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张建治
摘要文章就皇甫谧籍贯三说,即固原东南、平凉西北及灵台作以评述,肯定固原东南说。
2005年10月,由新闻单位相继报道而引发的关于“皇甫谧故里”甘宁两省之争,逐渐进入高潮,其焦点问题是:何处是朝那县。
一、甘肃灵台打造古文化的强势做法
甘肃省从1962年开始,就着手皇甫谧故迹的保护,并进行研究;历经40余年,建立了“中国皇甫谧网”和“皇甫谧研究院”、“皇甫谧文化交流协会”等半官方机构;创办了《皇甫谧研究》《中国皇甫谧》两份杂志,还修建了皇甫谧陵园、纪念馆、公园、塑像等人文景观设施,门类齐全,吸引了日本、东南亚各国学者寻根访问。尽管甘肃省40余年打造“皇甫谧文化”,可并不一帆风顺,其中原因很多,但最基本的一条,就是邻县争议相持不下,缺乏史籍和地下文物佐证。先是泾川、灵台之争,后继华亭、灵台之争,以及20世纪末21世纪初灵台、崆峒之争。这三次争议,均由平凉市的领导出面协调一致。可是,争论的疑问悬而未决。本次彭阳、灵台皇甫谧故里即朝那(音诛诺)之争,应当要有一个历史定论。
本来,“朝那”地名归属问题,随着1977年“朝那鼎”的出土,史学界基本定论。《辞海》《辞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历史人物大辞典》《中国历史地图集》等权威工具书都定论为“两汉县名”,“今平凉西北”或“固原东南”,而灵台设朝那县,则共同结论为西魏大统元年,已是皇甫谧死后200多年的事情。而甘肃灵台人慧眼识珠,看到皇甫谧所蕴含的巨大社会和经济价值,利用汉末“朝那县”侨迁析置的历史事实,借今“朝那镇”之名,大做文章,大造声势,大打皇甫谧文化牌,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比之下,我们宁夏醒得早,走得晚。几乎与甘肃同时,区内史学家吴忠礼、鲁人勇等人就向有关方面领导人建议保护彭阳朝那古城遗址,修建皇甫谧纪念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引起重视。2005年这场“皇甫谧故里即朝那”之争,如不再引起宁夏高层领导人重视,那我们就有辱先贤、忘却历史之嫌。
二、朝那县故址之争的客观现实
彭阳、灵台、华亭、泾川、崆峒、镇原6个县区,谁是最早的朝那县,随着彭阳县古城“朝那鼎”的出土,可以说争议不大,史学界公认两汉时的朝那县治在今彭阳县古城镇。尽管一些学者还有异议,但经过实际考察,特别是甘肃两个民间社团“平凉皇甫谧研究院”、“灵台皇甫谧文化交流协会”的负责人到彭阳考察后,也不得不承认两汉“朝那”古县在彭阳。事实上,彭阳古城作为“朝那”古县同史籍记载的地理方位、相距位置、朝那湫祠、匈奴入侵路线都吻合,其他几县这些条件都不具备。这一点,《辞海》《辞源》《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历史人物大辞典》等都有定论。目前争议的是东汉末年到西魏大统元年朝那县治迁徙侨置复建的变化过程,特别是“皇甫谧”生活的68年间(东汉末三国西晋初期)的朝那县在哪里。其基本观点是:一是固原东南(彭阳)说。主要依据是《后汉书》等正史记载的皇甫家族人物籍贯(郡望)都是“安定朝那人”,况且有地下文物佐证,得到史学家的公认,权威工具书已有定论。就是皇甫谧也是在彭阳出生,然后过继给其叔父;后迁新安(今河南渑池),40岁“遂还本宗”,也应在彭阳。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安定郡迁美阳(有人认为是武功县境,实际上是扶风法门寺美出阳河一带,有当地志书记载),而朝那县迁到今灵台县朝那镇一带,即靠近美阳,这里又是大山荒芜之地,这是可信的。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又迁回彭阳县古城镇。迁回时,郡治由高平移至临泾。永和元年(公元141年)羌族起义,郡治复徙扶风(实际与前次迁徙是同一地),县治估计是迁到今灵台。朝廷起用皇甫规、张奂招抚,后派段颎征战三冬二夏,击败羌族起事。初平元年(公元190年),郡治又迁回临泾。随着皇甫嵩(公元?-195年)政治上的升腾,朝那县回迁今彭阳县很有可能。又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建安十六年冬十月,军自长安北征杨秋,围安定,秋降,复其爵位,使留抚其民人……十八年春正月,诏书十四州复为九州。”也就是说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降杨秋后,安定郡县复置迁回原籍。三国时,北方相对安定,故皇甫家族回迁;三国两晋“志书”均有朝那县记载,不可能在灵台百里以内的地方同置两县;回迁时间到皇甫谧出生仅4年时间。皇甫谧到底在今彭阳出生,或是在今灵台出生,无关紧要,肯定的是出生后过继给他叔父,他的籍贯在今彭阳是无疑的。二是灵台说。此说最早见于1955年赵玉青在《祖国晋代伟大的针灸学家皇甫谧》中说“皇甫谧是安定朝那人,即今甘肃灵台县”。1957年,陈邦贤在《中国医学史》中也持此说。1964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灵台张鳌坡“皇甫古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70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医学史略》《中医大辞典·医史文献分册》《中国古代医学》《中国医学发展简史》《针灸甲乙经校注》等著作中,都注解其为“甘肃灵台”。1982年,灵台县人民政府对“皇甫谧古墓”进行修葺;与此同时甘肃省召开一系列会议向全国各省、市、区推介皇甫谧祖籍在甘肃省灵台县。但对朝那古县的确切位置未形成定论。之所以形不成定论,主要是缺少佐证,县治与郡的方位相矛盾,皇甫谧出生地、埋葬地相距百里,读书台与最后居住地太远,显然有失常理,一则可能是后人的历史拼盘,再则也说明皇甫谧一生迁徙不定的生活轨迹。三是平凉西北说。清《平凉府志》认为,朝那县治在平凉府西北,是时,彭阳县境属平凉府辖地。20世纪70年代,史学界认为朝那县治在平凉县西北,即等同了平凉府与平凉县。20世纪80年代,史学界将朝那县治由“平凉西北”更正为“固原东南”。今甘肃部分学者仍认为朝那县治在崆峒区安国镇。但此处应为两汉泾阳县治。
三、皇甫谧家族族源分歧
对皇甫家族族源分歧不是很大,但也有两种说法。一是以平凉已故方志学者祝世林先生为代表,主张从山东迁茂陵,再迁朝那形成望族。其主要依据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皇甫氏“出自子姓,宋戴公白生子充石,字皇父。皇父生季来,来生南雍,以皇父字为氏。六世孙孟之,孟子生遇,避地奔鲁。裔孙鸾,汉兴自鲁迁茂陵,改父为甫……”白居易《长庆集·皇甫镛墓志》记:“始封祖微子也,周克商分于宋,九世至戴公,戴公之子曰皇父,因字命族,曰皇父氏。至秦移茂陵(秦无茂陵,茂陵是汉武帝墓。原说有误),改父为甫,及汉迁安定朝那,其后为安定朝那人。”祝老先生也认为:“上古世传多抄附会,不太可靠,但也可表明朝那是西北最早的地名之一,而皇甫氏却不太古,是汉代迁茂陵才有的……皇甫氏从西汉中后期才与朝那发生关系。”这一点也为相当多的史学界人士认可。二是彭阳东移说。这一点主要由彭阳地表遗迹结合史料来证明,目前传播范围不大,但我们认为合理。那:古字为“邮”,“朝那”连用可理解为大胡子的戎人。我们初步确定,皇甫家族是朝那戎族最早归附于秦的贵族之一。朝那古姓有10宗,即皇甫、梁、胡、田、牛、辛、欧阳、呼延……等,皇甫家族列首位,其居住地大约相当于现今彭阳古城镇全部。