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引自《诗经·大雅·旱麓》。鸢:老鹰。戾:到达。
⑥察:昭著,明显。
⑦造端:开始。
【译文】
君子的道广大而又精微。
普通男女虽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虽然不贤明,也可以实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大地如此之大,但人们仍有不满足的地方。所以,君子说到“大”,就大得连整个天下都载不下;君子说到“小”,就小得连一点儿也分不开。
《诗经》说:“鸢鸟飞向天空,鱼儿跳跃深水。”这是说上下分明。
君子的道,开始于普通男女,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却昭著于整个天地。
【读解】
这一章另起炉灶,回到第一章“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进行阐发,以下八章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而展开的。
正因为道不可须臾离开,所以,道就应该有普遍的可适应性,应该“放之四海而皆准”,连普通男女都可以知道,可以学习,也可以实践。
不过,知道是一回事,一般性地实践是一回事,要进入其高深境界又是另一回事了。所以,道又必须有精微奥妙的一方面,供德行高、修养深的学者进行深造,进行创造性的实践。
如此两方面的性质结合起来,使道既广大又精微,既有普及性又有提高性,既下里巴人又阳春白雪,说到底,是一个开放的、兼容的、可发展的体系。
道是如此,世界上的许多事情也都是如此。说到唱歌,卡拉OK谁都可以来上几句,但要唱出歌星级水平可就是另一回事了。说用电脑打字,坐下来一两个小时,一个完全的外行也可以打出一串字来,可要成为电脑专家就是另一回事了。说到下棋,知道下棋规则、棋瘾大得不可思议的人满街都是,可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棋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凡事都有一知半解与精通的区别,普通人与“圣人”的分别也就在这里。
【原文】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①’执柯以伐柯,睨②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③,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④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⑤?”
【注释】
①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引自《诗经·豳风·伐柯》。伐柯:砍削斧柄。柯:斧柄。则:法则,这里指斧柄的式样。
②睨:斜视。
③违道:离道。违:离。
④庸:平常。
⑤胡:何、怎么。慥慥:忠厚诚实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
“《诗经》说:‘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样就在眼前。’握着斧柄砍削斧柄,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差异,但如果你斜眼一看,还是会发现差异很大。所以,君子总是根据不同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治理,只要他能改正错误实行道就行。”
“一个人做到忠恕,离道也就差不远了。什么叫忠恕呢?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君子的道有四项,我孔丘连其中的一项也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儿子应该对父亲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臣民应该对君王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弟弟应该对哥哥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朋友应该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言谈却不敢放肆而无所顾忌。说话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符合自己说过的话,这样的君子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
【读解】
道不可须臾离的基本条件是道不远人。换言之,一条大道,欢迎所有的人行走,就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欢迎所有的人学习、实践,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欢迎所有的人走一样。相反,如果只允许自己走,而把别人推得离道远远的,就像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只准自己“革命”而不准别人“革命”,那自己也就不是真正的革命者了。
推行道的另一条基本原则是从实际出发,从不同人不同的具体情况出发,使道既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又能够适应不同个体的特殊性。这就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既然如此,就不要对人求全责备,而应该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为他人着想,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他人。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说人家,就是自己,不也还有很多应该做到的而没有能够做到吗?所以,要开展批评,也要开展自我批评。圣贤如孔子,不就从四大方面对自己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吗?那就更不要说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了,哪里没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呢?说不定还深沉得很呢。
不过也不要紧,只要你做到忠恕,也就离道不远了。说到底,还是要“言顾行,行顾言”,凡事不走偏锋,不走极端,这就是“中庸”的原则,这就是中庸之道。
【原文】
君子素其位①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②,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③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④下;在下位,不援⑤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⑥人。
故君子居易⑦以俟命⑧,小人行险以侥幸。
子曰:“射⑨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⑩,反求诸其身。”
【注释】
①素其位: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素:平素、现在的意思,这里作动词用。
②夷:指东方的部族。狄:指西方的部族,泛指当时的少数民族。
③无入: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入:处于。
④陵:欺侮。
⑤援:攀援,本指抓着东西往上爬,引申为投靠有势力的人往上爬。
⑥尤:抱怨。
⑦居易:居于平安的地位,也就是安居现状的意思。易:平安。
⑧俟命:等待天命。
⑨射:指射箭。
⑩正鹄:正、鹄均指箭靶子;画在布上的叫正,画在皮上的叫鹄。
【译文】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
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读解】
素位而行与《大学》里面所说的“知其所止”有相似之处,换句话说,叫做安守本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安分守己。
这种安分守己是对现状的积极适应、处置,是什么角色就做好什么事,如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所说:“自己是什么就做什么;是西瓜就做西瓜,是冬瓜就做冬瓜,是苹果就做苹果;冬瓜不必羡慕西瓜,西瓜也不必嫉妒苹果。”然后才能游刃有余,进一步积累、创造自己的价值,取得水到渠成的成功。
事实上,任何成功的追求、进取都是在对现状恰如其分的适应和处置后取得的。一个不能适应现状,在现实面前手足无措的人是很难取得成功的。例如,一位教授因偶尔发现卖大饼的人很赚钱,一个月一两千,比自己给大学生上课还赚得多了许多,于是便放下课不上而去卖大饼。这样做值得吗?不值得,这就叫做不守本分,不“知其所止”,这个例子也许举得有点极端,但它却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是否“下海”问题时的一个真实报道。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例子其实还可以举出许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这山望着那山高”,实质上是没有认识清楚自己,迷失了方向。
与“这山望着那山高”密切相关的还有一种迷失,这就是不满足自己的职位,总是奢望向上爬,奢望高升,总是怨天尤人,而不像圣人所说的那样“反求诸其身”。用一句禅学的说法就是:这种人没有认识到“一部机器,大的轮轴固然重要,但如果少了一个小螺丝钉就会出故障,就会由松散而解体。所以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每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也唯有人人都能构成需要,才能形成整体的健全”。只可惜很多人没有真正认识到这种精神的深刻内涵,不能“素其位而行”、安分守己、提高自己的修养、“居易以俟命”,而是心存妄想,只知道羡慕,甚至嫉妒别人,采取一切手段向上爬,“行险以侥幸”,结果是深深地陷入无休无止的勾心斗角和无尽的烦恼之中,迷失了本性。
凡有奢望,必生烦恼。
所以,不要去妄想什么,只问自己该做什么吧——这就是素位而行,安分守己。
【原文】
君子之道,辟①如行远,必自迩②;辟如登高,必自卑③。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④。”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注释】
①辟:同“譬”。
②迩:近。
③卑:低处。
④“妻子好合……”:引自《诗经·小雅·堂棣》。妻子:妻与子。好合:和睦。鼓:弹奏。翕:和顺,融洽。耽:《诗经》原作“湛”,安乐。帑:通“孥”,子孙。
【译文】
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
《诗经》说:“妻子儿女感情和睦,就像弹琴鼓瑟一样。兄弟关系融洽,和顺又快乐。使你的家庭美满,使你的妻儿幸福。”
孔子赞叹说:“这样,父母也就称心如意了啊!”
【读解】
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都是“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的意思。
万事总宜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欲速则不达”,效果适得其反。
一切从自己做起,从自己身边切近的地方做起。要在天下实行中庸之道,首先得和顺自己的家庭。说到底,还是《大学》修、齐、治、平循序渐进的道理。
【原文】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①,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②’”
“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③如此夫!”
【注释】
①齐:通“斋”,斋戒。明:洁净。盛服:即盛装。②“神之格思……”:引自《诗经·大雅·抑》。格:来临。思:语气词。度:揣度。矧:况且。射:厌,指厌怠不敬。
③揜:掩盖。
【译文】
孔子说:“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
“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
“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去祭祀它,无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头上,好像就在你左右。”
“《诗经》说:‘神的降临,不可揣测,怎么能够怠慢不敬呢?’”
“从隐微到显著,真实的东西就是这样不可掩盖!”
【读解】
这一章借孔子对鬼神的论述说明道无所不在,道“不可须臾离”。
另一方面,也是照应第十二章说明“君子之道费而隐”,广大而又精微。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是“隐”,是精微,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是“费”,是广大。
打一个形象的比方,道也好,鬼神也好,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听不到,但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人也离不开它。
既然如此,当然应该是人人皈依,就像对鬼神一样的虔诚礼拜了。
【原文】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①,子孙保之。”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②而笃③焉。故栽者培之④,倾者覆之⑤。”
“《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⑥”
“故大德者必受命。”
【注释】
①宗庙:古代天子、诸侯祭祀先王的地方。飨:一种祭祀形式,祭先王。之:代词,指舜。
②材:资质,本性。
③笃:厚,这里指厚待。
④培:培育。
⑤覆:倾覆,摧败。
⑥“嘉乐君子……”:引自《诗经·大雅·假乐》。嘉乐:即《诗经》之“假乐”,“假”通”嘉”,意为美善。宪宪:《诗经》作“显显”,显明兴盛的样子。令:美好。申:重申。
【译文】
孔子说:“舜该是个最孝顺的人了吧?德行方面是圣人,地位上是尊贵的天子,财富拥有整个天下,宗庙里祭祀他,子子孙孙都保持他的功业。”
“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应得的财富,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名声,必定得到他应得的长寿。”
“所以,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它们的资质而厚待它们。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
“《诗经》说:‘高尚优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禄。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给他以重大的使命。’”
“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会承受天命。”
【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