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这一带属于恢复时期,生产发展,生活稳定。但由于精英外流,终北魏之世未见皇甫氏的突出人物。只有皇甫集,曾任仪同三司、雍州刺史、右卫大将军,封临泾县公,其弟皇甫度,为尚书右仆射,进司空、领军将军,封安定县公,这二人是灵太后的舅舅,由外戚而进的。
豪门世家重要的特权之一是参加州郡一级的政权组织。泾川县有北魏二碑,即嵩显寺碑和南石窟寺碑,二碑的碑阴记载了北魏宣武永平三年与永平四年的泾州所属人员,惜已残缺不全,其中可辨认者有:别驾从事史皇甫轨,司马敷西男皇甫慎,祭酒从事皇甫恂。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人都是安定人,碑上写明是朝那人的只有一人爰得令罗宗,却不是皇甫氏。
在史籍中查到的渡江南下的人物:刘宋时有南顿太守皇甫烈、宁朔将军中军皇甫贤;南齐有皇甫仲贤、皇甫眈、皇甫肃;萧梁时有南安太守皇甫谌,南安、略阳太守皇甫徽。《魏书·裴敬业传》附《皇甫光传》云:安定皇甫光,美须髯,善言笑,仕萧枭为右军将军,景明元年随豫州刺史裴敬业降魏,为辅国将军假南兖州刺史,卒于渤海太守;其兄椿岭,薛安都督,历岐州刺史,先卒;春岭子旸为司徒胡国珍所认拔,丞相高阳王雍之婿,冠军将军、豫州刺史,进安南将军、光禄大夫;其子长卿为太尉司马,这是北魏末最显达的一支。
流入前燕有的皇甫岌、皇甫真。皇甫真是这一段时间内值得称道的人物,曾为慕容氏谋主,任太尉、侍中,苻坚使郭辨入燕南审形势,归报苻坚曰:“燕朝无纲纪,鉴机识变唯皇甫真耳!”(《晋书》有“载记”)。
(四)
北魏以后,皇甫氏已散居全国各地,门阀制度也日渐没落,不易分别查清。其著名者隋代有皇甫绩,《隋书》有传;祖穆,魏陇东太守,父道,周阙州刺史雍州都督。绩三岁而孤,为外祖父韦孝宽所养,有功于北周武帝,封义阳县男;隋文帝即位,绩又为开国功臣,加开府,进郡公,拜大将军,后为信州总管,管十二州诸军事,子偲嗣,至尚书主爵郎。
介绍有重要影响的一支:皇甫澄。其何时渡江无可考,为南齐秦、凉二州刺史。其子皇甫徽,为萧梁安定、略阳二郡守(以上四郡都是江南侨置者),正始二年随其妻兄夏侯道迁入北魏。为征虏府司马,居汉中。其子皇甫和为济阴太守,移居京兆。和之子皇甫璠受知于宇文秦,北周保定中为蕃部中大夫,进骠骑大将军。建德三年为随州刺史(《北央》有传),有子二人,长子皇甫亮,少知名,位史部下大夫;次子皇甫诞(《隋书》有传),隋开皇初为治书侍御史,尚书左丞,后拜汉王谅并州总管府司马。炀帝即位,汉王谅举兵反,诞屡谏不纳,遇害,赠柱国,封弘义公。其子皇甫无逸,隋封平舆侯,为历阳太守,入唐,为刑部尚书,封滑国公,历陕南东道行台民部尚书,迁御史大夫。无逸为其父诞立碑一座,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丹,就是著名的《皇甫府君碑》,是书法欧体的体表作。此碑发现于陕西蓝田,现存在西安碑林。耐人寻味的是,《隋书·皇甫诞传》为安定乌氏人,《新唐书·皇甫无逸传》却记为安定朝那人,实际上他们自皇甫和以来就居住于京兆蓝田。
自秦汉以来建立的朝那县,于唐贞观时被废,很可级是并入临泾县,不需要再往下追寻了。但朝那县废后却在安定郡境内又出现了最后两个皇甫氏的名人,即皇甫鎛与皇甫镛。皇甫鎛是宪宗朝的宰相,以整顿财政被进用,当时正急于平蔡,军费日重而国库空虚,鎛扩大收入,保证军需,对支援平蔡战争曾有重大贡献。过去的治史学者多菲薄理财,斥为聚敛之臣,史论不佳。其弟皇甫镛第进士,曾为国子祭酒,开成初为太子少保,善属文,工诗,有集18卷,著《性言》14篇。
《旧唐书》本传记他们为安定朝那人,《新唐书》本传记他们为泾州临泾人。两《唐书》一用旧名一用新名,都是正确的。但考查其社会背景,同样也是存在问题: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36年),泾州、临泾等地陷于吐蕃,大历三年恢复泾州,而临泾为两国争夺之地,直到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临泾镇将郝玭才复筑临泾城,中间45年是朝那临泾之地战乱不止的时期。《皇甫鎛传》未记他生与死的具体时间,仅记“贞元初第进士,又擢制科。”贞元是德宗年号,其元年为公元785年。以此推算,他的青年时期正当临泾沦陷的时候,而且是民族间的战争,杀战俘掠,残酷激烈,肯定他们不会居住临泾。“安定朝那人”同样也是以郡望而记的,实际出生、生活的地址还需另行考证。
唐代以后,在古安郡辖境内再未见关于皇甫氏的记载,皇甫氏的后裔不知何时在这个发祥之地不见了。可知者:现泾川城在未迁前原名皇甫店,城北兼山之上有村旧名皇甫头,华亭县有一处名皇甫山庄,其都是名存人无,煊赫数百年的皇甫家族随着岁月的流逝,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五)
皇甫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医学家,有过重大贡献,为后世所推崇,而且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因为《晋书·皇甫谧传》着重叙述他的学术成就,对生平经历记得太简略,以致现在对他的生地、葬地无法考证清楚,存在很多争议。
《晋书》本传记:“皇甫谧,安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出后”二字措辞也不太清楚,审文间似出生于原籍,以后随叔父徙居新安。死时为西晋太康三年,享年68岁,向上推算应生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按《三国志·魏武帝纪》所记:建安十六年,操破马超,韩遂、马超走凉州,杨秋奔安定。冬十月,操北征杨秋,攻安定,秋降。十二月自安定还。皇甫谧正生在安定降曹、关陇战乱未完的时候,那时距皇甫嵩之死不久(皇甫嵩大概死于建安三年),并不存在经济生活问题,可能是因原籍战乱不止,随叔东迁新安的。他6岁时曹移汉鼎,52岁时晋又代魏,一生经历了3个朝代、7个皇帝,政局不稳,国家多事,可能是他不愿出仕、退而治学的主要原因。仅就《晋书》本传记载,似其一生活动主要在新安,不见暮年返回原籍记载。但按社会背景来看,那时晋朝初建,八王之乱未起,原籍安定郡生活稳定,经济逐渐恢复,返回原籍也是有可能的。
皇甫谧在病中写了一篇有名的文章,论葬送之制,文曰《笃终》,其要云:“……吾欲朝死夕葬,夕死朝葬,不设棺椁,不加缠敛,不修沐浴,不造新服……择不毛之地,穿坑深十尺,长一丈五尺,坑迄,举床就坑,去床下尸,平生之物皆无自随,唯赍《孝经》一卷,示不忘孝道。籧篨之外,便以亲土,土与地平,还其故草,使生其上,无种树木。”并说:“何必周礼,无问师工,无信卜筮,无信俗言,无张神座。”史载其子方回是遵照遗命这样做了。据此,他如果死在新安,是不会运回原籍的,如果死在原籍,不封不树,也不会有坟墓。
今灵台县城北张鳌坡有皇甫谧墓。经查考,宋代的《元丰发九域志》在灵台县下已记“有皇甫士安冢”,可知并非是近世附会,而是来源久远,当是在宋代以前就有此传说。我以为灵台的皇甫谧墓是属于纪念性的,设置纪念性的坟墓也一定与其生平事迹有关,很可能是皇甫谧的出生地,也不能排除其暮年死于原籍。如以上所论述:朝那于东汉中叶东迁,迁后的朝那仍属安定郡的边邻地带,而且羌汉战争仍在继续进行,皇甫氏多散居于郡治临泾附近各县。《元和郡县志》良原县下记:“汉三水县地,今安定县境三水故城是也。”今之张鳌坡在东汉时大概属三水县,比临泾更接近三辅,比较安全,皇甫谧之先世移居于此是完全可能的。后来的皇甫璠为三水人,唐代的皇甫枚著《三水小牍》,也可以说明三水曾为皇甫氏的重要居住地。
安定“朝那”是郡望,其中的代表人物、达官贵人游宦各地,必然会定居于通都大邑,决不会固定不移地居住于故土,这是属于常识性的道理,如果一定要把皇甫谧的出生地和朝那联系在一起,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皇甫谧有两个儿子,长子童灵,其下落未见记载;次子方回有名于世,避乱荆州,为陶侃所推重,这一支大概已流落江南,唐代著名诗人皇甫冉自称是皇皇甫谧之后,是润州丹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皇甫湜、皇甫松父子是新安人,很可能在新安还有一支后裔。
(原文载《皇甫谧研究》2005年6月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