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失去右臂的人,用了近十年工夫,挖走沙石4万多立方,回填熟土2万多立方,改造出30多亩良田,你相信吗?
稻地江村地处终南山下的大峪河西岸。村子周围都是稻田,到了收获季节,四处金灿灿的,浓郁的稻香糊住人的鼻子,令人窒息。但是,在赵东孝开垦的河滩地里,却齐刷刷地长着比人还高的玉米,肥硕的棒子摇摇欲坠。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带领妻子、儿子和未来的儿媳在收玉米。由于失去右臂,他左手拿着把特制的镰刀,刀口向右,砍倒的玉米都倒向怀里,再用左手摆放整齐。别看他是一只手,但干起活来一点儿不比儿子弱。他的妻子和未来的儿媳在后面掰棒子,那手就像绾花一样,快得使人眼花。田地里洋溢着融融的亲情和丰收的喜悦气氛。
童年 成为他心灵上抹不去的痛
赵东孝出生于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兄妹五人,他排行老二,从小灵醒、勤快,上小学时一直是班上的“三好学生”。1976年的一次意外事故改写了赵东孝的一生,也成为他心灵上永远抹不去的痛。
当时,赵东孝只有13岁,个子很高,身体也结实,皮肤被太阳晒得油光发亮。由于天热,他只穿了件短裤和露着脚趾尖的布鞋。母亲扛着粮食走在前面,东孝提着木斗跟在后面,母子俩一起去给家里磨面。虽然电磨子是机械的,但磨面的人还是很忙活的。一会儿要换斗,一会儿要敛面。东孝便在磨房里玩开了。
面快磨完的时候,一声惨叫吓呆了磨房里所有的人。看磨子的妇女赶快关掉电闸,但为时已晚了。赵东孝的右胳膊被磨子的齿轮夹住,皮肉几乎全部被撕掉,只剩白森森的骨头。当时,他的母亲便晕了过去。赵东孝被送到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经过治疗和植皮手术后,本以为可以保住胳膊。谁知由于天热,他的伤口不幸感染,肌肉坏死,医院要截去赵东孝的右上肢。
“娃的胳膊不能锯,我求求你们!”赵东孝的母亲跪在地上,拉着医生的裤角哭着哀求着。
医生也是人,同样也是肉长的心,但事实却是无情的。他们只能用好言劝慰眼前这位可怜的母亲,但截肢手术还是做了。
失去右臂的赵东孝,由于年纪小,当时并不知道严重的后果。但父母明白一个农村的孩子失去胳膊意味着什么。母亲托着儿子那空落落的衣袖,眼泪簌簌地往下落,止不住擦不干。从此,她便像祥林嫂一样,逢人便说:“如果知道那天出事,我就是饿死,也不会去搭磨子。”
伤愈后,赵东孝拖着一条空袖子走进了学校。失去右手,用左手写字很别扭,一点儿都不自如,写出的字就像蚯蚓爬过一样。有时候烦躁了,真想把笔扔了,背书包回家。每当此时,班主任老师总会用慈祥的目光鼓励他,用温暖的手去帮助他。经过一段顽强的训练,赵东孝终于渡过了难关,学会了写字,而且学习成绩名列班里的第一名。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老师还推荐他参加了长安引镇地区数十所小学开展的数学竞赛,获得第二名。
升学考试中,赵东孝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初中。在初中时,他不但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还当上了班长。这时候,他只觉得失去右臂很不方便,并不觉得和其他同学有什么不一样。直到1993年中考时,他才领略到残疾给自己人生带来的不幸和痛苦。
初中毕业时,赵东孝显得很兴奋。他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刻苦复习,准备迎接升学考试。他期望顺利进入高中和大学学习,好在社会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但是,临近中考时,校长却告诉他不能参加考试了,原因是他身体有残疾。这消息无疑是当头一棒,赵东孝被打晕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学习这么好,为什么不能继续上学呢?他第一次尝到了残疾酿成的苦酒。校长也为赵东孝不能参加中考而感到惋惜,就安慰地劝赵东孝继续学习,希望来年升学制度能有所改变。在校长的劝说下,赵东孝带着一丝希望又复读了。谁知第二年还是照旧,赵东孝仍未能参加中考,他彻底失望了。从学校回到家,赵东孝一头倒在床上,一连睡了三天,没吃没喝。他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不知今后的路该怎么走。父母看着儿子这样,心里更痛,便竭尽说词进行劝慰,但仍无济于事。父母怕儿子睡出毛病,便请来乡亲做他的思想工作。其中一个叫王养文的人,他不但劝起了赵东孝,而且使这个残疾少年的人生受到很大影响。
园艺场的经历 坚定了他的生活信念
大赵东孝5岁的王养文承包了村里的园艺场,管护着几百棵果树。他把赵东孝带进了园艺场,让他看管果园,一个月40元工资。虽然工资不多,但赵东孝很高兴。不管咋说,这总是他踏入社会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所以他很看重,也很珍惜。他吃住在园艺场,白天不停地在园子里转,晚上也要起来好几回,生怕丢了果子。一个月过去,赵东孝第一次拿到了用劳动换来的工资,心里特别高兴。第二天,他便到引镇的书店买了好几本果树种植方面的书,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别看赵东孝年纪小,但脑子好使,能吃苦。让他整天转悠着看园子,他觉得太没意思,没事便跟着工人学剪枝、学喷药。开始,大家看他一只手干活不方便,都不让干。但他脾气很倔,你不让干,我还非干不成,而且要干好。果然,时间不长,他便靠看书和实践学会了修剪果枝、病虫防治等果园管理技术。在他的精心管护下,老园子焕发了第二春。果子的质量和产量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效益翻了一番。从此,王养文和赵东孝也成了莫逆之交。到了1990年,王养文觉得赵东孝很可靠很能干,便主动要求同他联手承包果园。从而,两个人从雇佣关系变成了合作关系,赵东孝成了果园的半个主人。在他的提议下,又对果园的果树逐步进行了更新,栽上了新品种。这样,果园的收益不但没受影响,而且实现了更新换代。
1992年,正当赵东孝和王养文踌躇满志追求更大的效益时,村子却将果园的所有权下放给了村民,果树也分给了村民。失去了果园,就像失去了孩子,赵东孝和王养文心里痛苦极了。但这时的赵东孝,已不是刚从学校出来的赵东孝。有了园艺场的这次经历,不但使他学会了劳动,更重要的是坚定了他的生活信念,使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这时的他没有蒙头大睡,而是认真思索、谋划。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能没事干,因为哥哥结婚分开住以后,赡养二老的担子就落在了他的肩上。但是外出打工,自己身体又不行。思来想去,他决定承包本村的河滩地,在那上面做文章。
稻地江村紧靠大峪河,有大片的河滩地。说是河滩地,其实就是一片乱石滩。要想把它整成地,就是健全人不累死也得掉几层皮,更何况一条胳膊的赵东孝,真是有点儿天方夜谭的味道。所以,家里人都反对赵东孝承包河滩地,怕他一条胳膊干不来。但赵东孝看准的事就非干不可,十头牛也拉不回。他对父母和村干部说,愚公都能把两座山搬走,我就是一担笼一担笼提,时间长了也能把地弄出来。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赵东孝决定住在河滩。这件事感动了村里干部,为表示支持,他们将村上的一些旧木料和砖瓦送给赵东孝,并发动群众帮助他在河滩上盖了两间简易房。从此,赵东孝便开始走上了他的创业之路。
想生存 就必须有自己的摊子
赵东孝共承包了30亩河滩地。为了整好地,他和父亲把地里的石头一笼一笼提出去,又把土厚的地方一笼一笼地匀到土薄的地方。由于他是一只手,时间长了,五个指头都被石头磨破了,但他从来不叫疼,贴上胶布又干开了。为了省钱,他没有雇工,翻地挖地都是自己干。开始的时候,镢头和锨在他手里很不听使唤。由于抡镢头掌握不住平衡,往往一挖下去,镢头便倒向一边,只能给地上锛个坑儿。用锨翻地的时候,踩得深了一只手翻不动,浅了又不行。一天翻不了席大一片地。几天下来,他整个左臂都肿了,痛得抬都抬不起来。父母看儿子可怜的样子,便劝他歇几天。但是按照赵东孝那牛脾气,他根本歇不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那一条胳膊变得非常有力,铁锨、镢头在他手里使得非常自如。昔日的乱石滩,在他的辛勤劳动下,变成了一块块像模像样的土地。可就在这时,赵东孝的父亲却得了重病。父亲临死时拉住赵东孝的手说:“我这辈子最放心不下你。爸还想多活几年,帮俺娃把地整好,给俺娃娶个媳妇,但是不行了。”听着父亲的话,赵东孝这个四棱饱满的汉子落泪了。父亲的去世,无疑对赵东孝是雪上加霜。因为当时家里生活很困难,住着草棚,几个弟弟妹妹又要上学,今后家里的负担更重了……
晚上,天上没有月亮,四处一片漆黑。小屋的周围到处是蛙叫虫鸣,还伴有“哗哗”的河水声。可赵东孝对这些噪声却充耳不闻,静静地躺在小屋里,没有点灯。他瞪大眼睛看着屋顶,苦苦地思索着,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失去了父亲,没有了帮手,整治河滩地更难了。但自己是残疾人,出去又能干什么?经过思索,他得出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生存就必须有自己的摊子。何况自己已经在河滩地上干起来了,还能半途而废吗?因此,他觉得累死挣活,这条路也要走下去。村子的乡党很同情他,地里活多的时候,人们就来给他帮忙。这其中有个叫李宁的,是嫁到稻地江村的媳妇,两年前丈夫去世。在长期的交往中,李宁感觉赵东孝人很好,也吃苦能干,两人便产生了感情。一天,赵东孝请村上的乡党到李宁的婆家去提亲。她公公一听顿时破口大骂,说李宁嫁谁都行,就是不能嫁赵东孝,认为赵东孝缺只胳膊,自己连自己都照顾不好,还能养家糊口?当时,赵东孝家里人听了这事后,也不同意,认为李宁大东孝4岁,又带着孩子,这不明摆着一辈子给人家干嘛。但这时赵东孝和李宁的感情已经很深,意志非常坚定。为了撮合这件好事,村上的乡党便把赵东孝、李宁和李宁的公公叫到一起商量。但不管咋说,她公公就是不同意。李宁觉得有点委屈和气愤,就顶了公公几句。这下可惹恼了她公公,轮起板凳就往李宁身上砸。赵东孝赶紧过去保护,结果也挨了几下打。赵东孝、李宁两人回到家里,抱头痛哭,觉得活人太难了。
后来,经过村上人反复劝说,李宁的公公终于同意他们的婚事,但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李宁前夫看病时借别人5000元的债,要东孝还上;二是李宁的两个孩子,大的不能带走,而且还要赵东孝负担抚养费7000元。这两个无理的要求,赵东孝全答应了。他认为没有钱可以挣,但没有李宁却是不行的。
赵东孝和李宁的婚礼很简单。他们没有惊动亲戚,也没有打扰乡亲,只是到引镇集上给李宁买了一身衣服,就算成婚了。婚后,两口子很恩爱。赵东孝从此又有了帮手,整地的劲头更足了。
拔一棵干枯的树苗 他的心就疼一下
赵东孝经过几年的奋斗,整出了十多亩地。他连凑带借,投资了800元钱给十多亩地里全部栽上了桃树。因为他觉得种果树比种粮食收益大,而且自己又有果园管理经验,这件事肯定能干成。谁知人算不如天算。当年遇上了干旱,村上的稻地又多,闹起了水荒。赵东孝的桃园因为是河滩地,土层只有二三寸,根本蓄不住水。一个夏天下来,桃树全旱死了。这对赵东孝来说,又是一次很大的打击。他拔着干枯的桃树苗,就像揪他的心,拔一棵,他的心疼一下。从此,赵东孝变得更加沉默了,也不收拾地了。妻子李宁还以为他在整地上回头了,心里暗自高兴。她想着以后做个小买卖或别的事情,都比这整地轻松得多,也来钱快。谁知赵东孝闷了几天后,突然对妻子说要把河滩地的沙子石头挖走,上面换上好土,让河滩变良田。妻子一听,觉得赵东孝这人简直疯了,坚决反对。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最终她还是得听东孝的。
改造河滩地的事是赵东孝反复思考过的,所以,一旦决定下来,他便开始干了。起先,赵东孝是和妻子两个人干。他又是挖,又是铲,又是拉,妻子做下手帮忙。拉车的时候,袢绳深深地陷进东孝的肩膀里。几天下来,他的肩膀就起了一条很红的血印子。妻子李宁看他不要命的样子,非常心疼,便劝他歇一歇。但她的话对赵东孝来说,根本就是耳旁风,不起作用。经过几个月的劳累,终于有一天,赵东孝趴下了。
在医院里,医生给赵东孝挂上吊针,一天就花了几十块。两天吊针打下来,身体稍微得到恢复,赵东孝便出院了。回到河滩地的小屋,赵东孝却发现里面的铺盖和生活用具全不见了。原来在他住院期间,妻子李宁怕他整地累坏了弄出三长两短来,所以没告诉他,就把铺盖搬回家里,逼着赵东孝放弃整地。赵东孝知道后,进门就骂起了妻子。这是他第一次对李宁发这么大的火。妻子的好心没得到好报,心里很委屈,但她能够理解赵东孝。李宁只好眼泪汪汪的,把铺盖又从家里夹到河滩小屋。但是,赵东孝也答应了妻子提出的条件,在村上雇两个帮手。但要雇人,就要掏工钱。这些钱从哪里来?赵东孝经过苦思和筹划,决定办个砸石场。把掏出来的石头加工成碎石,用卖石头的钱雇人帮忙。
一个残疾人要干这苦差使 我佩服
当时砸石机并不普遍,长安还没有卖的。要买砸石机,就得到几百里以外的富平县美原镇去。为了探得究竟,赵东孝揣着50元钱,坐上了去富平的长途车。
汽车颠簸了一天才到了富平县,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赵东孝拖着疲惫的身子走下汽车,知道人家厂子已经下班了,他决定找个地方先歇下再说。走出汽车站,他举目向四处望了一眼,便向偏僻的地方走去。他找了好几家旅店,都因为住宿费太贵而没歇成。最后,他花了3元钱才在一个小旅店住了下来,而且睡的是大铺,也没有卫生间。但这对赵东孝来说根本不在乎,他只在乎兜里的钱。他坐在铺上歇了一会儿,这才想起一天还没吃饭。他出门随便找了一家饭馆,吃了一碗臊子面就算了事。吃完饭回到旅店,他面对同屋的几个旅客,有点儿犯难了。由于他是第一次出门,腰里又揣着几十块钱,生怕被人偷去。他思来想去不知怎么办好,只好不脱衣服,囫囵着身子睡下了。可由于惦记着钱,一夜都没睡好。
第二天,赵东孝睡眼惺忪地起来,在当地人的指引下,他找到了那家砸石机厂。这是一家乡镇企业,厂子不大,可产品销路很好。厂子里人来人往,车进车出,显得兴旺红火。赵东孝走进厂门,心里很高兴。可到销售科一问价钱就傻眼了,一台机子5000多块钱,这不是要人的命吗?赵东孝的脸马上拉下来了。他非常沮丧地走出厂门,可没走几步就停下来了。赵东孝心想开弓没有回头箭,自己这么回去咋向家里人交代,他二返身又进了砸石机厂的厂门。这次学乖了,他没有乱扑,直接就去找厂长。
厂长是个上了年龄的人。他看了一眼赵东孝,便盯着那空落落的袖子问:“你能行吗?”赵东孝坚定地回答:“行!”厂长还是有点儿怀疑:“现在集体的砸石场都很艰难,你一个残疾人能赚钱吗?”赵东孝诡秘地一笑:“我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干成。”看他蛮有信心的样子,厂长很高兴地说:“一个残疾人要干这苦差事,而且有这样的决心,我佩服。”他从椅子上站起来,亲自领着赵东孝在厂里转了一圈,并帮他选好了机子。到了快下班的时间,厂长拍了拍赵东孝的肩膀,非常热情地说:“平常都是人请我,今天破一次例,我请你。走,吃饭去。”
砸石机厂厂长把赵东孝拉到美原镇第一大食堂,不但请他吃了一顿饭,而且在饭桌上就表态:砸石机价格优惠2000元。当时,赵东孝高兴极了。第二天,他就赶回了家里,并连夜在乡党跟前借了3400元。他借到钱没敢多耽搁,折返身二次又来到美原镇。厂长看赵东孝很守信用,是个干事的人,心里很敬佩。他没让东孝再花费,厂子掏钱雇了辆车,把砸石机送到了稻地江村。
挣钱不是为了享受 而是为了改造河滩地
赵东孝买回了砸石机,整个村子都轰动了,但大多是一种敬佩。等到他安装机子的时候,乡党们纷纷拿着鞭炮和红绸前来祝贺,那场面比给他办喜事还热闹。当机子开动、碎石滚出机子时,人们又是一阵欢呼。可赵东孝却并不显得兴奋。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砸石场办成办不成,关键看砂石的销路。在他们这一带,有专门负责砂石买卖的人,他手下掌控着数十辆至上百辆的手扶拖拉机,往西安的建筑工地拉砂石,然后由他统一结算砂石款和运费。所以,你要是能和这样的人拉上关系,你的砂石就不愁卖不出去。对于这些人,赵东孝也知道几个,但不熟悉,也没人引荐。可为了能把石场办活,赵东孝决定自己闯一闯,去会会这些人。要见这些实力人物,自己和人家又没什么关系,那最起码得带点儿见面礼。这时的赵东孝已是满屁股的债,哪里有钱去买礼物。最后,他把眼睛盯上了家里的那几只老母鸡。但他知道,那几只老母鸡是母亲的宝贝,家里的米面柴盐全靠它呢。要把母鸡送人,母亲肯定不答应,可出去买礼又没钱。最后,他决定瞒过母亲,把鸡偷出去。赵东孝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他立即找来麻袋,逮住鸡往里一塞,扔到墙外。然后,他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大大方方地从大门走了出去。到了墙外,他捡起麻袋,就往杜曲镇跑。
杜曲镇有个砂石老板姓王,年龄有60多岁,花白头发,很面善。他一听赵东孝办了个砂石场,根本不相信。等他到现场一看,不但碎石质量过关,而且还被赵东孝的精神感动了。当场,他就和赵东孝签了砂石合同,而且一月一结账。这时,赵东孝才真正从心眼里感到高兴。他挖石碎石的劲头非常高涨。第一个月,他就挣了5000元,除去其他费用净赚1000多元。在当时的农村,1000多元可是一大笔钱。他拿到钱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集市上买了几只母鸡送回家里,因为他一直对母亲有愧疚。第二件是给媳妇孩子买了件新衣服,因为他对媳妇孩子也有愧疚。剩下的钱,他一分也没舍得花。他知道挣钱不是为了图享受,而是为了改造河滩地。所以,他用剩下的钱租了一块地,作为铺垫河滩地的土源。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砸石机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砂石买卖很难做。一次,为了催要砂石款,赵东孝还被人打了一顿。但是,不管怎样艰难,赵东孝改造河滩地的决心始终没有变。
功夫不负有心人。赵东孝辛苦了近十年,挖出30多亩良田。他的这一壮举,于2001年被《华商报》以“独臂闯人生”为题进行了报道。后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西安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进行了报道。赵东孝随之成为新闻人物。被他的事迹所感动,长安区农牧局给赵东孝送了一台铡草机和3000元购牛款;区水利局扶助3000元帮他在地里打了一眼井;区林业局给了1000元的树苗款。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赵东孝的劲头更足了,30亩地管理得井井有条。他种了10多亩庄稼、10多亩果树、3亩多菜地、2亩多树苗和3000多棵大小杨树,还养了9头牛。一年各种收入加起来,能赚万元多。几年来,他不但还清了以前的债务,还给家里盖起了三间平房。2005年助残日前夕,赵东孝被授予西安市“自强模范”称号。
(王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