力求全面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经济信息,但信息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不同环节,信息分布密度不同,信息生成量大小不同。
因此,收集原始信息时,首先要进行大面积扫描,进行广泛的收集。同时,信息收集者思路要开阔,既要从文献中收集,又要从经济、科技发展变化的动态中收集,收集中要注意防止重要信息遗漏,这样才能保持原始信息的全面性,从信息种类来看,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信息均可收集,因为,从这些信息中都可以找到经济活动的契机。
收集原始信息要求可靠原始信息一定要真实、准确,这是对信息收集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如果原始信息不可靠,信息处理后的各个环节信息也一定不可靠,这将会给整个信息工作带来极大危害。为了做到收集的信息真实可靠,首先要求信息来源真实可靠。同时,要认真做好各种原始记录和信息记载,力求准确无误。另外,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要注意鉴别,从一开始就剔除不可靠的信息资料。最后,对一些模糊度较大的信息要追根寻源,直到弄清楚为止,切忌使用模棱两可的信息。
要求保持信息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经济运动本身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因此,在收集原始信息时,对某一事物的一系歹U运动状态和特征,要进行系统的收集,并对各个阶段的变化信息进行连续收集。系统性并非无所不包,而是要求所收集的信息能反映某一经济现象变化的概况。信息是要进行长期积累的,要保持信息收集工作的连续性。
重点放在系统外的原始信息收集上面对一个企业或一个经济部门来说,系统内的信息比较易于掌握,而系统外的情况复杂,涉及范围广泛,信息的生成量很大,随机性又强,不是企业自己所能控制的。在收集原始信息时,要求把重点放在系统外的信息收集上面,以便能及时掌握外界环境的变化。
⑤收集信息要有极大的主动性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时刻都在生成大量信息。尽管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不主动去收集,客观存在着的信息就会被浪费。因此,要主动收集,勤于收集,只有主动把每个有价值的信息收集到手,信息收集工作才算确有成效。
总之,信息收集的目标是:专业对口,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精而不滥;形成体系,系统完整;信息价值高,富有特色。
收集和选择必要信息在处理问题或作某项研究时,不要收集无关的信息,而是集中收集那些对打破现状思维有用的和相关的信息。不加区别地收集信息的做法,不但费劲费力,浪费时间和金钱,还容易被旧有的观念束缚,妨碍产生解决问题的新思想。
收集信息时,首先要搞清楚收集信息的目的是什么,只有清醒地知道自己收集信息的目的,才能收集到恰当的信息——那些绝对必要的信息。
创造高水准的信息源在各种信息来源中,人际关系最能带来新的信息。高科技与宣传工具越发达,通过个人联系而得到的信息就越重要。
拥有高度信息的人遍布各行各业,不论什么行业的企业,也不论什么规模的公司,一定都有掌握最新信息的人。
一般来说,对哪些是掌握先进信息的行业作个判断,还是容易做到的,但是,要始终保持先进却非常困难。在认为自己的行业最先进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开始落伍了,因为,你放松了努力,没有竭力追赶先进。所以,最先进的行业有时是商业,有时是电视行业,有时是证券行业。为了搞到最新信息,人们已经不再把目标锁定在某一个行业,而是各行各业中都有对信息高度敏感的人。
学会舍弃资料有的人抽屉中胡乱塞满了陈旧资料,却夸耀自己有丰富的信息。实际上,有大量的资料并不能说明自己掌握的信息量丰富,倒不如说自己掌握的信息有些过量,却极少接触到真正必要的资料。对信息处理来说,资料多,有用的信息最少,这种方法本身就是本末倒置。
信息是"生食品",放之不管就会不断腐烂。因此,自己要设定信息的保质期,腐烂的东西一定要扔掉。舍不得扔资料的人总是认为,无论什么文件说不定某个时候就会有用,但是, "某个时候"几乎没有光顾过。
与此相反,为了"某个时候"的需求保存资料,而把现在有用的资料完全埋没掉,这更加可怕。正如同冰箱里的食品"因为可以保持很长时间",就过量地塞满冰箱,让好不容易采购到的新鲜食品不是吃掉而是烂掉,岂不是太浪费了吗但是,扔掉还是保留,有时很难下决心,有时候,有一种扔掉就不能捡回来的心情,因此,在犹豫不决时往往选择"保留"。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对信息明确自己的看法,并设定保留资料的标准。这样,即使接二连三地扔掉资料,但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仍然会保留下来。
不论什么资料只管收集而不扔掉,说明资料收集者缺乏判断标准,不具备宏观把握事物的能力。
把书的精华归纳在一张A4纸上要把摆在书架上的书控制在一定数量,就要把多余的部分扔掉。但是,不论什么样的书总想保留书中的精华。首先,一边读书一边把想保留下来的那一页折起来,并在重要的地方画上线。读完之后,把折起来的那页裁下来,再按一定的规格把画线的那部分裁下来贴在A4纸上。如果把A4纸竖着用,正好可以容纳普通单行本上下两段。如果把粘贴的东西再复印一下,就会很整齐漂亮,这样就把一本书的精华都整理到一张纸上了。
把一页书裁下来,当然有时也有正反两面都想保留的内容,这时可以进行单面复印。
把自己整理好的东西给别人看,为的是让保留下来的印刷铅字能让对方容易看明白。并且,如果想告诉对方那本书的有趣内容,与其递给他一本书,还不如看着自己归纳好的一张纸更容易进行解读。
如果整本书都很有意思,既不能弄坏,又不能扔掉,那么,将其内容归纳到一张纸上,再复印目录就行。书好目录也一定好,只看目录就能回想出书的全部内容。
把杂志分为三部分来看有不少人房间里的杂志越积越多,因不能处理而深感为难,这是因为他总想一字不落地把杂志全部读完再处理的缘故。其实,周刊没有必要全看,真正有意义的报道寥寥无几,很多内容和报纸一样。不妨将这样的周刊,随手翻一翻就扔掉。
因此,要把杂志分为三部分,一是必须马上要看的报道;二是可以以后看的报道;三是可以不看的报道。并且,用5分钟把必须马上要看的报道、可以以后看的报道分别撕下来,用订书机订好留下来,把可以不看的部分扔掉。这样处理,房间里就不会堆有杂志。
一般来说,一本杂志中必须要看的报道约占10%。有例为证:从北京乘机前往纽约需要14个小时,为打发这些时间,准备了几本杂志,原以为"有这些就够打发时间了",意外的是很快就把杂志看完了。这个事例给人一个启示:因为杂志太占地方,带几本有意思的就行了,孰不知这几本杂志中能消磨时间的内容并不多,加在一起也不过一本罢了。所以,多带几本杂志,不如带一本归纳好的精华部分。
说起来,杂志中的90%都没有必要看,留下一整本杂志在手里显然是浪费时间,因此,一定要区分想看的和不想看的两部分。通常,一本杂志中有一条值得看的信息就足够了。
⑤要保存的信息不要马上整理报纸、杂志和录像等很多信息来源可以作为手头资料保存下来。如果进行分类整理,则需要很多时间。
对那些杂乱无章堆积起来的报纸,如果想保存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就没有必要急着去整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有些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无用信息,如果每天都进行整理,将无法判断信息是否会变质,如果鱼目混珠地将信息混在一起,就会留下很多没用的信息。
比如剪报,把报纸消息剪下来后,先放一两个星期再动手整理也不迟。
让信息暂放一段时间,是否会变质让时间去鉴别。当前要做的事情是,扔掉无用信息,保留确有价值的信息。
尽管下工夫扔掉了容易变质的信息,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没有用的信息仍然会继续增多,这时候还是需要下决心扔掉那些无用的资料。
比较合适的信息大扫除是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前提是时间要充裕,可以一边查找资料,一边把那些没用的资料扔掉。这如同搬家一样,有时候。
会无意中发现大量早已被忘却的资料。
不要急于给信息分类收集信息时不要急于分类,可先多多地收集信息。
收集了很多信息后,再专心致志地翻看,这是博物学的基本要求。
从他人认为是垃圾的资料里看出有价值的信息,这是收藏者的本事。
把所谓的垃圾资料收集多了也会从中发现宝贵的信息。
信息的质比量重要,但是,博物学的信息研究方法是量比质重要。
一般流行的信息处理方法是从查看详细记在卡片上的数据开始的。查看时要控制住想整理的念头,不能一开始就整理数据,要到真正打算整理信息念头非常强烈的时候再动手,因为,只有在此时才能发现有用的信息。
理解信息要由浅及深对于很难理解的哲学、科学书籍,一味躲避是不行的。如果黑格尔博士的宇宙论成了畅销书,任何人大概都能够对宇宙的本源说出自己的意见,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遇到难解的哲学、科学书籍,重要的是读书之前不要畏缩,如果一开始就认为哲学和科学书艰深难懂,那么,本来很简单明白的内容也许会无法理解。
科学书还是孩子用的《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书更有参考价值。这种书文字简练,所有的汉字都注了音,有些以前不知道的道理、原则,看了书之后就一下子恍然大悟。
因为是孩子们用的书,所以,收录的都是一流作者的作品,正因为是孩子用的,所以写得浅显易懂,并且没有错误。
在这个意义上,中小学生用的教材也可以说是深奥无穷的。要掌握英语,与其一开始就学习商务英语或英语会话,还不如通过中学教材重新学起为好。
人们常常忽略基础的东西,但中小学生使用的教材却是基础信息的宝库。
重读孩子时曾经读过的童话,一定会吃惊地发现有许多与记忆不同的东西,再进一步将其与原书的译著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它不仅无损于原著风格,还巧妙地改编了虚构的内容。
信息分为两种,本质的"精华信息"和拘泥于细微地方的"细节信息",可以用孩子的书把握精华信息,用大人的书品味细节信息。
精华信息和细节信息都很重要,差异只在于要理解一件事情是从精华信息入手还是从细节信息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