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不幸与失败的沼泽,经历漫漫黑夜的跋涉,一个人还能信心百倍地向遥远的地平线进发,那他一定能看到生命的曙光……
历经磨难的童年
1978年初春的一个夜晚,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长条村一片寂静,人们早已进入甜蜜的梦乡,然而,在一户普通的农家小院中,一对夫妇却愁肠百转,难以入眠:望着襁褓中熟睡着的婴儿粉嫩的小脸,谁能想到他竟又是一个先天双目失明的孩子。在靠劳动挣工分,条件艰苦、信息闭塞的农村,这孩子将来生活怎么办?生存的出路在哪里?怎样走向社会?怎样成家立业呢?在无奈的叹息中,他们依然抱着一丝希望,期盼着奇迹会发生,也许有一天这孩子会见到光明,有一个光辉的未来,于是就请人给孩子起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名字——阎旭辉。
然而,奇迹并没有发生,小旭辉依旧生活在黑暗中,厄运却再一次降临到这个不幸的家庭:小旭辉出生不到5个月,突如其来的病魔夺去了父亲的生命,失去亲人的痛苦让全家人悲痛欲绝。当时家里还有66岁的奶奶,5个未成年的子女,最大的姐姐才16岁,12岁的大哥和小旭辉竟都是双目失明。父亲的去世使家中失去了唯一的壮劳力。面对着这个沉重困顿的家庭,坚强的母亲忍着悲痛,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担起了这副重担:她像男劳力一样下地劳动,从早到晚料理家务,养猪喂鸡,缝衣纳底;河畔中、田野里、沟壑边都留下母亲拾柴割草种地收获的足迹。母亲披星戴月,为全家人的温饱日夜操劳,长年的体力透支使她积劳成疾,患上了多种疾病。
小旭辉深爱着自己的母亲,而母亲好强坚忍的性格也时时感染着他。他一心想着能像姐姐一样为母亲减轻一些负担,他凭着盲人灵敏的触觉、听觉,摸索着学会了自己穿衣吃饭,渐渐地还帮母亲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同龄的小伙伴们上学了,他只能在校门外徘徊,倾听着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放学了,同龄的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你追我赶,听着院子里的欢声笑语,小旭辉坐不住了,他也赶来和伙伴们凑在一起玩。妈妈知道他长大了,就像一只就要出巢的鸟儿一样,他更需要妈妈的呵护。妈妈在出门的时候,总是手牵手地拉着他上街下地串门,有意无意地锻炼着他,慢慢地他就练就了凭感觉走路的本领。
虽然他可以独自出门,可他不知道自己出来应该干什么?
从摆地摊到开商店
时光荏苒,一晃几年又过去了。小旭辉长成了一个13岁的少年。他能帮妈妈做的事情可多了,可是他觉得这还远远不够。对于这个贫穷的家庭来讲,最让母亲发愁的是钱太少了。于是,小旭辉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和同龄的小伙伴们去做生意。凭着触觉听觉,他早就练会了认识不同面值的钱币。当他兴冲冲地把这个决定告诉母亲时,却被母亲拦住了。母亲有她的顾虑:“正常人做生意都很困难,更别说你一个盲人了,出门在外,别人把你的东西偷完了你都不知道!”小旭辉沉默了,他没有埋怨母亲,他知道母亲是疼爱他,怕他吃亏,可是他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第二天,他就瞒着母亲,悄悄地走出家门,向邻居阿姨借了五元钱,用一元五角钱买了一大包爆米花,做起了第一次生意。果然,像母亲担心的那样,第一次出门上街卖货,没有社会经验的他被一群小孩一抢而空。当他无奈地回到家中,母亲问起这两天的去向,他怕母亲生气没敢说。第一次的遭遇并没有使好强的阎旭辉灰心丧气,他还想寻找机会重新尝试。可是当他准备再努力一次的时候,上一次失败的阴影却让他犹豫不决:如果再次失败该怎么办?借别人的钱怎么还?周围人的嘲笑、母亲的担心阻拦都会扑面而来。正在他郁闷的时候,一位要好的朋友到他家来看他,鼓励他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你要总结第一次的经验,起初先不要到集市上去摆,要先到社会秩序较好的学校门口去摆摊,再试一次,一定会有结果!”于是,阎旭辉又鼓足勇气拿出借来的两元钱购进玉米制品,做起了农村人俗称的“泡泡糖”的生意。虽然本钱不大,给他的压力却不小,在从膨化食品厂进货回家的路上,没有想到遇上了大雨,土路泥泞难行,他背着货物深一脚、浅一脚摸索着前进,浑身湿透,冻得瑟瑟发抖。忽然一脚未踩稳滑倒在地,他从泥水中爬起来,赶快摸索着寻找掉在地上的货物,咬着牙坚持背回了家。母亲见他这副狼狈不堪的样子,诧异地问他干什么去了。
这一次小旭辉认为自己把货物从厂里背了回来马上就要赚到钱了,心里充满喜悦。他自豪地对母亲说:“我做生意去了。”母亲将货物从他身上拿下来就问:“你哪里来的钱?”他实话实说:“是借来的。”小旭辉没想到母亲勃然大怒:“你怎么这么大胆,不经大人同意,你就向别人借钱!你看看你进的这货,这东西根本就不能见水,赶快把这些货物扔掉!”旭辉用手一摸,货物真的变成了泥团一样,这东西是没法卖了。他的心顿时就像跌进了冰窖,凉透了。这一次又失败了,他满腔热情地想要赚些钱,为家里减轻些负担,却屡遭失败,这对一个单纯幼稚的13岁的盲童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难道自己真是一个无用的废人,只能靠别人来养活吗?就在他痛苦迷惑、失望无助的时候,当民办教师的邻居阿姨来到他身边与他促膝长谈。阿姨说:“孩子,不要有什么负担,借给你的钱你拿着用吧,还不了也没关系。你想想,一个正常人干点儿事情都很不容易,更何况你呢?失败两次不算什么丢人事,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你要把每次失败当成生活对你的考验,你要有经历多次失败才能成功的心理准备。”阿姨的一席话给了旭辉莫大的安慰和前进的动力。他鼓起勇气再次去了膨化食品厂进货,每天起早贪黑背着一个黄纸箱到学校门口摆地摊,几分几毛地积攒着,最后一算账,居然赚了几倍的利润,他非常高兴!小旭辉信心倍增,接下来他又扩大投资,增加到几十元,收入自然更多。通过做小生意,他不仅挣了钱,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锻炼。他从进货、推销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和社会经验。小旭辉很聪明,他往往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想法,也许这是做生意给他带来的灵感。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摆完地摊不再直接回家,而是去收“破烂”——比如废铜、废铁、报纸、杂志、塑料、酒瓶等,他把收集到的这些“破烂”送到收购站,自然会有一定的收益,这样就等于他一次出门做了两份生意。日复一日,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给家里开了一个小商店。三年后,为了扩大生意,他用积累的资金一次性又买了三台游戏机,办起了游戏厅。这时商店的资金周转发生困难,由于他和批发部建立了良好的信誉,都愿意赊账给他供货。他一边经营游戏厅,一边开商店,吃的喝的玩的用的都有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当初村里担心或嘲笑他的人,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了,凭自己的劳动挣到了钱,减轻了一些家庭负担,阎旭辉迈出了奋斗的第一步。他更加坚定了信息和勇气,开始寻找新的人生目标。
另辟蹊径 自学唱戏
进入90年代初期,由于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竞争激烈,生意自然就越来越难做。阎旭辉觉得开商店不是长久之计,要想办法寻找下一步的出路,但在信息相对落后闭塞的农村,旭辉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有人见他做生意头脑灵活,就建议他去学吹拉弹唱,旭辉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在农村,婚丧娶嫁开业庆典,经常都请乐队助兴,“乐人们”很走红,不仅管吃管住,而且还有小费。入了这一行,自己就多了一技之长,起码也可以自娱自乐解除烦恼。于是他去请教从木偶团退休的金老师和奇老师,这两位老师从艺几十年,在当地小有名气,对秦腔和板胡比较精通。两位老师告诉他,学唱戏不但要有基础,而且是要收费的,旭辉交不起这个学费,于是他就决定自学,有问题就去登门拜访两位老师,老师也经常给他一些指点。
他常常在村上的高音喇叭下听戏,边听边唱,边唱边记,每次只能学会几句,时间长了就记会了几段。但高音喇叭听戏的时间很难掌握,声音嘈杂,经常听不清唱词,他觉得这样学戏太难。于是他就托人给自己买了一台宝石花牌收音机,这样他可以不用出门在家自学,也不耽误商店的生意,而且收音机节目较多。但是,收音机里的戏曲节目一天只播一遍,没有办法复习,还是不好学。这时金老师给他出主意让他买一台录音机。为了学戏,他毫不犹豫地拿出做生意攒下的钱,托人从城里买回来一台录音机,又从亲戚家借来一盘经典折子戏《拾黄金》的磁带,阎旭辉就天天守在录音机旁边,如饥似渴地反复听着、唱着,没有多长时间就学会了这盘磁带中的秦腔戏曲。
在以后学习艺术的过程中,旭辉发挥了自己的聪明和刻苦,先后还学会了吹笛子、吹唢呐、弹吉他、拉板胡、拉二胡,唱秦腔民歌等,真是吹拉弹唱样样都学,样样都会。由于没有受过专业和系统的学习训练,要进一步深造就会受到限制。但他还是非常热受这些艺术,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着。在所有这些项目中,他最喜欢和拿手的还是唱秦腔和吹笛子。
有一次,村上过庙会,搭台唱戏,他早早就去了。演员还没有来,台下却里三层外三层的挤满了人。对戏曲怀着浓厚兴趣的阎旭辉挤到最前面,却招来有些人的起哄:“瞎子还来看戏,干脆上台去唱吧”!台下许多人知道他会唱几段秦腔,就鼓励他上台试着唱一段。不服输的阎旭辉大大方方地走上台,唱起自己最拿手的秦腔戏《拾黄金》,足足唱了半个小时,没有想到博得满场观众热烈的掌声。自己唱的戏还能给大家带来欢乐,这让旭辉很自豪。“阎旭辉戏唱得好!”这个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附近村民家里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就乐于请他去唱上几段,虽然给的钱不多,但却给他带来更大的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次他出门唱戏,没有人照看商店,被小偷钻了空子,把他商店的货物和门板一卷而空,这一次他损失惨重,不得不关了商店。
为唱戏关闭了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商店,这对他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可是到现在为止,他都从来没有后悔过。唱秦腔和吹笛子成了他最大的爱好,他一直坚持着。吹唱表达了他的情感,丰富了他的生活,寄托了他的希望,解除了他的苦闷。尤其在他不开心的时候吼一段秦腔,吹一曲笛子,顿时心潮澎湃,豁然开朗。吹唱给了他人生一个重要的启示:一个人要善于摆脱挫折和压力,不开心时,一定要找个方法来舒缓自己的压力,否则就不能重新面对挑战,扛过了挫折,人就会变得更加坚强。
外出打工 艰难求生
没有了商店,生活又一次陷入窘境。这时有人劝他外出打工,到建筑工地上去干活。到了工地上,别人都拿上铁锨去干活,但他看不见,不知如何下手。工头就派他去帮别人推车,时间久了,有人就有意见,嫌大家拿的钱一样多,他为啥老干轻活?工头就不得不让他去拉车,他眼睛看不见,掌握不好方向,把车拉得东倒西歪,跌跌撞撞的。工头骂他无用,最后就让他给车上装货。开始干得还可以,可是有一天在装一箱很重的货物时,因为看不见,反应慢了点儿,把手指压在货下,顿时鲜血直流,一阵阵钻心的疼痛。冷漠的工头让他简单包扎了一下,给他结了工钱,撵他走了。后来,母亲陪他去医院看手伤,才知道因治疗不及时,他左手中指上半节已经坏死,不得不截掉,落下终生残疾。
带着满身的疲惫和伤痛回到家里,他感到世事艰难,求生不易。他苦苦思索着想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最后经过反复权衡,他决定搞家庭副业,养殖奶羊。于是,他四处筹措资金,买了一头奶羊。经过他的精心饲养,第二年母羊产下小羊,并开始产奶。正在全家人感到喜悦的时候,母羊和小羊却莫名其妙地死了。这一次他败得很惨,一年多来的心血白费了不说,没赚到一分钱,还把家里多年的积蓄赔了进去。生活又一次无情嘲弄了他:满怀希望地想奔向光明,却总是失望地被抛入黑暗的低谷。回想自己这么多年来,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忍受别人的嘲笑甚至侮辱,只不过是想凭自己的劳动生存,勤劳致富,堂堂正正地做人,为什么总是四处碰壁,一事无成呢?他迷惑了,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光明在哪里?他甚至想到了自杀,既然自己是一个无用的废人,一辈子要靠人养活,还不如一死了之,以免拖累家人。
人间自有真情在
就在他精神濒临崩溃、想走绝路的时候,1997年9月的一天,临潼区残联的领导、乡镇干部了解到他的处境,及时赶到他家看望他,带来了300元慰问金,解除了他的燃眉之急。残联领导问寒问暖,亲切地拉着他的手安慰鼓励他:有困难给残联讲,残联会尽最大努力提供帮助。残联领导和干部给他讲了许多残疾人优惠政策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方法,并帮助他申请免除各种税费,告诉他要相信自己,困难是暂时的。他至今还记得残联领导给他讲的张海迪和海伦·凯勒的动人故事:张海迪高位截瘫,终生要坐在轮椅上,却自学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并精通几门外语,翻译和创作了许多感人的文学作品,成为当代青年的楷模;海伦·凯勒从小因一场疾病变成了既盲又聋且哑的残疾人,生活在黑暗和寂静中,却凭着触觉,学会了与外界沟通,学会了盲文和发音,并借助打字机著书和写稿,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她始终热爱生活,充满活力,喜欢游泳、划船、骑马,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唤起了社会大众对身体残疾者的关注和同情,成为家喻户晓的残疾人典范。
这一份份问候,一句句安慰,在闫旭辉的心中泛起了一股股巨大的暖流,像绵绵细雨滋润了他干涸的心灵,像黑夜里的一盏灯塔给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阎旭辉心里忖度着:自己虽是盲人,但与张海迪相比,四肢要好;与海伦·凯勒相比,听力说话要好。他暗暗下定决心:与其在困难中倒下,不如在奋斗中崛起。人生的道路需要自己去走,人生的机遇需要自己去抓住,人生的命运需要自己去掌握。
他深深地感到了社会的温暖,感到了生命的宝贵和生命曙光的到来。
站在比赛领奖台上
1999年6月的一天,阎旭辉在外面给别人打井,满身疲惫地回到家中,惊喜地发现区残联的领导正在等他。领导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并告诉他:“9月份西安市要举办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如果你愿意参加,就开始进行有计划的训练。你身体条件不错,先在家训练两个月,然后我们来你家测验你的跑步成绩,测验合格后,在西安进行强化训练,就可以报名参加运动会了。”阎旭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感觉这一次一定是幸运之神在眷顾自己。在农村,他从小跑生意,干农活,去工地,身体素质的确还锻炼得不错,如果参加田径项目的中长跑比赛还有一定的优势呢!他决心一定要好好地把握这个机会。体校的张老师和吴老师给他现场教了锻炼的方法及动作要领,接着他就开始了艰苦的训练,每天从家跑到临村,来回8公里,风雨无阻,从未间断。两个月后,区残联理事长带队一行人来到他家,对他的田径项目进行了实地测评:100米——16秒8,200米——33秒16,1500米——6分26秒……他以优异的成绩被选中了。
在西安集训期间,他刻苦训练,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总是超额完成教练布置的任务。比如教练让大家跑5圈,他却跑10圈;举杠铃规定举50次,他却要举80次,简直有股拼命三郎的劲头。教练劝他注意身体,保持体力,他却坚持超强度训练。教练被他的刻苦精神感动了,在集训中对他就格外关心,多加指导,每次训练结束后还帮他拍打按摩放松肌肉,使他体验到按摩对恢复体力的重要。在教练的精神指导严格训练下,他的成绩比集训前有了更大的提高。
1999年9月,他第一次参加了西安市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田径比赛并获得100米、200米及1500米赛三个第一名;10月份,又参加陕西省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了这三个项目的金牌;2000年5月在上海参加了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取得了1500米跑第七名的好成绩;2002年参加西安市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并取得1500米跑第一名的好成绩……
一次次站在领奖台上,阎旭辉不由得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出身的盲人做梦也没有想到能获得今天这么多成绩和荣誉。他深知这些成绩的取得,不光是靠自己的努力拼搏,更与残联领导的关心分不开,与体校老师的指导分不开,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教导,也许自己早已被淹没,哪会有今天的荣誉和辉煌?
从此,阎旭辉就再没有停止过体育锻炼,就像他坚持唱秦腔吹笛子一样,体育锻炼使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增强了他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除了跑步,他现在又增加了一个训练项目——盲人自行车,他希望以后能有一天参加这个项目的比赛。
冲破阻力学按摩
对阎旭辉来说,参加了这么多比赛,自己就是一个正式的运动员了,从此更加刻苦训练,风雨无阻。然而事情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人说残疾人没有正式的运动员,只能是业余的。阎旭辉有些失落,自己的出路究竟在哪里?他找到了残联领导,谈出了自己的苦恼:有没有适合盲人可以长期干的工作?残联的同志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告诉他:“盲人按摩是个受社会尊重的技术工作,我们这儿近期有一个盲人按摩培训班,你可以参加,等到开学我告诉你。”虽然,那时旭辉对按摩还只是一知半解。即便是在西安集训时,体校老师教给他的用按摩能放松肌肉,解除酸痛疲劳,他也只是朦朦胧胧对按摩有一点初步的印象,但他相信残联的领导同志指给他的一定是一条行得通的路,他心里顿时感到踏实多了,回到家耐心等待。过了一段时间,村上有人给他捎话:“区残联给你打了一个电话,叫你回电话呢。”他当时就乐坏了,高兴得连饭都顾不上吃,连忙赶到两公里外的电话亭,拨通了残联的电话。残联同志告诉他:“这次的培训是专门为了帮助盲人就业办的,不收学费,你一定要好好学。”虽说不收学费,但是需要买一套北京盲人出版社出版的有声教材,还有自己的交通费等其他花销,这些钱从何而来?他向家里人谈了这些情况,没料想遭到家里人包括疼爱他的母亲的一致反对:在农村,母亲从来没有听说过不打针不吃药,捏捏揉揉也能治病,担心他学完了没用处,白花钱。家里人的不理解让阎旭辉很委屈。这时残联再一次来电话催他一定要抓住机会,学一门技能。阎旭辉坚信:逆境中奋进,才更具有挑战性,它能激发出一个人更大的激情和力量,去取得更出色的成就。他果断地从朋友那里借来500元钱,准备去参加学习,他要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选择。
背着简单的行囊,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乘火车,踏上了求学路。朋友将他送到西安火车站,在社会上的长期锻炼使这位年轻人显得比同龄人更成熟一些。他知道,机遇来之不易,要好好地把握。
宝鸡自强中专是一所专门为残疾人开办的学校,很适合这些孩子学习,对于从未上过学的阎旭辉来说真是久旱逢甘雨,他很快便陶醉在学校的学习氛围中。
阎旭辉到学校后,见到了刘安生老师,把自己的经历和迫切想学这门技术的心情告诉了老师。刘老师问他:“按摩是一个辛苦又枯燥的职业,你能坚持下去吗”?阎旭辉说:“只要能学到这门能治病的技术,累死我也愿意”!刘老师被这个憨厚的年轻人感动了,一点一滴手把手地教他。下课后,阎旭辉又听着有声教材反复练习,用心琢磨各个穴位的位置,按摩的手法。通过学习,他才知道按摩是一项传统的、备受现代人推崇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既可作为日常保健,解除疲劳,缓解压力,又可以治疗一些打针吃药治不了病,既简便易行,又包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他一下子爱上了这个非常适合盲人从事的职业,更感谢残联领导把他引上了这条光明的路。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他已经在中医按摩上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刘老师又将他安排到西安恒辉盲人按摩中心实习四个月。不久,他顺利地通过考试,拿到了职称证。
从按摩治病到开办按摩诊所
阎旭辉满怀喜悦地回到了家乡,他要让他家人和乡亲们知道,他学会了按摩,按摩是可以治病的。体弱多病的母亲对他的话半信半疑。旭辉就给她用按摩来治疗哮喘病。没有多长时间,她的病好转很多,也不用吃药打针了。母亲可高兴了,逢人就自豪地说:“我儿子学会了按摩,能治病。”
村上有的人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找他按摩治病,结果很有效。在缺医少药的乡村,不打针吃药就治好病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全村,来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当时有些颈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的病人问他能不能看好,他根据刘安生老师教授的知识如实地说:“这些病可以治疗但不能根治。”又有人讽刺地说:“这不是骗人嘛!”他听了并不计较。他相信:日久见人心,只要自己竭尽全力,真诚地为乡亲们服务治病,一定能赢得大家的尊重与信任。果然,在不断的实践中,他的医术不断提高,给许多患者看好了病,当患者拉着他的手连声感谢时,他的心里充满了幸福。
由于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他就下决心开一个诊所,这样既可以方便为更多的人服务,也可以使自己有一个稳定的收入。2002年9月,阎旭辉的盲人按摩诊所终于开张了,虽然一开始租来的房子不大,但因为他服务热情,技术精湛,来看病的患者很多,他的经济状况也逐步好转。2004年11月,他找到了一位理解支持他的事业的意中人,两人志同道合,生活幸福美满。
2005年12月,临潼区残联理事长及残联的干部带着记者来到了阎旭辉的按摩诊所,并带来1000元慰问金和衣物等。领导询问了他的生活及事业发展情况,鼓励他要再接再厉,把自己的事业干大,把自己的技能传授给更多的人,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为社会作出贡献。阎旭辉不负众望,他把这些年积累的资金拿出来购买了10台按摩床,6个架子床,扩大了诊所面积,接着又买了一台电脑,并安装了盲人软件,他可以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最新的按摩技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2006年他还开办了一个按摩培训班,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大家。
阎旭辉的名声一点点传开了,生活正向他展开了一幅美好的画卷。回首往事,从他13岁开始摆地摊算起,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这些他已记不清了。可是他怎么也不能忘记家人、朋友、社会,特别是残联给予他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当他遭受打击、失意徬徨,甚至悲观绝望的时候,是他们帮他走出失败的阴影,重新鼓起奋斗的勇气,追随着希望的曙光,走向成功的彼岸。
未来的路
29岁的阎旭辉未来的人生之路还很漫长,他还有更多的愿望与梦想,下一步他想办一个盲人按摩医院,安排更多的盲人就业;他还想有朝一日重回赛场一展风采,参加他的田径比赛和盲人自行车比赛。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也许他还会面对更多的失败与挫折、迷茫与徘徊,但现在的他已经成熟了许多,他已经做好挑战一切的准备。如果把他以前的经历比做在漫漫长夜里的跋涉,那么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他吹笛唱戏的韵音没有停,他竞速比赛的脚步声没有停,他捶敲推拿的按摩节奏没有停……这是一曲奏不完的交响乐。阎旭辉用自己近30年的历程谱写了一曲残缺生命的美丽赞歌。
人生的价值正从这里折射出一道永不熄灭的生命的曙光。
(陈瑞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