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是上天赋予的道理;实现诚实,是做人的道理,诚实的人不必勉强(为人处事)就会合理,不必多思就会得当;举止行动能不偏不倚地符合中庸之道,这就是圣人。要实现诚实,就必须选择至善的道理,并且坚持不懈地去实行它,(才能成功)。”
“广博地学习知识,详密地探究它,谨慎地思考它,明晰地辨析它,切实地执行它。”
“有的不学习也就罢了,如果学习了还不能掌握,那就不要停止学习;有的不问也就罢了,如果问了还不能明白,那就不要停止追问;有的不思考也就罢了,如果思考了还不能有所得,那就不要停止思考;有的不辨析也就罢了,如果辨析了还不能明晰,那就不要停止辨析;有的不实行也就罢了,如果实行了还不能贯彻到底,那就不要停止实行。别人一次能做到的,我做上百次也一定能做到;别人十次能做到的,我做上千次也一定能做到。”
“果真能够按照这样的道理去做了,即使是愚笨的人也必定会变得聪明;即使是柔弱的人也必定会变得刚强。”
【读解】
每一个的智慧不一样,因而一个人领会一件事情的时间也有快慢。不过,人的智慧可以通过时间去弥补,如果你的智慧是中等,别人看一遍,你看十遍便能达到那个程度了,这也就是成语中的“笨鸟先飞”吧。
作为一个人,诚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贤人之所以能得到别人的拥护,一方面是他们的品德高尚,另一方面就是他们真诚待人。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不诚的现象存在,那么我们是否就此对诚绝望了呢?不是,只要你坚持以诚待人,那么别人自然也会以诚相报。不过我们在自己以诚待人的同时,还应对别人的言行加以鉴别,不能盲目听信。总之,行中庸之道,以诚相待是永恒的真理。
【原文】
自诚明①,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②明矣,明则诚矣。
【注释】
①自:从,由。明:明白。
②则:即,就。
【译文】
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诚,这叫做人为的教育。真诚也就会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后也就会做到真诚。
【读解】
无论是天性还是后天人为的教育,只要做到了真诚,二者也就合一了。
“革命不分先后,明道向善不问先天后天。”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里也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原文】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①;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②;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③。
【注释】
①尽其性:充分发挥本性。
②赞:赞助。化育:化生和养育。
③参天地:与天地并列为三。参:并列。
【译文】
只有天下极端真诚的人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帮助天地培育生命;能帮助大地培育生命,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
【读解】
真诚者只有首先对自己真诚,然后才能对全人类真诚,只有对全人类真诚,也才能换得别人的真诚。
真诚可以提升一个人,如果一个人真诚地去做每一件事情,去对待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那么这个人就可以立于与天地并列为三的不朽地位。
真诚的功用居然有如此之大,那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原文】
其次致曲①,曲能有诚。诚则形②,形则著③,著则明④,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⑤。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注释】
①其次:次一等的人,即次于“自诚明”的圣人的人,也就是贤人。致曲:致力于某一方面。
②形:显露,表现。
③著:显著。
④明:光明。
⑤化:即化育。
【译文】
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致力于某一方面,致力于某一方面也能做到真诚。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会感动他人,感动他人就会引起转变,引起转变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能化育万物。
【读解】
这一章相对于上一章而言。上一章说的是天生至诚的圣人,这一章说的是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换句话说,圣人是“自诚明”,天生就真诚的人,贤人则是“自明诚”,通过后天教育明白道理后才真诚的人。贤人虽然致力于某一方面,但通过教育和修养,通过“形、著、明、动、变、化”的阶段,同样可以一步一步地达到圣人的境界:化育万物,与天地并列为三。
说到底,只要你努力奋斗,曲径通幽,条条道路通罗马,最终都可以大功告成,修成正果。
在劝人真诚的问题上,《中庸》真可以说是苦口婆心、不遗余力的了。
【原文】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①。国家将兴,必有祯祥②;国家将亡,必有妖孽③。见乎蓍龟④,动乎四体⑤。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⑥。
【注释】
①前知:预知未来。
②祯祥:吉祥的预兆。
③妖孽:物类反常的现象。草木之类称妖,虫豸之类称孽。
④见:呈现。蓍龟:蓍草和龟甲,用来占卜。⑤四体:手足,指动作仪态。
⑥如神:如神一样微妙,不可言说。
【译文】
极端真诚可以预知未来的事。国家将要兴旺,必然有吉祥的征兆;国家将要衰亡,必然有不祥的反常现象。呈现在蓍草龟甲上,表现在手脚动作上。祸福将要来临时,是福可以预先知道,是祸也可以预先知道。所以极端真诚就像神灵一样微妙。
【读解】
心诚则灵。
灵到能预知未来吉凶祸福的程度,可就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了。
至于“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的现象,历代的正史野史记载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你说它是迷信也罢,说它是无稽之谈也罢,反正不仅一般人津津乐道,就是正统儒学的经典,不也同样认为这种现象“见乎蓍龟,动乎四体”吗?
其实,撩开神秘的迷雾,这里的意思不外乎是说,由于心灵达到了至诚的境界,不被私心杂念所述惑,就能洞悉世间万物的根本规律,因此而能够预知未来的吉凶祸福、兴亡盛衰。
一言归总,还是说到真诚的出神入化功用。
【原文】
诚者,自成也①;而道,自道也②。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于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注释】
①自成:自我成全,也就是自我完善的意思。
②自道:自我引导。
【译文】
真诚是自我的完善,道是自我的引导。
真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没有真诚就没有了事物。因此君子以真诚为贵。
不过,真诚并不是自我完善就够了,而是还要完善事物。自我完善是仁,完善事物是智。仁和智是出于本性的德行,是融合自身与外物的准则,所以任何时候施行都是适宜的。
【读解】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
这里把智、仁与真诚的修养结合起来了。因为,真诚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事物的根本规律,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真诚从细的方面来说,是自我的内心完善。所以,要修养真诚就必须做到物我同一,天人合一,而要做到这一点既要靠学习来理解,又要靠实践来实现。
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真诚的外化问题,也就是说,真诚不仅仅像我们一般所理解的是一种主观内在的品质、自我的道德完善,而是还要外化到他人和一切事物当中去。打一个形象的比方,倒正好用得上我们以前常爱引用的那句话:“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彻底解放无产阶级自己。”自己解放了,全人类都解放了,世界也就大同了。自己真诚了,他人真诚了,真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世界也就美好无欺了。
说到底,还是真诚的奇妙神功。
【原文】
故至诚无息①。
不息则久,久则征②。
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③。
如此者,不见而章④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⑤:其为物不贰⑥,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⑦,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⑧而不重,振⑨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⑩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注释】
①息:止息,休止。
②征:征验,显露于外。
③无疆:无穷无尽。
④见:显现。章:即彰,彰明。
⑤一言:即一字,指“诚”字。
⑥不贰:诚是忠诚如一,所以不贰。
⑦斯:此。昭昭:光明。
⑧华岳:即华山。
⑨振:通“整”,整治,引申为约束。
⑩一卷石:一拳头大的石头。卷:通“拳”。
不测:不可测度,指浩瀚无涯。
《诗》云:以下两句诗均引自《诗经·周颂·维天之命》。维:语气词。穆:深远。不已:无穷。
不显:“不”通“丕”,即大。显:即明显。
【译文】
所以,极端真诚是没有止息的。
没有止息就会保持长久,保持长久就会显露出来。
显露出来就会悠远,悠远就会广博深厚,广博深厚就会高大光明。
广博深厚的作用是承载万物;高大光明的作用是覆盖万物;悠远长久的作用是生成万物。
广博深厚可以与地相比,高大光明可以与天相比,悠远长久则是永无止境的。
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显示也会明显,不活动也会改变,无所作为也会有所成就。
天地的法则,简直可以用一个“诚”字来囊括:诚本身专一不二,所以生育万物多得不可估量。
大地的法则,就是广博、深厚、高大、光明、悠远、长久。
今天我们所说的大,原本不过是由一点一点的光明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无边无际时,日月星辰都靠它维系,世界万物都靠它覆盖。今天我们所说的地,原本不过是由一撮土一撮土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广博深厚时,承载像华山那样的崇山峻岭也不觉得重,容纳那众多的江河湖海也不会泄漏,世间万物都由它承载了。今天我们所说的山,原本不过是由拳头大的石块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高大无比时,草木在上面生长,禽兽在上面居住,宝藏在上面储藏。今天我们所说的水,原本不过是一勺一勺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浩瀚无涯时,蛟龙鱼鳖等都在里面生长,珍珠珊瑚等有价值的东西都在里面繁殖。
《诗经》说:“天命多么深远啊,永远无穷无尽!”这大概就是说的天之所以为天的原因吧。“多么显赫光明啊,文王的品德纯真无二!”这大概就是说的文王之所以被称为文王的原因吧。纯真也是没有止息的。
【读解】
生命不息,冲锋不止,这是军人的风范。
生命不息,真诚不已,这是儒学修身的要求。不仅不已,而且还要显露发扬出来,达到悠远长久、广博深厚、高大光明,从而承载万物,覆盖万物,生成万物,而这正是天地的法则。说穿了,还是由真诚的追求而达到与天地并列为三的终极目的。这使人想到诗人屈原在《桔颂》里的咏叹:“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实质上是一种巨人哲学,一种英雄主义追求。
这种哲学、这种追求在过去的时代里一直是天经地义、不容置疑的正统。直到现代主义兴起,市场经济发达,一种“非英雄化”、“非英雄主义”的思潮出现,这种哲学,这种追求才受到挑战。
“参天地”的巨人是做不了了,不朽的英雄也难当了,但是否真诚的追求也不要了呢?这倒是摆在我们这个过渡的时代的一个严峻问题了。在这个问题面前,你会做何回答、做何选择呢?
【原文】
大哉圣人之道!
洋洋乎①!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优优②大哉!礼仪③三百,威仪④三千。
待其人⑤而后行。
故曰:“苟不至德⑥,至道不凝焉⑦。”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⑧,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⑨。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⑩。《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注释】
①洋洋:盛大,浩翰无边。
②优优:充足有余。
③礼仪:古代礼节的主要规则,又称经礼。
④威仪:古代典礼中的动作规范及待人接物的礼节,又称曲礼。⑤其人:指圣人。
⑥苟不至德: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苟:如果。
⑦凝:引申为成功。
⑧问学:询问,学习。
⑨倍:通“背”,背弃,背叛。
⑩容:容身,指保全自己。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引自《诗经·大雅·烝民》。哲:智慧,指通达事理。
【译文】
伟大啊,圣人的道!
浩瀚无边,生养万物,与天一样崇高。
充足有余,礼仪三百条,威仪三千条。
这些都有待于圣人来实行。
所以说,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就极高的道。因此,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诚心诚意地崇奉礼节。
所以身居高位不骄傲,身居低位不自弃,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政治黑暗时,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诗经》说:“既明智又通达事理,可以保全自身。”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读解】
这一章在继续盛赞圣人之道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层次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